实验五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学习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具体要求是:
1.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核心功能;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创建,维护和应用技术;
4.掌握基于SQL查询语言(SQL)的SQL语句的使用;
5.学习SQL语言的基本知识;
6.学习和应用数据库的实用技术;
7.掌握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技术;
8.熟悉数据的事务处理;
9.掌握数据的并发控制等。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系统环境为Oracle Database,版本为11g。
三、实验内容
1.概念部分:
(1)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概念主要是指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数据库结构与模式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综合的数据管理软件,它有助于保护组织内的数据,并帮助实现全面的数据管理;
(3)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一种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它主要是用来收集、组织、存储、操作和检索数据,以满足组织内的信息需要;
(4)SQL查询语言:SQL查询语言(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数据库查询语言。
数据库原理_实验五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SQL Server 2000中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1. 实验的目的
1)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
2)完成作业的上机练习。
2. 实验内容
要求:在SQLSERVER2000中利用SQL语句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SQL对登入账号,用户的创建修改与删除。
2)通过SQL对角色管理,以及角色中添加用户。
3)对角色和用户数据的授权和权力回收
3. 实验步骤
1)复制生成xscj数据库的代码并运行。
2)创建登入账号和用户名s1,s2,t1,t2,l1,l2密码与账号相同默认登入访问xscj数据库。
3)创建角色student,teacher,leader。
4)为角色student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这三个表的权力
5)为角色teach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C表的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 拒绝修改student表和course表的权力
6)为角色lead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tudent表、course 表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表SC的权力
7)将s1,s2加入student角色
8)将t1,t2加入teacher角色
9)将l1,l2加入leader角色
10)分别以s1,t1,l1登入服务器验证对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相应权限的验证。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Mysql)

实验项目列表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MySQL Server 6.0 服务器的安装过程和方法;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SQL、T-SQL、SQL Server Enterpriser Manager Server 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并学会使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接收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二、实验环境:硬件:PC机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MySQL Server 6.0 和Navicat for MySQL 9.0三、实验内容和原理:1、安装MySQL以及相应的GUI工具2、用SQL命令,建立学生-课程数据库基本表:学生Student(学号Sno,姓名Sname,年龄Sage,性别Ssex,所在系Sdept);课程Course(课程号Cno,课程名Cname,先行课Cpno,学分Ccredit);选课SC(学号Sno,课程号Cno,成绩Grade);要求:1) 用SQL命令建库、建表和建立表间联系。
2)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3) 定义必要的索引、列级约束和表级约束.四、实验步骤:1、运行Navicat for MySQL,然后进行数据库连接,进入到GUI界面;2、利用图形界面建立基础表:student表的信息:Sage smallint 6Sdept varchar 20course表的信息:字段名类型长度约束条件Cno varchar 4 非空、主键Cname varchar 40Cpno varchar 4 与course表中Cno关联Ccredit smallint 6sc表的信息:字段名类型长度约束条件Sno varchar 9 非空、主键、与student表中Sno外键关联,级联删除Cno varchar 4 非空、主键、与course表中Cno外键关联Grade smallint 6(1)、连接数据库,在localhost中点击鼠标右键(如图1所示),点击“新建数据库”,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数据库名称(如图2所示),然后单击“确定”,就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课程实验报告_实验五_学生、选课、成绩简易管理系统

实验五编程实施学生、选课、成绩简易管理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编程扩展“学生选课系统”的功能。
2.进一步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使学生、教师和课程表具有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的功能。
2.学生根据开设的课程进行选课.3.教师根据学生所选课程进行成绩登录。
4.各类统计分析,比如平均成绩。
系统说明:学生:可以进行选课、退课、查分、查看学生自己的信息、修改自己的密码。
教师:可以查询已选学生、登分、查看教师自己的信息、修改自己的密码。
管理员:可以增加和删除课程、学生、教师等信息,可以查看和修改学生、教师密码,可以注册和注消学生、教师,有所有学生的功能,能够查询教师信息。
部分窗口如下:部分代码如下:如查分代码如下:通过datawindow中通过学号可以查看自己成绩。
dw_1.reset()dw_1.settransobject(SQLCA)dw_1.retrieve(user)dw_1.object.datawindow.readonly="yes"三.上机体会。
进一步掌握了开发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使用PowerBuilder开发环境提供的工具建立应用程序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应用PowerBuilder提供的调试程序进行应用程序的调试。
实验六SQL Server 2000高级技术的使用一.目的与要求1.练习存储过程的建立和使用。
2.学会触发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存储过程的建立和使用。
(1)创建存储过程,使其具有如下功能:根据所提供的学号参数,返回该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
(2)查看和修改存储过程;(3)使用存储过程;(4)删除存储过程。
2.触发器的建立和使用(1)创建两个触发器,分别具有如下功能:a.将删除的学生选课信息转移到存档学生选课表中;b.在修改学生成绩时,要求修改后的成绩一定要比原来的成绩高;(2)查看和修改触发器;(3)使用触发器;(4)删除触发器;3.为实验五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通过调试验证其正确性。
数据库实验5答案

实验五:数据库综合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2.掌握查询条件种类和表示方法;3.掌握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掌握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
二、实验环境已安装SQL Server企业版的计算机(120台);具有局域网环境,有固定IP;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要求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2.了解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3.了解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完成实验报告;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利用Transact-SQL嵌套语句实现下列数据查询操作。
1) 查询选修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o in(select Sno from coursewhere Cno in(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Cname='计算机体系结构'))2) 查询年龄比李勇小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a.sno,grade from student a,coursewhere a.sno=course.sno and sage<(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李勇')3)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1’的学生中年龄最小者要大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AND SAGE>(select min(sage)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4)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3’的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AND SAGE>all(selec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5) 查询‘C1’课程的成绩高于70的学生姓名。
多媒体数据库实验5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老师:秦江龙
课程名称: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实验名称:规范化
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规范化
实验目的1.熟悉数据库建模工具Visio的使用。
2.通过完成下列3个ER图的数据规范化设计,理解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内容。
实验内容(算法、程序、步骤和方法)
完成下列3个ER图的数据规范化设计,使用建模工具,采用C row’s Feet数据建模方法,绘制出各数据库的ER图。
a)
b)
指标等级 A B C D
功能完整
程序质量
按时检查
提问回答
检查时间
总评成绩
c)
数据记录和计算a)Exercise 1数据库ER图:
b)Exercise 2数据库ER图:
c)Exercise 3数据库ER图:
结论(结果)数据库设计主要有五个步骤:
1.通过分析实体建立数据表
2.确定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3.列出各数据表的所有属性
4.确定各数据表的主键和外键
5.确定各数据表中的数据类型
指导教师签名:秦江龙。
数据库 实验五

数据库实验五在学习数据库的过程中,实验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五主要围绕数据库的某些关键操作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我们对数据库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本次实验的环境是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 或 SQL Server 等。
实验的目的是让我们熟练掌握数据库的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同时能够运用这些操作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实验的第一个任务是进行数据的查询操作。
查询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从数据表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这就涉及到了使用 WHERE 子句来设定条件,以及各种运算符如等于(=)、大于(>)、小于(<)、不等于(<>)等的运用。
同时,还需要掌握连接(JOIN)操作,将多个相关的数据表连接起来,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要查询某个班级中数学成绩大于 80 分的学生名单,就需要先从学生表中获取班级信息,再从成绩表中筛选出数学成绩符合条件的记录,最后通过学生学号将两个表连接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接下来是数据的更新操作。
这包括对已有数据的修改和删除。
在进行更新操作时,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或错误。
在修改数据时,同样要使用 WHERE 子句来指定要修改的记录。
例如,要将某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从 80 分修改为 90 分,就需要明确指定该学生的学号或其他唯一标识。
而删除数据则需要更加谨慎,通常建议先进行查询,确认要删除的记录准确无误后,再执行删除操作。
数据的插入操作也是实验的重要部分。
插入新的数据可以增加数据库的信息量。
在插入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类型和格式要与数据表的定义相匹配。
比如,一个学生信息表中,学号是整数类型,姓名是字符串类型,出生日期是日期类型,如果插入的数据类型不正确,就会导致插入失败。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在进行复杂的查询操作时,由于条件设置不当,导致查询结果不准确。
实验五VLAN设置实验报告

实验五VLAN设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 VLAN 的概念及作用;2. 学习 VLAN 的配置,理解 VLAN 配置的基本命令;3. 掌握 VLAN 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采用三台 Windows 系统之间进行模拟网络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 VLAN 的管理器,另两台计算机作为主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确认设备连接。
首先,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并且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 IP 地址分配,以便后续 VLAN 建设和通信连接。
2. 配置 VLAN 数据库。
进行 VLAN 的配置和管理,需要先配置 VLAN 数据库。
在 VLAN 的管理器计算机上,用超级用户登录交换机,并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以下命令,进入 VLAN 数据库配置界面。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vlan databaseSwitch(config-vlan)#```建立 VLAN 后,就可以在交换机上为每个 VLAN 设置特定的 IP 地址、端口等属性。
在 VLAN 数据库配置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建立 VLAN。
其中,`vlan_id`表示需要建立的 VLAN 号,`vlan_name`表示该 VLAN 的名称。
4. 分配端口。
```Switch(config-vlan)#interface <interface_id>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mode <access/trunk>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_id>Switch(config-vlan)#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vlan_id>```其中,`interface_id`表示需要分配的端口号,`switchport mode`指定端口模式,`access/trunk`表示分别是接入模式和扩展模式,`switchport access vlan`设置 VLAN的 ID,`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表示当前允许使用 VLAN 的 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SQL、Transact-SQL和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向数据库中定义的表和视图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更新)
三、实验内容和设计
基于实验一建立的“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和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的两种方法,实现对Book_Reader_DB中“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表的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
1、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点击“表”结点对应的表,然后点击鼠标右键中的“打开表”→“返回所有行”,如图1所示,将显示对应表中的所有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SQL Server 2000控制台界面
图2 SQL Server 2000中显示表中的数据
根据上述打开表的步骤,将对应的表打开后,在表中输入或修改下列数据,并删除一些过时的数据。
图书表
读者表
借阅表
2、使用SQL Server 2000中的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 语句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打开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注意要对数据库Book_Reader_DB进行数据更新),在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中输入Transact-SQL语句实现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输入的数据如下所示表所示。
在插入、删除或修改表中的数据时,特别要注意SQL语句的格式、输入数据的类型,插入、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要确保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实验一建立表时所设定的一些约束。
update book set bnotes='第二版' where bname='语文';
update reader set runit='信息学院' where rno='002'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图3 SQL查询分析器
虚拟输入的数据如下三个表所示:
图书表
读者表
借阅表
以上为详细实验步骤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