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本节课程设计引入北京冬奥会情境。
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选址以及场馆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同时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
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
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A.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B.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C.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D.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3.右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北京市的二环路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A. 地形因素B.地价因素C.气候因素D.历史因素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
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
结合右图, 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参考答案】C;C;D;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2.气候3.地形二、政治文化中心三、现代化的大都市四、历史悠久的古城五、未来发展方向。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北京天安门图片)播放《北京欢迎你》师:(边画边说)同学们好,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生:北京。
师: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生:回答。
师:真棒,描述的真生动,让我心动。
北京带给我的印象也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来把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写在黑板上。
生:书写略。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考查古都风情……北京有你的梦、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师:(边出示课件边说)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
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
并把结果整理到相应表格中。
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
出示问题: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生: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
讲述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位置。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第二章:北京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历史背景。
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文化传承。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第三章:北京的现代发展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北京未来发展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讲述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现代发展。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
第四章:北京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美食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美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五章:北京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培养学生对北京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北京的传统手工艺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测验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内容逻辑关系
①北京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②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③北京的城市职能
2.重点词:
①东北亚、华北平原、燕山山脉
②故宫、天坛、长城
③政治、文化、国际交往
3.重点句:
①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燕山山脉南麓,是连接东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②北京作为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③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多重城市职能。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以便课堂上随时翻阅。
2.辅助材料:准备北京地图、故宫、天安门等景点的图片,以及介绍北京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的视频资料,增加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实验器材:本节课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解区、讨论区两部分,讨论区可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互动交流。同时,提前在教室展示与北京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包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
举例:分析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如何体现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中;讲解北京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举办奥运会、国际会议等事件。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难点内容。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特色以及未来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京,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性问题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特色以及未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首都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特色以及未来发展。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北京,激发他们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的魅力。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关于北京的风景、建筑、历史文化等资料。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小组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景色,如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引导学生关注首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2. 使学生掌握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以及主要旅游景点。
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北京地理、气候、城市职能、旅游景点等资料。
2. 地图:北京市地图。
3. 参考资料:关于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首都。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重点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分享研究成果。
5. 现场教学:利用地图和课件,带领学生游览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北京旅游景点的导游图。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导游图,评价学生对北京旅游景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一次关于北京地理、气候、城市职能、历史文化遗产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2. 邀请北京导游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北京旅游的更多信息。
3. 开展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北京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地理下册 6.4《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4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祖国的首都——》教案
P35活动1:分析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
P36活动2:分析古城遗址的变迁。
【师】作为都城,对水的需求特别
大,因为分布与水的关系紧密。
【师】的城市职能是什么?
“全国的政治中心”、“全国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自学P33~35,找到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国际交往功能的地方。
“全国的文化中心”
【师】
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让学生区分相应的城市职能。
【生】评价的地理位置
【生】可以看出古城随水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了解北京的位置与范围,古城与新城的变迁。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位置、范围。
北京的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
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
你对北京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
(1)首都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人民大会堂: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古城北京的符号: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3)现代北京的符号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2.面积、人口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3.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4.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读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1)从地形、地势、河流待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开阔,周围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对外联系的通道,距海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河流流经,能够提供水源、航运和防御之利;周围地区能源、粮食等供应充足。
(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依山傍水,靠近海洋,进能攻,退能守,西面和北面有广大的腹地,资源丰富,所以地理位置优越。
拓展延伸:北京为什么被选为首都?
(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5.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平原
拓展延伸:详解地形地势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
6.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
视频:北京大学
视频:清华大学
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等。
国际交往中心:
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拓展延伸:国际竹藤组织
国际竹藤组织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赢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唯一一家针对竹和藤这两种非木质林产品的国际发展机构。
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拓展延伸:亚太经合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
该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活动: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北京城城址向北移动了一些,规模不断扩大。
(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无论北京古城城址怎样变迁,始终靠近河流和湖泊,而且不断向大的河流和湖泊靠近,便于利用河流和湖泊进行生活用水的取用、运输和防御等。
【课堂练习】
1.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D)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的中心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的(C)
A.颐和园
B.故宫
C.中南海
D.人民大会堂
3.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中部
B.从西北出屠庸关,可进入黄土高原
C.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D.离天津新港1500千米
4.有关北京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②古城址的变迁与水源密切相关;
③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④中华世纪坛是北京的名胜古迹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我们的首都——北京的自然环境、职能、城址变迁的影响因素)【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北京都有哪些职能?请各举一例。
【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1课时)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符号
面积、人口
位置
位置的优越性
自然环境
城市职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的职能,学会了用地图及资料评价北京的地位位置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