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学常识归纳表(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解释+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解释+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解释+翻译,建议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汇总《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登泰山记》文言文文学常识总结(一)

《登泰山记》文言文文学常识总结(一)

《登泰山记》文言文文学常识总结(一)
1.五岳:东岳(位于山东),西岳(位于陕西),南岳(位于湖南),北岳(位于山西),中岳(位于河南)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本文属于
3.姚鼐(1732—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

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4.桐城派: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经、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 ,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提出“义法”的主张。

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5.山南水北为,山北水南为。

6.朔:阴历每月第天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阴历每月十五
():阴历每月十六
7.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合称“柳白”。

有“诗豪”之称。

曾学过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朝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作者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与晏几道合称“二晏”。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宋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朝文学家刘义庆撰写。

这部书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文中“朝闻夕死”选自《论语》;文中“清河”、“平原”分别是陆机、陆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记录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以及与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们的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主张“仁政”、“王道”。

曾学过《王顾左右而言他》、《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的一句名言和一个关于孟子故事的名称: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故事名称《“迁地教子”、“三断机杼”》《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宋朝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学过他的《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时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我们曾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小石潭记》。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书;作者明朝,魏学洢字子敬。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
“志”:记叙。“ 异”:奇异的故事 。
关汉卿
元朝 无
已叟斋

《窦娥冤》《 与白朴,马致远, 戏剧家,元杂剧的奠 救风尘》《拜 郑光祖合称“元曲 基人 月亭》 四大家” 《窦娥冤》《 与白朴,马致远, 戏剧家,元杂剧的奠 救风尘》《拜 郑光祖合称“元曲 基人 月亭》 四大家” 元杂剧家,散曲家 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元散曲家 隋树森编 《墙头马上》 原名恒,字仁甫。 《梧桐雨》 《汉宫秋》《 青衫泪》
关汉卿
元朝 无
已叟斋

白朴 马致远 张养浩
元朝 太素 元朝 无 元朝 希孟
兰谷 东篱 云庄
无 无 无
柳宗元 苏轼 宋濂 蒲松龄 欧阳修 范仲淹 刘基
唐朝 子厚 宋朝 子瞻 明朝 景濂 清朝 留仙 宋朝 永叔 宋朝 希文 明朝 伯温
无 东坡居士 潜溪 柳泉 醉翁、 醉翁、六一 居士
柳河东,柳 唐代文学家 柳州 宋代文学家 明代著名学者 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 北宋文学家 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明朝军事家、政治家 、文学家
课文 木兰诗 巢谷传
出处 《乐府诗集》 《栾城集》
作者 无 苏辙
朝代 字 北朝 无 宋朝 子由
号 无 无
世称 无 无
身北宋郭茂倩编 与父苏洵,兄苏轼 合称“三苏”
一枝花 不 《关汉卿散曲集》 伏老 四块玉 别 《关汉卿散曲集》 情 天净沙 秋 《天籁集》 天净沙 秋 《东篱乐府》 思 水仙子 咏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江南 醉太平 《金元散曲》 黔之驴 黠鼠赋 束氏畜猫 狼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卖柑者言 《柳河东集》 《东坡全集》 《宋文宪公全集》《龙门子凝道记》 《聊斋志异》《狼三则》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文忠公文集》 《范文正公文集》 范文正公文集》 《诚意伯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