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前四单元语文文言文超全复习

《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孙权字仲谋,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北宋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重点字词:初(当初)谓(对…说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辞(推脱)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到,等到)过(经过)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三、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四、简答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1)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两人志趣相投。
(2)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子和(将“鲁肃”去掉)“赞”吕蒙学习成果的句子答:“劝”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赞”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解释成语意思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也作“刮目相看”。
文言文精选文学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精品]最新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精品]最新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f5c4c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精品]最新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整理一、文言文1.《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叙事诗。
1.《登幽州台歌》这首古体诗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8.《泊秦淮》这首七绝选自《樊川诗集注》。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9.《贾生》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1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选自《杨万里集笺注》。
杨万里,字廷秀,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12.《约客》这首七绝选自《清苑斋集》。
赵师秀,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南宋诗人。
13.《己亥杂诗》这首七言绝句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字璱(è)人,号定盫(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三、现代文1.《邓稼轩》是人物传记。
邓稼轩,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1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哲理诗选自《普希金诗集》。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歌的太阳”。
2。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对《劝学》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二、重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比3、木直中绳中:符合4、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5、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6、不复挺者挺:直7、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用墨线量过8、金就砺则利就:靠近;砺:磨刀石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省:省察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11、吾尝终日而思矣尝:曾经1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13、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14、登高而招招:招手1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6、假舆马者假:借助,利用17、非利足也利足:脚走得快18、而致千里致:到达1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20、而绝江河绝:横渡2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22、善假于物也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此2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渊:深水2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指人的智慧26、圣心备焉备:具备27、故不积跬步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28、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29、骐骥一跃骐骥:骏马30、驽马十驾驽马:劣马31、功在不舍舍:停止32、锲而舍之锲:刻33、金石可镂镂:雕刻3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强:强健3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36、用心一也一:专一37、蟹六跪而二螯跪:蟹脚;螯:蟹钳3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藏身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暴”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五、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假舆马者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3、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金子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5、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六、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4、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之)为轮”)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七、重点语句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初中16篇文言文文学常识

时
期
篇目
出处
作者及相关介绍
文章要点.中心
备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
魏
《三峡》
《水经注》
“郦道元”字:善
长,范阳涿郡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春夏秋冬三峡山水
的特点。
中心:对大自然的
热爱
《小石潭
记》
《与朱元思
书》
唐
《马说》
《昌黎先
生集》
“韩愈”字:退之
世称韩昌黎河南河
阳
人。文学家,哲学
家。
观点: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中心:提观点讽刺
比,有押韵,有对
比。
宋
《醉翁亭
记》
《欧阳文
忠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政治家,文学家。
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
判断句
宋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政治家,文学家。
洞庭湖或阴或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不同于其他的山水记托物言志。
机。
1进攻②追击
▲人物性格:
☉曹:爱国,深谋远
虑,有军事谋略。
☉鲁:急躁冒进,善
于纳谏。
史书体
例:
▪编年体
《曹》
▪纪传体
《史》
▪国别体
《战国
策》
战
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
子下》
“孟子”名:轲,
字:子舆,邹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与环境
的关系。
顺境和逆
文言文——文学常识

16. 南宋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集是《漱玉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代表作有《关山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的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岳飞,字鹏举,他的词《满江红》是名作。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的代表作有诗《过零丁洋》等。在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四人中,“婉约派”词人有欧阳修和李清照,宋朝最有名的“婉约派”词人还有柳永、姜夔。
7. 曹操,字孟德,东汉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擅长以古题乐府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等。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师表》是名篇。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是北宋最大一家,词开创豪放词派,散文也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代表作分别有《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苏轼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们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又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读过他父亲的《六国论》、他弟弟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11. 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之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独坐敬亭山》、《把酒问月》、《登金陵凤凰台》等。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誉其人为“诗圣”,誉其诗为“诗史”,他的代表们的诗风,称李白的诗雄起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作者:————————————————————————————————日期:30篇中国古代名著文学常识整理课题出处作者中心1、曹刿论战《左传》我国有名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重要史实。
左丘明:相传是鲁国史官。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2、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刻画了晏子的机智善辩,他凭着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3、孔孟论学《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等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圣人”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劝人自强不息。
2、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公输《墨子公输》,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劳苦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6、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
孟子用类比的方式教导齐宣王,一名国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后再是社稷,其次是君主自己7、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
宋人。
道家学派的代表。
本文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8、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根据战国史实而编辑刘向:西汉史学家。
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的国别体史书。
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中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改正,才能修明政治。
齐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10、出师表《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11、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12、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本文通过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13、《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自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一同参与“永贞革新”,一同被贬为司马。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4、黔之驴《柳河东集》本文为《三戒》之一,另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人之鼠》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人。
长于写山水游记,因参与改革被贬永州写《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位高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15、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略作者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6、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略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17、《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被后人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18、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积极推进古文运动,强调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的事例,揭示出其智能每况愈下是“不使学”,忽视后天教育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文须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的学习。
19、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20、卖油翁《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欧阳修:略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温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22、黠鼠赋《东坡全集》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文章借老鼠凭诡计逃脱的事情,告诉人们: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原因。
23、记承天夜游《东坡志林》苏轼:略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24、核舟记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25、卖柑者言《诚意伯文集》刘基:字伯温。
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辅佐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借卖柑者的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讽刺元代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的现实。
那些在位的文武大臣,看似威严堂皇,实则庸劣无能,坐糜廪粟,欺世盗名,为害更大。
26、狼《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
清代文学家。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到杀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的刻画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7、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
本文针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进行批驳,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28、问说《孟涂文集》刘开:字明东,又字方来,好孟涂,清朝散文家。
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
文章主要论述了问的重要性。
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
29、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本文记叙了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0、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朝文学家。
本文就黄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