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准则及手册

合集下载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控制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第五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串通舞弊、滥用职权、环境变化和成本效益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六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在对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内部控制。

第七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

第八条内部控制审计按其范围划分,分为全面内部控制审计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

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所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所进行的全面审计。

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组织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者业务活动某些环节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审计。

第三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环境要素审计时,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内部环境要素的规定为依据,关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等,结合本组织的内部控制,对内部环境进行审查和评价。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字体:黑体/宋体字号:初号/一号/三号/小四行距:1.5倍行距编辑请保持叶序不变(编者按:DOC版 ms-word阅读最佳,PDF版 adobe reader8,acrobat9cn或foxit reader3最佳)内部审计准则00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006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008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00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0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01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0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02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02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0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03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03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03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03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03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04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04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04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05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05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02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06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06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06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07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07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08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08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08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0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2009年后增补…内部审计准则指南10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125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145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附录158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61 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163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165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及其从事的全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一般准则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职业的要求。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组织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相关法令的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其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门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这种专业胜任能力。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一条、作业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和审计实施阶段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组织的风险及管理的需要,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原创版】目录一、内部审计准则概述1.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类2.1 内部控制审计2.2 绩效审计2.3 信息系统审计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2.5 经济责任审计三、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与意义3.1 规范审计行为3.2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3.3 保证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正文一、内部审计准则概述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1.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提供操作性指导。

其中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具体审计业务。

1.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参考范例。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类2.1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旨在为组织提供合理保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2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主要评价组织的运营效果和效率,包括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资源利用效率、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帮助组织提高绩效。

2.3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和评价,以评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信息系统能够为组织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持。

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发现和揭露组织内部的舞弊行为,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XX]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编制日期审核日期审批日期批准日期修订记录目录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及行为准则1.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31.2内部审计职责权限-------------------------------------------------- 31.3内部审计行为准则-------------------------------------------------- 52内部审计工作程序2.1内部审计项目角色分工、岗位职责------------------------------------ 72.2内部审计系统、领域及流程------------------------------------------- 92.3内部审计项目类型及工作程序2.3.1内部审计项目类型------------------------------------------- 102.3.2内部审计项目通用工作程序----------------------------------- 122.3.3 A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132.3.4 B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282.3.5 C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292.3.6 D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312.3.7 E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322.3.8 F类内控自我评估项目工作程序------------------------------- 352.3.9 F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程序--------------------------- 36 3内部审计方法及审计取证规范要点--------------------------------------- 394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规范--------------------------------------------- 455内部审计评估标准5.1缺陷风险等级及评估标准------------------------------------------- 515.2流程风险等级及评估标准------------------------------------------- 515.3内部审计配合度等级及评估标准------------------------------------- 526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维护机制---------------------------------------------- 54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及行为准则1.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1.1.1 集团审计部负责履行内部审计组织职责及系统建设与运行。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XX]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编制日期审核日期审批日期批准日期修订记录目录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及行为准则1.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31.2内部审计职责权限-------------------------------------------------- 31.3内部审计行为准则-------------------------------------------------- 52内部审计工作程序2.1内部审计项目角色分工、岗位职责------------------------------------ 72.2内部审计系统、领域及流程------------------------------------------- 92.3内部审计项目类型及工作程序2.3.1内部审计项目类型------------------------------------------- 102.3.2内部审计项目通用工作程序----------------------------------- 122.3.3 A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132.3.4 B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282.3.5 C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292.3.6 D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312.3.7 E类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程序----------------------------------- 322.3.8 F类内控自我评估项目工作程序------------------------------- 352.3.9 F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程序--------------------------- 36 3内部审计方法及审计取证规范要点--------------------------------------- 394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书写规范--------------------------------------------- 455内部审计评估标准5.1缺陷风险等级及评估标准------------------------------------------- 515.2流程风险等级及评估标准------------------------------------------- 515.3内部审计配合度等级及评估标准------------------------------------- 526 内部审计工作手册维护机制---------------------------------------------- 54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及行为准则1.1内部审计组织架构1.1.1 集团审计部负责履行内部审计组织职责及系统建设与运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88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第九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十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派出审计特派员。

审计特员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指中国国家审计署为规范内部审计活动而制定的官方准则和指导原则。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设立的一个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改进活动,旨在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有效性。

它主要关注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以保障组织的利益和财产安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内部审计职能”为核心,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实施方式、内容、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具体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审计目标准则:内部审计旨在提供独立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组织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确保组织高效运作和有效控制。

二、内部审计实施准则:内部审计应遵循客观、独立、综合、透明、风险导向的原则,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评估内部控制等。

三、内部审计内容准则:内部审计应覆盖组织的治理、战略与目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运营业绩、合规与道德等方面,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组织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

四、内部审计职责准则:内部审计应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遵纪守法,保护审计过程的机密性,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供审计建议和评估结果。

五、内部审计报告准则:内部审计应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并包含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此外,中国国家审计署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内部审计准则,例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准则》等,这些准则针对特定行业和组织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和细化。

总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组织提供了基于规范和标准的内部审计指导,有助于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控制水平,保障组织的利益和财产安全。

这些准则的执行需要依赖相关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打算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操纵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治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操纵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操纵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治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治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讲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公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2.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进展。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操纵、改善风险治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4.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一)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

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差不多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差不多依据。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约束力(一)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

(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具体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参照执行。

四、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

不管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不管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一)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

协会下设准则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l.选定项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审计准则备选项目,经专家咨询论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批立项。

2.拟定初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依照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修订后提交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4.修改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依照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

六、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公布、修订与解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公布、修订与解释。

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操纵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操纵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操纵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操纵,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慎重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操纵的决策与执行。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治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打算,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预备工作。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纳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操纵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运用审核、观看、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猎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打算确定的目标和范围。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通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讲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十九条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讲明。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 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觉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五章内部治理准则第二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打算,编制人力资源打算和财务预算。

第二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依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治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推断的利益。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慎重,并合理使用职业推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老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情况。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猎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同意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打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打算,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依照《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打算,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打算一般包括年度审计打算、项目审计打算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打算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打算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刻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依照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打算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打算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治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打算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依照批准后的审计打算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打算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打算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打算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打算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打算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打算应当包括以下差不多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