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微电子学本科生培养
清华大学电气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微机继电保护与控制(英) 电力市场概论 电能质量基础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 信息论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实验 现代配电系统分析
我们身边的高电压 输配电技术 现代电气测量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大电流能量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 电器原理及应用 过电压及其防护 电介质材料与绝缘技术 直流输电技术 高电压工程与数值计算 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
B组 不少于2学分
计算机课组:
20220262 40220422 0022013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 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
注:SRT可替代最多2学分专业课。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1学分 2学分
40220442 40220392 40220772 40220692 40220901 40220821 40220782 40220341 40221012 高电压课组: 00220081 40220812 40220102 40220472 40220891 40220872 40220462 40220432 40220762 40220793 40220941 40221002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实践 金工实习C(集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电子专题实践 生产实习 大型电站机电设备简介(任选)
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220590
综合论文训练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 26 周。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1学分
春季学期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30220414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英文)
40220723
电力系统分析
30220323
高电压工程
中英文课程二选一。
(3) 专业选修课 18 学分
A组
通用: 40220921 40220502
电气工程导论 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讲座
信号控制课组:
40220862 30220403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原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与电能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相关的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制造业,培养基础扎实、 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掌握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数学、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能; (2)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关注交叉学科并乐于发现知识,从而具备通过终生学习来解决现实世界 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3)在学术素养、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4)了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周学时 2 2 2 5 4 2 2 2 2 1 1 1 1
考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2选1
考查
2选1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课程编号 10610193 10640682 10720021 10421084 10421102 10430484 10430344 10430801 20220174 20220162
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概况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
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
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天线原理
30230313
通信电路
30230703
数字图像处理
30230893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
30230923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
30230943
通信信号处理
30230993
现代计算机体系架构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语(1) 体育(1) 微积分A(1) 线性代数(1) 机械设计基础(1) 有机化学B 离散数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1) 汽车工程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春季学期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32
考查
22
考试
12
考查
55
考试
44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40231103 40231133 40230223 30230331 30230142 30230952 40231002 40231112 40231162
语音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 射频通信电路 通信电路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 微波电路设计 光电子技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4)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秋季学期
第二学年
课程编号 10720031 10641132 10610204 10430944 10430801 10421133 30230822 20230281 20230253 30230901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未来技术的挑战的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较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了解。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物理基础:包括大学物理等;•电子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
2.2 专业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与系统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原理: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电子工程设计:包括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2.3 选修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进行学习。
选修课程包括:•: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等;•网络通信: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等。
3. 实践教学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等;•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微电子学专业排名

微电子学专业排名微电子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微电子学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下面将介绍微电子学专业的排名情况。
微电子学专业的排名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也涉及到学科的发展水平。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设有微电子学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下面将分别介绍国内和国外的微电子学专业排名情况。
国内微电子学专业的排名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和学生培养等。
根据这些标准,以下是国内几个知名高校的微电子学专业排名: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微电子学专业一直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而闻名。
该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实验条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微电子学人才。
因此,清华大学的微电子学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微电子学专业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该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实验条件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加上北京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科研环境,使得该校的微电子学专业在国内处于较高的位置。
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专业在国内也有较高的认可度。
该校的微电子学专业在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方面表现出色,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微电子学人才。
此外,还有其他高校的微电子学专业也值得一提,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
这些高校在微电子学专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且在学生培养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关于国外微电子学专业的排名,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标准:学术声誉、科学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等。
以下是一些国外的知名高校微电子学专业的排名情况:1.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学府之一,MIT的微电子学专业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该校具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使得该校的微电子学专业备受认可。
2.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微电子学专业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该校在微电子学领域拥有世界级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微电子学人才。
清华大学专业介绍

致用人单位欢迎贵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了“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清华大学毕业生普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良好的外语与计算机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及管理方面知识,适应工作的能力较强。
本《简介》整理总结了清华大学目前的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情况,内容侧重各专业的培养方向、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和学生毕业后适应的工作岗位和行业性质,以帮助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招聘我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如需了解有关专业更为详细的情况,可上网查询,网址是:。
对于专业的新增与变动,我们也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正。
本《简介》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研究生招办、本科生招办以及各院系教务、就业主管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感谢!编者2007.10目录清华大学院系设置一览 (1)建筑学院 (2)土木工程系 (4)水利水电工程系 (7)建设管理系 (11)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2)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14)机械工程系 (17)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19)热能工程系 (22)汽车工程系 (25)工业工程系 (27)航天航空学院 (29)电子工程系 (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36)自动化系 (38)微电子学研究所/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 (42)工程物理系 (44)化学工程系 (48)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50)数学科学系 (52)物理系 (54)化学系 (57)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59)医学院 (61)经济管理学院 (64)公共管理学院 (68)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0)新闻与传播学院 (80)法学院 (82)美术学院 (84)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86)软件学院 (89)深圳研究生院 (90)·1·清华大学院系设置一览建筑学院本科专业:○建筑学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住区设计、绘画、建筑师业务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共有2003级本科生92人,2004级本科生66人,2005级本科生67人。
2007年微纳电子系开设了21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限选课5门,平台课2门,专业任选课4门,新生研讨课2门。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进行,涉及到反相器,复杂逻辑门(NAND,NOR,XOR),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以及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MEMS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33课程名称: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王自强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电路理论,实现简单的模拟集成电路。
课程分成3个部分:电路理论知识、电路仿真和版图介绍。
课程以讲述电路理论为主,通过电路仿真对电路理论加以验证,最后介绍版图、流片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全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有初步了解。
•课程编号:40260054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邓宁田立林内容简介: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中的电子态和平衡载流子统计,载流子的输运(非平衡载流子,产生和复合,载流子的漂移、扩散,电流连续性方程),PN结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电器件,纳电子器件基础。
•课程编号:40260141课程名:微纳电子实验A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我们开了如下几个实验:1.集成电路测试实验:(1)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包括功能,最高工作频率各种直流参数测试)。
(2)A/D及D/A转换器测试(数、混合电路测试);2.计算机模拟实验:包括集成电路工艺模拟、器件模拟、Spice模型参数提取等;3.半导体器件实验:测MOSFET的三类I-V特性以获取:阈值电压VT、衬偏调制系数(体因子)γ 、亚阈值斜率、反型层载流子迁移率。
•课程编号:40260151课程名:微纳电子实验B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本课程有如下几个实验:1. 半导体物理实验:(1) MOS高频C-V特性测量(计算二氧化硅中的固定电荷和可动电荷)。
(2)霍尔效应实验。
2. 纳电子教学实验: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实验。
•课程编号:30260063课程名: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课程属性:平台课任课教师:许军(秋)张莉(春)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简单介绍,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常见半导体器件(包括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微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以及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其中重点讨论半导体器件部分。
•课程编号:30260083课程名: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英)课程属性:平台课任课教师:许军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重点讨论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最后还将简要介绍微电子器件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12课程名称:量子信息学引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陈炜内容简介:量子信息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的编码、通信与处理的新兴交叉学科。
《量子信息学引论》讲解量子信息科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一方面提供所需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使大家理解并掌握本领域的基本工具与结果。
同时介绍量子信息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40260112课程名称:纳电子学导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任天令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微纳电子学系本科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纳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微电子向纳电子发展的学科前沿。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纳米CMOS技术、共振隧道现象与器件、单电子器件、碳纳米管电子学、自旋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纳电子机械系统、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前沿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43课程名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张文俊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ED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用来描述所设计的电路系统的硬件描述语言,掌握模拟验证、逻辑综合、高层次综合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验证、测试与诊断和版图布局布线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编号:30260032课程名称:MEMS与微系统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王喆垚内容简介:微系统是在芯片上集成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处理电路等的集成系统,是微型化技术的前沿学科。
本课程介绍微系统的基础理论、设计制造方法、重要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包括微系统制造,物理力学基础,微传感器,微执行器,RF MEMS,光学微系统,芯片实验室,BioMEMS。
•课程编号:40260063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李福乐内容简介:CMOS工艺流程介绍;集成元件的制造过程与元件构造;全定制设计流程介绍;设计输入与SPICE仿真;版图编辑与验证;版图参数提取与后仿真;基于单元综合的设计流程介绍;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与可综合代码设计;仿真、综合与布局布线;基于单元的设计验证;课程设计项目训练(10位循环式模数转换器)。
•课程编号:40260072课程名称:微电子学概论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严利人内容简介:《微电子学概论》包含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中的最基础的一些概念与处理方法。
在介绍以上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些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课程编号:40260082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尹首一内容简介:“微电子学专业英语”课程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水平的任选课程。
根据微电子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本课程选用最新英文原版教科书的相关章节、和相关的英语读物做教材,其中包括不同风格的英文研究论文,并辅以相应的音像资料、以及英语演讲等,力求使学生在微电子学专业英语的听、说、写等方面有所提高。
•课程编号:40260092课程名称:集成传感器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伍晓明内容简介:本课程面向全校电类各专业的学生,介绍各种集成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
内容包括传感器的材料、传感器设计原理、传感器集成方法、传感器信号的转化和驱动电路、智能和网络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介绍了压力、加速度等力学传感器、磁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和离子等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重点是各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集成方法,让学生掌握现代传感器的制作及其应用。
•课程编号:40260162课程名称: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谢丹内容简介:微纳电子技术将涉及到各种新型材料、器件结构以及相关的工艺技术。
如何评价材料或器件的性能,必须借助一定的分析表征手段。
如:,(STM,AFM,MFM)等。
本课程将系统的介绍微电子和纳电子材料及器件的分析表征方法,比如: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RD等),表面形貌分析方法(SEM,TEM,A FM等),成分分析方法(A ES,XPS,SIMS等),以及这些分析手段在微纳器件方面的应用,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微纳电子器件的分析测试技术。
•课程编号:00260021课程名称:微小器件与系统及微型化方法课程属性: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刘理天内容简介:本课程研讨在信息与机电领域内器件及系统(芯片、计算机、MEMS……)微型化的现状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变革。
信息与机电器件微小型化技术是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技术领域,本课程也将讨论在此交叉领域还未解决的一些理论与方法问题,还将对目前微小型化技术(微器件与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制作技术)进行初步讨论。
•课程编号:00260011课程名称: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课程属性: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王志华内容简介:晶体管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其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
本课程以晶体管发明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探讨科学研究的规律。
讨论内容包括,科学预见和选题、科研方法与政策等。
三、SRT计划2007年本系申请立项并通过审核SRT项目情况:•项目名称:无线传感器节点软硬件平台设计及跨层优化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尹首一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快闪存储器的控制器设计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伍冬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采用RFID技术的校园交通车多媒体导游系统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张春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红外探测芯片电路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方华军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CA D算法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张进宇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面向新型微纳器件的铁电薄膜制备技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谢丹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MEMS器件设计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刘泽文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陈虹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王晓红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集成传感器工艺及电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刘泽文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集成式的带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贾晨学分: 4 学分2007 年SRT 项目结题情况:•项目编号:071T0347项目名称:数据流乱序执行A ES加密处理器安全性评估项目负责人:李翔宇学分: 2 学分结题时间:07秋•项目编号:071T0348项目名称:适用于新型微纳器件的高品质介电薄膜的MOCVD制备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谢丹学分: 3 学分结题时间:07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