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场进行练功与治病的内功组场法 (1)

合集下载

“气贯周身法”(正宗内功深化秘法,进步神速功法)

“气贯周身法”(正宗内功深化秘法,进步神速功法)
“气贯周身法”(正宗内功深化秘法,进步神பைடு நூலகம்功法)
这是赵学忠的功法,相当有效!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周天大周天其实不是很好,都是针对具体的脉络,以意领气,去遵循脉络的走向行气,相对而言,这样容易出偏。特别是心绪不宁的时候。
“气贯周身法”是用双手劳宫穴导引,练习升降开合,依靠意念成面状地整体打通气道,实现“气贯周身”。这是“集团军”的作战气派。功法如下(谁练谁知道):
动作一定要缓慢,如果掌握了要领,多做几次,会感到涌泉劳宫发热,练到深处,周身都发热。气上行时可以感觉到气从脚底钻入,从头顶冒出;下行时,感觉到气从头顶灌入,从脚底钻出。若身体有所轻微摇摆,那是气冲经脉的缘故,久而久之,就可以一一冲开,打通周身脉络。
如果没有什么感觉也不要泄气,慢慢来,各人身体的敏感度不一样,坚持下去,肯定能冲开!
主要是打通任督二脉,此二脉一通,百脉皆可通。任督二脉就是常说的小周天。
抛砖引玉,望各位大神不吝多多教诲,洗耳恭听。理论实践都可以探讨,多多交流,共同进步。练功中出现什么问题也拿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按一般站功姿势,松静自然站立,照站功预备式做准备,进入气功态。
意念与气行同步,以意领气,意想双足涌泉穴打开,气钻入涌泉穴向上走。同时,双手掌心向上,从身体两侧平衡均匀抬起,意想托着气往上升,用意念保持劳宫穴的运行与气行同步,这是一种和谐,可以产生类似于"共振"的效果。下肢上升的两股气到会阴处融合成一体,整个身体视为气柱,处在劳宫穴挟起的气场中。双手一直上托,与气同步上升,送气出百会穴(一般双手抬到胸口即可,除非你脉络已经打通,不然会头胀)。然后,意想百会穴打开,气从百会灌入,同时双手反掌向下,用劳宫穴平衡均匀地导引气向下行至涌泉穴排出。如此一次往返就完成一次升降。

古代练气术法诀

古代练气术法诀

古代练气术法诀气,是宇宙间最为神秘的力量之一。

在古代,人们发现气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修炼内功。

因此,古代练气术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练气术法诀,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领域。

一、吐纳调息法吐纳调息法是古代练气术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和节奏,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达到平衡和增强内功的效果。

步骤如下:1. 坐在舒适的位置上,闭上双眼,放松全身。

2. 注意呼吸,慢慢吸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入肺部,感受气息进入身体。

3. 慢慢呼气,让气息顺着鼻腔流出体外,同时聚焦注意力在呼气过程中。

4. 动作要慢慢、平稳且自然,避免用力过猛或呼吸过快。

通过持续地练习吐纳调息法,可以增强体内的气场,调整身心状态,增加人体能量的流动和积累。

二、五禽戏气功五禽戏气功是古代练气术中一种融合运动和呼吸的修炼方法。

它包括模仿五种动物,分别为虎、鹿、熊、猿和鸟,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呼吸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每种动物的练习都有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法。

以虎为例:1. 站立,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2. 慢慢向前伸展双臂,屈膝蹲下,当作虎准备跳起的姿势。

3. 同时吸气,身体慢慢直立,双臂向两侧张开,同时吐气。

4. 保持这个姿势片刻,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通过五禽戏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古代练气的一种绝佳方式,它融合了内功和外形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动静结合、柔和而流畅的动作、呼吸的控制和内力的运用。

太极拳的拳法演练和上升依次分为: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海底针-->云手-->单鞭-->转身搬攔推,如此往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平衡和力量。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耐力,调整呼吸和内力的运行,提升身心的健康和灵活性。

以气催力能爆发数倍数十倍爆发力的武林内功(一)

以气催力能爆发数倍数十倍爆发力的武林内功(一)

以气催力能爆发数倍数十倍爆发力的武林内功(一)
(1)面南背北、两脚略比肩宽、两脚平行、两手自然下垂,目光平视,自然呼吸。

(2)接上式两手缓慢提起放在胸前成抱球状,掌心相对,掌指向上,慢慢屈曲下蹲,大腿与小腿的角度成120—90之间,全身重心集中在胯上,上体舒松,意念集中小腹
丹田及两手心劳宫穴三个点。

按此方法60分钟后,两膝慢慢站立,双手轻揉小腹1分钟即可收功。

练习本内功,自然呼吸,可以听音乐,可以一心多用,但切记意念始终不离丹田。

不可以中间直立休息。

只要认真修炼一周,便可在功态中明显感觉到一股热能、血液阵阵向
头顶冲击的感觉,这是练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内功武火周天运行。

多数学者在练本功40分钟后才能产生气动。

本内功、是全套功法的重中之重,是动功修炼的基石,只要认真修炼,三天腹部有明显的热气团产生,双手心气感更加明显,全身明显发热,这时身体已形成了气场,气场如磁铁般吸收着宇宙间的真气、能量、功力愈深,这种无形采气更加明显,对增强体力有立杆见影之效,同时内气的影响可使全身抗打。

本功每天修炼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内功是指修炼者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气机和能量流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内在力量的一种修炼方法。

引导气训练方法是内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
1. 呼吸调息法:通过调整呼吸方式,使呼吸深长缓慢,尽量用腹式呼吸,使气息顺畅,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2. 气行导引法:通过意念引导内气在经脉中流动,可以采用意念或手势的方式引导气流,使气血循环畅通,提高气血的质量和能量。

3. 气功吐纳法:通过吸气和呼气的方式,调节内外气的交流,使体内的浊气排出,清新气入体,提高气血的质量和能量。

4. 静坐冥想法:通过静坐冥想,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调整呼吸,使体内的气机平衡,提高身体和心灵的能量。

5. 意念引导法:通过意念的力量,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的特定部位,如丹田、脊柱等,引导气机的运转,提高身体内在力量的积累。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内功引导气训练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修炼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内功修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气场修炼术

气场修炼术

气场修炼术的相关技巧一. 缓解紧张的技巧练习一(1)自然站直,自然呼吸,笔直地站好,让心情保持镇定,以缓慢的速度默数100下。

除了呼吸和眨眼之外不要有其他的动作,不要瞪眼,不要让身体摇晃。

站稳,但要保持自然。

保持这一姿势默数100下后,放松,然后休息一段时间,休息的时间刚好为数100下的时间。

重复上面的动作,然后再休息一会儿,共6次。

(2)坐下,直起上身,姿态保持自然。

如上面一样,保持心情高度的平静,并默数100下。

也像上面一样放松,重复所练习的动作,然后再放松,一共练习6次。

(3)每天重复上面的练习,共作10天,中间休息两天。

(建议,具体可自行安排)练习二竖直站立,自然地呼吸,眨眼,把目光集中在你房间墙上的某一小件物体上,但应足够大,以便在3米之外的距离可以看得见。

右手手心朝脸,把食指指尖放于右眼与墙上小物体之间的直线位置上。

缓慢地移动右手,由身体开始沿着这条想象的直线向外移动,保持手心朝脸,且食指的指尖严格地位于直线上,直到手臂完全伸展为止。

以同样的方式回到初始的位置,重复这一动作6次。

(1)以手掌侧面朝脸,同样按上一步骤的方式进行练习,重复这一动作6次。

(2)以手掌背面朝脸,同样按上一步骤的方式进行练习,重复这一动作6次。

(3)合上拇指和食指,以中指放于直线位置,同样重复以上步骤6次。

(4)如上,以剩下的各个手指代替中指放于直线位置,重复以上步骤6次。

(5)用左手做上面同样的步骤。

(6)每天作以上的练习,保持10天以上。

练习三竖直站立,向前伸出右手,保持右手自然放松。

伸至最大幅度后,同时伸出食指向前方。

缓慢而平稳地从左至右移动整个手臂,就如用右手食指在画一个直径有几尺长的圆一样。

重复这一动作6次。

注意不要画得太快,也不要突然地移动手臂,并要注意控制手臂的抖动或不平稳。

(1)以同样的方式向相反方向做6次。

(2)使手臂的肌肉用劲,同样向正反方向各做6次。

(3)保持左手的放松,同上,让左手从左到右,是左手食指指尖沿着想象的一定直径的圆周线移动,练习6次。

天罡内养功——精选推荐

天罡内养功——精选推荐

天罡内养功保管天照内养功文/陈瑞湖天罡内养功简单易学,不易出偏,以修炼丹田气为主,从而达到疗疾养生,强身健体的功效.一般习练此功1O日便会产生气感,精力倍增.长期修炼可治疗许多慢性疾病,实为祛疾养生之法宝.现将此功介绍给各位武友.一,预备:自然盘坐,两手放于膝上.双目微闭,含胸拔背,头身中正,舌顶上腭,嘴微合,下颔微收,呼吸自然,全身放松,意守丹田5分钟.二,采气:接上势,双手向前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下.吸气,双手收至腰部,掌心向上,再由身体两侧向上向前向下画弧至胸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呼气,双掌下按至腹部.然后双掌上翻,掌心向上,吸气同时,双掌上升至胸部.呼气,双掌内旋,掌心向下按至腹部.吸气时,意念天地万物之精气源源不断地由百会穴进入神庭,鹊桥,膻中归于丹田.呼气,则意守丹田即可.如此循环36次.要领:此势呼吸法为顺腹式呼吸法,且呼吸要深,长,匀,细,缓,意念不可过重.三,炼气:接上势,双掌下按至腹部后上翻,掌心向上.吸气,右手同时由身体右侧向上向前向下画弧至胸前,掌心向下,与左掌相对呈抱球式,两劳宫穴盖习武健身之人,目力尤为重要.所谓目为心之使,常语也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说法,这些都说明眼睛的重要性.古来流传的练眼法有夜视灯火,晨注朝阳等法,概不重述.在此为大家介绍一种旋珠练目法,以供练习之用.此法先取一平底盘子或盒盖,内放入圆形豌豆,黄豆或小铁珠均可,唯形体较圆为佳.一次放入6~1O粒,不可过多.圆珠放入前用笔在每粒珠子上编上号.练习时正身端坐,头稍微垂,一手持盘轻轻晃动,距目约33cm处.两目紧盯其中一珠随其来回52锄相对.此时,双手进行上下开合,吸气时开,呼气则合,体验两掌劳宫穴之气开合时既能互相排斥,又能互相吸引,如此训练,时间由短到长,气感也由弱到强.要领:此势也为顺腹式呼吸法,双手上下开合时,动作一定要放慢,不可用僵力开合,且要意守劳宫穴.四,收功:接上势,吸气,双手由身体两侧缓缓上升至头顶,两掌心相对.呼气,翻掌于体前缓慢下降至丹田处,两掌重叠扣在丹田上(左内右外),如此意守丹田30分钟.30分钟后,双掌按J,~B,-j-针方向揉转36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转36次,之后,再擦热两掌摩面36次,身体缓缓起立,静立片刻后慢慢散步,全功结束.要领:此势为逆腹式呼吸法,收功是练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每次练功完毕,都要收功,否则不易上功,切记!注意事项:1.练功的地点要选在空气清新的室内外.2.此功每天必须练2次,早晚各1次.3.练功前15分钟禁止剧烈活动.旋璩练藤濠文/冯亮滚动,紧盯勿失.手之晃动由慢逐渐加快,两目紧盯一直不失.初时盯不久即混失目标,然而不可灰心中辍,坚持练习自能久久盯牢而不失目标.若能坚持一次盯牢10~30分钟以上,则谓有成矣.练习此法唯不能眨眼,因稍一眨~EP,P盯差矣.故极有益于锻炼目光之持久力和注意力.练习该法最好结合练习一些养气明目法,盖因内气充溢,神足而目自明矣.此法练至极处,不仅可久视不乱,而且一目望去,盘内诸珠粒粒落入眼内,不杂不乱,有动有静,清清楚楚,至此则可谓有得矣.一。

真气运行法全部内容(含高级功法)

真气运行法全部内容(含高级功法)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 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4 、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武当气功太极拳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摘录)

武当气功太极拳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摘录)

武当气功太极拳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摘录)燚炅道人马杰著一外形各部位领1/ 头要正头是一身之主,必须保持中正。

头包括脑、目、耳、鼻、舌等部位,尤其脑是先天祖气所藏中心,称为“元神室”,又为“髓之海”,髓充足则脑力健壮精神充足,保其神清目明。

“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

”2/ 顶要贯顶指头之顶,人身最高部位,顶心为“百会穴”内为“泥丸宫”。

脑之位,神之在。

形上要做到“百会穴”心须向上虚领顶劲,前额向前微顶,下颌微收,使“百会穴”与大椎之间有一股相拔之劲以达到体内的提神贯顶。

3/ 项要竖竖项要保持中正,…竖可通气,旋可活血。

4/ 肩要沉肩要向下沉,放松肩带肌,使肩锁关节自然下沉、舒展韧带易筋使其臂长伸筋,气可下行,并可用腰摧肩送劲助击发之力。

5/ 肘要坠曲肘下坠肘尖要常有下垂之意。

坠肘可护肋,使气圆不上行,并有缠、裹、掩、击,攻防之运用。

6/ 腕要垂使掌沉有力,立掌手腕要塌、要有坐力,进掌前顶腕要挺,有前送之势。

7/ 手要展展手开指气贯“十宣穴”掌指,出掌向前顶、出手指微张、掌心微突、意贯两掌;收掌回拉有缩吸之念。

拳走蛹动行气合握。

8/ 胸要含双肩前合,背扣而圆。

胸微内含要腹实胸空,使气上下畅通、经络通顺。

收敛心肺之气可向下行,不能使胸存余气,否则,会有闭气之感。

9/ 腰要塌。

腰是连接身体上下之机枢,为身之轴、发劲之源。

腰椎前(唐注:后)突放松腰肌,使无僵劲,腰部灵活运转自如。

塌腰下坐使气沉于腹,气自然不上浮。

10/ 背要拔。

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向后上方拉起皮肤有绷紧之感,可使气通。

11/ 臀要收。

放松臀部肌肉向内收敛,防向后撅。

内敛收臀、提裆,以辅下实,为内家拳术之要。

12/ 裆要提。

微缩谷道虚提会阴,拿住丹田之气勿外溢,以保二阴漏气失精。

13/ 膝要屈。

两膝不可挺直僵立,曲伸可使关节活,动作灵敏。

两膝曲而内扣,下盘沉实,使气上下畅通。

14/ 胯要松。

松开关节能使腰腿的转动动作非常灵活,迈步可以轻灵开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组场法利用气场来练功与治病是自古已有的妙法。

它的特点是气感强烈,特别是成千上万人组的大气场,其功力之大非个人练功可比。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有两种存在方式:粒子和场。

能量密集的地方就是粒子,能量稀少的就是场。

如字宙真空中就有弓I力场,地球上就有磁力场。

现在发现人体也有场效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场,并且每个人的场都有差别。

在个别情况下,人体的场对自身和他人影响不大,但是成千上万人、在气功态下,场的力量就大了。

再加上气功师的意念和功力的调动,场的结构就会由原来的杂乱无章统一起来,朝着有序化转化。

这一转化过程对疏通人经络、平衡阴阳、排除病气大有好处,甚至可以激发某些人的特异功能。

因此组场无论对治病还是教功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组场有三个要素:——是集体人群的场效应;二是大自然的混元气;三是气功师的意念和功力。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功师的意念。

气功师的意念可以引导整个人体场向良性发展,改变人体场的结构,变无序为有序。

组场法实际上就是发外气法,它和发外气的方法是一致的,不过要求气功师念力强大才能够控制场,引导场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组场的方法空间组场法组场时,组场者要用意念把天上气拉下来,把地下气拉上来,也可以让气从四面八方聚过来,然后用手配合意念,或用神光,或纯用意念在群体的头顶上方顺着一个方向,从小到大转圈,使所有的人体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都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场,罩在群体之上。

队形或圆、或方、或不规则形,均不拘。

场组好后,在里面集体教功,可以互相振荡,互相激励。

如果集体治病,可以在场内给大家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发气调治。

一个人发气调治不可能同时对着所有人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那就可以用意念同时配合手在群体的头顶上划圈。

划圈要由大到小,向中间聚拢,直至转到群体的中间,这时意念在中间出现一个抽象的空人,在从大到小的转圈过程中已经把空间的信息集中于空人一身,因此向空人发气就可以作用于每一个人。

这种组场治病法,往往出现不可思议的神效。

一次治疗就可以使有些人身上的瘤子和包块变小或消失。

透视组场法透视组场法是空间组场法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气功师有较强的功力。

组场者可以在空间组场法的基础上,待气场形成后,想象整个群体中间出现一个抽象的空人,然后透视这个空人的五脏六腑。

首先从大脑透视起,然后往下移,肺、心脏、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再透视骨骼、血管、经络、神经、皮毛,把整个人体全部透视到,透视得清亮清亮,把透视到的病气用意念排除掉。

这种方法治病的效果相当好,不过消耗气功师的功力比较大。

气功师组完场后要及时采气、结丹,以补充消耗的功力。

光能组场法此法也是在空间组场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组场者调动了整个气场并且想象整个群体中间出现一个空人后,然后观想这空人中间有一个太阳,通红圆满,不断地向外幅射能量。

太阳渐渐扩大,直至整个空人都在太阳中熔炼,一切阴寒之气、病气、毒气都被蒸发掉,人在太阳中像一块金子,越炼越纯,闪闪发光。

这种治病法效果也相当好。

不过消耗气功师功力也较大,必须及时补充。

辨症组场法这是一种综合组场法。

前面提到过,各个不同的场因对象变动性质上也会不同,特别是病人多,各个场的差异就大了。

因为组场者往往都是功夫较深的气功师,他们往往是走进群体场就会对这个场的性质有大概的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组场法。

如心脏病人多,就可以采用透视组场法,多透视人体的心脏部位。

如场内的阴寒之气较重,就可以采用光能组场法,把阴寒之气排掉。

高血压病人较多,就可以用意念调来北溟之水,从天而降,从头到脚冲洗人体的内脏。

总之,此种组场法对组场者的要求更高,即要有相当的功力,又要懂得辨症施治。

组场者在组场之前可以了解一下病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场的注意事项(1)要调动大家的意识活动,使意识统一,增强群体效应。

组场集体教功由老师喊口令词,使大家的意识活动、形体活动与老师的意识活动一致起来,就能向某个部位发气,这个部位的气血充是,经脉气血畅通,各种疾病消除,使大家同时按照发出的信号,…‘齐想着这个部位,意识形成同步,治疗效果就好。

在从上到下调治身体各个部位时,不发出信号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但不能形成统一意识,效果就差一些。

(2)要把自己看成群体的一员,不是置身于群体之外。

在组场使大自然的混元气与大家的生物场连成一片时,要想着把自己也连进去。

在向空人发气调治时,也想着自己相应的部位气血畅通、疾病消除,用自己这些良好的信息去带动空人。

也就是把自己的精神活动作用于自己身上和作用于群体。

这样把自己和群体连成一个整体,把组场的过程看成是自己练功的过程,不但可以加强场的信息量,也可以使自己从中受益。

如果只想着自己给组场,把个人置于群体之外,场的强度就小,自己也不能受益。

(3)组场时不应想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组场,这样组出来的场力量不会大,要想到全国几百万练气功的爱好者共同组场,这样去运用意识就可借助由几百万人练功所形成的气场的力量,组场的力量便可以大大加强。

(4)要精神集中,心平气和。

组场是运用意志去调动气的过程,精神越集中,意念越具体,精神统帅气的效果就越好。

因此,发气调治每一部位时,都要全神贯注,想着气渗进去,通透过去。

漫不经心地组场,效果一定不好。

组场时心情还要平和,不浮燥,不紧张。

组场者的意念和情绪直接影响场的质量和组场的效果。

抱着与人为善之心平气和,安安静静地组场,场的力量不仅大,还给人以舒服感。

有了浮燥之心,场就会使人有浮燥之感。

初学组场要防止紧张,紧张会使自己引起头部发胀,又会给场注入紧张的信息,(5)组场最好不出自发动作。

因此,组场之前要告诉大家不出自发动作,如果想出就睁开眼睛。

还有,随着组场者功力的提高,场的力量增强,体弱的人会出现晕场的情况。

晕场本身不会对晕场者身体有损害,相反的,因为体内进的气多,治病效果往往很好。

但晕场会影响整个场的安宁,因此,功力强的人组场时宜让大家坐下,以防晕倒于地。

组场结束后,若该场非固定练功场,应收回场气。

可让大家两手掌重叠置于肚脐前,意念场气回下丹田,最后组场者作捧气贯顶动作,将空间气收回体内。

把气留在非固定练功地点,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症患者进入,可引起疾病发作。

三、激发特异功能法●整体激发站圆圈同练,可以是3人、5人、7人。

大家共同站好桩,共同意守、互相激发,形成旋风型气场,把周围真气卷入气场中,供大家吸收。

由于气场是共同形成的,包括了练功者的所有信息,通过气的交换,各取所需,达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以提高功力,锻炼意识,并能迅速加深入静。

具体的作法是:3人可以站成三元桩,即每人站在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5人可以站成五行桩,即每人站在五角形的一个项点上;了人可站成七星桩,即按北斗星的方位站。

站桩时要做到松静自然,意守丹田。

无论是三元桩,还是五行桩、七星桩,都要有一个带功人,这个带功人要站在正南的一个顶点上。

换句话说,无论是几角形,都必须有一个角放在正南方向。

带功人要面向正北,他的功力大小,直接影响练功效果。

站好后,即强烈地意守下丹田。

意念如果有一刻离开了下丹田,丹田气就会被旋转的气场转走。

意念守住下丹田,旋转气场的气就会源源不断进入下丹田。

从开始带功人就要用慧目观察各个角,观察桩位置气的颜色变化,变化一次即要逆时针移动位置一次(时间大约10分钟)。

移动时要注意踩定对方原来脚的位置,不可乱踩。

带功人从正南转再回至正南以后,再由面向圆心改为背向圆心,接着做一遍,最后用意念和手势,向下丹田收气,将旋转气场之气全部分享。

●穴位激发穴位激发要有特定的条件,最可靠的标志即是在天目穴出现了亮缝(这是特异功能观察的亮缝)。

如无法判明此标志,即可根据练功时间较长,、自己感觉天目偶尔发亮,或者有发胀发沉感觉即可施术。

具体办法是:用剑指沿眉心向眉梢轻揉3—5遍,再沿鼻侧轻揉3—5遍,而后气功师用剑指对着两太阳穴发气1分钟,接着,用剑指向天目穴发气,由远而近,由近而远(1厘米到2米范围),边发气剑指边转动,整个运动像螺旋,运动一个来回大约为15秒,发气时间为10分钟,再沿眉心至百会穴发气。

还有一种激发方法,即是用剑指从脑后向天日穴发气,必须有透视功能的气功师才能进行,因为发的气必须穿过脑中的松果体,打扁了不起作用。

这种点穴方法是否能有成效,关键在于气功师的功力。

●自我激发其方法是两手相叠于前额,即劳宫穴相对,手心距离前额大约为2厘米,意念两手心发出内气,贯入前额,穿过松果体,时间大约为3次呼吸;两手向左右分开,做扒开状,并意念前额被扒开;从两侧落下,稍停一会,上下手交换,再重复上述动作;每次练习可做10次左右。

四、布发气场法这是练功者向宇宙空间布发气场以获得高能量物质的功法。

这种气场具有练功者特有的频率、能量和信息,利用这种气场可以向宇宙空间收回高能量物质,同时也可以布场授功。

具体方法:站、坐、卧皆可,采用念师默像法,入静运功。

当运功全身气感充盈时,大脑应默想清楚师傅的形象,以得到师傅功力的协助。

形象默想清楚后,立即给大脑发出一个信号,将体内的气慢慢布出,并由近至远,直至整个宇宙空间,在一边布发气场,一边念师默像。

气场布出后,练功者不要及时回收气场,可以一边布场,一边调整意念,向宇宙万物采吸各种电能、光能、磁能等能量。

在采气的同时,可以炼丹,将采纳的高能量物质储存在丹田。

这样一边布场一边采气,一边炼丹,自然功效倍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