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程概论复习思考题环境⼯程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环境指相对于某项中⼼事物⽽⾔的背景。

指⼈类赖以⽣存发展并以⼈为中⼼围绕着⼈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类社会经济活动作⽤下,⼈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变化。

⼴义上指任何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满⾜当前的需要,⽽⼜不削弱⼦孙后代满⾜其需要之能⼒的发展。

两点:其⼀是满⾜现代⼈的需要。

其⼆是保存⼦孙后代发展的潜⼒。

4、清洁⽣产清洁⽣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于⽣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产⼯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命周期对⼈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体污染指排⼊⽔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体中的含量超过了⽔体本底含量和⽔体的⾃净能⼒,从⽽破坏了⽔体原有的⽤途。

6、BOD与CODBOD:在⽔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定条件下,⽤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体⾃净⽔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物的分解、⽔⽣⽣物的吸收等作⽤后,浓度⾃然,就这就是⽔体的⾃净作⽤。

8、⽔体富营养化含有⼤量氮、磷的废⽔进⼊⽔体后,在微⽣物作⽤下,分解为可供⽔中藻类吸收利⽤的形式,因⽽藻类⼤量繁殖,成为⽔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般说,总磷和⽆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3,300毫克/⽶3,就可以认为⽔体处于富营养化。

9、⼤⽓污染由于⼈类活动和⾃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中的固体颗粒物。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有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处在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话,是绝对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影响的,像现如今全球各地都处于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中,就跟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有关。

那么大家知道人体指标二氧化碳达到多少人会窒息吗?要如何控制呢?且随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 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学者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水平。

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因此可以说,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

二氧化碳浓度标准正常值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正常的时候,它对人体无危害,那么,多大含量是正常的?一般在室内和大自然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是多少呢?在大自然环境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是0.04%(400 PPM),在大城市里有时候达到500 PPM。

室内没有人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500到700 PPM左右。

二氧化碳浓度人体指标:多少PPM对人体有危害?达到多少人会窒息?人体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非常敏感,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0.5%,就会导致人体的明显反应。

如果我们短期处于二氧化碳过高的房间里,二氧化碳对我们的身体会起到以下影响: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1000 PPM)时,人们会感到沉闷,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心悸。

如果在不透气的卧室里二氧化碳达到1000 PPM,而我们连续睡觉8个小时,早上起床时我们会感觉没有休息好,不想起床。

如果办公室的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000 PPM,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会下降。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00-2000 PPM时,人们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2019年整理】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

【2019年整理】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

世界著名的六大污染事故在20世纪,世界上还发生了多种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其中最闻名的"六大污染事故"是: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

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

3〕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万居民逃难。

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明。

5〕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基铺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伤害,也造成了其他国家遭受放射性尘埃的污染,中国的北京上空也检测到这样的尘埃。

6〕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

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1)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

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

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的思考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的思考

全球暖化问题的反思摘要:借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阐述了全球变暖的严峻现实,提出全球变暖这一课题。

指出近年全球变暖的现状,提出了影响全球变暖的两大原因,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列出全球变暖的十大灾害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特别针对中国依凭发展现状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同时认为全球变暖应对不仅仅是政府职责,每个人都应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全球暖化;温室气体;节能环保前言《An Inconvenient Truth》。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用铁一样冰冷坚硬的事实带给人们震撼。

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警示录。

无需任何高深的理解力,每一个人都能被它唤起最深层的担忧和恐惧。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使用的是最单调老土的手法——戈尔的学术性演讲,其中戈尔提到很多内容——比如温度曲线和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关系,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灾变临界点的模拟预测,以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电影中戈尔像一个执著的传道者,向世人警示人类末日的危险。

正文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正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被观测到,就不断有人怀着各种目的提出置疑或者淡化它的严重性。

如果说以前的争论还算学术之争,到现在就几乎全是出于学术之外的目的,就像基督教反对进化论一样,可以理解,这种言论在美国一向都不缺市场。

更何况,美国的民主政治,不过就是政客们玩的游戏,他们拿着国家甚至人类的利益作为竞选的筹码。

而从来没有被意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是人类命运的问题。

人类的短视和自大,或许真的像很多美国电影里想象的那样,大难临头还浑然不知,一帮自以为是的精英们还在为鸡毛蒜皮争论不休,而发出警告的“先知”却往往遭到误解和打压,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

煤矿井下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

煤矿井下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

煤矿井下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
在煤矿井下,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

为了确保矿工的安全,煤矿行业规定了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

这一标准是为了保护矿工免受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其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取代氧气,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导致缺氧。

矿工在井下工作,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和体能活动。

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至关重要。

根据煤矿行业的标准,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5%。

这意味着在井下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0.5%。

一旦浓度超过这个限制,矿工就会面临危险。

为了确保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煤矿井下通常配备了气体监测仪器。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发出警报,以提醒矿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当浓度接近或超过最高允许浓度时,矿工应该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呼吸保护装置。

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的设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

通过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这一标准。

尽管如此,煤矿行业仍然在不断努力提高安全标准,以确保矿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煤矿井下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标准。

它的设定旨在保护矿工免受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通过合理的监测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确保矿工在井下的安全工作环境。

煤矿行业将继续努力提高安全标准,以保障矿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原卷版)
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所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它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创生的也是一种新的写作与交流模式。过去我们认为,写小说、讲故事起源于闲暇,现在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业;过去我们认为,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现在很多写作者不再沉迷于个体的孤独体验,而更多是追求共享、互动,甚至读者的回应会决定他的故事往何处走:假如有很多读者希望女主角一直活着,作者就不会让女主角死去。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听众的反应会影响说书者往哪方面用力,在哪些情节上多加逗留。大家普遍认为,听众越多,读者越多,作品就越通俗。
王滋润
很多很多年以前,中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叫鲁班。据说,是他发明了木作工具,以后才有了木匠这个行当。世世代代以来,凡干木匠这一行的,都尊他为祖师。
黄志亮是黄家沟的木匠头儿。他学徒的时候,师傅给他上的第一课是讲鲁班的故事。他教徒弟的时候,第一课讲的也是鲁班的故事。他说要成个好木匠得有两条,一条是良心,一条是手艺,少了哪一条都不成。说起黄志亮的手艺,那可是方圆百里没个敢比的。他打出的家具,传三辈儿,木头烂了样不开。他做出的大立柜,不用装镜子就照得出影儿来。
然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大队木匠铺,在风里雨里苦撑了二十多个年头,如今却要倒闭了。进了腊月的门儿就下雪,纷纷扬扬不开天。三间草屋,四面土墙,一地散乱的木头木屑,几条工作凳,几只工具箱……这些,便是远近闻名的黄家沟木匠铺剩下的全部财产了。二十多年,什么也没留下。风卷着雪从破碎了的窗根间吹进来,落在老木匠的脊背上。他蹲在窗台下边,看着他的五个伙计,忍着心里的酸楚,一动不动地抽着旱烟袋。
B.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写作中艺术性与大众性不应对立的观点时,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反思传统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作家态度。
C.文章选取金庸武侠小说、二月河帝王小说、《三体》和《斗罗大陆》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佐证创造性是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历史

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历史

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历史一、引言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全球气候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本文将探讨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变化,重点关注近几个世纪以来的变化趋势。

二、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记录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记录主要依赖于气候样本和冰芯样本的研究。

气候样本包括古代植物、动物和沉积物,而冰芯样本则来自于极地地区的冰层。

通过对这些样本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三、近代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近代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层,导致地球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

据科学家的研究,19世纪末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约为280ppm(百万分之一),而到了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约370ppm。

四、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所辐射的一部分热量,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种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五、应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挑战地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此外,国际社会也通过《巴黎协定》等国际法律文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六、未来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趋势可能会继续。

科学家们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可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超过危险的临界点。

因此,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目标,并加大投入研发清洁技术,以应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带来的挑战。

七、结论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全球气候演变的重要指标,近代以来的浓度上升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引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以及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

一、人类活动:1. 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2. 交通运输: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燃油的消耗,进而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3. 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导致了更多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

4. 砍伐森林:为了农田开垦、木材需求以及城市扩张等目的,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了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

二、自然因素:1. 岩石和土壤作用: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当它们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2. 生物呼吸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在夜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加。

3. 海洋释放: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库之一,当海洋温度升高时,其溶解能力减弱,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三、反馈机制:1.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并将部分辐射能量重新辐射回地面。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温室效应也增强了。

2. 冰川融化: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加速,融化的冰川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3. 森林砍伐:由于森林砍伐,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同时,森林砍伐还减少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

结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和交通运输带来的大量排放。

自然因素如岩石和土壤作用、生物呼吸作用以及海洋释放也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當地时间11日上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数据415.26ppm。

气象学家埃里克·霍尔萨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首次超过415ppm,“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

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的水平。

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迅速上升。

一直跟踪CO2浓度变化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拉尔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长率仍处于历史高位。

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5ppm。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或飙升至5600万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砖”,将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

大气中过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令平均气温上升。

更可怕的是,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地球的“脾气”。

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