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一、新课标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二、新课标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韩)文力争乃止。

(2)(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三、大纲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11.(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四、安徽(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臣乃敢上壁B.御制诗以纪其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去而人爱思之临清流而赋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014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2014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2014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示例详解A-00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例1.◆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例2.◆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例3.◆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例4.◆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齐桓晋文之事》~例8.◆(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例5.◆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恩惠)《左传》~例6.◆等到子产死时,孔子听到这个消息,流着泪说,(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例7.◆(那姑娘)却躲藏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A-00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例1.◆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例2.◆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例3.◆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例4.◆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翻译

一、实词1. 食(shí):吃。

例句:“今夜食无粮,明日行无路。

”(今晚吃不到粮食,明天走不了路。

)2. 行(xíng):走、行走。

例句:“子路行,见长者。

”(子路行走,见到长者。

)3. 愿(yuàn):希望、愿意。

例句:“吾愿为汝游。

”(我愿意为你游玩。

)4. 时(shí):时候、时间。

例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日暮时分,苍山遥远,天寒地冻,白屋贫寒。

)5. 人(rén):人、人们。

例句:“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我听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6. 天(tiān):天空、自然界。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空运行不息,君子自强不息。

)7. 地(dì):土地、地面。

例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 山(shān):山岭、山脉。

例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泰山不排斥土壤,所以能成就其伟大。

)9. 水(shuǐ):水、河流。

例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不舍昼夜。

)10. 鸟(niǎo):鸟儿、鸟类。

例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佳节倍加思念亲人。

)二、虚词1. 而(ér):表示转折、递进。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2. 以(yǐ):表示目的、原因。

例句:“吾以吾之剑,试之石上。

”(我用我的剑,在石头上试试。

)3. 于(yú):表示在、于。

例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哎,女子啊,不要与男子沉溺。

)4. 之(zhī):表示代词、助词。

例句:“今之世,天下大乱。

”(现在的世界,天下大乱。

)5. 于(yú):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例句:“于今为烈。

”(现在比以前更激烈。

)6. 是(shì):表示判断、肯定。

例句:“此乃天命也。

语文古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语文古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一、实词1. 山(shān):名词,指自然界的山脉。

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翻译:我将登上那高耸的山峰,俯瞰群山,发现它们都显得很小。

2. 水(shuǐ):名词,指自然界的水流。

例句:水自源头来,山自云外来。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水是从源头来的,山是从云中来。

3. 月(yuè):名词,指自然界的月亮。

例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明亮的月亮何时会出现?我举起酒杯向天空询问。

4. 花(huā):名词,指自然界中的花卉。

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翻译: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5. 雨(yǔ):名词,指自然界的降雨。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这场好雨知道下雨的时节,正逢春天便滋润万物。

二、虚词1. 而(ér):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介词,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范围内。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孟子《离娄上》)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3. 以(yǐ):连词,表示原因、目的或方式。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丘明《左传》)翻译:因为他对待晋国不礼貌,并且背叛了楚国。

4. 之(zhī):代词,表示所指的事物或人。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5. 于(y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或范围。

例句:孔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翻译: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通过以上对古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领略古文的风采。

在学习和阅读古文时,我们要注重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014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2014届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与6个虚词解释汇编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8

①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到朝廷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面对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进献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将要
临行,诸僧进曰
40

①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9

①考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处在……地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思想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0

①计算
通计一舟,为人五
③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盘算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2

①归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③谋划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计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归属、归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1

有利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3
②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2

①熄灭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③器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②暗,看不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通“俱”都,全部
问所从来,具答之
53

①明亮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43

①在一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全,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清楚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④名声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014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2014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翻译

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翻译

一、实词1. 名词(1)人:人,译为“人”,指具有思想、情感、行为能力的个体。

(2)地:地,译为“地方”,指地球上的某一区域。

(3)物:物,译为“事物”,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实体。

2. 动词(1)行:行,译为“行走”,指人、动物或物体移动。

(2)言:言,译为“说话”,指口头表达思想、感情。

(3)食:食,译为“吃”,指摄取食物。

3. 形容词(1)大:大,译为“大的”,指体积、数量等超过一般。

(2)美:美,译为“美丽的”,指事物外观、品质等令人愉悦。

(3)善:善,译为“好的”,指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4. 副词(1)然:然,译为“如此”,表示事实或情况。

(2)乃:乃,译为“就是”,表示强调。

(3)则:则,译为“那么”,表示结果或推论。

二、虚词1. 介词(1)于:于,译为“在”,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2)以:以,译为“用”,表示手段、方式。

(3)自:自,译为“从”,表示起点。

2. 连词(1)而:而,译为“并且”,表示并列关系。

(2)故:故,译为“因此”,表示因果。

(3)若:若,译为“如果”,表示条件。

3. 助词(1)者:者,译为“……的人”,表示指代。

(2)之:之,译为“的”,表示所属关系。

(3)所:所,译为“所……的”,表示处所。

4. 叹词(1)乎:乎,译为“啊”,表示感叹。

(2)矣:矣,译为“了”,表示语气。

(3)耶:耶,译为“吗”,表示疑问。

总之,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才能使文章表达更加流畅、生动。

学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语文实词虚词文言文翻译

语文实词虚词文言文翻译

一、实词翻译1. 名词(1)山:指自然界的高大地形,如“山川壮丽”。

翻译:山水景色壮丽。

(2)河:指自然界的大河流,如“河水潺潺”。

翻译:河水流淌。

(3)人:指人类,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翻译:人非圣贤,谁能够不犯错误。

2. 动词(1)行:指行走,如“行者无疆”。

翻译:行走的人没有边界。

(2)食:指吃饭,如“民以食为天”。

翻译:人民把吃饭当作头等大事。

(3)听:指听信,如“听其言,观其行”。

翻译:听他说话,观察他的行为。

3. 形容词(1)美:指美好,如“美轮美奂”。

翻译:非常美好。

(2)善:指善良,如“善莫大焉”。

翻译:善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快:指快乐,如“快意恩仇”。

翻译:快乐地报答恩情和报仇。

二、虚词翻译1. 连词(1)而:表示转折、并列等关系,如“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然而,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2)与:表示并列、关联等关系,如“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翻译:和你一起唱一首歌,请你为我倾耳倾听。

(3)虽:表示让步,如“虽千里之远,不辞驾马之劳”。

翻译:虽然千里之远,也不辞驾马之劳。

2. 副词(1)然:表示转折、转折关系,如“然则,是非成败,皆由天命”。

翻译:那么,是非成败,都是由天命决定的。

(2)何:表示疑问,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怎样解忧,唯有喝酒。

(3)遂:表示结果,如“遂成千古绝唱”。

翻译:于是成为千古绝唱。

三、总结通过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各具特色,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文言文的丰富内涵。

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文言文实词、虚词、断句及翻译一、新课标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二、新课标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韩)文力争乃止。

(2)(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三、大纲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11.(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四、安徽(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臣乃敢上壁B.御制诗以纪其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去而人爱思之临清流而赋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五、北京(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偃虹堤记》)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六、湖北(选自《宋学士全集之<宋濂·吴德基传>》,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B.脱.道中牛死脱:逃离C.愿得只履事.之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3分)(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七、江苏(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 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语文Ⅱ(附加题)一、2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 分)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八、江西(选自《李文公(李翱)集·截冠雄鸡志》)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命:指责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旋:回头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校:较量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志:记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鸡,禽于家者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D.客鸡义勇超乎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2)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九、辽宁(节选自《宋史·赵立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六失,战益厉厉:激烈B.立事残兵邀击邀:阻截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流:传布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倾:钦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张敌万:盗贼首领。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十、福建[明]张岳·张祖传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C.无逾.祖矣逾:超过D.不可胜.计胜:尽5.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3 分)(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3 分)十一、广东(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 将论囚论:讨论C. 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 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A. ①且②则③所B. ①以②于③因C. ①且②则③因D. ①以②于③所9.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②(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十二、湖南(选自《金兰集》之杜琼《雪屋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韪:正确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 C.以乎之 D.且于所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十三、四川(节选自《梁书·王筠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C.老而弥笃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时人为之语曰吾羞,不忍为之下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2)(王)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十四、山东(【明】方孝孺·詹鼎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5分)十五、上海(《资治通鉴·刘晏》)(五)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19、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六)治学(东汉)徐幹22、可填入下面句子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原句: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A、兮B、哉C、夫D、矣24、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原文: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十六、天津(选自《魏叔子文集·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科兄弟科:分摊B.全活甚众全:全部C.其女字君从子字:许嫁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民瑾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