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散文是反映作家亲身体验与心灵感悟,融入了作者个人情感、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自我”的文体。
名家的散文创作,多为记景抒情、闲情轶事、读书札记、怀人念旧之文。
名家已然是成人,每个成人曾经都是孩子,在他们的笔下,总有割舍不断的“赤子之心”情怀。
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许多名家在散文作品中缓缓地抒发着他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怀与念想。
赤子之心:周作人周作人的自编文集《自己的园地》中有几篇散文,虽带有文艺批评的性质,但其中流露出的童年情结令人动容。
他的情结,不仅仅是对自己童年的回忆,而有更深的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思量。
第十四篇中,周作人欣喜于对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是一部‘绝妙之文’,就是大人——曾经做过小孩子的大人,也不可不看,看了必定使他得到一种快乐。
”他感叹“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周作人站在一个童心尚存的成人角度,对那些忘却了自己儿童时代的成人发出了悲悯的慨叹、呼吁童心的回归。
“我近来很感到儿童剧的必要。
”周作人深深体会到儿童游乐中,文学熏陶美育的重要性,“这个理由,只要回想自己儿时的经验便可明白了。
”他在《儿童剧》一文中回忆起十二岁时往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事情。
周作人的家到私塾隔着的十户人家中,有个养着一只山羊的头大身矮的主人,私塾里有个身长头小比例不和谐的同学,还有一个吸**的耸着两肩的长辈。
他们都是些身体有异样、不协调的人,孩子对于异常的形象是很敏感、好奇的,于是周作人和玩伴们便把他们拿来戏剧化,在院子里扮演日常的童话剧。
虽然是随意的嬉戏,但却“使幼稚的心能够建筑起空想的世界来,慰藉那忧患寂寞的童年”,很令人怀念。
周作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游戏中,深感缺憾,他希望“有美而健全的儿童剧本出现于中国”,能使现在的孩子在院子里扮演浪漫的故事,享受他们应得的快乐。
周作人也关注儿童的玩具,在他的个人回忆中,“不曾弄过什么好的玩具”。
丰子恺散文《童年》摘抄

丰子恺《童年》:童心永驻
以下是丰子恺散文《童年》的部分摘抄:
我把我的这份童心紧紧地珍藏起来……这份童心将伴随我走过风雨人生,永远不会消失。
回忆起童年时坐船的感受,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那时候我总是躺在船板上,背贴着船底,任它漂流,随便到什么地方。
我躺在船上,身子随着船的摇晃而摇晃,仿佛自己是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鸟。
船儿漂流了一会儿,一只大轮船从远处驶来,船上白帆高高飘扬,船儿移动的速度很快,仿佛要赶超我们这只小船。
我紧张起来,赶紧坐起身,观看这只大轮船的情况。
只见它气势汹汹地驶来,好像一头横冲直撞的大野牛。
我害怕极了,但船儿却像一只灵活的海鸥,轻盈地绕过这只野牛。
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它也并不那么可怕。
我和小朋友们便把买来的小洋油灯点起来,藏在被窝里玩。
我们还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放进去几根木柴,然后把灯盏放在上面烧起火来。
火焰在黑暗中闪烁,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和满足。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洞旁边埋上一堆花生米,玩起野炊的游戏。
这些简单的游戏却让我们乐此不疲。
我的童心永远不会老朽,它一直在成长着、闪耀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文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

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篇一: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
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 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 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 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 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
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 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 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 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 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篇二:童年趣事名家散文800字】。
回忆童年的散文名篇

回忆童年的散文名篇所有人都是快乐的,不管是先知还是后觉。
但有的人就是有精彩很多的童年。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回忆童年的散文名篇,欢迎大家阅读。
回忆童年的散文名篇1:回忆童年稀泻事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记得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总是踏着花香,顺着屋前那条小溪去上学。
有时看见溪里鱼儿太可爱,便忍不住跳到水中去摸它一会。
但这只是偶尔的事,因为怕父亲那个阎王。
只有湘涛乐此不疲,哪怕被他娘老子扯掉半边耳朵也痴心不改,所以湘涛现在最会养鱼种菜,我却总是站在他的池塘边徒有羡鱼情。
那天中午,我早早的到了学校,因为老师经常表扬我,我便越到越早,有时连饭都不吃,只抓一把炒米放在口袋里,一边赶路一边吃炒米。
这是我上学早到的秘诀,看了本文的同学千万不要抄袭,因为现在我的胃很不好,且常常便秘。
而那时同学们的胃功能却个个厉害得很,用家乡的话说是“破草鞋吃得三只”。
其中有一个叫子龙的——不是姓赵——更有一绝——很会放屁,一节课可以放五十几个,我们都叫他“放屁大王”。
我怀疑他已经到了打通大小周天沟通任督二脉的境界,因为他放屁可以千叫千应万叫万灵,你叫他放一个,他就“嘟”一下;你叫他放两个,他就“嘟、嘟”两下;你叫他放三个,他保证就“嘟嘟嘟”来三下。
男同学对他喜欢得紧,女同学对他讨厌得紧,老师们对他却是咬牙切齿又哭笑不得,他总是可以在老师讲课讲得最严肃最投入的时候,讲得最摇头晃脑的时候,或者正骂得我们狗血淋头的时候,“啪”的一声放出一个响屁来,让教室里笑翻了天,而他却是一副绵羊般纯善的样子,摸一摸脑壳,松一松眉眼,羞人答答的好难为情。
对不起,扯远了。
且说那天中午,我早早到了学校,老师还正在炒菜呢,她一见了我,立刻笑眯眯的说“定君你真乖呀,怎么来这么早!”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也不说话,一低头钻进教室,喜滋滋的享受老师的“甜饼”去了。
一会儿,老师在门前可着嗓门儿喊:“锦妹崽——锦妹崽哎——吃饭啰!”又甜又软的声音钻进我耳朵,比宋祖英的花腔还好听,荡漾在午后黄晕晕暖嗖嗖的阳光里,我真是感觉无限幸福,仿佛喝了嫦娥的桂花酒。
名家笔下的最美童年: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

名家笔下的最美童年:念童年喜乐,忆⼉时趣事名家笔下的最美童年:念童年喜乐,忆⼉时趣事 童年是我们记忆的源头,童年趣事是作家笔下常见的题材。
⼉童节之际,让我们跟随着不同作家对童年的追忆、憧憬、描绘,去领略丰富多彩的童年,感受童真童趣。
萧 红《祖⽗的园⼦》 祖⽗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
⼀抬头,看见⼀个黄⽠长⼤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去了。
黄⽠还没有吃完,我⼜看见⼀只⼤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追蜻蜓了。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步就⼜去做别的了。
采⼀朵倭⽠花,捉⼀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线绑上,绑了⼀会⼉,线头上只拴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跑到祖⽗那⾥乱闹⼀阵。
祖⽗浇菜,我也过来浇。
但不是往菜上浇,⽽是拿着⽔瓢,拼尽了⼒⽓,把⽔往天空⾥⼀扬,⼤喊着: “下⾬啰!下⾬啰!”《⽼海棠树》史铁⽣ ⽼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把躺椅,⼩时候我常爬上去,⼀天⼀天地就在那⼉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看⼩⼈书,⽤弹⼸向四处射击,甚⾄在那⼉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个海底捞⽉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是蜂鸣,春风拂⾯,是沾⾐不染海棠的花⾬。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海棠树下,望着我……冰 ⼼《我的童年》 环境把童年的我,造成⼀个“野孩⼦”,丝毫没有少⼥的⽓息。
我们的家,总是住近海军兵营,或海军学校。
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伴,我没有玩过“娃娃”,没有学过针线,没有搽过脂粉,没有穿过鲜艳的⾐服,没有戴过花。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
⽗亲并不喜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亲就到戏园⾥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
童年的散文(通用14篇)

童年的散文(通用14篇)童年的散文(通用14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散文(通用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散文篇1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舍泪的微笑。
------冰心过客匆匆像是一场雨,多少童趣留住感慨。
风清云淡,昨夜星辰,眼前心中都是盛开的繁花。
岁月悠悠像是一阵风,多少童真留下感怀。
旭日东升,月落西山,梦里窗外都在弥漫着花香。
犹记童年,小河流水哗啦啦的响,轻唱着动听的老歌。
我们一同嬉戏打闹,芦花低头笑,和风来作伴。
我们一蹦又一跳,一声又一和,直到夕阳西下,夜色渐浓,听见家人呼唤,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吃饭。
记得儿时,每逢庙会,我们都会迫不及待的去看戏,只是为了想凑个热闹而已;每当赶集,我们都喜欢兴致勃勃的逛街,只是为了买一些爱吃的零食;每次上学,我们总是喜欢恶作剧的捉弄伙伴,只是为了想要一起玩耍……童年的我们,幸福的像花儿一样,绽放单纯的美丽。
我们的童年,快乐的像小草一样,展现青涩的明朗。
童年我们,现在,长大了、茁壮了,同样也渐渐成熟了。
我们的童年,如今,过去了、远去了、甚至也慢慢淡忘了。
童年里的春天,渗透了我们的青春活力;童年里的夏天,洋溢着我们的热情似火;童年里的秋天,收获到我们成长的乐趣;童年里的冬天,凝聚着我们分享的喜悦。
乐趣的童年,童年故事,如今都已远走,我们已不再是曾经的孩童。
豆蔻年华的我们,途经风华正茂的年纪,让我们一起欢笑,告别童年,至少还能拥有那一份无瑕的纯真。
童年,我们从来不懂什么是庄重,所以,我们没心没肺的笑过、没羞没臊的哭过。
我们有过嘻嘻哈哈的胡闹,有过哭哭啼啼的吵闹。
童年的我们,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总是敢于冒险。
童年的我们,自以为将来的生活是轰轰烈烈的。
后来,童年的我们不在了,代表着一种成长、一种成熟。
后来,我们的童年定格了,意味着一种稳重、一种内敛。
经过了童年,我们喜欢了也习惯了平平淡淡,显示着一种从容、一种豁然。
写童年的散文名家名篇

写童年的散文名家名篇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它充满了纯真、快乐和无限的想象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童年的散文名家名篇,它们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和深刻。
1.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以作者在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玩耍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2. 舒婷的《童年》,舒婷以自己的童年为素材,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
她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家庭的深情,呈现了农村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
3.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散文以作者18岁离开家乡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成长的思考。
他用平实而温情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普通农村孩子的成长轨迹。
4. 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传世名篇,朱自清以自己与父亲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与父亲的点滴互动,表达了对
父爱的深情和对成长的思考。
这篇散文温情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亲
情的力量和童年的美好。
5. 阿城的《河畔的童年》,阿城以自己在大凉山的童年为素材,描绘了一个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场景。
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童年
的艰辛和快乐,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散文名家名篇以不同的风格和角度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和深刻,它们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
的关注。
无论是纯真的快乐还是成长的痛苦,童年都是我们永远难
以忘怀的宝贵财富。
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

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名家写童年生活的散文1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农历),在别人正吃中午饭的时候,一个女娃哇哇哭着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本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懂事开始,就是整天跟着姐姐们到处去耍,不是留着男孩头就是剃光头,好搞笑吧?当时村里有些人家养着火鸡,它们经常跑到靠屋的田边杂草堆里下蛋,我们就躲在一边,等那鸡一出来,大家就往那冲,跑第一的那蛋就归谁了,这就是童年时候的赛跑。
荷花的季节,我们会作伴去采花或摘荷叶当伞,那些漂亮的荷花总是躲到池塘的中间,害得我们还要下水去,又怕被蚂蝗盯上,拿到手后,有好几次都被那些主人追赶,追骂到家门口,更少不了家里的一顿棍板饭。
夏天,是我们游泳的天地。
村旁的那个池塘,就是我们的水上乐园。
开始不会游泳的就学着在水里憋气,把整个头都往水里冲。
个个都会游后就开始比赛,累了就用毛巾在边沿的水草里抓小虾与小鱼。
有一次,堂姐膝盖上有条黑黑的东西,好像是泥秋,大家都抢着去抓,一摸才知道是蚂蝗,最后都围着她猛泼水,直到那蚂蝗不见才停下来。
在那个池塘里,为了抢地盘,还与男孩子们约好晚上在晒谷场上打架,谁赢谁就是那里的主人。
整天泡在水里,连饭都不肯回家吃,管我们的奶奶总是气得把我们的衣服拿回家去,害得我们最小的只能光着身子回去偷衣服。
到了秋冬天,田里就开始有西红柿,我们这帮小鬼就在晚上的八九点出发了,不敢拿手电筒,摸黑地跑到那里,摸到大的,不管是绿的还是红的,摘了就跑,根本没想到会有蛇或是喷了农药。
然后拿到自家米缸的最下层去闷熟。
那个时候,有电视的家庭是最热闹的,因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跑到那里去占位置,虽然我们小孩子看不懂,可是却喜欢看那里面的人头,觉得特别奇怪,怎么会有人出现在里面?真的好神奇。
村里面的那个林子,简直就是我们的藏身所与游乐园。
喜欢在那里用两条绳子与板登绑在一起当秋千,晃着晃着,有时候连人带登的就被飞甩在地上,不怕死的又重来,简直是一支敢死队的模样。
村里有谁家入宅,我们这帮小布点就会早早地睡早早地起来,为的就是去那里吃糖粥,感觉粘粘的,特别好吃,平常家里是很少吃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
散文是反映作家亲身体验与心灵感悟,融入了作者个人情感、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自我”的文体。
名家的散文创作,多为记景抒情、闲情轶事、读书札记、怀人念旧之文。
名家已然是成人,每个成人曾经都是孩子们,在他们的笔下,总有割舍不断的“赤子之心”情怀。
念童年喜乐,忆儿时趣事,许多名家在散文作品中缓缓地抒发着他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怀与念想。
赤子之心:周作人
周作人的自编文集《自己的园地》中有几篇散文,虽带有文艺批评的性质,但其中流露出的童年情结令人动容。
他的情结,不仅仅是对自己童年的回忆,而有更深的对于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思量。
第十四篇中,周作人欣喜于对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是一部‘绝妙之文’,就是大人——曾经做过小孩子们的大人,也不可不看,看了必定使他得到一种快乐。
”他感叹“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们,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周作人站在一个童心尚存的成人角度,对那些忘却了自己儿童时代的成人发出了悲悯的慨叹、呼吁童心的回归。
“我近来很感到儿童剧的必要。
”周作人深深体会到儿童游乐中,文学熏陶美育的重要性,“这个理由,只要回想自己儿时的经验
便可明白了。
”他在《儿童剧》一文中回忆起十二岁时往三味书屋读书时候的事情。
周作人的家到私塾隔着的十户人家中,有个养着一只山羊的头大身矮的主人,私塾里有个身长头小比例不和谐的同学,还有一个吸**的耸着两肩的长辈。
他们都是些身体有异样、不协调的人,孩子们对于异常的形象是很敏感、好奇的,于是周作人和玩伴们便把他们拿来戏剧化,在院子里扮演日常的童话剧。
虽然是随意的嬉戏,但却“使幼稚的心能够建筑起空想的世界来,慰藉那忧患寂寞的童年”,很令人怀念。
周作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游戏中,深感缺憾,他希望“有美而健全的儿童剧本出现于中国”,能使现在的孩子们在院子里扮演浪漫的故事,享受他们应得的快乐。
周作人也关注儿童的玩具,在他的个人回忆中,“不曾弄过什么好的玩具”。
他认为:“玩具本来是儿童本位的,是儿童在‘自然’这学校里所用的教科书与用具。
”他的儿童观在当时无疑是很先进的,“儿童本位”的提出,对儿童的发现作了最好的注解。
而童心的驱动,更让他欢悦,“我们如能对一件玩具发起一种近乎那顽童所有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便可以丰富许多。
”玩具做给孩子们玩乐,然而大人也不是不可以玩的。
他倡导成人也怀着童心去接近玩具,增添生活的乐趣。
童年是需要阅读的,阅读经典的故事,让想象力飞扬。
可是在周作人童年时代,给孩子们阅读的书多是些教条式的经论。
据他《儿童的书》里回忆的经验,他幼时念的都是些“圣贤之书”,完全不曾和文学接触。
“中国向来以为儿童只应该念那经书的,以外并不给预
备一点东西,止那精神上的饥饿,实在是很可怜的”,这给周作人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他主张儿童需要故事与画本,并且不能偏于教训,要承认儿童世界,从儿童的视觉和需求出发,儿童文学的标准就是儿童本位。
周作人是个有着深深的童年情结的老顽童,他把这些情结倾注于对成人童心的唤醒,对儿童的文学、美育、游戏、成长的关注,他对于童年的留恋与热爱是一种大爱。
童心不泯:丰子恺
佛心、童心、诗心是丰子恺的三心。
像溢满童真的漫画一样,丰子恺的散文总给人最真切真实的生活的温暖。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把他的心牢牢占据,他的“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给他带来无限的喜悦与灵感。
对儿童的喜爱,不仅因为他的孩子们们的天真烂漫,更是作为画家散文家的丰子恺发自内心的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那样的炽热来自他那颗从未泯灭的童心。
“我的孩子们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们》开篇即发出了对童年的热望。
他要把作为成人的委屈告诉他的孩子们们,可是继而又陷入了感伤:“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长女阿宝十四岁时,丰子恺写下了散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他把童年比作黄金时代,走出黄金时代的阿宝已然是一个能“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亭亭少女了。
她从孩提的“捣乱分子”变得“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开始尝人类之爱
的辛味”。
女儿的长大、懂事却并没有令丰子恺欣慰,他反而“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们而定要长大起来”,悲哀于“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丰子恺认为孩子们的真性情是他们创造力的来源,孩子们们爬上他的案台,“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糨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他虽气恼,但很快又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成人举止的谨慎细心,在他看来不过是“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警惕的惯性”。
他认为孩子们们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天真、朴素、活跃的元气。
他珍视生命原初的形态,珍惜孩子们们率真、自然的真性情。
在对于他的孩子们们童年情态的记录与描述中,丰子恺的文笔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厚,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不禁让人陷入深思。
《华瞻的日记》,从儿子瞻瞻的眼睛去看成人的世界,语言虽然充满着童趣,反映的却是孩子们对成人世界的疑惑和成人对孩童思想的漠视。
《给我的孩子们们》中描写了许多孩子们们的童年趣事,他赞扬瞻瞻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欣喜阿宝给凳子穿鞋的想象力,反省夺去软软玩弄的长锋羊毫。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肝肺相示的人。
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一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丰子恺对孩子们的赞美与欣赏是极致的,他的孩子们是人世间与他因缘最深的儿童,孩子们们在他心中占有着“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天真不落伍:冰心
与周作人、丰子恺不同,冰心的散文有其独特的女性的温婉与细腻。
在冰心爱的哲学里,除了母爱与自然,童心也是她创作的一大主题。
在散文《梦》中,冰心回想起童年的生涯,感叹:“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父亲是“海圻”巡洋舰的副舰长,冰心十岁前的童年,便是在军营里度过的。
走队的鼓,召集的喇叭,毛瑟枪,炮弹,短柄的军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将她做成了“很矫健的小军人”。
所以她的童年情结中充满了对军营的怀想,从十岁回到故乡换上女孩子们的衣服开始,这样的情结就深深系在了她的心上。
冰心的另一童年情结,是对大海的眷恋。
散文《我的童年》全篇都在回忆她童年在海边的生活。
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对于大海,冰心“常常心里想着它,嘴里谈着它,笔下写着它”。
每当她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会开阔起来,宁静下来。
和周作人一样,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对孩子们与童年的关爱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十三岁那年,冰心在《晨报》副刊“儿童文学”栏目里开始给孩子们们写通讯,她在第一封信里坦言:“我是你们天真队伍的一个落伍者。
”她以“落伍者”的身份向小读者们介绍自己,谦逊亲和。
而后她又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个小孩子们,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们。
”真正充满童心的成人,总是以孩子们为本位的,他们羡慕欣赏孩子们,在
孩子们面前总是虚心和善充满热情。
《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的创作历时二十多年,冰心始终不忘与孩子们们谈生活,谈人生,在谦虚柔和的话语中关切着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名家们对孩子们对童年的关爱和热望,都是出自他们未泯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个成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着童心的成人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享受到生命赋予的真谛。
散文的语言最易与人亲近,散文中名家们的童年情结也更能动人心弦。
[名家散文中的童年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