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

合集下载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 德意志立国
•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 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 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 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 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 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 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 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 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简介
•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1]。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 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 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 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 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 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 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 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 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德意志帝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结束等方面来全面解析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一、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德国是以小邦联合体形态存在的,由若干个小国和王国组成。

然而,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强大开始崛起,逐渐取代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主导力量。

普鲁士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割地,逐渐吞并了其他国家,实现了德国统一的梦想。

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1年。

当时,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战胜了法国,使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皇威廉一世。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宣告了德国崛起为欧洲强国的时刻。

三、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采取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德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有权任命总理和内阁成员,但议会也享有一定的权力。

这种制度既突出了君主的地位,又保留了议会的一些权益。

四、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德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和煤炭开采。

它通过保护关税和贸易限制来保护本国产业,并且积极扩张殖民地,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五、德意志帝国的社会变革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

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壮大。

工人运动兴起,工会成立,争取工人权益成为重要课题。

此外,妇女权益的争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六、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战争中失败,并被迫接受了《凡尔赛和约》的条款。

这导致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挫,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动荡。

此后,德王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宣告终结。

总结:德意志帝国的历史是德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也开启了德国作为欧洲强国的崛起之路。

德国 历史简介

德国 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概述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

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Österreich)和普鲁士(Prussia)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GDR;Die Democratik,Deutsche Democratishe Republik,der D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G,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两个国家。

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代历史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

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

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

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体系
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德国地区被称为日耳曼尼亚,由各个日耳曼部落居住。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部落开始在德国地区形成自己的王国。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国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宗教改革运动,使德国宗教格局发生巨变。

公元161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德国成为战场,导致德国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和社会遭受严重破坏。

公元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公元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条约,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

公元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纳粹党开始掌握德国政权。

公元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侵略国家,
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

公元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被盟军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德成为苏联卫星国家,西德成为民主国家。

公元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东德与西德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公元1990年:德国重新获得主权,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2002年:德国引入欧元作为国家货币,加入欧元区。

公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德国采取严格措施控制疫情,并成功应对疫情挑战。

以上是德国历史大事的年表,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德国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历史的曲折和起伏,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坚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希望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德国这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

德意志历史时间轴中世纪(西元843年-1500年)843年:《凡尔登条约》签署,划分了查理曼帝国。

962年:奥托一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

1180年:腓特烈一世在《苏瓦巴地问题》中夺取了苏瓦巴地。

1241年:腓特烈二世颁布《罗马法典》,对日后形成的欧洲大陆法系产生重要影响。

1348年:黑死病(鼠疫)大流行,导致德意志人口锐减。

1455年-1487年:洪堡家族建立了哈布斯堡王朝,并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现代(西元1500年-1918年)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先河。

1618年-164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并结束,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削弱。

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腓特烈一世成为首任国王。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拿破仑一世将其废除。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威廉一世成为首任德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终结。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1919年:魏玛宪法生效,德国成为共和国。

1923年:德国发生大规模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危机。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经济大萧条,德国经济更加衰退。

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纳粹党成为德国的统治党。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投降,纳粹统治结束。

二战后(1945年-1990年)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被盟军占领。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成立。

1961年:柏林墙建立,分隔东西柏林以及东西德。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重新统一,柏林墙倒塌。

德国统一后(1990年至今)1990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正式统一。

1999年:德国引入欧元,成为欧元区成员国。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二、归纳整理
1、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莱茵同盟(1806—1815)——德意志联邦(1815—1866)——北德意志同盟(1866—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魏玛共和国(1919—1933)——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东德和西德对峙(1949—1990)——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现在)
德国历史
一、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
经济:
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
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政治:
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
2.条件:
①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
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①1864年,普奥联盟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
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
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
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德国历史发展年表1.古代历史-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日尔曼人进入德国地区。

- 9至10世纪:东弗兰德王国和西弗兰德王国兴起。

- 962年:奥托一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德国的代表。

2.中世纪- 1155至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崛起。

- 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德国宗教改革开始。

- 1618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导致德国分裂和衰落。

- 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

3.近代历史-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威廉一世成为德皇。

- 1914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 1919年:签订凡尔赛条约,德国赔款并承担责任。

-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上台。

- 1939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4.当代历史-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成立。

-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国统一。

- 1990年:两德合并,德国统一。

- 2002年:欧元成为德国的货币。

- 2021年: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宣布退休,结束16年的执政。

附件:本文档附带德国地图及相关历史照片。

法律名词及注释:1.神圣罗马帝国:由德意志王国和其他王国组成的中世纪大帝国。

2.凡尔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签订于法国凡尔赛宫的和约,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惩罚和限制。

3.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是阿道夫·希特勒等人领导的极右翼政治党派,在二战期间实施种族灭绝和行为。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在中世纪,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很多强大的部落和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1. 弗兰克王国弗兰克王国是在公元5世纪后期开始形成的,它位于现在的法国和德国地区。

在公元8世纪,弗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曼大帝统治下,弗兰克王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查理曼大帝推行改革,建立起军事、司法、行政和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他还促进了拉丁文和基督教的传播,为后来的欧洲文化和宗教生活奠定了基础。

2. 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在公元962年建立的,它覆盖了大片的欧洲领土。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百年间,它成为了欧洲文化、经济、宗教和政治中心。

然而,作为一个集合了不同民族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也面临了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最终在公元1806年解体。

3.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是在公元1701年成立的,它位于现在的德国和波兰地区。

普鲁士王国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经历了一段强劲的经济发展期,并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弗里德里希大帝)的领导下,普鲁士王国在拿破仑时期的欧洲联盟中表现出色。

19世纪后期,普鲁士王国和其他德意志国家合并,形成了德意志帝国。

4.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是在1871年成立的,它覆盖了现今德国、奥地利、捷克和波兰部分地区。

德意志帝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被迫投降,德意志帝国解体。

5. 纳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了沉重的惩罚,社会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动荡。

1920年代末期,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领袖,他迅速将党派进行重组,建立出一个新型的、极度反犹太和种族主义的政治理念。

在1933年的选举中,纳粹党赢得了大选,并取代了魏玛共和国政府。

纳粹德国开始立法支持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政治思想,追求战争和扩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历史史前至早期历史日耳曼时期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

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

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

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

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

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

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

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

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

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

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

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民族大迁徙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

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

法兰克人时期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

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

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

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

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

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

他的帝国於9世纪中叶解体中世纪至近代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日耳曼人认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所以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曼死后,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

然而,胖子查理于887年被废黜之后,加洛林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

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本土国王是贝伦加尔一世。

大约在900年,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国,它们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巴伐利亚。

当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于911年去世后,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作为路易的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一任国王。

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为东法兰克国王。

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

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强大。

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

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一世即位。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

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出任首相,这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

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

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魏玛共和国国徽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

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

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

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

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之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希特勒之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

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

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希特勒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了国家人民党后又通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极权主义的第一步,最终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指称他所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

在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废除总统制,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100,000 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废弃使用,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s Reich)取代。

详见德国历史。

希特勒其后夺取立法权,一一铲除反对势力,再成立第三帝国。

当时,德国总体经济因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的而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但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去集中营,据估计,在纳粹最初统治的时间里,就有成千上万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踪。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

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

“第三帝国”终结。

现代德国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战时波茨坦会议中英、美、法、苏四国的秘约,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同盟管理议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

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英、法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着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东德国旗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

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整合为一,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

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

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

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缩写:SED)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体。

西德于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约,相对的,由苏联扶植、共党主政的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加入了华沙条约组织,使得东西德间的交界成为两大对垒阵营的最前线,冷战的焦点。

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东德领土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并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覆盖德国全境,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