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简介

合集下载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德意志帝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结束等方面来全面解析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一、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德国是以小邦联合体形态存在的,由若干个小国和王国组成。

然而,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强大开始崛起,逐渐取代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主导力量。

普鲁士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割地,逐渐吞并了其他国家,实现了德国统一的梦想。

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1年。

当时,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战胜了法国,使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皇威廉一世。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宣告了德国崛起为欧洲强国的时刻。

三、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采取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德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有权任命总理和内阁成员,但议会也享有一定的权力。

这种制度既突出了君主的地位,又保留了议会的一些权益。

四、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德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和煤炭开采。

它通过保护关税和贸易限制来保护本国产业,并且积极扩张殖民地,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五、德意志帝国的社会变革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

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壮大。

工人运动兴起,工会成立,争取工人权益成为重要课题。

此外,妇女权益的争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六、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战争中失败,并被迫接受了《凡尔赛和约》的条款。

这导致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挫,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动荡。

此后,德王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宣告终结。

总结:德意志帝国的历史是德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也开启了德国作为欧洲强国的崛起之路。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

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1、早期历史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

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

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tiudiskaz(大众的),tiudiskaz又来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罗马帝国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摘自维基百科)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

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ß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

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

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也称为“日耳曼王国”(拉丁文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所谓的“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王国”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两者只存在于历史学概念中)。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

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目录[隐藏]• 1 日耳曼族o 1.1 莱茵-卫塞河族群o 1.2 北海族群• 2 早期历史o 2.1 史前时期o 2.2 德意志立国时期o 2.3 神圣罗马帝国• 3 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o 3.1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o 3.2 三十年战争o 3.3 拿破仑终结神圣罗马帝国o 3.4 普鲁士崛起o 3.5 1848年革命o 3.6 德国统一• 4 现代德国o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o 4.2 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o 4.3 纳粹德国o 4.4 冷战时期o 4.5 德国再次统一日耳曼族主条目:日耳曼人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

德国历史概述

德国历史概述
德国历史
史前时期与中世纪 V. Chr. und Mittelalter
史前时期 V. Chr.
约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公元前后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居住著日耳曼部落。(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9年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了强大的罗马帝国,保卫了领土。 476年,日耳曼部落中的法兰克人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即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ist weder heilig, noch römisch noch ein Reich.- Voltaire
文艺复兴时期 Renaissance
人与神—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Mensch und Gott-Renaissance und Reformation
二进位制 Dualsystem 图书十进分类法 Dezimalklassifikation 人类潜意识 Beweis für Unbewusstsein 潜水艇结构图 Pläne für Unterseeboot
导数 Infinitesimalrechnung
康德(1724-1804) Immanuel Kant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Gründer der Klassikphilosophie
《圣保罗访问圣安东尼》
《隐修士圣安东尼》
克拉纳赫(1472~1553) Kronach Lucas der Ältere 萨克森公爵宫廷画师 Hofmaler bei Fürsten Sachsen
《Johannes 肖像》
《帕里斯的审判》
荷尔拜因 (1497~1543) 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Aufklärung-Vernunft

德国概况简介课件

德国概况简介课件

行政区划
01
02
03
联邦州
德国共有16个州,包括巴 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不 来梅、汉堡等。
主要城市
德国主要城市有柏林、汉 堡、慕尼黑、科隆等。
特别行政区
德国设有三个特别行政区 ,即汉堡、不来梅和巴伐 利亚。
02
德国经济
经济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中世纪时期
德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 业和商业逐渐发展。
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古迹等地方了解德国 的历史和文化。
美食
购物
德国美食以香肠、猪蹄、啤酒等著名,游 客可以在餐馆、市集等地方品尝到正宗的 科隆 的“国王大道”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 到各种商品,如时尚服饰、手工艺品等。
旅游须知
05
德国与世界
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01
德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事务具有重
要影响力。
欧盟成员国
02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在欧盟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欧
盟的政策制定和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G7和G20成员国
03
德国是G7和G20成员国之一,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和协调,代
社会救助
德国政府提供各种社会救助措施,如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以保 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04
德国旅游
著名景点
柏林墙
作为德国历史的见证,柏林墙是德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其历史背景,也可以在保留的墙 体拍照留念。
科隆大教堂
作为德国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科隆大教堂是许多游 客的必游之地,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细致的雕刻都令人惊 叹。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二、归纳整理
1、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莱茵同盟(1806—1815)——德意志联邦(1815—1866)——北德意志同盟(1866—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魏玛共和国(1919—1933)——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东德和西德对峙(1949—1990)——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现在)
德国历史
一、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
经济:
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
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政治:
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
2.条件:
①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
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①1864年,普奥联盟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
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
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
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在中世纪,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很多强大的部落和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弗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1. 弗兰克王国弗兰克王国是在公元5世纪后期开始形成的,它位于现在的法国和德国地区。

在公元8世纪,弗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曼大帝统治下,弗兰克王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查理曼大帝推行改革,建立起军事、司法、行政和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他还促进了拉丁文和基督教的传播,为后来的欧洲文化和宗教生活奠定了基础。

2. 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在公元962年建立的,它覆盖了大片的欧洲领土。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百年间,它成为了欧洲文化、经济、宗教和政治中心。

然而,作为一个集合了不同民族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也面临了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最终在公元1806年解体。

3.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是在公元1701年成立的,它位于现在的德国和波兰地区。

普鲁士王国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经历了一段强劲的经济发展期,并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弗里德里希大帝)的领导下,普鲁士王国在拿破仑时期的欧洲联盟中表现出色。

19世纪后期,普鲁士王国和其他德意志国家合并,形成了德意志帝国。

4.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是在1871年成立的,它覆盖了现今德国、奥地利、捷克和波兰部分地区。

德意志帝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被迫投降,德意志帝国解体。

5. 纳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了沉重的惩罚,社会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动荡。

1920年代末期,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领袖,他迅速将党派进行重组,建立出一个新型的、极度反犹太和种族主义的政治理念。

在1933年的选举中,纳粹党赢得了大选,并取代了魏玛共和国政府。

纳粹德国开始立法支持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政治思想,追求战争和扩张。

德国发展史概况

德国发展史概况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

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两个国家。

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代历史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

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

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

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历史简介德国为什么会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德意志(Deutsch)又做何解呢?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一下这些称谓的起源,以便从历史的演进中更好的了解现代德国的产生。

“日耳曼尼亚”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很有可能起源于凯尔特语,是罗马和高卢人对莱茵河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部落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称谓。

而这些部落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这只是外界对他们的一种称谓。

“德意志”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Diutisc”(由theoda,即民众一词而来),这个称谓的第一次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法兰克人的教会文献中,指的是莱茵河对岸的部落所讲的方言。

慢慢的这些生活在现在德国版图上的居民由于共同的语言产生认同感,这个古日耳曼语的称谓最终演化为现代德语中的“Deutsch”。

无论是“日耳曼尼亚”还是“德意志”最初的起源都是其它民族对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德国人的称谓。

德意志民族构成复杂,在现代德国人既有古日耳曼人的血统,也保有斯拉夫民族的特征,在漫长历史的演变中,德意志民族融合了来自不同种族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史。

现代德国的发展过程不同于意大利、法国等国家。

后者由一个核心向外发展,如意大利由罗马发展而来,法国由法兰西岛发展而来。

相反德国是由不同的地域、民族的人民聚合法发展而来。

简单的把现代的德国人称为古代日耳曼人的后裔是不恰当的,他们实际上是多种民族的聚合体。

日耳曼与罗马已知的最早的日耳曼部落居住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之后日耳曼人不断向南迁徙,其中的一支,条顿人逐渐定居于德意志地区。

不断扩大的部落同时受到来自东方的压力——匈奴人入侵西欧,他们只得不断向南迁徙,并最终与当时的“文明世界”罗马发生了接触。

公元84年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类似中国古代长城的“界墙”,以抵御日耳曼人的不断南迁。

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

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

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界墙”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日耳曼部落迁徙浪潮,越发显得无能为力;而来自蛮荒之地的部落民面对罗马高度发达的文化倾慕不已。

多番博弈后,日耳曼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臣服于罗马。

臣服罗马之前,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可以用“不毛之地”来形容,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曾评论到“这是一片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地理上毫无吸引力的土地,一个不会使非当地土著者向往的鬼地方。

”欧洲南部充沛的阳光、丰富的物产吸引着他们向南迁徙,而罗马的灿烂的文明又让他们自惭形秽。

日耳曼人陷入矛盾,一方面他们要忠实于他们的日耳曼人出身,但同时又要效忠于罗马。

他们既是部落民,同时又是罗马战士,时而为罗马与自己的亲族作战,时而又倒戈相向。

较量与妥协中,德意志的先民逐渐接受了罗马的文明,包括基督教、行政体制和部分生活方式。

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鲁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克帝国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部落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

众多的日耳曼王国之中,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一枝独秀,异军突起。

他们的首领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承认了拜占庭皇帝的权威,并从他那里获得了罗马执政官的称号,成了西罗马帝国实质上的皇位继承者。

尽管建立起了国家的形式,但法兰克人却没能继承罗马的政治体系,社会动荡不安,家族内部也充斥着政变、阴谋和父子相残。

混乱中,一个凭借担任墨洛温家族的宫相职务而发迹的家族崛起,加洛林家族篡位夺权。

在治理国家上他们比墨洛温家族有了很大进步,加洛林王朝摒弃了许多日耳曼人的野蛮习惯,养成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形成了初步的政治思想,对文明产生了兴趣。

如果说墨洛温王朝对基督教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洛林家族则是基督教的积极卫道者和传播者。

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教皇失去了世俗力量的保护,与远在拜占庭的皇帝,同时也是拜占庭基督教的领袖发生了矛盾,不得不转向寻求法兰克人的保护。

法兰克的领袖查理来到罗马调停矛盾时,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圣诞节弥撒上加冕他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德语为卡尔大帝Karl der Große)。

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

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中部地区。

这三个地区日后发展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

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从此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

德意志国家的开端东法兰克王国由弗里斯兰、萨克森、洛林、法兰克、施瓦本、巴伐利亚等部落公国组成,大致包括今天的荷兰、联邦德国的西和中部、瑞士和奥地利。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Heinrich I.:919—936在位)取得政权,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亦称奥托王朝:919—1024)的统治。

(也有部分史学家把919年视为德意志史的开端。

)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于962年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

从此德意志王国被称为“罗马帝国”,以后又加上“神圣”“德意志民族”的字样。

16世纪起,它获得了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奥托一世建立的“罗马帝国”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962—1806)。

在萨克森王朝、法兰克王朝(亦称萨里安王朝:1024—1125)和斯陶芬王朝(Staufer:1138—1254)统治的306多年间,德意志皇权较为强大,特别在斯陶芬王朝时期,皇权达到顶峰。

那时的教会服从和支持皇权,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受到抑制,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自13世纪后半叶起,皇权开始衰落。

1254至1273年德意志皇位空缺,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四世(Karl IV.:1355-1378在位)颁布“黄金诏书”(Goldene Bulle),承认7个选帝候拥有选举皇帝的权力,地方封建主在其统治地区内有绝对的君主权,其中包括行政权、关税权、司法权、铸币权等。

由于国王被剥夺了在各邦国内部的审判权,所以选侯们几乎享有和国王同等的地位。

这样“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皇权已名存实亡,帝国只是由各自独立的几百个封建邦国组成的松散的结合体。

1273年后,各邦君主为争夺皇位而相互倾轧,争斗不休。

其中最重要的君主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er)、巴伐利亚的魏特尔斯巴赫家族(Wittelsbacher)、波希米亚的卢森堡家族(Luxemburger)以及后来居上的普鲁土霍亨素伦家族(Hohenzollern)。

自1438年起,帝国的皇位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既是奥地利国王、又是帝国的皇帝。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806年帝国灭亡。

12至14世纪,德意志封建主不断向东方扩张.先后占领了东部斯拉夫人居住的梅克伦堡、马格德堡、勃兰登堡、西里西亚、波莫尔恩等地区,最后把德意志帝国疆域从易北河扩张到奥得河以东的普鲁土和波罗的海东岸地区。

疆土向东扩大了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德国领土的1/2以上。

从此不再是莱茵河,而是易北河把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

从分裂走向统一1517年,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表了著名的95条论纲(95 Thesen),点燃了普通民众积蓄已久的对教会的不满,引发了宗教改革,继而导致了1524至1525年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Bauernkrieg)。

宗教改革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宗教矛盾,以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的“掷出窗外事件”(Prager Fenstersturz)为导火索,终于引发了新旧两大教派之间的长达30年的战争(1618-1648)。

丹麦、法国、瑞典、西班牙等国也纷纷参战。

1648年,战争以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fälischer Friede)而告终。

荷兰和瑞士最终脱离德意志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德意志各邦国保持完整的独立主权地位,帝国分裂成365个大小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国。

在此期间,德意志境内两大权力中心已逐渐形成。

它们是东北部的普鲁士和西南部的奥地利,两强争雄基本上决定了17至19世纪的德意志历史的发展路线。

普鲁士起源于易北河和奥得河之间勃兰登堡地区。

自1415年起,霍亨索伦家族开始了勃兰登堡邦国的统治。

1618年,该家族又从波兰王国得到普鲁士公国。

以后,霍亨索伦家族不断向东扩张领土,逐渐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联在一起,并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往东部的普鲁士。

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土改称为普鲁士王国,贵族地主被称为容克(Junker)。

18世纪,普奥两国为争夺德意志霸权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其中最重要的是帝国皇位继承战,即两次西里西亚战争Schlesische Kriege(1740-1742,1744-1745)和七年战争Siebenjährige Krieg(1756-1763)。

战争中,普鲁士从奥地利夺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的西里西亚,并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第一流强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

至1806年.法国革命军于1803年消灭了德国西南部112个封建邦国。

1806年,莱茵地区的德意志各邦国在法国庇护和控制下组成“莱茵同盟”(Rheinbund)。

同年4月,德意志皇帝哈布斯堡王朝弗朗茨二世被迫放弃“罗马皇帝”的称号。

法军继续向东推进,重创普鲁士军。

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俄国几乎全军覆没。

1814年3月,多国联军攻克巴黎,结束了拿破仑在德意志和欧洲的统治。

1814至1815年,欧洲各国代表出席维也纳会议,商讨重组欧洲政治新格局。

1815年6月,德意志境内完全独立的39个邦国成立了“德意志同盟”(Deutscher Bund),其中包括1个帝国(奥地利),5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和汉诺威),4个自由城市(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汉堡、卢卑克和不来梅)。

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Metternich)任同盟会议主席。

“德意志同盟”是各邦国之间的一个松弛的邦联组织,各邦仍享有完全独立的主权。

1866年,普奥两雄为争夺德意志霸权发动战争。

同年8月奥地利败北,被迫签订“布拉格和约”(Friede von Prag),奥地利退出德意志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