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积累运用

合集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五莲三中李花美学习目标:积累、运用古典诗词名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积累古诗句,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背诵《将进酒》导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杯唐时的美酒,品出多少张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宋时的明月,流淌多少思念。

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唱。

今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聆听智者的箴言。

(展示学习目标)寒往暑来,夏日风情,带着穿越千年的迷人芬芳,为我们谱写一曲夏之歌。

目标一[积累·背诵] 夏之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齐诵:《池上》白居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夏日绝句》李清照《小池》杨万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范成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教师:你能把想到的夏日诗歌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多!挑战自己,我能行!生个背。

教师:背得非常准确;节奏把握得很好;情感把握得很好。

教师:为了强烈地感受夏日风情,我们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夏日绝句》李清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小结:背诵是积累的有效途径,而默写是积累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目标一[积累·默写]单纯型1、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2、____________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3、____________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____________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5、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2生上黑板默写,1生更改,生齐背。

目标一[积累·默写]情景型1、按要求填写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__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关于各种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关于各种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关于各种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上课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

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赏贪欢”,我被老师叫醒回答问题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答不出不得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罚站在大庭广众之下。

但在自习课上,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有我在,教室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只有在班主任造访时,我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体育课和音乐课是我的最爱,我可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为了上网,我有时逃课。

校门口虽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会爬墙而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激。

没选上班**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并感慨道:“我是差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关’;我是男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100例1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100例1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100例(一)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应用比较联系,积累古典诗词

应用比较联系,积累古典诗词

应用比较联系,积累古典诗词作者:朱志松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2期【摘要】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对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背景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古诗词同样是语文教材中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初中语文中涉及到大量的古诗词学习,如果不能有效掌握学习方法,在积累古诗词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主要针对通过应用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关键词】应用比较联系法古诗词积累初中教材中,各个单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将一两首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时间越长,古诗词学习的数量越多,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和遗忘。

教师往往采用加强理解、重复背诵、情景再现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比较联系法,引导学生加深古诗词间的联系与比较,采用比较的方法加强记忆,不断积累,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用比较法消除错别字古诗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常用的生字,这些生字也是学生们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出现的“瀚”和“掣”字应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在阅卷时,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写错常见的“冻”字,将右半部分写成了“练”字的右半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僻字,还应当重视一些容易书写的汉字,通过默写训练反复查找容易出错的字,反复练习。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应用比较联系法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学习。

例如“萧鼓追随春社近”与“洪波涌起,秋风萧瑟”这两句诗中的同音异形字“箫”和“萧”两个字,就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从形声字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这两个字:竹字头的箫字是一种管乐器名称,它最初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草字头的萧字有冷落、无生气的涵义,可以让学生想象秋天落叶纷飞的情景。

可以将“亲射虎,看孙郎”和“西北望,射天狼”这两句放在一起进行同音异形字“郎”和“狼”字的强调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两句诗和诗中容易写错字的比较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也要学会鉴赏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古诗词情景运用题及答案

古诗词情景运用题及答案

古诗词情景运用题及答案二、给诗句填上数字(1)回眸一笑百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中国古典诗句默写(1)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

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

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

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呀!(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

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摘抄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摘抄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摘抄
一、古典诗词
1、豪放派:屈原《离骚》、柳宗元《望洞庭》、陆游《离思五首》;
2、骈文派:温庭筠《芭蕉》、晏几道《桃花源记》;
3、乐府派:岑参《白雪歌》、李白《将进酒》;
4、现实主义派:陆游《秋浦歌》、纳兰性德《蝶恋花》;
5、新乐府派:白居易《长恨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6、绝句派: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王昌龄《清平乐》;
7、近体诗派: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
8、写景派:李商隐《无题》、苏轼《江城子》;
9、写意派:黄庭坚《江南曲》、苏轼《念奴娇》;
10、白话诗派:辛弃疾《西江月》、秦观《鹊桥仙》。

二、古典小说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传》:施耐庵;
3、《红楼梦》:曹雪芹;
4、《三国演义》:罗贯中;
5、《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6、《儒林外史》:佚名;
7、《林海雪原》:萧红;
8、《镜花缘》:蒲松龄;
9、《聊斋志异》:蒲松龄;
10、《红拂夜奔》:林语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古典诗词积累与运用初赛试题(一)
注意:本卷分共四道大题,其中第一、二、三大题为师生必答题,满分100分;第四题为附加题,教师必答;学生也可作答,所得分数作为加分计算。

一、默写题
(一)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错、漏、添字,该题均不得分)
1、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3、,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望庐山瀑布》)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6、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8、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
9、留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0、,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二)根据要求,默写整首古诗。

(共24分,错、漏、添字,该句均不得分)
1、默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

(8分)
,。

,。

2、默写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8分)
,。

,。

3、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

(8分)
,。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8小题,共24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二三里,烟川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B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C 远看山有色,春去花还在。

近听水无声,人来鸟不惊。

D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 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

B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3、根据课本,与原诗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

C 君看一叶舟,触摸风波里。

D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哀。

4、下面作者、诗题、诗句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A 张俞——《悯农》——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B 李白——《所见》——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 袁枚——《夜宿山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下面诗句的空缺处应填的诗句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A 乱花渐欲迷人眼
B 映日荷花别样红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6、下列四句诗的正确排序应是()
①遍绕篱边日渐斜②此花开尽更无花③不是花中偏爱菊④秋丛绕舍似陶家
A ④①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③①
7、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错误的一项是()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C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两个黄鹂鸣翠柳,移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杏子金梅子黄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C 月黑见鱼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D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作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每横线2分,共28分,错、漏、添字,该横线不得分)
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引用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来告诫他人要珍惜粮食,不该浪费的诗句是:“,”。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着“只要站得高、看得远,就能剔除前进的障碍”这一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勾画了一幅黄鹤楼惜别的画面,交代了人物、事件、季节、地点的诗句是:“,”。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全力,同时透露出少年诗人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5、王之焕《登颧雀楼》一诗中蕴含“只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杨万里在《小池》中描写新荷出水,蜻蜓停立的姿态,来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情感的诗句是“,”。

赞美之情的诗句是:“,”。

四、附加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给下列语句补写上句或下句。

1、读书破万卷,。

2、敏而好学,。

3、;人不学,不知道。

4、花有重开时,。

5、有志者,。

6、,谦受益。

7、失之毫厘,。

8、,荒于嬉;行成于思,。

9、沉舟侧畔千帆过,。

10、千里之行,。

11、,而贵于能改过。

12、,不成人之恶。

13、勿以恶小而为之,。

14、天下兴亡,。

15、莫等闲,,。

16、宁为玉碎,。

17、,怎得梅花扑鼻香。

18、,为有源头活水来。

19、世事洞明皆学问,。

20、落红不是无情,。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 D 2 B 3 A 4 D 5 C霜叶红于二月花6 A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7C 8D
三、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四、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5有志者,事竟成。

6满招损,谦受益。

7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0落红不是无情,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