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MSDS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

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和M2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

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

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

这也就是那10万只可怜的火鸡被害的原因。

或许会有敏感的读者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么它们榨的油呢?1966年,就有一篇科学论文探索过这个问题。

研究者找了一批严重发霉的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超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用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

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而那批花生中的含量是5500ppb,无异于毒药了。

作者用有机溶剂浸取的方法来得到油,发现油中的B1含量是120ppb,虽然比原料中要低得多,但仍然大大高于安全标准。

花生饼中的含量则高达11000ppb,如果拿去喂动物,动物就只能追随那批可怜的火鸡了。

黄曲霉毒素测定

黄曲霉毒素测定

产品号:#8030测试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Veratox○R黄曲霉毒素定量测试盒在2—8℃冷藏—不要冻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且致癌的物质,它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的某些菌株产生的。

黄曲霉毒素有四种类型:B1,B2,G1和G2。

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大且最常有的。

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物质是谷物、花生、棉子、高梁和大多数的树果。

动物食入过量黄曲霉毒素的影响从慢性健康直到死亡,已经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损坏或癌症、降低奶和蛋的产出、免疫抑制和干扰再生效率。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经规定了食品和饲料中最大黄曲霉毒素限量。

因此,准确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于监测可能发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和饲料的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测试程序包括仔细的采样、化学提取、卫生学评价和定量分析。

预期范围本产品适用于如谷物、谷物粉、谷麦粉、谷物、大豆混合物、棉籽、棉籽粉、高梁、花生、爆花玉米、稻米、麦子、大豆粉和混合饲料等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

预期用户本测试盒可供质量控制人员和其它需了解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的人员使用。

由于技术很重要,所以操作者应接受Neogen代表培训,或由已接受过Neogen培训的人进行培训。

方法原理本测试盒的测试原理是一种竞争性的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剂测试方法(ELISA),可准确检测出样品中ppb级的黄曲霉毒素。

样品和标准控制液中游离的黄曲霉毒素与轭合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竞争抗体结合位臵。

清洗后,加入底物,底物与轭合物反应出现兰色,兰色越深表明黄曲霉毒素越少。

将其臵于微型孔阅读器中可读出透光度,以控制标准液的透光度作标准曲线,将样品的透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准确浓度。

贮存要求本试剂盒存放在2~8℃时,可以一直使用到标签上注明的到期日期。

提供的材料1.48个包被了抗体的孔。

2.48个红色标记的混合孔。

3.4瓶1.5ml浓度为0、5、15、50ppb黄曲霉毒素控制标准液(黄色标签)(甲醇溶液的处理,见注意事项)。

危害大四种霉菌毒素 养猪必须了解

危害大四种霉菌毒素 养猪必须了解

危害最大的四种霉菌毒素养猪必须了解!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四种霉菌毒素,分别是黄曲霉毒素、T-2及HT-2毒素群、F-2 毒素、赭曲霉毒素,在此分享其各自对猪主要的毒害作用,供大家参考了解,以便在养猪生产中及时发现处理,减少霉菌毒素引起的损伤。

1、黄曲霉毒素对畜禽危害最严重的霉菌素素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抑制免疫系统,因此使得猪只容易患细菌、病毒或寄生的疾病。

霉菌毒素的自然污染量还不至于引起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却会引起慢性霉菌毒素病及免疫抑制。

其毒性很大,而以B1毒性最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素素耐高温和低温,一般的煮沸或-40℃以下的低温均不能将其破坏。

因此黄曲霉毒素是饲料卫生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仔猪料为10ppb,生长肥育猪为20ppb。

2、T-2及HT-2毒素群(新月毒素群)猪对T-2 的LD 50 为 4mg/kg 体重:T-2毒素群已被确实证实具有影响 T 和 B 淋巴球的功能,造成免疫机能障碍,发生小猪早期的免疫抑制;猪对HT-2 的LD 50 为 2 mg/kg 体重:白血球缺少症;血清总蛋白量降低;消化道的水肿和出血病变;肝脏和肾脏的变性病变。

3、F-2 毒素F-2 毒素影响母猪繁殖作用:主要是造成子宮內膜和卵泡的变性和其他卵巢病变,此类病变与过量给予雌激素的病变相同。

临床表现母猪饲料采食量減少、奶水不足、仔猪断奶体重轻、不好养、抗病能力低;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配种率不理想;影响母猪断奶后的发情及使用年限。

F-2 毒素公猪繁殖性能影响:F-2毒素饲料會造成睪丸生精细管上皮細胞的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細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公猪精子数稀少、产仔数未达标。

4、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增重缓慢、肝机能与肾机能受损、猪肝炎、急性肾炎。

近年来霉菌毒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着畜禽的健康,降低畜禽的抵抗力。

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畜禽繁殖障碍、生长缓慢、抗生素治疗无效;正成为养殖业的隐形杀手。

黄曲霉毒素结构

黄曲霉毒素结构

黄曲霉毒素结构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病原体合成的毒素,常见于农作物和食品中。

它是
由一种真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或类似菌株合成的,主要生
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黄曲霉毒素结构非常复杂,它可以分解为
许多不同的化学结构组成。

黄曲霉毒素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B1、B2、G1和G2。

B1是最
常见的一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B2、G1和G2的毒性相对较弱。

黄曲霉毒素结构非常复杂,它由多个分子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
被称为黄曲霉毒素核苷酸的分子。

这个分子由一个类似于DNA的嘌呤核苷酸和一个附着在其中的环肽分子组成。

环肽分子包含多个氨基酸,它们的类型和数量也是影响毒素性质的重要因素。

黄曲霉毒素结构中还存在其他的化学结构组成。

它包含不同数量的羟基、甲基和醛基,这些组分会影响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活性和毒性。


曲霉毒素的毒性表现为对多种动植物细胞的影响,包括对DNA的损伤、细胞分裂的干扰以及蛋白质合成的阻碍。

总的来说,黄曲霉毒素结构非常复杂,其中的各种化学组分会影响毒
素的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为研究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防治提供了挑战。

为了避免食品污染,我们应尽可能地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并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和控制。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对光、热、酸较稳定,但对强酸、强碱和氧化剂不稳定。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致毒机理 mechanism of toxication
毒性机理:
AFT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均与AFT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AFT的细胞毒作用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 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损害。 AFTB1等进入体内经氧化代谢酶等活化后形成活性中间代谢 产物与DNA大分子结合,导致细胞遗传性改变,进而发挥其致 癌致突变效应。
婴加儿热食脱品毒
不得检出
5.严格产销管理。 欧盟严国禁家生对产于、A加FT工的、限销量售为有A毒FT霉B1变2食ug物/k,g;一A旦FT发总现立即销 量毁为。4ug/kg。因此,为了食品安全,食物中AFT 含 量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如果要出口欧洲,则必须
达到欧盟国家标准。
Thank you
Logo
浅谈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S霉毒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2 黄曲霉毒素的简介 3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4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致毒机理 5 黄曲霉毒素对牛奶的危害 6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7 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黄曲霉毒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food safety accident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FT为无色晶体,能耐高温,加热至280至300℃才会裂解。 相对分子质量为312-346。
易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 乙醚和己烷。
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下,B族呈蓝色荧光,G族呈黄绿 色荧光。强紫外光照射下可被破坏。
• 2012年7月南山奶粉5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
素M1
• 2012年5月北京一款芝麻酱黄曲霉毒素超标被下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

科学解读黄曲霉毒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黄曲霉毒素”这个词,它总是与食品安全问题紧密相连,让人闻之色变。

那么,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怎样的危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曲霉毒素的世界,进行一次科学的解读。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这些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比如温暖潮湿的气候、富含营养的基质(如谷物、坚果、豆类等),就能够生长并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并非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二十多种。

其中,最为常见且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 B1、B2、G1 和 G2。

黄曲霉毒素 B1 被认为是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大的一种。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

它对肝脏有极大的损害作用,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体摄入黄曲霉毒素后,肝脏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可能引发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免疫系统,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

那么,黄曲霉毒素是如何进入我们的食物中的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遭遇恶劣的天气条件,如长时间的阴雨、高温高湿,就容易滋生黄曲霉等真菌,从而污染农作物。

其次,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粮食、坚果等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比如存放环境潮湿、通风不良,也会给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提供机会。

再者,在加工和运输环节,如果卫生条件不达标,也可能导致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对我们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者来说,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割和晾晒,避免农作物在田间受到霉菌的污染。

在储存方面,要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控制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和清理储存的食物。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的包装和保质期。

在食用前,要仔细检查食物是否有霉变的迹象,比如变色、异味、变形等。

黄曲霉毒素AFB1_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AFB1_说明书

6. 浓缩洗涤液 (10×) …………………………… 40ml 7. 样品稀释液(10×) ……………………………… 20ml 8. 操作说明书一份
注意:标准品含有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终止液含 2M HCl, 需小心取用。勿在有效期外使用本试剂盒。
【需要而未提供的设备及试剂】
设备: ┅┅微孔板酶标仪 450nm/630nm ┅┅振荡器 ┅┅涡旋仪 ┅┅离心机 ┅┅天平:感量 0.01g ┅┅微量移液器:单道 20μl~200μl、200μl~1000μl 多道 250μl ┅┅滤纸
【样本前处理步骤】
(一) 谷物(大、小米,玉米等脂肪含量少的谷物)(稀 释倍数:10)
┅┅取 1.0g 粉碎的样品与 4.0ml50%甲醇/水溶液混合均 匀;
┅┅强力振荡 3 分钟; ┅┅5000g 离心 10min; ┅┅取400μl 上清液,加入600μl 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 充分混匀; ┅┅取 50μl 稀释后液体待测。 (二) 花生(稀释倍数:10)
1
┅┅取 1.0g 粉碎的样品与 2.0ml 石油醚混合均匀; ┅┅再加入 4ml50%甲醇/水溶液混合均匀; ┅┅强力振荡 3 分钟; ┅┅5000g 离心 10min; ┅┅取 400μl 下层清液,加入 600μl 样品稀释液进行稀 释,充分混匀; ┅┅取 50μl 稀释后液体待测。 (三)食用油(稀释倍数:10) ┅┅取 1.0g 粉碎的样品与 4.0ml 石油醚混合均匀; ┅┅再加入 4ml50%甲醇水溶液混合,振荡 1min; ┅┅静置 10min; ┅┅取 400μl 下层清液,加入 600μl 样品稀释液进行稀 释,充分混匀; ┅┅取 50μl 稀释后液体待测。 (四)饲料(稀释倍数:5) ┅┅取 1.0g 粉碎的样品与 4.0ml50%甲醇/水溶液混合均 匀; ┅┅强力振荡 3 分钟; ┅┅5000g 离心 10min; ┅┅取上层清液 2.0ml,加入 2.0ml 三氯甲烷用 1.5ml 样 品稀释液进行稀释; ┅┅取 1ml 下层液(三氯甲烷层),60℃氮气吹干; ┅┅加入 500ul 50%甲醇/水(1:1)溶液溶解,并加入 750ul 样品稀释液,充分混匀; ┅┅取 50μl 稀释后液体待测。 (五)面粉(稀释倍数:10) ┅┅取 1g 面粉样品,加入 4ml 50%甲醇/水溶液; ┅┅充分振荡 3min; ┅┅5000g 离心,10min; ┅┅取上层清液 500ul 并加入1ml 三氯甲烷,轻摇三分钟, 静置分层; ┅┅取 500ul 下层液(三氯甲烷层),60℃氮气吹干; ┅┅加入 250ul 50%甲醇/水溶液溶解,并加入 375ul 样 品稀释液,充分混匀; ┅┅取 50μl 稀释后液体待测。 (六)葡萄酒(稀释倍数:5) ┅┅取 1.0ml 葡萄酒样品,加入 4.0ml 三氯甲烷; ┅┅轻摇三分钟,静置分层; ┅┅取 1ml 下层液(三氯甲烷层),60℃氮气吹干; ┅┅加入 500ul50%甲醇/水溶液溶解,再加入 750ul 样品 稀释液,充分混匀;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使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AFB1的急性毒性为成年人半至死量(LD50)10.0。

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

而黄曲霉毒素的“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危害性,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对鱼类、禽类、家畜和灵长目类动物的实验肿瘤诱导作用极大,并且能同时诱导多种癌症。

黄曲霉毒素对人的致癌性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黄曲霉毒素的高摄入量和人类肝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各国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黄曲霉毒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黄曲霉毒素B1(CAS号1162-65-8);
黄曲霉毒素B2(CAS号7220-81-7);
化学品英文名称:Aflatoxin
企业应急电话(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国家应急电话:
分子式:B1:C17H12O6;B2:C17H14O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黄曲霉毒素--1402-68-2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剧毒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环境危害:黄曲霉毒素对植物、微生物、两栖动物、鸟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等
都有毒害作用。

燃爆危险: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必要时用6%次氯酸钠擦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就医。

食入:停止食入,立即送医院救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一切可以灭火的器材,如雾状水、干粉灭火器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送至特定区域内处理。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特定区域内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实验的废弃物可能残留有害物,应经过无毒化处理。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避光保存,避免与食物接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1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结晶。

Ph值:无资料熔点(℃):268~269℃(纯品)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溶解性:在水中溶解范围为10~20mg/l,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

主要用途: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无资料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在黄曲霉毒素中,以B1分布最广,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其半致死量(LD50):大鼠(雄100g)7.2mg/kg;大鼠(雌150g)17.9mg/kg;小鼠9.0mg/kg;兔0.30~0.50mg/kg;猫0.55mg/kg;猴2.2~3.0mg/kg。

LC50: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595mg/24小时,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典曲霉毒素B1可使动植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带有桥、染色单体桥和染色单体断
裂的染色体断片及DNA断裂。

还证明当经大鼠和人肝脏微粒体制剂活化时可在细菌试验系统(Ames试验)中产生基因突变。

致畸性:4mg/kg,1次,妊娠地鼠经腹腔,致畸。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黄曲霉毒素对植物、微生物、两栖动物、鸟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等都有毒害作用。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有毒液体或粉末
废弃处置方法:缓慢加入6%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消毒。

废弃注意事项:使用过的空瓶及实验废弃物均需要消毒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3462
包装标志:有毒品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玻璃瓶或塑料瓶。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修改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