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扁鹊列传》札记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扁鹊仓公列传》是一部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传记体小说,作者是清代的著名作家叶廷枚。
小说以扁鹊和仓公两位医圣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生平、成就和传奇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读完《扁鹊仓公列传》,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小说通过对扁鹊和仓公的传记叙述,展现了他们在医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医道精神。
扁鹊被誉为“医圣”,他精通医术,能够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深受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而仓公则是以良医自居,他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医德的高尚品质,让人们铭记于心。
通过对这两位医圣的生平描写,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小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风情。
在小说中,作者对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风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之中。
通过对古代社会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小说通过对扁鹊和仓公的塑造,展现了医者仁心、医道精神和医德高尚的形象。
扁鹊和仓公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了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医术的医圣形象,他们不仅精通医术,而且以医者仁心,医德高尚,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对这两位医圣的塑造,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医道的精神和医德的高尚品质,让人们对医学和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扁鹊仓公列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扁鹊和仓公的传记叙述,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让人们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风情,通过对扁鹊和仓公的塑造,向人们展现了医者仁心、医道精神和医德高尚的形象。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对我们的医学、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扁鹊仓公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它以扁鹊和仓公两位医学大家为主角,描述了他们的医术传世和医德高尚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医学和医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为医学名著,《扁鹊仓公列传》展现了古代医学的辉煌和医者仁心的伟大。
在古代,医学并非像今天这样科学发达,而是更多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智慧。
扁鹊和仓公作为当时的医学泰斗,他们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许多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生命,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医学伟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医学是一门崇高的事业,医者应当怀着仁心,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患者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作为医德之书,《扁鹊仓公列传》弘扬了医者仁心和医德高尚的价值观。
在书中,扁鹊和仓公不仅在医术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慈爱。
他们不计报酬,甘愿奔走相助,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以医者仁心感动了世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医者应当尊重生命、尊重患者,以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之道。
总之,《扁鹊仓公列传》是一部医学名著,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医学的辉煌和医者仁心的伟大,更重要的是弘扬了医者仁心和医德高尚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认识到医学是一门崇高的事业,医者应当怀着仁心,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患者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尊重患者,以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之道。
愿我们都能从《扁鹊仓公列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成为一名有医德的医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史记故事神医扁鹊读后感4篇

史记故事神医扁鹊读后感4篇史记故事神医扁鹊读后感篇1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礼貌古国。
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以往的惊心动魄,思量以往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
可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
品味全书,我心中仅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
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
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
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
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
然而,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
于他,项羽可是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
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
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
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
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可是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
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
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可是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这列传里的扁鹊和仓公,那可都是医术高超的人。
扁鹊就像是一个传奇,他能一眼看穿人的病症,感觉就像有超能力一样。
他治病的那些故事,真的很神奇。
我就在想啊,在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他怎么就能那么准确地判断病情呢?这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
仓公呢,他的故事也很吸引人。
他在医学上的造诣也不低。
不过呢,他的经历似乎又多了些坎坷。
看着他的故事,我就觉得在古代当个名医也不容易啊。
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还有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陷入困境。
其实这列传不仅仅是在讲他们俩的医术,还让我看到了古代的医疗环境。
那时候的人对医生的态度,还有医生自己的坚守,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个人觉得,现在我们的医疗条件虽然比古代好了太多太多,但是有些东西却好像缺失了。
比如说那种对病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像扁鹊那样,一眼就从人的外在看出内在的病症。
现在的医生可能更多的是依赖仪器。
当然啦,这也不是说现在的医疗不好,只是感觉少了点那种传统的韵味。
还有啊,这列传里的故事让我对中医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好奇。
中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变迁,但是根源还是在像扁鹊、仓公这样的先辈们身上。
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就像是一颗种子,慢慢长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
我就寻思着,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挖掘古代医学的宝藏呢?这篇列传里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很生动。
扁鹊和仓公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站在我面前一样。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我看完之后,就一直在想,要是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亲眼看看他们治病救人的场景,那该多好啊!你看了这篇列传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想法呢?如果还没看,真的推荐你去读一读!这真的是能让你对古代医学有全新认识的好文章!。
读扁鹊心得体会怎么写

读扁鹊心得体会怎么写《扁鹊心得体会》是一部关于古代医学家扁鹊经历和治疗疾病的故事,它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扁鹊的崇高医德和卓越医术,还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扁鹊心得体会》,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就这部著作给出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扁鹊对人类生命的敬畏所深深震撼。
在书中,扁鹊一直将病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宝贵。
他不仅兢兢业业治疗疾病,尽力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且在解救了许多重病垂危者的生命后,还深感自己微不足道,更应以更好的医术和医德来珍惜与拯救生命。
这种敬畏之心让我深思,人类的生命可贵且脆弱,每个医生都应该抱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秉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去治病救人。
其次,我被扁鹊在医术上的卓越才华所打动。
书中描述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医术,不断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医术成就。
他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病症和症状,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他还潜心研究草药,借助丰富的植物资源研发新药物。
这种追求卓越、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令我深受鼓舞。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工作的热忱并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此外,我还惊叹于扁鹊精湛的医德。
在书中,他不仅尽心尽力为病人治疗疾病,还无私地救助那些贫困和受苦的人们。
不仅如此,他还劝告统治者恢复民心,对滥用刑罚予以批评。
他将治疗疾病与救济困苦、扶危济困结合起来,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品质。
这使我深感医者不仅要有卓越医术,更需要内心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才能真正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痛苦。
最后,书中所描绘的社会环境以及扁鹊所面临的考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医术是一种稀缺而且宝贵的技能,几乎是统治者的特权。
扁鹊作为一个蓄意追求和学习医术的平民,不得不面对各种权力和嫉妒的打压。
然而,他始终坚守医道,以医者为良心,以患者为中心。
这让我思考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种种的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正直,追求真理和公正,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扁鹊仓公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扁鹊和仓公两位医圣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医术和为人之道。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感受到医者仁心的伟大。
阅读完这部书后,我深受感动,对医学和医者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
在《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和仓公两位医者都展现了非凡的医术和医德。
扁鹊以其高超的医术和仁爱的态度,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仓公则以其宽博的医学知识和慈悲的心怀,帮助了许多有病的人,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良医。
他们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医学和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部书中,我最感动的是扁鹊和仓公对病人的关爱和慈悲。
他们不仅在医学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病人的关怀和爱心。
在他们看来,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仁爱之心,要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这种医者仁心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对医学和医者有了更加崇高的敬意。
另外,通过阅读《扁鹊仓公列传》,我也对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古代,医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医者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医术。
而且,古代的医学更加强调医者的仁德和医德,认为医者不仅是治病救人的使者,更是道德的楷模。
这种医学观念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医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阅读《扁鹊仓公列传》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这部书,我不仅了解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还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伟大。
我深深地敬佩扁鹊和仓公两位医圣,他们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医学和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医学知识,成为一名对病人有着仁爱之心的医者。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1000字

据史料记载,两千年来中国经历过320多次疫病,中医在对疾病做出有效的诊疗和预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包括在此次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诊治中,中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我翻阅了《扁鹊仓公列传》这部经典,面对如今不受追捧的中医,我略有所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史记》中记载古代名医事迹的合传《扁鹊仓公列传》,详细地描写了战国时期的扁鹊和西汉初年的淳于意从师和行医的过程。
其中扁鹊的拜师颇具传奇色彩。
年轻时的扁鹊是客馆的“大堂经理”,阅人无数,交游甚广。
其中有一个叫长桑君的客人,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对他非常恭敬。
长桑君十多年来,看出扁鹊拥有济世为怀的品格后,掏出秘方让他服用,于是扁鹊从此拥有看透别人五脏六腑的特异功能,这就相当于如今的CT,从此以后扁鹊成为了天下的名医。
而列传中的另一位名医仓公,同样也是半路出家,只是拜师过程中规中矩,没有神秘出入的高人,也没有什么透视眼的特异功能,学医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着勤学苦练加上自己用心体悟,最终也成为一方名医。
《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第一篇医学传记,通过扁鹊的三例病案和仓公的二十五例病案,反映了他们精通脉学、长于辩证的精湛医术,可以说是两汉之前临床医学的总结,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医学史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列传中有许多因为日常生活而引发的病症,经过中医的辩证论治得到了治愈。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的这些案例对我们现在人同样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如齐国一位叫信的中御府骤入冷水受寒,菑川王洗头未干睡觉生病、王后弟弟宋建冒然托举重物受伤,还有饭后饱食剧烈运动引起腹泻呕吐等等病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却和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保养身体、预防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我看到网上的一个报道,对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在疫病之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认为“搞清楚病的性质非常重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

扁鹊仓公列传读后感今天又读了《史记》之《扁鹊仓公列传》,说起扁鹊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扁鹊”是远古传说中的一位神医,“秦越人”其是就是“扁鹊”就是因为他的医术高强。
大家都叫他“扁鹊”。
相传扁鹊少年时只是在一家客店“打工”。
一日,一名名叫长桑君的高人住店,见扁鹊谦虚,友好,善良。
在此地住了十多年。
一天他悄悄地把扁鹊喊进自己的房间,并将自己即将失传的医术传授给了“秦越人”。
又因为秦越人受到长桑君的指导学会了“透视”看病技术高明,并且为多个国家的人看病,被人们称为“扁鹊”了。
晋昭公时,一个赵子简大夫昏迷了五天。
找来了扁鹊,只一看就找出了病因,后赵大夫醒后又赐其良田4万亩!后来扁鹊又行医路经虢国,而正好虢国太子“死”了,扁鹊打听过后在心中捉摸了一下觉得因为阴阳之气“死”了会有些蹊跷。
于是决定进城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城门外的守卫却并不相信扁鹊能救活太子的“鬼话”,于是便不让扁鹊进城。
于是扁鹊便说了一些“医学术语”,护卫大惊,便报于虢国国王。
国君听了扁鹊大惊,忙邀请进城,扁鹊便说明了太子可能“假死”的原由,并说明了太子发生这样状态的原因,太君虽然听不懂但还是盛请扁鹊前去给太子看病。
扁鹊用磨好的铁石针从太子的三阳五上扎上去,不久以后,太子竟然奇迹般的“死而复生”,扁鹊再用调制好的药剂子交替烫贴在其双肋之下。
待到太子可以坐起来了,又进一步调理他的阴阳之气,二十天后,太子便完全康复了!真乃是神医呀!扁鹊真是神医啊,可是有些人却不相信他的医术。
比如说:蔡桓公就不听信扁鹊的话,结果最后因为“治疗无效”死了。
扁鹊虽然是神医,但也是十分爱戴老百姓的。
给百姓们看病从不要太多钱,治疗并用药后,见到百姓还亲切的问起病情如何,对待每一个人都是恭恭敬敬地。
对于特别穷苦的百姓,即使是病情特别难治好,也不要人家一文钱且好好看病。
因此扁鹊真的受得了不少人的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扁鹊列传》通过记录具体医案叙述春秋时期著名医生扁鹊的医术渊源和医学实践,表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真实反映了当时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的医学理论,为研究医史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这篇列传不仅表现了司马迁对医生的重视,而且反映了司马迁的医学思想和尊重科学、提倡科学的精神。
篇末对于扁鹊遇害,司马迁寄予深切的同情。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
司马迁充分肯定了扁鹊在医学上的宗师地位,指出淳于意的医术是从扁鹊那里传承来的。
《史记·扁鹊列传》中的扁鹊形象,可以用“守数精明”四个字来概括。
作者在文章中具体表现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尊重科学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史记·扁鹊列传》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的高超医技和他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司马迁在列传中选择了三个典型医案:一是诊赵简子疾,主要介绍扁鹊的切脉技艺。
二是治虢太子疾,侧重表现扁鹊针、石、汤烫、汤剂内服的综合疗法。
三是视齐侯之色,集中反映扁鹊对疾病由浅入深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
在这三个医案中,不但有临床实践,而且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医学理论。
关于扁鹊其人其事,《史记》《战国策》《韩非子》《韩诗外传》《列子》等书中都有零星记载,但只有《史记》中的记录最为详实可靠,可以作为信史来看待。
扁鹊本为渤海郡人(今河北任丘一带),姓秦名越人[1],后游历到秦地,死后亦葬于秦地,墓葬遗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之南陈村。
主要活动在秦穆公至秦惠公时期[2]。
作为扁鹊医术高超的事例,《史记》中录有医案三则。
在第三个医案中,扁鹊提出疾病由腠理——血脉——肠胃——骨髓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转变过程。
这说明他已认识到人体有腠理、血脉、肠胃、骨髓等组织结构,并且具有层次性,人体感受到邪气发病后,疾病的演变也是按这一顺序由表及里由轻变重的。
病邪在不同部位,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病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所以,治疗疾病自然是越早越好,这就与预防医学的某些观点有相似之处。
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据说扁鹊因偶遇名医长桑君而得到秘方和奇药。
对于这次奇遇。
司马迁这样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予扁鹊。
这很像是一则神话故事,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很多人非常重视经验方的流传,甚至非其人不传。
长桑君考察扁鹊十余年,才把个人医疗经验告诉他。
扁鹊根据长桑君传授的“禁方”,再加上自己的临床实践,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医学成果,总结民间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诊治技术。
例如扁鹊提倡切脉诊治,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跳动,诊断出疾病的性质和轻重缓急,从而辨证诊治,对症下药。
关于扁鹊的切脉医技,列传中有治赵简子疾一案:简子疾,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果然如扁鹊所言,几日后,赵简子病愈。
扁鹊高超精妙的切脉医技,被司马迁称为“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据传扁鹊的《脉法》记载:“相疾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扁鹊的确对切脉诊治很有研究,并且还有不少临床经验。
西汉名医淳于意,曾传“扁鹊之脉书”。
西晋王叔和《脉法》中保存了扁鹊的脉学著作《扁鹊阴阳脉法》《扁鹊脉法》等。
在司马迁笔下,扁鹊医术精明的例子,简直到了神而不巫,奇而不诞的传奇神医的地步。
扁鹊,有“视见桓一方人”的特异功能,“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赵简子病,五日不知人,扁鹊入视病后,却认为“血脉治也,而何怪?”并进一步预料到赵简子“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居二日半,简子”。
这些记载表面上看来犹如神机妙算,其实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虢太子暴蹶而死,扁鹊能使“暴蹶”死而复生,主要是能根据中庶子所述准确地判断出太子并未真死。
列传中叙此,不只单纯表现出扁鹊医术超群,
而且还结合病情,记载了扁鹊医病的理论根据: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
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之,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太子未死也。
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
凡此数事,皆五脏蹶中之时暴作也。
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太子苏。
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
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故天下尽以为扁鹊能生死人。
从王玉川先生注解中得知,扁鹊在这里运用的是另一套经脉气血循环理论,与现今通行的理论不同[3]。
《史记》中记载,扁鹊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诊治了不少垂危病人。
在其行医实践过程中,不拘一格,精通内治、外治、针刺、手术、药剂等方面的医术,通晓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
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全科医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如果没有高超精湛的医术和多年的行医经验,是不可能这样随心所欲,随俗为变的。
在列传中,司马迁借扁鹊之口发出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反映出医生不仅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多种治疗方法。
这从另一个侧面赞扬了扁鹊的“守数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