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收集整理 练习
第二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习题(2013版)第二章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观测单位就是统计数据的提供单位。
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3.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误差都是可以计算的。
4.偶然性误差只存在于抽样调查,观测性误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5.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统计数据信息,所以问卷应尽可能地长。
6.统计分组应使组间差异尽量小。
7.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8.各组的频数或频率都是可以直接比较的。
二、单项选择题1.最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科学推算2.调查小学男生的身高,则身高是()。
A.观测标志B.观测单位C.调查对象D.变量值3.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系统性误差B.偶然性误差C.观测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4.在组距式数列中,对组限值的处理原则是()。
A.上组限不在内、下组限在内B.下组限不在内、上组限在内C.上下组限均不在内D.上下组限均在内5.最常见的变量分布类型是()。
A.正J型分布B.U型分布C.钟型分布D.反J型分布三、计算分析题某生产车间55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单位:件)117 122 124 129 139 107 117 130 122 125 108 131 125 117 122 133 126 122 140 108 150 118 123 126 133 134 127 123 118 141 112 112 134 127 123 119 113 120 123 127 143 135 137 114 120 128 124 115 139 128 124 121 110 140 118要求:(1)编制频数分布数列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向下累计频数分布数列和累计频率分布数列;(3)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累计分布曲线图(可利用Excel);(4)说明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分布特征。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含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一、单选题1.下面是某班同学出生的季节的统计表,出生在春季的人数是()。
A. 10B. 12C. 14D. 72.想一想,选不是同类的一个。
()A. B. C.3.下面哪一个物体与其它的不同?A. B. C.二、判断题4.运用分组整理数据的办法,可以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5.动物园有5只猴子、3只老虎和8只狼,则猴子和老虎的总数和狼的数量相等6.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原始数据.三、填空题7.小明所在班级要进行投票选举班长,用________记票方式较方便8.看图,填一填。
爷爷、奶奶、弟弟、老师中与其他不同的是________ 。
9.请你对树分类。
A. ;B. ;C. ;D. ;E.按落叶和不落叶分,落叶的有:________ ,不落叶有:________ ;按用途分,提供水果的有:________ ,提供木材的有:________ 。
10.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
有________种图形,最少是:________四、解答题11.把每行中不同的用○画一画。
12.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晴天:雨天:阴天: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________的天数最多,________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________。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13.请你分一分,然后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1)(2)(3)五、应用题14.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1)根据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2)你认为学校应该准备哪些体育器材?(3)你还能提成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出生在春季的人数是14人。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二、单项选择题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拟为( C )A、110岁B、104岁C、104.5岁D、105岁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C )A、进行各种汇总B、进行各种计算C、充分利用分组法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C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练习(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方法:观察、调查、实验等。
2. 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排序、统计等。
3.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图表、图形等。
4. 数据的分析方法:比较、推理、判断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案例,数据表示和分析的案例,PPT 课件。
2. 学具: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内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的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苏教版三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课后练习(含答案)2

体重/千克 合计
30 及以下 31~35 36~40
数量/人
40 以上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四年级三班男生体重情况统计图
试卷第 6页,总 9页
(3)这个班的男生体重在( )段人数最多. (4)四年级三班男生平均体重是多少? 求平均体重,就是用三班学生的总体重除以总人数. 19.实验小学四年级三班举行体操表演,一共排成九行,平均每行多少人?
4.你们做的真好,不使用塑料袋就是保护环境。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6.2 6 19 15 0
1.9~10 小时 12 小时以上
2.26 要注意多休息 (最后一个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7.1.2 7 4 3 1 1
2.25~29
8.1.12 8 10
2.晴天 雨天
3.4
9.1.100 58 42
2.16 1
2.学校进行 100 米比赛,四名同学成绩分别是:小明 16.2 秒,小军 15.4 秒,小强 17.3
秒,小亮 15.7 秒。跑第一名的是( )。
A.小明 B.小军 C.小强 D.小亮
3.买一瓶墨水 1 元 8 角钱,3 枝铅笔共 1 元 5 角钱,—瓶墨水比一枝铅笔贵( )钱.
A.13 元
B.1.3 元
1352146324625 313645546231
1.把小明抛骰子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试卷第 3页,总 9页
2.把上面的数据重新分类,填一填。
3.上面的数据还可以怎样分类?
11.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 20 次射击成绩如下:(单位:环) 8 9 9 10 9 7 7 8 8 8 9 9 9 9 10 8 6 1 0 7 9
1.这个班男生期中数学成绩最高的是( )分,最低的是( )分。这两个成绩相差 ( )分。 2.成绩在 80 分及 80 分以上为优秀,60 分以下为不及格,这个班有( )人成绩为 优秀,( )人不及格。 3.你想对几号学生说点什么? 10.一、在玩骰子的游戏中,小明抛了 25 次骰子,朝上的数如下: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练习试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名词解释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误差3、统计整理4、统计分组5、分布数列二、填空1、统计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照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2、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和,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3、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有:、、重点调查、和行政管理记录等。
4、是为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5、直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有、、和、、、、和。
对间接资料的收集一般称作。
6、做好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关键是抓好和两项基础工作。
7、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
8、统计调查误差分为和。
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记录、计算、、汇总、编码等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
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这种误差只有在用部分单位资料推算总体指标时才会产生,如。
9、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与划分。
10、统计分组的对象是;统计分组应有;统计分组对总总体而言是“”,对个体而言是“。
”11、分布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和。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属性)数列和数列。
12、统计整理有三个步骤,一是,二是,三是编制和。
13、用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叫做分布数列。
若每一组别都是由单个的组值(整数或小数)表示,称为变量分布数列;若每一组别都是由数域(区间)表示,则称为变量分布数列。
14、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又分为变量分布数列、组距变量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15、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它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单位:%
6
2
9
4
25
4
10
27
9
8
12
8
17
16
10
18
14
24
11
9
具体分组如下:
序号
按产值利润率分组(%)
企业数(个)
1
0——10
9
2
10——20
8
3
20——30
3
产值利润率的取值范围从0——30%,使20个企业都有组可归,这就遵循了分组的“穷尽原则”。其中有两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为10%,该数值同时作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统计上规定“上限不在内”,把这两个企业列在第2组,这就遵循了“互斥原则”。
②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数据分析],调出“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直方图”选项,调出“直方图”对话框。
注意,若“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应先使用[工具][加载宏]命令来加载“分析工具库”。
③在“直方图”对对话框中,输入相关数据,见下图。
输入区域:$A$1:$A$51
接收区域:$B$1:$B$6(接收区域的数值应按升序排列)
包括折线图的直方图如下:
⑦对于曲线图。右键单击上图中的折线,在弹出式菜单中单击“数据系列格式”,在调出的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下,选中“平滑线”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结果如下图。
(4)累计曲线图
(5)根据频数分布曲线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类型属于钟型分布。
10236
4
20
27
86
合营饮食业
17
1144
17
1144
—
—
—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知识点3.5答案: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37
பைடு நூலகம்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
—
—
—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练习题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2、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调查。
3、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选取的。
4、抽样调查属于调查,但其调查目的是要达到对特征的认识。
5、普查是、、调查。
6、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以原则来确定的,具体方法有和两种。
7、在我国新确立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统计调查方法是。
8、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9、代表性误差包括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是。
10、统计整理是把反映特征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的统计活动。
1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12、在组距列数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叫。
13、设考试成绩的全距为100,如果将60分以下为一组,其余按等距分成四组,则各组的组距为。
14、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
15、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16、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习惯上规定各组不包括其的单位,即所谓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4、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5、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A、典型调查B、全面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6、调查时限是指()。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调查项目()。
A、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B、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C、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D、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11、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12、根据现象某一时期或某一空间两指标数值之比等于另一时期或另一空间两同类指标数值之比的关系来推算其中的一个未知指标数值的方法称为()。
A、前提推法B、因素推算法C、平衡推算法D、比例推算法13、按照随机原则来确定调查单位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推算14、问卷设计的主体部分是()。
A、被调查者基本情况B、引言和注释C、问题和答案D、结语15、研究某高校在校学生月生活消费支出,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16、研究某高校在校学生月生活消费支出,将全校学生名单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每隔50名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系统抽样17、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抽样误差只存在于概率抽样中B、非抽样误差只存在于非概率抽样中C、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都存在非抽样误差D、在全面调查中也存在非抽样误差18、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抽样误差可以避免B、非抽样误差可以避免C、抽样误差不可避免D、抽样误差是可控制的19、某企业职工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5000B.5500C.6000D.650020、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再分组 D.平行分组三、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3、典型调查与概率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5、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6、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7、如果调查间隔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连续性调查。
()8、开放式问题是指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的问题。
()9、为了便于被调查者作出回答,问卷中问题的设计可以有一定的倾向性或诱导性。
()10、统计推算既是间接取得统计资料的方法,又是深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11、统计分组中的“分”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而“合”则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12、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1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14、频数表示标志值对总体绝对作用程度,而频率则说明标志值对总体相对作用的程度。
()15、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16、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
()17、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18、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通过组间数量差异体现出性质上的区别。
()19、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2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四、简答题1、统计调查有哪些分类?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于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现象?2、为什么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有哪几方面的优越性和作用?5、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差?并说明。
6、如何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和性质?五、综合题以“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为题确定调查项目。
下面是根据某项课题“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确定的部分问题,观测标志包括:家庭成员、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收入来源、家庭成员从事的行业、家庭支出、家庭拥有家电的情况、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在外打工从事的工种、家中田地菜地荒芜程度、家中老人收入来源、老人身体状况、家庭获得财政资助情况、希望国家对农村发展做出的举措、身体状况、子女状况、家庭资助子女情况、子女资助家庭情况等。
(1)这些观测标志能否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目的,是否有必要增减?(2)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习题参考答案选答一、填空题1、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2、全面、非全面3、主观、随机4、非全面、总体数量5、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6、客观、最低标志值法、最低累计标志值比重法7、抽样调查8、观测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9、偶然性代表性误差 10、个体(总体单位),总体数量特征 11、统计分组,分组标志选择 12、组限,组中值 13、10 14、次数密度 15、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16、重叠,上组限,上组限不在内二、单项选择题1、B2、B3、D4、D5、C6、B7、D8、D9、D 10、A 11、B 12、D13、C 14、C 15、B 16、D 17、B 18、A 19、B 20、B三、判断题1、×2、×3、√4、√5、√6、×7、×8、×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