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中班环保说课稿《垃圾“回家”》

合集下载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含反思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含反思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含反思一、教学目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能描述辨认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带回家进行实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健康的责任心。

二、教学准备•垃圾桶、可回收物品、不可回收物品、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课件、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实物样品;•ppt概念应用(根据课题选择)。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引入课题。

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图片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程度,并向学生们提出垃圾分类的概念与必要性。

2.通过视频等方式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讲解课题的基本概念。

通过ppt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投放在什么垃圾桶内,并对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详细讲解。

2.演示垃圾分类的过程,并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垃圾让学生们辨认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方法。

3.实践环节1.分组活动。

老师先将学生分成4组,并在教室内放置垃圾桶和不同种类的垃圾。

然后由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实物分类,培养学生们的分类能力和领悟意识。

2.引导带回家实践。

在课堂上鼓励家长在家帮助孩子们分别用不同颜色标识的袋子分装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再将分类好的垃圾带回学校。

4.总结反思1.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析今日活动的情况,评价这次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家长们的环保意识。

2.整理学生们的学习心得。

让每位学生都发表他们感想和收获,以便更好的掌握并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感受到学生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漫不经心,而且他们讲述垃圾分类也处于片面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再多方面引导和加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绿色世界,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教案分享:如何让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家

教案分享:如何让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家

教案分享:如何让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家近年来,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各个行业都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环保习惯和意识呢?其中一个点就是如何让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家。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

挖掘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分类意识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垃圾分类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挖掘这些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把各种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让儿童根据垃圾的种类来进行分类,同时介绍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和意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引导儿童思考这些垃圾分类对环境的保护有何意义,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建立垃圾回收制度在幼儿园大班,建立垃圾回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讲解的方式,告诉儿童大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需要将这些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同时,我们可以提醒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习惯,每天将垃圾分类回收到指定的废品回收点。

开展激励措施对于幼儿园大班儿童,激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垃圾分类和回收比赛、传递垃圾分类信息、开展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吸引儿童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场垃圾分类比赛,将每个小组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比较,选出分类最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这样,儿童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中来。

引导家长参与在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收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们传达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和方法,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垃圾回收工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宣传板,让家长和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的垃圾回收是一项很重要的环保教育工作。

通过挖掘儿童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垃圾回收制度、开展激励措施和引导家长参与,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2.能够初步区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

3.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认知垃圾分类–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目的。

–区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特征。

2.垃圾分类知识–呈现不同种类垃圾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并分类。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垃圾的分类方法。

3.游戏互动–制作垃圾分类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形式学习认识垃圾分类。

–进行小组游戏竞赛,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的思考,提出“如何爱护地球”、“我们怎样处理垃圾”等问题。

2.教学–向幼儿介绍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区别,并展示相关图片进行示范。

–让幼儿观察实物垃圾,进行分类练习。

3.游戏互动–设计垃圾分类游戏,将垃圾图片或实物分成三组,让幼儿分辨、分类,并投放到对应垃圾桶。

–进行小组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总结–结合游戏过程,向幼儿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四、教学反思1.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垃圾分类知识。

2.游戏设计:游戏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同时培养其垃圾分类技能。

3.巩固方法:需结合家长协作,加强幼儿家庭与学校垃圾分类教育的衔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通过本次垃圾分类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中班幼儿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奠定基础。

垃圾分类幼儿园环保一等奖说课稿

垃圾分类幼儿园环保一等奖说课稿

垃圾分类幼儿园环保一等奖说课稿1、垃圾分类幼儿园环保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㈠、课题分析: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

人们已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都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意识。

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通过认识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无毒无害的废旧物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因而,从中班起,我就注意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抓起。

本次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环保行为、环保意识的其中一个内容。

㈡、活动目标:1、知道有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对废旧物进行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志难点:在对废旧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环利用二、说学法、教法㈠、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

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

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

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分类),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㈡、有教育学家认为,幼儿的学习源于游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说明操作在幼儿的分类活动中的作用。

目前,在科学教育方法中,应注意内容的兴趣性与生成性。

使幼儿能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

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

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扩展成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生成教育活动。

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废旧物,让幼儿在游戏和延伸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

中班社会科学垃圾分类说课稿

中班社会科学垃圾分类说课稿

《垃圾分类》说课稿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如厕纸、包装袋、厨余等,垃圾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

近年,垃圾分类陆续在全国实施,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垃圾分类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创设了“打败垃圾怪”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情境,逐步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内容、尝试对垃圾类别进行分析与判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材“垃圾分类”在近几年一直是环保热点,幼儿期正是环保意识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爱护环境、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正是一篇适合中班幼儿的社会、科学融合领域活动。

活动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并在整个活动中贯穿始终,幼儿能获得完整的体验感。

三、说活动目标根据和以上的分析、思考,从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的目标。

1不乱丢垃圾,提高环保意识:《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列入内容和要求中。

从了解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入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因此制定了此目标。

2.认识分类垃圾桶,知道垃圾分为四类。

3.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尝试分类。

《指南》指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垃圾分类正是近几年提出的规定,从幼儿时期开始了解该规则,认识分类垃圾桶,初步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因此围绕这一个建议制定了认知和技能两个目标。

四、说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是认识四类分类垃圾桶的颜色、标志等,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分类垃圾桶,知道垃圾分为四类。

对幼儿而言,他们初次尝试垃圾分类时可能会存在很多的疑惑,他们不知道怎样区别不同垃圾,分析的过程也比较考验幼儿的能力水平。

幼儿园大班环境说课稿垃圾“回家”

幼儿园大班环境说课稿垃圾“回家”

幼儿园大班环境说课稿:垃圾“回家”一、环境概况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班环境以“垃圾‘回家’”为主题,倡导儿童学会分类垃圾,保护环境。

二、环境布置1.分类垃圾桶:在教室角落放置有纸类、塑料类、有害垃圾等分类垃圾桶,方便孩子们将垃圾分门别类投放。

2.环保宣传板:在教室门口悬挂有环保宣传板,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启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孩子们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制作以垃圾回收为主题的作品,增加儿童对环保的认识。

三、环境活动1.垃圾分类课:组织孩子们观赏不同种类的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课,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环保游戏:设计环保主题的游戏,比如垃圾分类竞赛、环保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增加对环保的了解。

3.废物利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废物利用的活动,如利用纸板制作玩具、废弃瓶子制作花瓶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四、环境效果1.孩子环保意识增强:通过环境布置和活动设计,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2.班级整洁有序:垃圾分类的推广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孩子们习惯了分类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3.家长参与增多:家长对孩子环保教育的重视也助长了对垃圾回收的重视,涨班的环境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和支持。

五、结语通过“垃圾‘回家’”主题的环境营造和活动展开,我们期望孩子们能够在玩的过程中领悟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清洁、整洁、有爱的成长环境。

以上是我对于“幼儿园大班环境说课稿:垃圾‘回家’”的总结和展示。

感谢大家的聆听。

幼儿园《送垃圾回家》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幼儿园《送垃圾回家》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幼儿园《送垃圾回家》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幼儿园学生•教学内容:《送垃圾回家》•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3. 教学准备•教材:《送垃圾回家》故事书•教具:模拟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卡片•其他:音乐设备、活动道具4.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音乐,引导幼儿进入主题2.讲解故事(15分钟)–用故事书《送垃圾回家》带领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3.讨论(10分钟)–谈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4.实践操作(20分钟)–分发模拟垃圾分类桶和卡片,让幼儿亲自体验垃圾分类过程5.游戏活动(15分钟)–设计互动游戏,加深垃圾分类概念的理解6.总结与延伸(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5.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说课稿模板1. 教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通过《送垃圾回家》教学,培养幼儿健康的环境意识和实践垃圾分类的能力。

•教学对象:幼儿园学生•时间安排:本教学设计为45分钟左右完成2. 课程内容•教学重点:增强幼儿的爱护环境意识和垃圾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实践性教学:提供实物,让幼儿亲自操作垃圾分类,加深印象。

4.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希望幼儿在学习垃圾分类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5. 结语•本节课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通过故事情节、实物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垃圾分类,培养出爱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送垃圾回家》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的模板,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班社会环保实践教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中班社会环保实践教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中班社会环保实践教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一、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

2.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垃圾,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2.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3.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何实践垃圾分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时间5分钟)•教师介绍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产生环保意识和意愿。

第二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时间15分钟)•介绍什么是垃圾,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什么要进行环保。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垃圾的存在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第三步:实践垃圾分类(时间20分钟)•给幼儿分发各种垃圾,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分类垃圾。

•教师分别介绍每种垃圾的分类标准,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活动(时间10分钟)•教师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分类对环保的作用。

•请幼儿回顾整个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幼儿制定垃圾分类的实践计划,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四、教学评价1.观察每个幼儿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表现,如分类是否正确、分类方法和技巧是否准确等。

2.通过观察和听取幼儿的发言,检查他们对环保和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交流,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积极实践垃圾分类。

五、教学拓展1.教师可以让幼儿参观垃圾分类站、垃圾处理厂等,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实践和科技应用。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其他方面,如水、空气等,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和提高环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环保说课稿《垃圾“回家”》说活动教材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 ___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

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

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

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

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

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
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

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

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

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

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区:美工区材料收集:可乐瓶、纸盒、果冻盒、各种玻璃瓶方法:制作小娃娃、挂件、装饰瓶子;制作环保服装;环保宣传画展棋类区:可乐瓶盖制作环保棋音乐区:各种罐子、瓶子、美工区制作的环保服装,制作成乐器,进行伴奏。

进行时装秀表演计算区:小木棍、贝壳、纸盒练习数数、制作几何体建筑区:各种纸盒、瓶子作为建筑的辅助物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

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

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
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

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