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作者孟子简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作者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作者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作者简介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孟子》“四书”之一。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匆匆》作者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3、《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林清玄,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著名散文是《查塔卡的杜鹃》。

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4、《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赵丽宏,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品《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我们学过赵丽宏的作品还有《山雨》、《与象共舞》。

5、《手指》作者丰子恺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们学过丰子恺《白鹅》。

6、《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科学精神——《学弈》教学设计

科学精神——《学弈》教学设计

科学精神——《学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根据注释疏通全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一、由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介绍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2.导入并板书:学弈,指导书写“弈”。

“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弈:下棋学弈:学下棋(板书)3.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4.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1、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并总结(读熟文章联系上下文对照注释借助现代汉语的字意结合生活经验)三、读通全文,感悟读法(一)任务驱动一:多朗读(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练习

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学习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三心二意就会失败。

学弈文言文原文和解释

学弈文言文原文和解释

学弈文言文原文和解释《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启示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拓展资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

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大雁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2张PPT)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 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一心认为有天 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点下学棋,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专心 致志
心不 在焉
因为两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一个 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两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一样吗?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代词,他,
俱:
弗若: 不如 之:__指__专__心_ 致志的人
是他们的智力不同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交流汇报 检测目标2)
同样是跟弈秋学习的两个学生,为什么结果不
一样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和意思。 2.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学习任务二:研读交流(检测目标2)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思考:1.两个学生的学习结 果一样吗?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同吗?用横线在文中 画出相关句子;2.究竟是因为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答 案。
评价标准: 画出第一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1分。 画出1和2两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2分。
检测目标2)
2.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课文意思。 3.通过研读,领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任务一:认读字词,识记字形(检测目标1) 我 会 读 生 字 (检测目标1)
识记字形(检测目标1) 我 能 读 准 字 音 (检测目标1)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为是其智弗若与?
我 能 读 准 字 音 (检测目标1)
zhuó(弓缴) 缴
jiǎo(上缴)

学弈这首文言文

学弈这首文言文

学弈这首文言文
《学弈》是先秦时期《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

作品讲述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学弈》的原文如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译文如下: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二子学弈_孟子

二子学弈_孟子

二子學弈1孟子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5,惟弈秋之為聽6。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7將至,思援8弓繳9而射之,雖與之俱10學,弗若之11矣。

為12是13其智弗若與14?曰15:「非然16也。

」一作者簡介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代鄒(今山東省鄒城東南)人。

他曾周遊列國,游說諸侯施行仁政,但並不成功,於是回到故鄉,講學著書。

孟子是繼孔子後的儒學大師,後世常以「孔」、「孟」並稱。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思想和言論的書,共七篇,每篇分上下兩章。

每篇都取第一章第一句的幾個字作為篇名。

《孟子》體裁與《論語》相同,亦是語錄,但較多長篇文字,其中答問、對辯、寓言、設譬,種種俱備;其文以議論著稱,推理明晰,詞鋒銳利,比喻生動,對後世散文有極大影響。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

二注釋1.弈:○粵[亦],[jik9];○漢[yì]。

下棋。

2.弈秋:一位名叫「秋」的棋藝高手。

中國古代稱名有一種習慣,掌握某些技藝的人在名字之前往往冠以其職業名稱。

3.通國:全國。

4.誨:教導。

5.致志:集中意志。

6.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話。

「惟……之為聽」:「只聽……」,這是古代漢語強調賓語時所用的一種句式。

7.鴻鵠:俗稱天鵝。

鵠:○粵[酷],[huk9];○漢[hú]。

8.援:以手牽引、握持。

9.弓繳:弓箭的意思。

繳:○粵[桌],[dzœk8];○漢[zhuó]。

有絲線繫在杆尾的箭,射鳥用。

箭杆上因有絲繩,飛出時絲繩會作圓周擺動,能纏繞飛鳥,以便捕捉。

10.俱:共同、一起。

11.弗若之:不如他。

之:代詞,「他」的意思,指那個專心致志的人。

12.為:因為。

13.是:指示代詞,「這」的意思。

14.與: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

15.曰:答道。

以下「非然也」三字,是作者自問自答的話。

16.非然:不是這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简介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