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1149防静电标准
en1149标准

en1149标准
EN 1149标准是欧洲标准,主要定义了导电布的要求。
这些服装与导电鞋一起构成完全接地系统的一部分,可防止产生火花,从而防止爆炸。
这些类型的衣服用于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工作环境,但不适用于富含氧气的工作环境,且不能提供绝对的防触电保护。
EN 1149标准分为多个部分,包括EN 1149-1:防护服-静电性能-第1部分:表面电阻率(测试方法和规则);EN 1149-2:防护服-静电特性- 第2部分:测量材料深度电阻的测试方法(垂直电阻);EN 1149-3:防护服-静电性能-第3部分:测量负载衰减的测试方法;EN 1149-5:防护服-静电性能-第5部分: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EN 1149标准规定了具有静电性能的安全服装的材料和设计要求,旨在尽可能地保护穿着者,减少人员的静电电荷并减少易燃静电火花的形成。
en1149-5防静电标准

en1149-5防静电标准本标准 EN 1149-5 是欧洲共同体针对防静电装备的安全要求,它规定了所有在潜在的静电危害环境(例如:石油化工,电子生产等)中工作的员工必须配备防静电装备。
本标准不仅涵盖了服装的防静电性能要求,还涉及了服装的材料、设计以及电阻、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1. 服装的防静电性能要求所有防静电服装必须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积累,其电阻率应在10^5至10^11欧姆之间。
此外,服装应具有防静电性能持久、耐洗涤和耐磨的特性。
2. 服装的材料和设计要求防静电服装应由不产生静电或防止静电积累的材料制成。
推荐使用具有抗静电性能的纤维,例如:导电纤维。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应避免产生静电,例如:应避免使用可能摩擦产生静电的部件。
3. 服装的电阻和电阻率测试方法测试防静电服装的电阻和电阻率应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程序。
首先,将一个已知的电压施加在试样上,然后测量流过试样的电流。
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试样的电阻和电阻率。
4. 服装的表面电阻率测试方法表面电阻率是衡量材料表面导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防静电服装,其表面电阻率应低于10^5欧姆。
测试表面电阻率通常使用专用的表面电阻测试仪,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5. 服装的测试方法(正在制定中)虽然 EN 1149-5 标准已经对防静电服装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规定,但还有一些方面正在制定中。
这些可能包括更具体的测试方法、更多的材料类型和新的设计要求等。
未来的标准可能会进一步改进现有的防静电服装的性能和安全性。
总结:EN 1149-5 防静电标准是欧洲共同体针对防静电装备的安全要求,它规定了防静电服装的性能要求、材料、设计和测试方法等。
所有在潜在的静电危害环境工作的员工必须配备符合 EN 1149-5 标准的防静电装备。
防静电区域着装规章规范

防静电区域着装规章规范一、引言静电是在许多工作场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为了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建立防静电区域着装规章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静电区域着装的要求和规范。
二、着装要求1. 服装选择在防静电区域工作时,应选择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服装。
普通来说,防静电服装应具备以下特点:(1)面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迅速释放静电;(2)服装的表面应平滑,以减少静电的产生;(3)服装应符合防静电标准,如EN 1149-1等。
2. 服装的清洁和维护保持服装的清洁和维护对于防静电效果非常重要。
应定期清洗服装,去除污垢和灰尘,以确保其导电性能。
同时,应定期检查服装的损坏情况,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3. 静电消除装置在防静电区域工作时,可以配备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器或者接地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匡助释放积累的静电,并降低静电的产生。
4. 防静电鞋防静电鞋是防止静电产生和积累的重要装备。
在防静电区域工作时,应选择符合防静电要求的鞋子。
防静电鞋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并能够有效地释放静电。
5. 防静电手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防静电手套来保护手部免受静电的影响。
防静电手套应符合防静电要求,并能提供足够的灵便性和舒适性。
6. 防静电头盔和面罩在某些工作场所,如电子创造业,可能需要使用防静电头盔和面罩来保护头部和面部免受静电的影响。
这些装备应符合防静电要求,并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三、着装规范1. 穿戴防静电服装在进入防静电区域之前,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穿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服装。
确保服装的完整性和干净度,并遵循正确的穿脱顺序。
2. 使用防静电鞋进入防静电区域时,所有人员都应穿戴防静电鞋。
确保鞋子的导电性能良好,并保持鞋底的清洁。
3. 戴上防静电手套根据需要,工作人员应戴上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手套。
确保手套的导电性能良好,并严格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进行操作。
4. 配戴防静电头盔和面罩在需要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头盔和面罩。
BS EN 1149-1-1996防护服 静电性能 第1部分表面电阻(试验方法和要求)

Not for Resale
BS EN 1149-1:1996
Committees responsible for this British Standard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British Standard was entsusted by Technid Committee Pw3, F’mtective clothing, to Subcommittee pw3/1, Clothing for protection against general hazards, upon which the following bodies were represented:
This European Standard exists in three official versions (English,French, German). A version in any other language made by translation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CEN member into its own language and notified to the Central Secretariat has the same status as the official versions.
Upcodate lists and bibiiographical references concerning such national sta~i~lards may be obtained on application to the Central Secretariat or to any CEN member.
1
Provided by IHS under license with CEN
EN1149防静电标准

EN1149防静电标准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8-16 11:26 - 阅读:293 - 评论:0IEC关于防静电标准制订简况在IEC组织中,至少有五个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是与防静电技术工作有关的并制订了部分防静电标准或标准草案。
现将这五个技术委员会标准制订简况介绍如下:1.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技术委员会。
该技术委员会(TC)于1984年首次制订发布了IEC801—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第2部分:静电放电要求》(已同名等效转化为我国标准GB/T13926.2—92),1991年4月该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现行有效版本为第2版。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因操作者触摸这类装置而产生静电放电或与装置附近的物体间产生的静电放电的敏感性试验的严酷等级和试验方法,以此评价工业过程和测量装置对静电放电的敏感性。
该标准第l版中将试验严酷等级划分为1、2、3、4共四个等级,对应的试验电压分别为2、4、8、15kV;而第2版则修改为五个严酷度等级,并按放电方式分别给出二个系列试验电压值,其中接触放电的电压相应为2、4、6、8、XkV。
空间放电的电压系列为2、4、8、15和XkV。
这里的X为一开放等级,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后写入产品规范。
IEC801—2标准还对试验所用的静电放电发生器(包括构成及特性)、试验装置配置、试验程序和判据等做了规定(第二版较第一版有若干部分作了修改)。
此标准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中电总公司于1992年11月发布了行业军标SJ—20154—92《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系参照IEC801—2(1991年修订版的草案)和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标准ECMA TR—40《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敏感度试验》制订的,标准中除严酷度等级和对水平擂台板间接放电次数不同外,其他技术内容与IEC801—2(第2版)大体一致,但不等效。
2.IEC/TC77/SCB电气设备(包括网络)之间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委员会/工业和其他非公用系统及其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校服冲锋衣聚酯纤维c类安全标准

在校服冲锋衣等服装中,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而安全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行业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C类安全标准通常涉及到防静电性能,防护性能以及对危险液体的防护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安全标准:
1. 防静电性能:根据EN 1149标准,该标准涉及到防静电性能的测试和规范。
EN 1149标准包括EN 1149-1到EN 1149-5等部分,其中EN 1149-5规定了防静电服装的性能要求。
2. 防护性能:针对冲锋衣的防护性能,可能需要符合欧洲标准EN 469(消防员服装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或其他相关的防护性能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热、火焰、热辐射、热接触和防护性能的要求。
3. 防护液体:如果需要防护危险液体,可能需要符合EN 13034(防护服装防护液体化学品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相关标准。
具体的安全标准要求可以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产品用途来确定。
建议在选择和设计校服冲锋衣时,参考并遵循相关的国际或国家标准,并在产品上查看相应的认证标志。
如果你有具体的法规或标准要求,请与专业的安全标准机构或认证机构联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防护服CE认证各项标准

防护服CE认证各项标准欧盟市场对于个人防护服装,例如防寒服,防电弧服,防高温服,防冻服,耐化学腐蚀服,防电离服,完全隔离服等,要求CE认证标记。
因此了解防护服认证的标准很有必要。
防护服认证的标准:EN342:防护服-防寒的全体或外衣EN343:防护服-防雨EN348:防护服-测试方法:确定材料被熔化的小金属弹球对撞击行为EN381:使用手持链锯的人的防护服EN373:防护服-材料对于熔化的金属飞溅物的阻力EN470-1:电焊过程的防护服-第1部分:一般要求EN471:专业用高度可视警戒服-测试方法与要求EN510:移动时有纠缠危险的防护服EN531:暴露于热源的工人的防护服(除了消防人员和电焊工人的防护服)EN533:防护服-防护于热和火焰-有限的火焰传播材料和材料组合EN943-1:防护服,防液体与气体化学物质包括液体烟雾和固体颗粒等-第1部分:通风与非通风的不透气的化学防护服的性能要求EN943-2:防护服,防液体与气体化学物质,包括液体烟雾和固体颗粒等-第2部分:紧急队伍的不透气化学物质防护服的性能要求EN1073:防辐射污染的防护服EN1082:防护服-防手工刀的切割与刺伤的手套和胳膊防护服EN1149:防静电服EN1150:防护服-非专业使用的可视服EN1486:消防员防护服-为专业消防员制作的反射材料的测试方法和要求EN1621:防机械碰撞的乘机车人防护服EN13034:个人化学液剂防护服EN13158:防护服-骑马者的防护夹克,身体和肩部防护物EN13546:防护服-运动场曲棍球管理人的手,胳膊,胸部,腹部,脚和生殖器防护物和运动场运动员的胫骨防护物-要求和测试方法EN13567:防护服-击剑者的手,胳膊,胸部,腹部,腿,生殖器和面部保护-要求和测试方法EN13595:专业摩托车手的防护服-夹克,裤子和一件或分别的制服EN13998:防手工刀切割的围裙,裤子和背心等EN14058:防护服-冷环境防护服EN14120:防护服-滚筒运动设备使用者的手腕,手掌和肘部防护物-要求和测试方法 EN14126:防护服-感染物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EN50286:低压安装工作的电流绝缘防护服EN60895:现场工作正常电压到800±600kV的传导服装。
防静电服欧标EN 1149-5 2018

EN 1149-5 2018引言该欧洲标准指定静电耗散材料和设计要求防护服,包括兜帽和帽子,作为总接地系统的一部分,以避免燃烧排放,一个爆炸性的气氛的最小点火能量不小于0016 mJ。
在本欧洲标准的背景下,总接地系统中人员和其他导体连接到地球通过电阻小于10 8Ω。
材料和设计要求不认为足够的附加设备接地穿戴或携带接触衣物,如呼吸器,等等。
如果这些额外的设备必须接地,其他需求超出了本欧洲标准的范围可能是必要的。
本标准的范围不包括静电耗散防护手套或鞋类单独而不是衣服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和设计要求不得在富氧易燃大气提供足够的保护。
注意关于氧气丰富易燃大气压的额外信息可以在岑CLC / TR 16832:2015 [1]。
本欧洲标准并不适用于防止电源电压。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是指在文本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构成本文件的要求。
为过时的引用,仅引用的版本适用。
若引用的文件不标日期,最新版的引用的文件(包括任何修改)适用。
EN 1149 - 1:2006,防护服-静电属性-第1部分:试验方法测量表面电阻率EN 1149 - 3:2004,防护服-静电属性-第3部分:测试方法测量的衰变EN 60079 - 32 - 2:2015、易爆大气——32-2部分:静电学危害——测试(IEC 60079 - 32 - 2:2015)EN ISO 13688:2013,防护服,一般要求(ISO 13688:2013)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文档,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在EN ISO 13688:2013 EN 1149 - 1:2006 EN 1149 - 3:2004和下面的申请。
ISO和IEC在以下地址维护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IEC Electropedia:可以在http://www.electropedia。
org/•ISO在线浏览平台:可以在/obp附件项不是材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永久或暂时连接到衣服,例如紧固件,可拆卸的口袋里,标签,高能见度胶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1149防静电标准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8-16 11:26 - 阅读:293 - 评论:0IEC关于防静电标准制订简况在IEC组织中,至少有五个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是与防静电技术工作有关的并制订了部分防静电标准或标准草案。
现将这五个技术委员会标准制订简况介绍如下:1.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技术委员会。
该技术委员会(TC)于1984年首次制订发布了IEC801—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第2部分:静电放电要求》(已同名等效转化为我国标准GB/T13926.2—92),1991年4月该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现行有效版本为第2版。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因操作者触摸这类装置而产生静电放电或与装置附近的物体间产生的静电放电的敏感性试验的严酷等级和试验方法,以此评价工业过程和测量装置对静电放电的敏感性。
该标准第l版中将试验严酷等级划分为1、2、3、4共四个等级,对应的试验电压分别为2、4、8、15kV;而第2版则修改为五个严酷度等级,并按放电方式分别给出二个系列试验电压值,其中接触放电的电压相应为2、4、6、8、XkV。
空间放电的电压系列为2、4、8、15和XkV。
这里的X为一开放等级,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后写入产品规范。
IEC801—2标准还对试验所用的静电放电发生器(包括构成及特性)、试验装置配置、试验程序和判据等做了规定(第二版较第一版有若干部分作了修改)。
此标准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中电总公司于1992年11月发布了行业军标SJ—20154—92《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系参照IEC801—2(1991年修订版的草案)和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标准ECMA TR—40《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敏感度试验》制订的,标准中除严酷度等级和对水平擂台板间接放电次数不同外,其他技术内容与IEC801—2(第2版)大体一致,但不等效。
2.IEC/TC77/SCB电气设备(包括网络)之间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委员会/工业和其他非公用系统及其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按照IEC导则107《起草电磁兼容性标准出版物的指南》规定,TC77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关于发射、抗扰度及试验方法等有广泛使用意义的通用性基础文件。
为了提高效率,TC77不介入其他TC已成功地开展工作,或由其他TC专门负责的课题,但由这些TC制订的文件均以适当的方式汇入TC77的工作领域中来。
鉴于此,由TC65制订的IEC801—2标准将由TC77的B分技术委员会,即SC77B统一接管、组织修订并将其转换为新的标准IEC—2000—4—2《电磁兼容性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节:静电放电和抗抗度试验》。
此标准虽早已给定编号,但目前仍为秘书处文件《77B(sec.)89》,尚在修订之中。
一旦修订完成,IEC801—2将被废止,由IEC1000—4—2所替代。
3.CISPR/SCG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信息技术设备干扰特性分技术委员会。
该SC于1992年12月以CISPR/G(C.O)20号文件形式提出标准草案IEC24—2《信息技术设备(ITE)抗扰度第2部分:静电放电要求》,送各国家委员会征求意见。
该标准适用于信息技术设备,包括模拟传输、终端设备和数字设备,旨在为评估信息设技术备在受到静电放电影响时的工作能力。
建立此标准是为模拟因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设备或因静电场感应引起与邻近物体(或设备)之间的静电放电。
标准规定,一台受试设备至少设6个试验点,这意味着要经受200次放电(正负极各100次)。
其中1个点要受到50次非直接接触放电,其余3个点各经受50次(合计150次)直接接触放电。
当然,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属于接触放电。
对有些不可能进行接触放电的设备。
应对用户使用时可能触到的部位选用空间放电。
该标准给出的试验电平为:接触放电3kV,空间放电8kV。
此标准草案与IEC801—2基本思路相同,但在具体要求方面存在许多细节性差异(这点很重要)。
在该标准的前言中说,它是在基础标准IEC1000—4—2(目前是IEC801—2)的基础上起草的,考虑了二者的差别,标准中给出的极限值试验电压是经过仔细斟酌后选出来的,并且与IEC801—2的X级相符。
应当说,该标准是针对信息技术设备制订的,对这些设备中的不同类别,规定了不同的试验细节,所以其可实施性很强,一旦表决通过,将正式发布,并引导各国会执行。
通常,国际标准的出台周期都很长,平均90个月左右,加上本标准草案中还有某些问题尚待解决,例如对于地面设备进行非直接接触放电试验时垂直擂台板的使用尚在考虑之中,另外,本标准需引用的IEc1000—4—2也尚未出台,故预计本标准的发布尚需时日。
4.IEC/TCl5/SC15D绝缘材料技术委员会/静电学分技术委员会。
顾名思义,该分技术委员会是专门从事绝缘材料静电学研究的委员会。
它是在1986年成立的TCl5/WG2“工业静电学问题研究工作组”的基础上,于1990年成立的,主席为Dr.K.Davis(英国人),秘书处设在法国,秘书由Mr.c.Mengug担任。
该SC的任务是:(1) 鉴别并说明静电现象在电气工业和非电气工业中的利与弊,提供有关的术语,分类、方法和手段的指南,以增加工业效益相减少危害;(2) 规定试验方法和相关要求,用以评定材料表面静电荷的产生、存留和耗散,并与ISE/ISO中有关的技术委员会密切协作,提供关于产品的指南;(3) 根据与IEC/TC31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技术委员会协议的课题,确定在危害环境下静电放电的后果;(4) 提供模拟静电现象和静电放电方法的指南,不包括对静电放电的电气设备的功能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由于SCl5D成立不久,至今尚未制订出正式标准。
下列标准目前正在积极制订中:1) 秘书处文件15D(sec.)3《利用直接测量静电荷耗散率的方法测试绝缘和静电耗散材料及其表面》。
1994年3月,又发出15D(sec.)31号文件,决定调整WGl(第1工作组),并在15D(sec.)3号文件基础上起草标准《测定材料与表面耗散静电荷能力的试验方法》。
2) 秘书处文件15D(sec.)4《摩擦静电效应的评定》。
1994年3月,又发出15D(sec.)32号文件,决定调整WG2,并在15D(sec.)4号文件基础上起草标准《摩擦静电特性的评定》。
3) 秘书处文件15D(sec.)3《装配地板和地板覆盖层的静电效应特性化的试验方法》。
1994年3月,又发出15D(sec.)33号文件,决定调整WG3,并在15D(sec.)13号文件基础上起草该标准。
4) 1994年3月,发出15D(sec.)34号文件,决定调整WG4,并在在15D(sec.)22号文件研究题目的新工作项目的建议范围内,起草标准《用于控制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测量》。
5) 1994年3月,发出15D(sec.)35号文件,组建WG5,决定在欧洲标准EN100 015及其修订本和47(德国)794号建议(静电敏感器件规范——机械模型试验方法)和47(sec.)1330(敏感电子器件的防护)委员会草案基础上,与TC47协作起草标准《抗静电电子器件防护的通用要求》。
现在,SCl5D的工作进展很快,活动也频繁,例如1993年6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工作会议,1994年7月又在伦敦举行工作会议,而且议程充实,除考虑5个工作组和3个特别工作组(分别为电子学ESD模型、易燃性模型和离子发生器)的专题报告外,还要讨论修改其重大决策部分和与其他委员会协作等事宜。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与SCl5D对口的归口单位尚未确定,故对其工作文件缺乏有组织的研究。
由TC15制订的IEC1087(1991) 《评定带电表面放电的导则》,由SCl5A制订的IEC-93(198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试验方法》(已等效采用为GB1410—89)对材料静电性能测试也具有指导意义。
5.IEC/TC47半导体器件技术委员会。
从静电防护角度来说,该TC所负责的技术领域内产品的一部分——静电敏感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属于静电防护的重点对象。
因此,该TC早就对防护静电标准予以关注。
1982年,发布了IECl47—OF正式标准,是对IECl47-0《半导体器件基本额定值和特性及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第0部分:总则和术语》(1966)的第6次补充,规定了防静电要求和符号标记。
1983年,TC47对其已发布的标准重新作了整顿修订,IEC147-0及其历次补充后由统一的版本IEC741-1《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1部分:总则》所代替。
可惜的是,此份最基础性的标准发布已10年有余,终因国内各有关方面协调工作衔接欠妥,至今尚未转化为国内标准。
近些年来,TC67相继有的静电标准文件出台,现介绍2份主要标准:1) 47(c.o)1246号文件《静电敏感器件对短时电压脉冲敏感的电子器件的试验方法》,于1992年4月被各国家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已于1993年10月作为IEC747—1(1983)的第2次补充标准正式出版成为其第9章第3条。
此试验方法适用于MOS器件和微波半导体器件,旨在确定器件的内防护适应性,以利于指导设计。
为了模拟器件因日常操作引起的静电放电危害,标准中给出了两个试验电压,高压为2000V,目的是确定器件是否达到需要特殊的操作预防措施并使用规定的标记和符号的程度,低压为500V,目的是确定器件内部防护能否满意地经受住即或采取特殊的操作预防措施后仍存在的静电放电水平。
当然,允许具体型号的器件使用不同于上述规定的试验电压电平。
试验原理电路见图1。
上述电路与整机静电放电试验电路原理相同,但电路元件数值不同。
增加了开关S2,其作用是确保被试器件在装卸时的安全。
2) TC47(c.o)1330《静电敏感器件的防护》,于1993年6月出台,送各国家委员会进行评论。
本标准旨在帮助敏感器件的使用者掌握静电防护的要领,包括操作、标识、责任、培训和检查等各个方面,以建立可靠的静电防护控制系统;同时,它还提供设计、材料选择、工作区、各种器具、地面、服装等工作或性能方面的要求及包装、检查、试验等的程序和方法。
这份标准,内容较充实,系统性强,涉及到敏感器件静电防护问题的方方面面,尤其对静电防护区的工作要求规定严密而细致,并附有示意图,这对需要建立静电防护场所的局部环境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当然,按照IEC文件的形成过程,它还处在CD文件(委员会草案)阶段,正式发布还需时日,但并不因此而降低其指导意义,对它的及时转化很有必要,否则等到正式标准出台后再行转化采用,可能影响工作。
三、MIL防静电标准制订简况本文第一部分已经提到,美国军用电子产品防静电控制工作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积数年经验后于1980年首次发布丁DoD—STD—1686《电气和电子零件、组件与设备(电气触发引爆装置除外)的静电放电防护控制大纲》,1988年修订为MIL—STD—1686A(已等效转化为我国军用标准,GJB1649-93,1992年又修订为168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