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及参考文献的标准写法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指南]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5c5d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1.png)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一、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黑体字)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
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符号是: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各种未定义的文献[Z]。
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76-79.[2]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34.[3]陆凯阳.当代中国县级政府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兼以湖北英山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25.2.期刊文章(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2](美)阿林扬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53-55.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詹成付.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走向[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2]冯友兰.新知言[A].三松堂全集,第5卷[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23-125.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5.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卷数(或篇名)[1]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卷5.[2][7]孟子[M].滕文公上;尽心下.6.外文书籍、期刊A、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97-99.B、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地)年卷(期)起止页码[2]McCall A.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Enforcement in China[J].Transnational Law,1996,(9).7.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CD]. http://www.Cajcd. / 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各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何晓明.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Z]. “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论文,武汉: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2000.8.二、注释格式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raduation ThesesI. 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1.尾注和脚注尾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脚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当页底部写注文。
2.夹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241).2 )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 (Kramsch,1989:3).3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发表年份(无须页码)例: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alike‖ (1974).4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 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5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6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36).7 )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It is argued that if communication is to be successful, the people involved need to share the same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y are using (Byron & Fleming 1999).8 ) 提到某人的观点与姓名:格式:发表年份(紧跟姓名后)例:Peters (1985) proposes that the operation of a rule-based system generates language …9 )提到某人的观点(没有提到姓名):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页码(该观点来自某一页码)例: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Rees 1986:32).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该观点来自某一文献)A number of studies do not find texts with long series of Themes that derive from a single semantic field (Thompson 1985; Francis 1989/1990).10 ) 互联网资料:格式:编号例:―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 et. 2 ).( 注::Net. 1, Net. 2, Net. 3,……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在参考文献中按编号顺序列出网址。
文献综述撰写、注释及参考文献标示规范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按年代顺序综述
例:王立增《李白乐府诗研究综述》,《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二、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
例1:李冬梅《苏辙研究综述》,《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
例2:王顺贵《20世纪<毛诗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东疆学刊》,2003年第3期。
按: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注释及参考文献标示规范
黑体小四号字加粗,注释内容用五号字。
[1][2][3]等标示。
同时“参考文献”四字用黑体小四号字加粗,注释内容用五号字。
1.普通图书:[1]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期刊:[1]蒋方.《诗经》与唐代国家教育[J].北方论丛,2008,(4).
3.学位论文: [1] 朱敏.论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D].扬州:扬州大学,2008.
4.论文集/会议录:[1]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
5.报纸:[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附录:常用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标准书写格式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标准书写格式郑国栋编写注释的种类夹注:正文中在需要注释的地方,直接在括号内写明注释的内容。
脚注:把注释内容置于本页下端。
尾注:把注释集中全文或全书的末尾,或一章一节的末尾。
说明:脚注和尾注,应在被注释处的后面加“注码”如用①②③或用⑴⑵⑶,一定要标成右上标,就是让序号在右上方,像x平方(X2)右上角的2。
用word插入自动编号的比较好。
注释较少时,也可用[注],或用米花*标出。
(“注”和“释”含义还是不一样的。
只说明资料出处的叫“注”;对文中的问题需要另有文字说明,但是不便于在正文中表达,需要附加说明,这样的叫“释”。
“注”和“释”常在一起用,因而常称“注释”。
)举例:夹注:地方议会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实行自治的城市,即自治体(municipia),都有地方议会,议员是选举的(盐野七生著《罗马人的故事VIII·危机与克服》,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81页)。
罗马人在公元43年开始入侵不列颠,把自治制度带到了不列颠,地方议会由任命的行政长官控制。
但是,……注释的书写格式(社会科学常用的一套标准)著作:作者名:《著作名》,某出版社某年版,第某页。
例如: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123页。
2.张蕴岭:《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8-103页。
析出文献(引用文集里的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刊物:作者名:《文章名》,《刊物名》,某年第某期。
例如:1.吕艳君:《对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4期。
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和注释的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2.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3.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6.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参考文献注释的格式

参考文献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 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1.注释(1)注释的用途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有关概念、叙述、信息的追加解释;二是对数据、直引文字出处的说明。
(2)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形式。
在所需说明文字或段落尾部右上角标注序号(宋体,5号)。
序号从论文正文部分的第一处注释开始,以1、2、……、15……连续排列。
相应的说明性文字或文献写于当页下方。
(3)对直引文字进行注释说明的文献或资料,采用规范格式,但页码指明到具体页。
(4)对意引文字可以不注释,但应清晰地体现出作者、年份,以便读者在参考文献中对照。
2.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对研究有启发、有作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所有意引或直引文献。
(2)参考文献的格式按规范形式一一列示。
(3)参考文献的顺序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45]、……排序。
(4)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解决方法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
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
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
(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一、注释(一)注释要义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
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
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二)注释位置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
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
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
(格式—字体—上下标)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三)注释格式1、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
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及参考文献的标准写法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朱力宇: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
1版
2、顾海良:法律理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高奇才: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5、[俄]伊•亚•伊林:法律意识的实质,徐晓晴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12月第1版
6、[法]孟德斯坞:论法的精神
7、[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
8、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9、张兴杰主编:社会调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10、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11、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2、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3、林剑鸣:法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期刊类:
1、李春雷.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2、王安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与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J].中
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4)
3、于伟东.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l月
4、张红艳.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现状及重构[J].《邯郸学院学报》2006
年第4期
5、刘雪屏.宪政意识缺位及建构问题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吕途杨贺男.高校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明.法制与经济.2008 年12月
7、郭剑平,刘旺洪.论发挥中国社团组织对法治的促进作用[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市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8、董播舆:中国人法律意识的基本构造及提高途径—以北京为中心的调
查[J],社会科学战线,19%年第6期
9、乐国安、赵雷德:城市居民法律态度—对哈尔滨和天津两城市的调查[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下),2002年S2期
10、殷发志: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报告[J],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和第5期
11、胡伟文、郭毅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对天水师范学院大学
生法律意识结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月
12、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大学生法律意识
的概况及特点—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增刊(增总第7期)
13、张宝成: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3月
14、张东玲: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新探[J],济南职业学院
学报,2006年8月
15、刘春兵:法律信仰:依法治国的内驱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3年9月
16、张益刚李金雷:法律功利性导向的法信仰价值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2期
17、陈超:浅论法律信仰的功利性[J],科教文汇,2006年4月上半月刊
18、杜琳:浅谈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J],财经科学,2002
年增刊
19、张宝成: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20、庄普、陈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JJ,中国青年研究,2007
年8月
21、刘庆华、陈冬林、刘敏、余展、张妮、林瑜、陈斌:当代大学生法
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9月
22、张翅:法律传播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年4月(中)
23、王石: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7年6月
24、梁冬梅、吴晓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25、何冬莉: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月
学位论文:
1、刘旺洪: 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2、杜泽宇:兰州市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报告[D],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其他类:
1、百度搜索网页 /questiom/ 21646238.html
2、网页http///include/web_view.php?id=711
3、网页/public/detail.php?id=4755
4、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武汉高校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