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浆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标准一、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抄标高线→基层处理→安装预埋检查→抹灰饼和标筋→浇水润湿→刷水泥浆结合层→铺水泥砂浆→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三遍→拉毛→养护。
2、抄标高,弹线根据墙上的水平控制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3、基层处理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灰尘、泥土、水泥浆以及油污等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
4、安装预埋检查(1)根据灰饼高度进行给水冷热管预埋,管卡固定,给水管应做打压试验;(2)排水立管、排污立管、地漏安装完成、吊洞完成。
(3)厨卫间防水施工完成,闭水试验完成,并办理移交手续。
5、浇水润湿将地面基层均匀浇水一遍,结构板充分湿润.6、抹灰饼和标筋根据房间内四周墙上弹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5cm),横竖间距为1。
5~2。
0m,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
如果房间比较大,还须抹标筋。
铺抹灰饼和标筋的砂浆材料配合比均与抹地面的砂浆相同。
7、刷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水泥砂浆之前,应涂刷水泥浆一层,不要涂刷面积过大,随刷随铺面层砂浆.8、铺水泥砂浆面层涂刷水泥浆之后紧跟着铺1:2.5水泥砂浆,在灰饼之间将砂浆铺均匀。
9、木抹子搓平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搓平,并随时用2米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10、铁抹子压面木抹子搓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浆为止。
面层砂浆初凝后,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表面压平.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用机械压平,再沿单向拉毛。
11、养护: 地面压平拉毛后24h,铺锯末或其他材料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抗压强度达5MPa时才能上人.二、控制标准及注意事项1、现场使用的砂、水泥必须复检合格,水泥使用大厂水泥.2、阳台、厨卫间、阳台等有水房间必须向地漏处找坡1%~2%。
3、砂浆地面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刷水泥浆前,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4、操作过程中,地面做法需重视基层处理、湿润、三遍抹面及养护工作,否则地面容易起砂、空鼓。
抹水泥砂浆施工工艺标准

SGBZ-0318抹水泥砂浆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外抹水泥砂浆。
2、施工准备2.1主要材料和机具:2.1.1水泥: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颜色一致,宜采用同一批号的产品。
2.1.2砂: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砂颗粒要求坚硬洁净,不得含有粘土、草根、树叶、碱质及其它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使用要求过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好备用。
2.1.3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使用的筛子其孔径不大于3mr^ 3mm并应贮存在沉淀池中。
熟化时间,常温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灰时,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应含有未熟化颗粒和其它杂质。
2.1.4磨细生石灰粉:其细度过0.125mm的方孔筛,累计筛余量不大于13%使用前用水泡透使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少于3d。
浸泡方法:应提前备好一个大容器,均匀地往容器中撒一层生石灰粉,浇一层水,然后再撒一层生石灰粉,再浇水,依此进行。
直至达到容器体积的2/3 ,随后,将容器内放满水,将生石灰粉全部浸泡在水中,使之熟化。
2.1.5磨细粉煤灰:细度过0.08mm的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粉煤灰可取代水泥来拌制砂浆,其最多掺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25%若在砂浆中取代白灰膏,最大掺料不宜大于50%2.1.6其它掺合料:108胶、外加剂,其掺入量应通过试验决定。
2.1.7主要机具:搅拌机、5mn< 2mmE径的筛子、大平锹,除抹灰工一般常用的工具外,还应备有软毛刷、钢丝刷、筷子笔、粉线包、喷壶、小水壶、水桶、分格条、箸帚、锤子、案子等。
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全部完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2.2.2 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
水泥砂浆施工标准

水泥砂浆施工标准一、前言水泥砂浆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本文将对水泥砂浆的施工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供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参考。
二、材料准备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结块、变质等情况。
2.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应干燥、洁净、无杂质。
3.水:应使用清洁、无杂质、不含有害化学物质的自来水或纯净水。
4.外加剂:如果需要使用外加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添加。
三、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在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要求基层平整、洁净、无灰尘、无油污、无松散物。
2.配料:按照设计要求和比例将水泥、砂、水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料,搅拌均匀。
3.施工:将配好的水泥砂浆涂抹到基层上,要求均匀、厚度一致,且不得出现空鼓、裂缝、滴流、起砂等情况。
4.养护:水泥砂浆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状态,避免干裂。
四、施工质量要求1.表面平整度:水泥砂浆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整、起砂、裂缝等情况。
2.厚度误差:水泥砂浆施工后厚度误差应小于3mm。
3.强度:水泥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标准。
4.外观质量:水泥砂浆表面不得有色差、砂眼、孔洞、气泡、裂纹等缺陷。
5.附着力:水泥砂浆应与基层牢固粘结,不得出现空鼓、剥落、脱落等情况。
五、安全要求1.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相关防护用品。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水泥砂浆溅到眼睛、皮肤等部位,如发生溅伤应及时处理。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施工区域周边的行人和车辆受到影响,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六、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泥砂浆的用量,避免浪费。
3.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状态,避免干裂。
4.如需添加外加剂,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添加,不得随意更改用量。
水泥砂浆施工规范标准

水泥砂浆施工规范标准一、前言水泥砂浆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施工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因此,制定水泥砂浆施工规范标准,对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区域无障碍物,地面平整。
2. 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水泥、砂、水等材料符合要求,无任何杂质。
3.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工具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工具完好无损。
三、配合比和拌合1. 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胶比,避免出现过多水分导致砂浆强度降低。
2. 拌合时间不得少于3min,确保砂浆充分混合均匀。
3. 拌合过程中应逐渐加入水,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水分。
四、施工技术1. 施工前应先进行基底处理,确保基底干燥、无灰尘、无油污等杂质。
2. 施工时应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和工具,确保砂浆涂抹均匀、厚度一致。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砂浆厚度,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等现象。
4.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砂浆的湿润状态,避免砂浆出现龟裂等现象。
5. 砂浆涂抹完毕后,应进行压实和抹平,确保砂浆表面平整光滑。
五、养护1. 砂浆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避免砂浆表面出现龟裂等现象。
2. 养护期间应注意保持砂浆湿润状态,避免砂浆出现龟裂等现象。
3. 养护期间应避免外力冲击和振动,避免砂浆表面出现损坏。
六、施工验收1.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砂浆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2. 验收时应注意检查砂浆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是否存在龟裂等现象。
3. 验收时应检查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能,确保砂浆的使用性能符合要求。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避免他人误入施工现场。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爆,避免引起火灾等事故。
八、总结水泥砂浆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度。
因此,制定水泥砂浆施工规范标准,对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工艺标准

(一)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工艺标准1、基本规定(1)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
(2)当水泥砂浆垫层铺设在水泥类的基层上时,其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基层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铺设前宜涂刷界面处理剂。
(3)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4)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和料做踢脚线时,不得用石灰砂浆打底。
(5)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6)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中表5.1.7的规定。
2、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水泥砂浆面层下的各层作法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2)铺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验确定配合比。
(2)材料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32.5级以上;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2)砂:应选用水洗中、粗砂,当选用石屑时,其粒径为1~5mm;且含泥量不大于3%。
(3)主要机具设备(1)根据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砂浆搅拌机、手推车、计量器、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木拍板、刮杠、木抹子;铁抹子等。
(4)作业条件(1)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并进行隐检会签。
(3)基层清理干净,浇捣前一天应洒水湿润。
(4)门框及预埋件已安装并验收。
(5)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的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6)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7)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8)如有泛水和坡度,垫层的泛水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楼、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施工。
2施工准备2.1 材料:2.1.1 水泥:应采用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用中砂或粗砂,过8mm孔径筛子,含泥量不大于3%。
2.2 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木刮、木抹子、铁抹子、喷水壶、铁锹、扫帚、钢丝刷、粉线包、錾子、锤子等。
2.3 作业条件:2.3.1 顶棚、墙面抹灰已做完,屋面防水已完成。
2.3.2 控制室内地面标高的水平线已弹好。
2.3.3 门框已安装好,并已做好保护,在门框内侧钉木板或铁皮。
2.3.4 地面的垫层以及预埋在地面内的各种管线已完成,穿过楼板的立管已安装,管洞已堵塞严实,有地漏房间应找好泛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找标高、弹线→洒水湿润→抹灰饼和标筋→刷素水泥浆→铺水泥砂浆面层→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第一遍→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3.2 基层处理:先将基层上的灰尘扫掉,用钢丝刷和錾子剔净、铲掉浆皮和灰渣层,基层上沾有油污,用10%的火碱水溶液刷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3 洒水湿润:用喷水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3.4抹灰饼和标筋:根据房间内四周墙上弹出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cm×5cm),纵横间距1.5~2.0m,灰饼上平面标高就是地面面层标高。
如果房间较大,为保证整体面层平整度,还须抹标筋,将水泥砂浆铺在灰饼之间,宽度与灰饼相同,用木刮杠刮平,木抹子搓成与灰饼上表面相平一致。
3.5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水泥砂浆之前,在已湿润的基层上刷一道1:0.4~0.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刷浆前应将抹灰饼及标筋的余灰清扫干净,再洒水湿润),不要涂刷面积过大,要随刷随铺面层砂浆。
3.6 铺水泥砂浆面层:3.6.1 面层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宜为1:2(水泥:砂),其稠度不应大于35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抹水泥砂浆施工工艺标准

SGBZ-0318抹水泥砂浆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外抹水泥砂浆。
2、施工准备2.1主要材料和机具:2.1.1水泥:32.5号及其以上矿渣水泥或普通水泥,颜色一致,宜采用同一批号的产品。
2.1.2砂:平均粒径0.35~0.5mm的中砂,砂颗粒要求坚硬洁净,不得含有粘土、草根、树叶、碱质及其它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使用要求过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好备用。
2.1.3石灰膏:应用块状生石灰淋制,淋制时使用的筛子其孔径不大于3mm×3mm,并应贮存在沉淀池中。
熟化时间,常温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灰时,熟化时间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应含有未熟化颗粒和其它杂质。
2.1.4磨细生石灰粉:其细度过0.125mm的方孔筛,累计筛余量不大于13%。
使用前用水泡透使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少于3d。
浸泡方法:应提前备好一个大容器,均匀地往容器中撒一层生石灰粉,浇一层水,然后再撒一层生石灰粉,再浇水,依此进行。
直至达到容器体积的2/3,随后,将容器内放满水,将生石灰粉全部浸泡在水中,使之熟化。
2.1.5磨细粉煤灰:细度过0.08mm的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粉煤灰可取代水泥来拌制砂浆,其最多掺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25%,若在砂浆中取代白灰膏,最大掺料不宜大于50%。
2.1.6其它掺合料:108胶、外加剂,其掺入量应通过试验决定。
2.1.7主要机具:搅拌机、5mm及2mm孔径的筛子、大平锹,除抹灰工一般常用的工具外,还应备有软毛刷、钢丝刷、筷子笔、粉线包、喷壶、小水壶、水桶、分格条、笤帚、锤子、錾子等。
2.2作业条件:2.2.1结构工程全部完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2.2.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的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
水泥砂浆现场拌制施工工艺设计标准

水泥砂浆现场搅拌施工技术标准1适用范围砂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和喷射混凝土砂浆。
砂浆一般由水泥、沙子和水混合制成,也有水泥、石灰、沙子和水混合制成。
石灰、沙子和水的混合或混合,它们分别称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以7.07cm立方标准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表示。
砂浆强度分为M20 、 M15 、 M10 、 M7.5 、 M5.0五个等级,混合砂浆一般不低于M5 。
接缝砂浆应比砌筑砂浆高一级。
本标准主要侧重于砌筑砂浆的现场搅拌,混合砂浆的搅拌可按本标准进行。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
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
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土木工程)( JTGF80/1-2004 )。
2.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 )。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JGJ70-90 )。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熟悉并分析设计文件中砌筑砂浆的种类、强度等级、使用位置等设计要求。
3.1.2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砂浆搅拌方法、计量器的规格、型号、性能、精度和参数。
3.1.3砂浆试拌:施工现场实验室对砂浆配合比进行试拌,正式出具砂浆配合比报告。
3.1.4技术交底:施工前应书面向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和环境交底。
3.2材料准备3.2.1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和生产日期堆放,并保持干燥。
不同类型的水泥不得混用。
3.2.2砂浆所用砂应为中粗砂,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砂中含泥量:砂浆不低于M5 ,不得超过5% ;小于M5的砂浆,不得超过10% 。
硫化物转化为三氧化硫 ( SO 3 ) 应低于2% 。
受客观条件限制,在使用人工砂、山砂和超细砂时,在满足砂浆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合理增加水泥用量,适当放宽泥浆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砂浆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
FHEC—QH—19—2007
1 适用范围
砂浆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和喷浆砂浆等。
砂浆一般用水泥、砂和水拌和而成,也可用水泥、石灰、砂与水
拌和,或石灰、砂与水拌和,它们分别简称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以7.07cm立方体标准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表示,砂浆强度分为M20、M15、M10、M7.5、M5.0五个等级,拌制砂浆一般不得低于M5。
勾缝用砂浆应比砌筑用增高1级。
本标准以砌筑砌体砂浆现场拌制为主,混合砂浆的拌制可按此标准执行。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2.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设计文件中对砌筑砂浆的种类、强度等级、使用部位等设计要求。
3.1.2 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砂浆搅拌方法、计量器的规格、型号、性能、精度和参数等。
3.1.3 砂浆试配:工地试验室对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并正式出具砂浆配合比报告。
3.1.4 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向施工班组及技术人员进行书面技术、安全、环保交底。
3.2 材料准备
3.2.1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2.2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过筛,且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砂中含泥量:对于不小于M5的砂浆,不应超过5%;对于小于M5的砂浆,不应超过10%。
硫化物折合为三氧化硫(SO3)应小于2%。
受客观条件所限,采用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时,在能满足砂浆技术条件时,通过合理增加水泥用量,对含泥量可适当放宽。
3.2.3拌制砂浆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92页11.2.4拌和用水的相关规定。
3.2.4外加剂:可根据工作性能的需要,像水泥混凝土一样加入各种外加剂。
3.2.5掺加料:为提高砂浆和易性、降低成本,可掺入石灰、粉煤灰。
3.3 机具、工具准备
砂浆搅拌机、计量器具、铁锹、铁板等。
3.4 作业条件
3.4.1安置砂浆拌和机和拌和后台,并对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
3.4.2 人员准备
试验员持证上岗,材料员应对材料的进场检验、验收书面记录,计量员掌握计量器具的精度、校验。
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全面掌握投料、搅拌、运输等技术与安全交底内容,操作熟练。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原材料检验→投料及记录→搅拌→抽样检验→出料运至施工现场。
4.2 操作方法
4.2.1机械搅拌
向转动的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沙子、石灰或粉煤灰等外掺料依次倒入搅拌机内,先搅拌1min,再加入水泥及其余的水继续搅拌均匀,并达到配合比要求的稠度,搅拌总时间为得少于3min。
4.2.2人工搅拌
零星砂浆可以人工搅拌,先将水泥和砂按重量比的要求(或体积比)倒在硬地坪(铁板)上,干拌均匀,然后再将掺加料、加水搅拌成砂浆。
4.2.3 施工技术关键环节
1)材料必须严格检验合格,并有进场、复验质量报告。
2)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施工现场与试验室的配合比应一致,并出具配合比单。
当组成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配。
特别强调每天的拌和砂浆必须做砂浆试件2组,进行强度试压。
3)水泥强度等级一般为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水泥强度不宜大于42.5MPa,水泥砂浆的最少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00kg/m3 。
4)为使砂浆具有保水性,宜掺入塑化剂,掺加量通过试验确定。
5)砌筑砂浆的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一般以10--20mm为宜。
6)原材料计量准确是砂浆质量的关键。
水泥、塑化剂和冬期施工中掺加的氯化钠等配料的精度应控制在±2%内;砂、水等材料的配料精度控制在±5%内。
计量器具应经校准取证并在有效期内,保证其精度要求。
7)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浆应在3h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温度超过32℃时,应在拌成后2h内用完毕。
5 质量标准
5.1 基本要求
5.1.1水泥质量及砂浆强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5.1.2砂浆稠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石砌体:50—70mm
混凝土预制砌块砌体50--70mm
黏土砖砌体:70--90mm
5.1.3砂浆搅拌时间、砂浆分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
5.2 砂浆试件制作
5.2.1每一检验批不超过250 m3砌体,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应制作二组试件。
5.2.2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口随机取样、制作。
一组试件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
试块的制作应符合《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的规定。
5.2.3砂浆强度合格标准
1)同一批试块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批验收的试块强度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2)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其28d的试块抗压强度为准。
6 成品保护
6.0.1砂浆存放:砂浆应盛入不漏水的储灰器中,并随用随拌,少量存放。
6.0.2使用时限:水泥砂浆的使用时限,在30℃气温时为3h,超过30℃气温时为2h。
6.0.3冬季施工时,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水温不得超过80℃,砂浆稠度应经常适当增大。
6.0.4 砂浆砌石或砌混凝土预制块的养生期不应小于7d。
7 质量记录
7.0.1水泥出厂合格证及现场复验报告。
7.0.2掺加料的试验合格报告。
7.0.3 砂的检验报告。
7.0.4砂浆试块28d强度试验报告。
7.0.5 原材料计量的原始记录。
8 安全与环保措施
8.1 安全措施
8.1.1水泥投料人员和砂浆拌和工人应戴防尘口罩。
穿长袖衣,防止吸入粉尘,腐蚀皮肤。
8.1.2砂浆搅拌机械必须符合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技术规程,施工中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机械使用安全。
8.1.3运输砂浆的道路应通畅。
8.2 环保措施
8.2.1砂统一堆放,水泥宜放入专用库房,并应有防潮措施。
8.2.2砂浆搅拌机产生的污水,应集中在污水池,不宜随地流淌。
8.2.3 搅拌机运行的噪声应控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