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3个硝酸根离子:3NO3-B.2个铝原子:Al2C.五氧化二磷分子:O2P5D.标出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2Mg Cl2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3.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l2B.H2C.NH3D.HCl4.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17.4 1.68.029.6 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70%B.50%C.30%D.10%8.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2CO可表示为1.用“O”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则方程式2C+O2【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碳是由碳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通过2CO,微观意义是:2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结方程式2C+O2合分子、原子的微观图,故选C【考点】分子、原子的微观图,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物质的总质量是一定不变的;B、因为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C、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3.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改变的是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C.物质种类D.分子的种类【答案】A【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从微观上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故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六不变”。
A、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B、对于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是要发生改变的,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故C错误;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D错误。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一, 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与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 微观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 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1)确定不变宏观:反应物, 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 数目, 质量不变(2)确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确定变微观:分子种类确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 化学方程式1, 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 书写:(留意:一写, 二配, 三标, 四等)3, 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 化学方程式供应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与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与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 化学反应类型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供应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 C, CO)3,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
九年级化学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4)原子种类 (5)原子个数 (6)原子质量 (7)元素种类 (8)元素质量 (9)总质量 (10)化学式 (11)质量比 (12)个数比1.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①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与问题 探究与讨论解答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吸收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防止锥形瓶炸裂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平衡平衡 实验中不用气球,直接用瓶塞塞紧锥形瓶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使瓶中气体膨胀,容易将瓶塞冲开红磷燃烧实验表达式是什么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与问题 探究与讨论实验现象是什么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液体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问题平衡,说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如何表达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2)质量守恒定律①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实验 问题 结论与解释碳酸 钠与 盐酸 反应实验现象是什么?反应完成后天平是否平衡?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有气泡产生,白色粉末逐渐消失;不平衡;反应产生的CO 2逸出,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变小 镁条 燃烧 实验现象是什么?反应后所得固体和石棉网的质量之和与原来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相等;镁条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包含了氧气的质量,导致反应后的总质量变大以上实验说明,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3.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
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0B.32C.48D.96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5.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D.X值为28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9.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含硫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A.CO B.CO2C.CS2D.C【答案】B【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Ca原子 2 2C原子 2 0O原子 12 8S原子 2 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2.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O”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4:5D.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之比为1:1【答案】C【解析】A、由上图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正确;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由上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之比为2: 3,错误;D、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不变,反应前后的原子总数之比为1: 1,正确。
故选C。
3.银制容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2H2S + O2="==2X"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A.AgS B.Ag2O C.Ag2S D.Ag2O2【答案】C【解析】由4Ag+2H2S+O2═2X+2H2O可知,反应前银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硫原子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2个;由分析可知,X中含有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是硫化银,化学式是Ag2S.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4.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铝离子___________ (2)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4)5个水分子_______(5)2个氮原子 _________ (6)3个氢分子________【答案】 2Al3+ CaO SO42- 5H2O 2N 3H2【解析】(1)2个铝离子是在1个铝离子前面加上2,故写为2Al3+;(2);(3)SO42-;(4)表示若干个水分子是在水分子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为5H2O;(5)氮原子直接用氮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多个氮原子,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2N;(6)3个氢分子是在1个氢分子前面加上3,表示为3H2。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表示反应中的各种分子,其中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一个乙分子中有2个原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此反应中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甲、乙、丙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丁分子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在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原子为B,原子为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此反应为:“2AB2+4CB=4CB2+A2”。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正确;B、根据模型图可知,一个乙分子中有2个原子,故B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故C正确;D、根据“2AB2+4CB=4CB2+A2”可知,此反应中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D不正确。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
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 + Fe2O3 =====Al2O3+ 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l2O3为氧化物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Al2O3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正确;C、将方程式进行配平后得:2Al + Fe2O3Al2O3+ 2Fe,所以X是2,错误;D、根据题意,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人教版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3.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12g B.11g C.9g D.14g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6.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7.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8.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A.H2B.NaCl C.HCl D.HClO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D.反应后生成15 g Z10.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A.B.C.D.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1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3.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1. _______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总和总和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答案】:没有改变没有增减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答案】:C H O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那么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克B.12克C.11克D.无法确定思路【解析】:生成9克水,那么最少需要O2 8克,因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所以H2为(20-8)克=12克。
同理,生成9克水,那么最少需要H2 1克,那么O2的质量应为19克。
【答案】:B2.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A.X2Y2B.X2YC.X3Y4D.XY2思路【解析】:根据两边原子种类不变,方框中肯定有X。
根据原子数目不变,左边Y原子数为2,而右边Y为4,因此方框内定有Y原子。
又综合方框前的化学计量数2分析,应选B项。
【答案】:B3.在X+2O2 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CH4B.C2H5OHC.CH3OHD.CH3COOH思路【解析】: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来解此题。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分子与O2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与CO2和H2O中的相同。
在生成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2个氧分子有4个氧原子,所以推断出:在1个X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而没有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4。
【答案】:A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思路【解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答案】:C快乐时光安静?老师说道:我的孩子们,现在,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听得见。
过了一会儿,全静下来了,一个小男孩尖叫道:扔针吧!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思路【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A、B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 中,C的化学式用A、B 可表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答案】:AB3.A+B====C+D反应中,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假设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耗2.4g,那么生成C____________g。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消耗2.4 g ,生成物C与D的总质量也为2.4 g,又知生成物C与D质量比为1∶3,那么生成C的质量为0.6 g。
【答案】:0.64.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g C和8 g D,假设A完全反应,那么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4 g C和8 g D,那么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为12 g。
又知A 10 g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B为2 g ,那么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5∶1。
【答案】:5∶15.(2019山东烟台中考,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M N X Y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以下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A.X+Y====M+NB.X+Y====NC.N====M+X+YD.X+Y+M====N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
在反应前后M质量没变,可视为催化剂,X减少14 g,Y减少8 g,均为反应物,N增加22 g,应为生成物,反应表达式为X+YN,属化合反应。
【答案】:B6.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假设生成D物质8 g,那么生成C物质为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以得到:mC=(mA+mB) -mD=10 g+10 g-8 g=12 g。
【答案】:12 g7.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CxHyOz+(x+ -)O2 xCO2+ H2O假设1个分子的CxHyOz与3个O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2个分子的CO2和3个分子的H2O,那么x、y、z值分别为( )A.2,3,4B.2,6,1C.1,3,2D.1,2,3思路【解析】:x=2, =3,那么y=6,用排除法选B。
或列式x+ - =3,解得z=1。
【答案】:B8.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克。
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A.5∶1B.5∶2C.5∶3D.4∶1思路【解析】:A + C D由于D为16克,A为10克,所以参加反应的C为6克,C余4克。
B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4=5∶2。
【答案】:B9.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2Mg+O2 2MgOMgCO3 MgO+CO2对于镁粉来说,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增加部分是反应氧气的质量。
对于碳酸镁来说,生成物质量减少了,减少部分是CO2的质量,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这样不难计算。
同学们不妨动手试试。
【答案】:44%10.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思路【解析】:反应前:MnO2的质量为:100克25%=25克KClO3的质量为:100克-25克=75克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5克30%=83.3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克-83.3克=16.7克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245 96x 16.7克x=42.6克【答案】: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克,制得氧气16.7克。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所以此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解:2Mg+O2 2MgO2243268由于,所以氧气过量。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2Mg+O2 2MgO48 326 g x,x=4 g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