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区分水田旱地)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4.06.30•【字号】浙土资办[2014]79号•【施行日期】2014.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水土保持正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浙土资办〔2014〕79号)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先建备补”、“占优补优”和“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规定,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要求,省厅组织开展了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形成了《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并已通过部、省专家联合评审。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在垦造水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土地整理中心反馈。
联系人:陈新明联系电话:*************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2014年6月30日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6月目录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 区域划分5 选址条件6 田间工程6.1土地平整工程6.2 农田水利工程6.2.1 灌溉水源6.2.2 灌排渠道6.2.3 渠系建筑物6.3 田间道路工程6.4 农田防护林工程7 工程质量保证年限8 其他附录附录A 垦造水田区域类型划分附录B 水田田块规模附录C 水田格田平整要求附录D 水田耕作层和防渗层要求附录E 水田灌溉工程附录F 水田排水工程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术语、区域划分、选址条件、田间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包括宜耕后备资源垦造水田以及其他耕地(旱地)改造提升为水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排水沟设计

1、确定暴雨强度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究统计方法计算确定。
根据南京地区统计数据,A1=17.9,c =0.671,b =13.3,n =0.8。
设计重现期取为20年。
降雨历时取为10min。
2、地表水汇流量计算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取0.8);F——汇水面积,ha;q——设计暴雨强度,L/s·ha。
根据治理区的地形条件,坡脚排水沟控制的汇水面积F=0.111 ha;坡顶截水沟控制的汇水面积F=0.051 ha。
坡脚处雨水汇流量:坡顶处雨水汇流量:2、截(排)水沟设计通过汇水面积及暴雨强度计算截(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根据设计流量确定截(排)水沟断面尺寸,并复核其流速是否满足允许值。
⑴截(排)水沟的水力半径式中——水力半径,m;——过水断面积,m2;——湿周,即断面中水与固体边界相接触部分的周长,m。
根据计算得出排水沟水力半径如下表:⑵截(排)水沟的泄水能力式中——设计的泄水能力,m3/s;——平均流速,m/s;——过水断面,m2。
其中式中——平均流速,m/s;——水力半径,m;——排水沟坡度,取0.5%;——沟壁的粗糙系数,截(排)水沟类型为浆砌片石明沟,取0.025。
①截(排)水沟设计流速复核坡脚排水沟设计流速:坡顶截水沟设计流速:②截(排)水沟的泄水能力坡脚排水沟泄水能力:坡顶截水沟泄水能力:。
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的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的分析发表时间:2018-08-06T14:08:57.4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地里木拉提•阿不都热西提[导读] 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科技兴农。
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13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科技兴农。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沙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及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相当一部分的省份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对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带来直接的影响。
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农田排水沟通常是指天然形成的裸露在地表或者以排水为目的而挖掘的水道,一般不包括埋设在农田地表以下的暗管排水管道。
它可以排除地表多余的水分,排除农田里面残留的化肥农药,还对生态净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设计好的排水沟,对农田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田间排水沟的设计要素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
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
1.1田间排水沟的间距田间排水沟间距和断面尺寸由排水要求和机耕要求确定。
阿克苏地区降雨量少的地区排水沟间距一般为150-400m 米。
云南南部雨水丰沛的南部地区的排水沟间距为100-200m。
1.2田间排水沟的断面除涝排水沟的断面根据排涝流量确定。
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
兼有除涝和防渍的排水沟,一般按照排渍的要求确定沟深,再初步拟定过水断面,再校核是否满足除涝要求。
1.3田间排水沟的沟深农沟沟深一般为1m左右。
最末一级的地下水排水沟的深度,根据排水任务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109-2015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2015)
一 总则 二 排水试验站建设与排水试验设计 三 确定作物耐涝渍与耐盐碱试验 四 田间排水工程技术试验 五 田间排水水管理试验 六 排水设计参数测定及作物、环境因素观测 七 资料整编与试验报告的编写 附录
二、排水试验站建设与排水试验设计
1、排水试验站建设
根据需要设立,与灌溉试验站相结合 不宜靠近水库、铁路、公路、居民区、高大建筑物 距离不应小于障碍物高度的5倍。
壤质地、水力传导度、给水度。
土壤肥力测定的项目: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铵态 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应测定的项目: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物质总量、活性 还原物质、硫化物、水溶性亚铁、交换性亚铁、二价锰。
在盐碱土地区应加测项目:全盐量、碳酸根、重碳酸根、氯根、 硫酸根、钙离子、钾和钠离子、阳离子交换量、碱化度。
出流期间每天观测3次,3次重复,取平 均值。在测流的同时,应观测B/2处观 测井的地下水位
3.降雨量或灌水量
常规方法
4.地表排水径流量
排水入沟处
1.晒田或收割前排水的观测内容同旱地1,2项
无自记雨量计,每半日1次降雨量。 灌水量按次分别记录
无自记雨量计时,每半日1次径流量
2.淹灌期定点测量渗漏强度,测点布设与 观测井井位相同
4. 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观测的观测记载
距离县级以上气象站5km以外的排水试验站应建立气象观测场。
观测项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温、空气湿度、风向、风速、水面
蒸发量、降雨量、日照。气象场内除设置20cm口径的小型蒸发器外,还应 设置E601型蒸发器。
田间小气候观测:
田间气温和空气湿度:高杆作物田间的观测高度为距地面20cm处、植株高度2/3 处、植株冠顶层、地面以上1.5m处。矮杆作物田块可只观测地面以上20cm处、植 物冠层顶和地面以上1.5cm处。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doc 72页)

1 总则1.0.1 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等级划分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表2.0.1 蓄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总蓄水容量(108m3)>1010~11~0.10.1~0.01<0.012.0.2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引水流量的大小,按表2.0.2确定。
表2.0.2 引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引水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2.0.3 提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按表2.0.3确定。
当提水枢纽工程按单站装机流量和单机装机功率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等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等别确定。
2.0.4 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根据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与建筑物重要性,按表2.0.4确定。
表2.0.3 提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单站装机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单站装机功率(MW)3030~1010~11~0.1<0.1注:“装机”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机组。
排水沟、截水沟等(洪峰流量)是如何计算来的?

排洪沟编号集雨面积(km 2)(河长)沟长(km)平均坡降(‰)洪峰流量(m 3/s)1#0.0130.2231.80.0982#0.0060.1643.80.048R—水力半径;χ—排水沟断面湿周;C—谢才系数;排洪沟断面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谢才公式计算:R=A/χC=R 1/6/n式中: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A—排水沟断面面积; =85mm,Cv6=0.50=140mm,Cv 24=0.45 根据项目区1:10000地形图量测区内各溪流集雨面积、河道长、坡降,其它参数参照当地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分别计算两条排洪沟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详见表5-5。
表5-5 项目区排洪沟设计洪水社硎排水沟是如何计算(3)排洪沟水力计算 社硎村兰前后山经常由于暴雨产生漫流,损毁房屋基础以及农田,项目设置两条排洪沟,汇集山坡漫流,直排入河。
因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推理公式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暴雨参数由《福建省暴雨等值线图》查得: =48mm,Cv1=0.45hH 1h H 6h H 24h H 1h H 6hH 24RiC A Qn—沟渠的糙率,浆砌石明沟取0.025;i—沟道比降。
经计算,设计排洪沟断面能满足洪水过流要求。
下面这个表我是从其他《水土保持方案》复制过来的,他们是从那里查来的?是不是其他项目也可以用?根据《福建省暴雨等值线图》和《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项目区暴雨特征值见表4-1。
设计频率暴雨值(mm,P= %)中的(P= %)表示什么意思? 是不是表示1小时的平均降水量48mm? 是不是表示6小时的平均降水量85mm? 是不是表示24小时的平均降水量140mm?A—(是不是表示要求得排水沟的断面面积?)式中R(从那里来?)R是不是水力半径R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从那里来?)R—水力半径;(从那里来?)C—谢才系数;(从那里来?)χ—排水沟断面湿周;(从那里来?)Cv6=0.50是表示什么意思?Cv24=0.45是表示什么意思?Cv1=0.45是表示什么意思?hH 1hH 6hH 24n—沟渠的糙率,(从那里来?)浆砌石明沟取0.025;(从那里来?)i—沟道比降。
7-(2)骨干排水沟规划设计

2.灌区布置排水沟的原则
1) 各级排水沟要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的最低处 2) 尽量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 抽排为辅 3) 干沟出口应选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 稳定的地方 4) 下级沟道的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 水条件,使之不发生壅水。
5) 各级沟道要与灌溉渠系的布置、土地利用 规划、道路网、林带和行政区划等协调。 6) 工程费用小,排水安全及时,便于管理。 例如干沟尽可能布置成直线,但当利用天然河 流作为干沟时,就不能要求过于直线化;另外 排水沟还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同时也不给居 民区的交通设施带来危害等。 7) 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区或灌区,应布置截 流沟或撇洪沟,将外来地面水和地下水引入排 水沟或直接排入承泄区。
本节先计算设计除涝流量, 本节先计算设计除涝流量, 然后介绍排渍流量的计算
1、排涝流量的计算途径: 、排涝流量的计算途径: 流量的计算途径 推求设计排涝流量(又称最大设计流量) 推求设计排涝流量(又称最大设计流量)的基本 途径有二: 途径有二: 流量资料推求 一是用流量 一是用流量资料推求 二是用暴雨 暴雨资料推求 二是用暴雨资料推求
第二节
排水流量 流量计算 流量
在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时,一般只对较大的主 干排水沟道(如干沟、支沟等)进行逐条设计, 而对较小的斗、农沟则通常采用根据当地经 验或通过典型沟道计算而得的标准断面,而 无须进行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的思考

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的思考摘要:农田排水沟不仅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降渍排涝有力的为农业高产稳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排水沟;设计农田排水沟通常是指天然形成的裸露在地表或者以排水为目的而挖掘的水道,一般不包括埋设在农田地表以下的暗管排水管道。
它可以排除地表多余的水分,排除农田里面残留的化肥农药,还对生态净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设计好的排水沟,对农田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 设计依据农田排水沟计算公式均以《农田排水技术规范》中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及使用条件为依据,见表1.表1 末级固定沟间距计算公式2 排水沟设计要点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
田间排水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排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比降边坡系数等要素。
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建设,并充分分析周围建筑的水位和流量,计算出工程量,确定排水沟的间距和深度,这些是建设排水沟的要点。
2.1 间距和沟深农田排水沟的间距是按机耕和排水的要求来确定的,排水沟的深度则是因排水任务的轻重而定,如主要负责排除污渍,深度在0.8~1.5m 之间较为适宜,若是负责其他任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和沟深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一般先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确定沟深,再确定间距。
在勘测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地区的资料,人员的实际经验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沟深和间距。
在要求的地下水位一定时,沟深大则间距大,沟深小则间距也小。
因此存在许多方案,宜用经济比较加以确定。
2.2 断面农田排水沟断面的决定因素是排水的流量,断面的尺寸则需通过水利来计算最后才可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排水沟的设计流量
排水设计流量:排涝设计流量、排渍设计流量
一、设计排涝流量(最大设计流量)
设计排涝流量:排除在某一排涝设计标准下的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的排水流量。
作用:确定排水沟断面(骨干排水沟)排水建筑物的尺寸。
(一)地区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
排涝模数:排涝区单位面积(km2)的上排涝流量,单位:m3/s/km2
用符号q表示。
计算步骤:
(1)确定计算暴雨P
(2)计算设计净雨R
(3)用经验公式计算排涝模数q
(4)计算设计排涝流量Q
1.确定设计卜雨P
(1)历时:
F=100~500平方公里选1日暴雨
F=500~3000平方公里选3日暴雨
(2)暴雨量:由设计标准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到。
2.求设计净雨深R
(1)水田地区
采用暴雨扣损法
(2)旱田地区
(3)有水田也有旱田
3.计算排涝模数
式中:R ——设计净雨,mm;
K——综合系数,表8-5;
m——峰量指数,表8-5;
n——递减指数,表8-5。
4.计算排涝流量
Q=qF
适用:地区性骨干排涝河道。
(二)平均排除法
1.计算方法
(1)特点
以排涝历时内的平均排流量作为设计排涝流量:
农田会受短时间淹没。
适用:规模较小的排水沟道。
(2)计算
式中:T—排涝历时(d);
t—每排水时间(h),一般自排t=24h,抽排t=20~22h 。
自排时上述公式为简化为
计算R时注意:
①水田和旱地的设计净雨计算方法同前;
②平原河网地区宜考虑排水沟滞蓄;
③圩区应考虑预降滞蓄,圩堤渗漏产水和套闸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