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二)妊娠高血压首选镇静药:硫酸镁
(三)硫酸镁的用药护理
1.用药方法:硫酸镁可采用肌内往射或艳脉用药。
2.毒性反应;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因此在进行硫酸镁治行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并认真控制硫酸镁的入量。通常主张硫酸镁的滴注速度以1h为宜,不超过2h/h,每天用量15~20g.硫酸镁过量会使呼吸及心肌收缩功能受到抑制甚至危及生命。中毒现象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随着血镁浓度的增加可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及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可突然停止。
(2)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己≧(++);血清肌酐>106umo/L,血小板<100x10*/L;出现微血管溶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用。
3.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称为子痫。子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前,称产前子痫;少数发生于分娩过程中,称产时子痫;个别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称产后子痫。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于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子0.3g/24h ;或妊娠20周后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100x 10/L)。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血压≧140/90mmHg,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⑤术中出血
⑥术后感染
⑦羊水栓塞。
三、论述
妊娠期高血压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以下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病人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1.女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是月经初潮。

青春期是指从月经初潮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2.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卵子和激素。

3.雌激素促进乳腺管的增生,而孕激素则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4.成年妇女的子宫长约7~8cm,重约50g,容积约5ml.5.宫颈宫体相连处称为峡部。

子宫峡部长约lcm。

6.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又有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7.中骨盆平面横径是指坐骨棘间径,平均值是lOcm。

8.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中卵泡期一般为l0~14天。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9~10日黄体开始萎缩,黄体期一般为14日。

9.卵巢表面无覆膜.10.正常骨盆的形态是骨盆的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出口平面呈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11.骨盆的两对重要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志。

12.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之前l4日左右。

13.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14.下丘脑性调节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乳素抑制激素,垂体相关的调节激素包括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属于卵巢分泌的激素。

15.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16.子宫借助于4对韧带以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来维持正常的位置.17.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

18.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19.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20.子宫骶骨韧带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的位置。

21.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的器官有膀胱、尿道、输尿管、直肠、阑尾.22.受精卵着床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

23.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约增加35%,维持此水平至分娩。

24.卵子从卵巢排出后,正常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25.底蜕膜是与囊胚及滋养层接触的蜕膜。

妇产科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PPT课件

妇产科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PPT课件
2.身体评估 了解功血病人的临床表现。 3.心理社会评估 4.辅助检查
17
辅助检查
诊断性刮宫 + 病理检查 宫腔镜检查、盆腔超声 BBT:呈单相型或双相型 宫颈黏液结晶(如经期出现羊齿状结晶)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中、高度雌激素影
响) 血清激素测定
18
23
图19-1 基础体温双相型(无排卵型功血)
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 简称“ 功血 ”
请问正常的月经是怎样产生的?
2
下丘脑
GnRH PIH

垂体
↙↘
FSH LH


卵巢
↙ ↓↘
卵泡 排卵 黄体


雌激素
雌、孕激素
3
一、病因
1、机体内部因素 2、外界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 劳累 环境和气候骤变 全身性疾病
31
卵巢性闭经
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如 2.卵巢早衰 40岁前绝经者。 3.卵巢已切除或被破坏 4.卵巢功能性肿瘤
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颗粒— 卵泡膜细胞瘤等 5.多囊卵巢综合征
32
2019/10/28
33
子宫性闭经(子宫反应衰竭) 1.先天性子宫缺陷 原发闭经 2.子宫内膜损伤 3.子宫内膜炎 4.子宫切除后或子宫腔内放疗后
继发性闭经定义 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后因病理性原因而停经
6个月或按自身原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 或分:生理性闭经和病理性闭经
29
一、按病因分类
根据控制正常月经周期的4个主要环节:
下丘脑性闭经 是最常见的一类闭经。
1.特发性因素 是闭经中最常见原因之一,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递物或下丘脑 功能障碍有关。

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健康教育1

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健康教育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两大类,前者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妇女;后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妇女。

无排卵型功血主要包括青春期型功血、绝经过渡期功血、生育期无排卵功血。

排卵性功血主要与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有关。

临床表现:(一)无排卵性功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

(二)排卵性功血1、黄体功能不足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多达9~10天,且出血量多,后几天常常表现为少量淋漓不断出血。

(三)其他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有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频、月经过多、月经间期出血、绝经期后子宫出血。

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3、诊断性刮宫:目的是明确子宫内膜的病理诊断。

4、基础体温测定:目的是测定排卵时间。

5、激素测定:目的是确定有无排卵健康指导1、增加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豆角、蛋黄、胡萝卜等。

2、注意睡眠,保证休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出血较多者应卧床休息。

3、保留出血期间使用的会阴垫及内裤,以便更准确的估计出血量。

4、自我观察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有无痛经的情况。

5、做好会阴部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有感染征象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

6、按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药,注意不得随意停改或漏服。

妇科专家出诊时间。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四章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病人护理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本节考点:(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的病人属于无排卵性功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当精神紧张、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因素通过灰质和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失调。

此外,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

1.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垂体分泌的FSH相对不足,无正常月经周期中血LH高峰形成,导致卵巢不能排卵;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无排卵性功血发生在雌激素分泌量多,由于缺乏黄体酮对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却无致密坚固的间质支持,致使此种组织脆弱,易自发破溃出血;内膜中的血管不发生节段性收缩和松弛,子宫内膜不能同步脱落,致使一处修复,另一处又破裂出血;不规则的组织破损和多处血管破裂,又因螺旋小动脉的收缩不力,造成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且不易自止。

2.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1)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

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良,孕激素分泌减少;LH/FSH比值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初潮、绝经前、分娩后也可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在月经周期中,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妇产科重点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重点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1. 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解剖结构2. 月经周期及生理变化3. 女性生殖系统的性激素分泌及作用4. 性激素对生殖系统的调控作用5. 女性生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二、常见疾病及诊断治疗1. 月经不调(1)原发性与继发性月经不调(2)功能性与器质性异常子宫出血(3)诊断及治疗方法2. 子宫肌瘤(1)病因及发病机制(2)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治疗方法3. 子宫内膜异位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2)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治疗方法4. 卵巢囊肿(1)功能性卵巢囊肿与卵巢肿瘤的区别(2)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治疗方法5. 子宫内膜息肉(1)病因及常见病因(2)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治疗方法6. 子宫颈病变(1)宫颈糜烂、宫颈炎症及宫颈癌病变(2)症状及体征(3)诊断及治疗方法7. 不孕不育(1)原因及诊断(2)治疗方法及技术手段8. 妇科感染(1)宫颈炎、阴道炎等常见病因及症状(2)诊断及治疗方法三、孕产妇护理1. 怀孕期护理(1)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不同护理要点(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2. 分娩期护理(1)宫缩的特点及护理(2)产程的护理(3)分娩过程中的护理3. 产后护理(1)产后伤口护理(2)产后情绪护理(3)产后饮食护理四、产科手术1. 剖宫产(1)手术适应症(2)手术操作流程(3)手术并发症及护理2. 阴道分娩镊子助产(1)手术适应症(2)手术操作流程(3)手术并发症及护理3. 阴道提空术(1)手术适应症(2)手术操作流程(3)手术并发症及护理4. 阴道修补术(1)手术适应症(2)手术操作流程(3)手术并发症及护理五、生殖健康教育1. 青春期性教育2. 避孕知识及方法3. 月经卫生4. 性病预防及检查5. 生育健康知识6. 绝经期保健以上是妇产科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妇产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重要,希望能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

第13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学

第13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学

第13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内、外因的影响,引起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的释放或相互调控异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与全身及内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无关。

功血可分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

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绝经过渡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考点一:病因应激、恐惧、忧伤、精神紧张、气候和环境改变,过度劳累和某些疾病等因素通过大脑皮质和神经递质,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异常。

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或持续无排卵。

☞考点二:临床表现(一)无排卵性功血1.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

2.月经淋漓不净,经量过多,可出现贫血。

3.经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二)有排卵性功血1.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或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

2.生育年龄妇女可出现不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考点三:治疗要点(一)无排卵性功血1.支持治疗加强营养,保证休息,防止感染,纠正贫血。

2.药物治疗(1)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原则。

(2)绝经过渡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血量、防止子宫内膜恶变为原则。

3.手术治疗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

(二)有排卵性功血1.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和黄体功能替代。

常用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

2.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促进黄体萎缩。

常用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考点四:辅助检查1.妇科检查盆腔检查无器质性病灶发现2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

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肖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 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左的协调关系: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冇成熟而无排卵。

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卵泪发育卵泡吃长找侦黄体混備|ft 淤紊的分泛与iH 节一、 病因精神紧张、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弓I 起月经失调。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

二、 临床表现(一) 无排卵性功血2. 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

2. 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虽:过多。

3. 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

4. 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2日。

(二) 有排卵性功血1. 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缩短,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V21日),以致病人不易受孕或早期流产。

2.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

可达9〜11~§,出血量可多可少。

三、 辅助检査1. 妇科检査。

2•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目的是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大量出血时一随时刮宫♦确定卵巢排卵功能或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程度时一一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刮宫 垂体前叶雌激素F3 LH 孕激素子宫内膜増生期 分册朋 月经期第巢 M 日200 孕邀戳 1§激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一一月经第5〜6日刮宫3.宫腔镜检查。

4•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因精神紧张、恐惧、悲伤、环境及气候变化、过度劳累、重度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等情况,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导致月经失调。

(二) 临床表现
1. 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大出血。

常无痛经及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继发贫血,全身及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2. 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的妇女,卵巢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稳定,分2种类型:①黄体发育不足:常发生在不孕或孕早期流产的妇女,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缩短,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②子宫内膜
不规则脱落:即黄体萎缩不全。

多发生于哺乳期及流产后妇女,主要症状为经期延长,可达9~10日,出血量多且淋漓不净,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三) 辅助检查
1. 无排卵性功血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见不同程度的增生性变化而无分泌期改变。

2. 排卵性功血
①黄体功能不足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持续时间短,9~10日即下降;在月经来潮前刮宫送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②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高温相缓慢下降;于月经周期第5~6刮宫送病理检查,见分泌期子宫内膜与增生期内膜同时并存。

(四) 治疗要点
1. 无排卵性功血①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

②围绝经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

围绝经妇女常首选刮宫止血。

2. 排卵性功血以恢复黄体功能为治疗目标。

(五) 护理措施
①休息:嘱病人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②饮食: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饮食。

③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会阴垫上的出血量,阴道大出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输血、输液速度,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④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并遵医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