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作用 (1)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1设计任务: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1)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2.3 Multisim软件界面介绍 (2)3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型的建立 (2)4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理论分析及计算 (2)5仿真结果分析 (2)6设计总结和体会 (2)7参考文献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其电路工作原理。

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学会对其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利用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对其进行交流分析,记录图形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使用Multisim软件实现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从而进一步巩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使用Multisim软件等的相关专业知识。

本文先对设计和仿真电路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对其进行频率响应的测试,然后得出结论。

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设计任务: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画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图,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使用Multisim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要求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和仿真方法,写出实际实现过程,得出结论2.2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这十年来,我已经写过无数个方案,但每一次都仿佛是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挑战和激情。

一、项目背景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我第一次接触模拟电子技术,就被它深深吸引。

如今,时代在变迁,模拟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决定设计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方案。

二、设计目标这个方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模拟电路。

这个目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三、课程内容1.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至关重要。

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子元件讲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模拟电路设计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设计模拟电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黑夜里寻找光明,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我们会让学生从简单的电路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电路设计。

3.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毕竟只是理论,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拟电子技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需要勇敢地面对风浪。

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门。

我们会采用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

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我们会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功效院(系):_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 班级:自普本2020-01设计地址(单位)____ I404_ ____________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 2020 年 7 月 9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3二、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3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4四、仿真调试进程及结果分析..............................................7五、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8六、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9七、参考资料...........................................................10八、附录...............................................................11附件1 整机逻辑电路图................................................11附件2 元器件清单....................................................12一 设计任务设计时刻:2020-7-5到2020-7-9设计地址:I404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测量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v .. . ..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音响放大器设计组别:姓名:学号:同组姓名:专业:微电子学年级:11级指导老师:屈艾文实验时间:一、设计任务1、音响放大器,具有话筒扩音、音调控制、音量控制、卡拉ok伴唱。

音响放大器主要由话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构成。

设计前,必须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掌握其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掌握音响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电子线路系统的的装调技术。

2、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指标①额定功率:P。

>=0.3W②负载阻抗:R=8Ω③频率范围:125Hz~8kHz④话放级输入灵敏度:5mV⑤输入阻抗:R>>1kΩ除此之外音调控制特性1kHz处增益为0dB,125Hz和8kHz处有+12dB、-12dB 的调节范围,Avl=Avh>=20dB。

三、所用仪器和元器件清单(一)所用仪器1、F05A型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2、YB4320G示波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可供元件清单可供元件清单1运算放大器LM324芯片一个5 电解电容0.1uF 1支1uF 2支10uF 13支电阻(Ω)10K 9支220uF 1支47K 3支音响放大电路测试元器件75K 1支 6 话筒1~10kΩ1支3 电位器10K 3支7 咪头1支100K 1支8 扬声器0.5W/8.2Ω1支(二)所用元器件清单电源电压为9V(三)主要元件介绍 1、LM324LM324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

该四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低到3.0伏或者高到32伏的电源下,静态电流为MC1741的静态电流的五分之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波形发生器)

模拟电⼦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波—三⾓波波形发⽣器)模拟电⼦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正弦波、⽅波—三⾓波波形发⽣器专业班级学号学⽣姓名同组成员指导教师设计时间教师评分⽬录1、概述 (3)1.1、⽬的 (3)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3)2、正弦波、⽅波、三⾓波设计的内容 (3)3、总结 (4)3.1、课程设计进⾏过程及步骤 (4)3.2、所遇到的问题及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0)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0)3.4、参考资料 (10)4、教师评语 (11)5、成绩 (11)1、概述1.1、⽬的课程设计的⽬的在于巩固和加强电⼦技术理论学习,促进其⼯程应⽤,着重于提⾼学⽣的电⼦技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基本⽅法,并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定的⽣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1)、RC正弦波振荡电路(2)、⽅波—三⾓波产⽣电路2、正弦波、⽅波—三⾓波设计的内容(1)、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个R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正弦波输出为:a.振荡频率: 1592 Hzb.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5%c.振幅基本稳定d.振荡波形对称,⽆明显⾮线性失真(2)、⽅波—三⾓波产⽣电路设计⼀个⽤集成运算放⼤器构成的⽅波—三⾓波产⽣电路。

指标要求如下:⽅波 a.重复频率:4.35*103 Hzb.相对误差<+5%c.脉冲幅度 +(6--8)V三⾓波 a.重复频率:4.35*103 Hzb.相对误差<+5%c.幅度:6—8V3、总结3.1、课程设计进⾏过程及步骤1、正弦波实验参考电路如图(1)、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计算和确定元件参数。

并在实验电路板上搭接电路,检查⽆误后接通电源,进⾏调试。

(2)、调节反馈电阻R4,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并观察电阻R4的变化对输出波形V o的影响。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模电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本次实训首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整流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电路设计及仿真根据实训要求,设计并仿真以下电路:(1)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一个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

(2)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并进行仿真验证。

(3)振荡器电路: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并进行仿真验证。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实际调试。

调试过程中,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确保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4. 电路性能测试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滤波特性等,以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熟悉实验室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

(3)分组讨论,明确各组成员分工,制定实训计划。

2. 电路设计及仿真(1)根据实训要求,设计运算放大器电路,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和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2)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3)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3. 电路板制作与调试(1)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板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板和元器件。

(2)制作电路板,包括钻孔、焊接、检查等步骤。

(3)将电路板安装到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4. 电路性能测试(1)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设备,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

(2)记录测试数据,分析电路性能,对电路进行优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目录课程设计概述----------------------------------------- 3 课程设计任务----------------------------------------- 4 设计的具体实现--------------------------------------- 5 心得体会---------------------------------------------- 1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概述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学生通过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发电子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包括: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初选电路;调查研究和设计计算确定电路方案;选择元件、安装电路、调试改进;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2、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询工具书和参考文献来寻找解决方案,掌握电路测试的一般规律;能通过观察、判断、实验、再判断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般故障;能对实验结果独立地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恰当的评价。

3、掌握普通电子电路的生产流程及安装、布线、焊接等基本技能。

4、巩固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技能。

5、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设计实践,逐步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6,要求完成实物制作和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格式符合要求。

二、课程设计任务一.课题概述课题一:窗口电压检测电路设计一个窗口电压检测电路,电压检测范围为4-8V(可根据需要调整电压检测范围),当输入电压在检测范围内用示波器检测输入端的波形,与检测范围外的波形进行比较。

模电课设报告【范本模板】

模电课设报告【范本模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频率—电压变换器)学生姓名:田恬学号: 031520302班级: 0315203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17年6月目录第一章:设计指标第二章:系统概述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第四章:电路调试过程第五章:结束语附件1:器件表附件2:参考文献附件3:总图第一章设计指标试设计一个频率—电压变换器,要求:在200Hz-2kHz范围内变化时,对应输出的直流电(1)当正弦波信号的频率fi压Vo在2—10V范围内线性变化,误差在5%左右。

(2)正弦波信号源采用函数波形发生器.(3)采用±12V电源供电。

第二章系统概述一、设计思想函数波形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经比较器变换成方波。

方波经频率变换成直流电压。

直流正电压经反相器变成负电压,再与参考电压V R通过反相加法器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Vo.二、各功能的组成(1)本次使用741运放设计三角波发生器作为设计函数波形发生器。

调节范围为200Hz-2000Hz,在调试过程中,挑选中间的几个值进行测试。

(2)电压比较器采用LM311.(3)F/V变换采用集成块LM331构成的典型电路。

通过参考书和报告上的指导书确定相关参数,测定输出的电压范围在0.2—2V。

(4)反相器采用比例为—1,通过集成芯片OP07实现.(5)反相加法器同样用芯片OP07实现,通过调节V R的大小.使输出的电压在2—10V。

三、总体工作过程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一、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如图所示,它由运放A1、A2,电阻R1、R2组成的同相迟滞比较器,运放A2以及R 、C 构成的反相有源积分电路组成。

其输出信号周期为124R R RCT Vo=2-5V参考电压V R-0.2- -2V Vo3直流 Vo2方波 Vo1f i =200-2oooHz正弦波 函数波形发生器比较器F/V/变换反相器反相加法器0.1μF二、电压比较器LM311是一种电压比较器,它能将一个模拟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姓名: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方案论证与选择 (1)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5.经验体会 (10)参考文献 (11)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附录B:元器件清单 (13)数字电子钟的设计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

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

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

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1设计指标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2. 显示时、分、秒;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1.2 设计要求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 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

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 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

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图1 数字电子钟方案框图2.2 晶体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 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

不管是指针式的电子钟还是数字显示的电子钟都使用了晶体振荡器电路。

一般输出为方波的数字式晶体振荡器电路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用TTL门电路构成;另一类是通过CMOS非门构成的电路,本次设计采用了后一种。

如图(b)所示,由CMOS非门U1与晶体、电容和电阻构成晶体振荡器电路,U2实现整形功能,将振荡器输出的近似于正弦波的波形转换为较理想的方波。

输出反馈电阻R为非门提供偏置,使电路工作于放大区域,即非1门的功能近似于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

电容C1、C2与晶体构成一个谐振型网络,完成对振荡频率的控制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个180度相移,从而和非门构成一个正反馈网络,实现了振荡器的功能。

由于晶体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了输出频率的稳定和准确。

图2 CMOS 晶体振荡器(仿真电路)2.3 时间计数电路一般采用十进制计数器如74HC290、74HC390等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

本次设计中选择74HC390。

由其内部逻辑框图(如图3)可知,其为双2-5-10异步计数器,并每一计数器均有一个异步清零端(高电平有效)。

图3 74HC390内部功能图秒个位计数单元为十进制计数器,无需进制转换,只需将QA与CPB(下降沿有效)相连即可。

CPA(下降没效)与1HZ秒输入信号相连,Q3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

秒十位计数单元为六进制计数器,需要进制转换。

将十进制计数器转换为六进制计数器的电路连接方法如图4所示,其中Q2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分个位的计数单元的CPA相连。

图4 十进制-六进制转换电路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分别与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单元完全相同,只不过分个位计数单元的Q3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分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分十位计数单元的Q2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时个位计数单元的CP相连。

A时个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仍与秒或个位计数单元相同,但是要求,整个时计数单元应为十二进制计数器,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需将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合并为一个整体才能进行十二进制转换。

利用1片74HC390实现十二进制计数功能的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十二进制计数器电路另外,图5所示电路中,尚余-个二进制计数单元,正好可作为分频器2H输出信号转化为1HZ信号之用。

Z2.4 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电路选择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选择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单元电路。

由CD4511把输进来的二进制信号翻译成十进制数字,再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这里的LED数码管是采用共阴的方法连接的。

计数器实现了对时间的累计并以8421BCD码的形式输送到CD4511芯片,再由4511芯片把BCD码转变为七段数码送到数码管中显示出来。

2.5 校时电路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因此,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

即为用COMS与或非门实现的时或分校时电路,In1端与低位的进位信号相连;In2端与校正信号相连,校正信号可直接取自分频器产生的1H Z或2H Z(不可太高或太低)信号;输出端则与分或时个位计时输入端相连。

当开关打向下时,因为校正信号和0相与的输出为0,而开关的另一端接高电平,正常输入信号可以顺利通过与或门,故校时电路处于正常计时状态;当开关打向上时,情况正好与上述相反,这时校时电路处于校时状态。

实际使用时,因为电路开关存在抖动问题,所以一般会接一个RS 触发器构成开关消抖动电路,所以整个较时电路就如图6。

图6 带有消抖电路的校正电路2.6 整点报时电路电路应在整点前10秒钟内开始整点报时,即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报时电路报时控制信号。

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分十位、分个位和秒十位均保持不变,分别为5、9和5,因此可将分计数器十位的Q C和Q A 、个位的Q D和Q A及秒计数器十位的Q C和Q A相与,从而产生报时控制信号。

报时电路可选74HC30来构成。

74HC30为8输入与非门。

12345611128U174HC30DIO1IO2IO3IO4IO5IO6说明: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分十位、分个 位和秒十位均保持不变,分别为5,9和5;因此,可以将分计数器十位的Qc 和QA ,个位的QD 和QA 及秒计数器十位的QC 和QA 相与,从而产生报时控制信号。

分计数器十位的Qc 和QA分计数器个位的QD 和QA秒计数器十位的QC 和QA5VVCCX14V_0.5W5VVCC 数字钟设计-整点报时电路部分图7 整点报时电路3.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元器件选择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可以由许多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所以可以分成许多独立的电路。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由74HC390、7400、数码管与4511组成,电路如图8。

U5SEVEN_SEG_COM_K将十进制计数器转换为图8 六进制电路六进制的连接方法3.2 十进制电路的设计由74HC390、7400、数码管与4511组成,电路如图9。

SEVEN_SEG_COM_K图9 十进制电路3.3 六十进制电路的设计由两个数码管、两4511、一个74HC390与一个7400芯片组成,电路如图10。

图10 六十进制电路3.4 双六十进制电路的设计由2个六十进制连接而成,把分个位的输入信号与秒十位的Qc 相连,使其产生进位,电路图如图11。

U1A74HC00DU1B74HC00D U3A74HC390DU3B74HC390DU24511BDU54511BD5VVCCV1 100k Hz 5VU4SEVEN_SEG_COM_KU1C74HC00D U1D74HC00DU6SEVEN_SEG_COM_KU7SEVEN_SEG_COM_KU8A74HC390DU94511BDU10A74HC00DU11B74HC00D 5VVCCU12B74HC390D U134511BDU14SEVEN_SEG_COM_KU15C74HC00D U16D 74HC00D5VVCC图11 双六十进制电路3.5 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由1个十二进制电路、2个六十进制电路组成,因上面已有一个双六十电路,只要把它与十二进制电路相连即可,详细电路见图12。

图12 时间计数电路3.6 校正电路的设计由74CH51D、74HC00D与电阻组成,校正电路有分校正和时校正两部分,电路如图13。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由晶体与2个30pF电容、1个4060、一个10兆的电阻组成,芯片3脚输出2Hz的方波信号,电路如图14。

U174HC51D8611213910112345U2A74HC00D123U2B74HC00D456U2C74HC00D 9108U2D74HC00D121311U3A74HC00D123U3B74HC00D4565VVCCR310MohmR410MohmR210MohmR110MohmJ1Key = AJ2Key = BIO1IO2IO3IO4IO5IO6时计数器分计数器正常输入信号校正信号正常输入信号校正信号小时校正电路分钟校正电路分校正时锁定小时信号输入注意:分校时时,不会进位到小时。

数字钟设计-校时电路部分图中采用基本RS 触发器构成开关消抖动电路,其中与非门选用74HC00;对J1和J2,因为校正信号与0相与为0,而开关的另一端接高电平,正常输入信号可以顺利通过与或门,故校时电路处于正常计时状态,当开关打向上时,情况正好与上述相反,这时电路处于校时状态。

图13 校正电路图14 时钟电路3.8 整点报时电路由74HC30D 和蜂鸣器组成,当时间在59:50到59:59时,蜂鸣报时,电路如图15。

5V数字钟设计-整点报时电路部分图15 整点报时电路3.9主要元器件的选择1.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2.CD4511集成块6块;3.CD4060集成块1块;4.74HC390集成块3块;5.74HC51集成块1块;6.74HC00集成块4块;7.74HC30集成块1块;4. 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将设计的各个单元电路进行级联,得到数字电子钟系统电路原理图见附录A。

5.经验体会通过这次对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作,让我了解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也让我了解了关于数字钟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先进行软件模拟仿真再进行实际的电路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