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样本

合集下载

中文版 ASTM D2583-2013

中文版 ASTM D2583-2013

ASTM D2583-2013硬质塑料巴柯尔硬度标准试验方法1 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巴柯尔硬度计(934-1型号和935型号)测试增强型和非增强型硬质塑料的硬度。

1.2 数值单位为SI单位的是标准值。

括号内给出的数值仅为参考值。

1.3 本标准中并没有阐述所有的试验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本标准的操作者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和健康操作规程,并在试验前确定其适用性。

注1——没有与本试验方法等效的ISO标准。

2.引用文件2.1 ASTM标准:D618,塑料状态调节试验D883,塑料相关术语D4000,塑料材料分类系统E691,开展实验室间研究以确定试验方法精度的规程3.术语3.1 定义——关于本试验方法中涉及到的术语的定义请见D883。

4.实验方法4.1 使用巴柯尔硬度计测试材料的表面硬度。

压头压入材料的深浅表征试样的相对硬度。

934-1型号和935型号为塑料测试而设计。

在这些硬度计的测量范围内,934-1型号用于测试硬塑料,935型号用于测试相对较软的塑料。

5.重要性及使用5.1 巴柯尔硬度计是便携的,出于生产控制的目的,可用于测试成品零件和单个试验样品的硬度。

5.2 在使用本试验方法前,应描述试验材料。

D4000分类系统(表1)给出了ASTM目前已有的材料标准。

在相关的ASTM材料说明中规定的任何关于试样的准备、状态调节、尺寸、试验参数等要求应在进行本试验方法中规定的实验步骤之前完成。

6.仪器(图1和图2)6.1 压头——压头应是一个用淬火钢制成的截头圆锥,锥角26 o,顶端平面直径0.157 mm (0.0062 英寸),配合在一个满度调节螺丝孔内,并被一个由弹簧加载的主轴压住。

见图2。

6.2 指示仪表——指示表头刻度盘有100分度,每一分度相当于压入0.0076 mm(0.0003英寸)深度。

读数越高,材料越硬。

6.3 校准标准品——仪器生产商提供的“硬”和“软”铝合金盘。

由于铝的硬度随合金回火参数而改变,因此即使是材料一致,并以相同回火处理的校准品也不能用于仪器校准。

ASTM-D2240-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

ASTM-D2240-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

ASTM D2240 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ASTM 标准代号:D 2240-97ε美国国家标准1橡胶特性-(丢洛氏)硬度计测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是以固定的标志编号D 2240;紧接在编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者若有修订版本的情况下数字表示最近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近批准的年份上标的ε表示最近修或批准而作了编辑上的改变ε1注:脚注从1999年2月的注5中消去。

1. 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方法涉及A、B、C、D、DO、E、M、O、OO、OOO、OOO-S和R等12种(丢洛氏)硬度计和按橡胶、网状材料、弹性材料、热塑材料和某些硬塑料的分类来确定物质的压痕硬度的程序。

1.2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对纤维织物的试验。

1.3 以SI单位标注的值应视为标准值,括号中的值仅供参考。

1.4 本标准并不意味以表述了所有可能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事宜。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相应的安全与健康操作规程,并在使用前确定规则对适用性的限制。

2 参考文献2.1 ASTM 标准D618 对被测塑料做空气调节处理的程序2D785 对塑料和电气绝缘材料的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2D1349 橡胶的操作规程—试验时的标准温度3D4483 在橡胶与炭黑行业确定试验法标准精确度的操作规程33 试验方法的小结3.1 本试验方法允许在初始压痕时测定硬度,或者在印压一特定时间后进行硬度测定,可两者兼而有之。

注1:当使用最大指针读数时,被用作确定初始硬度值的具有最大读数的指针难以测准稍低的读数。

1本试验方法直接由ASTM“橡胶标准委员会”属下的《D11.10的物理试验委员会》负责最新版本于1997年2月10日通过批准,于1997年3月颁布。

最初是以D2240-64T的形式颁布,上一期的版本为 D2240-952 摘自《ASTM标准年签》,第08.01卷。

3 摘自《ASTM标准年签》,第09.01卷4. 意义与用途4.1 本试验方法是立足于特定条件下、(硬度试验)压头对材料施力而形成穿透深度的形式。

硬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硬度测量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硬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硬度测量原理及方法;2。

了解布氏和洛氏硬度的测量范围及其测量步骤和方法;二、实验设备洛氏硬度计、布洛维硬度计、轴承、试块三、实验原理1.硬度是表示材料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一种材料抵抗另一较硬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物体(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入其表面的阻力。

由于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因此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计,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产品性能检验。

布氏硬度计,应用于黑色、有色金属材料检验,也可测一般退火、正火后试件的硬度。

2.洛氏硬度洛氏硬度测量法是最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之一。

它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浓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压入的浓度越小,材料越硬.下图表示了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图:未加载荷,压头未接触试件时的位置。

2-1:压头在预载荷P0(98。

1N)作用下压入试件深度为h0时的位置.h0包括预载所相起的弹形变形和塑性变形。

2—2:加主载荷P1后,压头在总载荷P= P0+ P1的作用下压入试件的位置。

2-3:去除主载荷P1后但仍保留预载荷P0时压头的位置,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为h1。

由于P1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被消除,所以压头位置提高了h,此时压头受主载荷作用实际压入的浓度为h= h1— h0。

实际代表主载P1造成的塑性变形深度。

h 值越大,说明试件越软,h 值越小,说明试件越硬。

为了适应人们习惯上数值越大硬度越高的概念,人为规定,用一常数K 减去压痕深度h 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

并规定0。

002mm 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符号HR 表示,则洛氏硬度值为: 002.0-H hk R3.布氏硬度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是用一定大小的试验力F(N )把直径为D (mm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的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平均直径d(mm ),然后按公式求出布氏硬度HB 值,或者根据 d 从已备好的布氏硬度表中查出HB 值。

硬度标准

硬度标准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

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一、布氏硬度(HB)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

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

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F--压入金属试样表面的试验力,N;D--试验用钢球直径,mm;d--压痕平均直径,mm。

测定布氏硬度较准确可靠,但一般HBS只适用于450N/mm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硬的钢或较薄的板材不适用。

在钢管标准中,布氏硬度用途最广,往往以压痕直径d来表示该材料的硬度,既直观,又方便。

举例:120HBS10/1000130:表示用直径10mm钢球在1000Kgf(9.807KN)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20N/ mm2(MPa)。

二、洛氏硬度(HK)洛氏硬度试验同布氏硬度试验一样,都是压痕试验方法。

不同的是,它是测量压痕的深度。

即,在初邕试验力(Fo)及总试验力(F)的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钢厂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e)计算硬度值。

其值是个无名数,以符号HR表示,所用标尺有A、B、C、D、E、F、G、H、K等9个标尺。

其中常用于钢材硬度试验的标尺一般为A、B、C,即HRA、HRB、HRC。

硬度值用下式计算:当用A和C标尺试验时,HR=100-e当用B标尺试验时,HR=130-e式中e--残余压痕深度增量,其什系以规定单位0.002mm表示,即当压头轴向位移一个单位(0.002mm)时,即相当于洛氏硬度变化一个数。

e值愈大,金属的硬度愈低,反之则硬度愈高。

上述三个标尺适用范围如下:HRA(金刚石圆锥压头)20-88HRC(金刚石圆锥压头)20-70HRB(直径1.588mm钢球压头)20-100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很广的方法,其中HRC在钢管标准中使用仅次于布氏硬度HB。

硬度测试标准范文

硬度测试标准范文

硬度测试标准范文硬度测试是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于测量材料的抗压性能和抗拉性能。

硬度是指材料在受到一定外力作用下,其抵抗变形的能力。

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例如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的硬度差异很大。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测量材料的硬度,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硬度测试标准。

一、摩氏硬度(Mohs硬度)摩氏硬度是最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之一,适用于非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材料。

它以10种矿物质的硬度进行标准划分,分别为腕状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石英、石榴子石、带钢石、绿带石、金刚石和金刚石砂。

摩氏硬度通过将被测材料与磨损标准矿物相互刮擦,根据是否造成刮痕来判定被测材料的硬度。

二、巴氏硬度(Brinell硬度)巴氏硬度测试方法适用于金属、合金等材料的硬度测试。

它通过在被测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使硬度钢球压入表面形成凹痕,然后测量凹痕的直径来计算巴氏硬度。

巴氏硬度测试方法简单可靠,广泛应用于工程材料的硬度测试。

三、洛氏硬度(Rockwell硬度)洛氏硬度测试方法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

它通过在被测材料表面施加不同深度的载荷,然后测量载荷撤离后残留深度与初始载荷的差值来计算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大批量的快速硬度测试。

根据使用不同的钢球和载荷,洛氏硬度测试方法可分为洛氏A、B、C三种类型。

四、维氏硬度(Vickers硬度)维氏硬度测试方法适用于金属、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

它通过在被测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使维氏金字塔形钻头压入表面形成凹痕,然后测量凹痕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测试方法适用于测试各种尺寸和形状的材料。

五、显微硬度测试显微硬度测试方法适用于微小的测试区域,可以观察到硬度测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常用的有拉氏硬度和显微维氏硬度等。

显微硬度测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硬度值,并可以研究材料在微观尺度上的硬度分布情况。

六、其他硬度测试方法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硬度测试方法,如Knoop硬度、傅立叶红外显微光谱法等。

ASTMD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

ASTMD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

ASTM-D-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作者:————————————————————————————————日期:ASTM D2240 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ASTM 标准代号:D 2240-97ε美国国家标准1橡胶特性-(丢洛氏)硬度计测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是以固定的标志编号D 2240;紧接在编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者若有修订版本的情况下数字表示最近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近批准的年份上标的ε表示最近修或批准而作了编辑上的改变ε1注:脚注从1999年2月的注5中消去。

1. 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方法涉及A、B、C、D、DO、E、M、O、OO、OOO、OOO-S和R等12种(丢洛氏)硬度计和按橡胶、网状材料、弹性材料、热塑材料和某些硬塑料的分类来确定物质的压痕硬度的程序。

1.2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对纤维织物的试验。

1.3 以SI单位标注的值应视为标准值,括号中的值仅供参考。

1.4 本标准并不意味以表述了所有可能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事宜。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相应的安全与健康操作规程,并在使用前确定规则对适用性的限制。

2 参考文献2.1 ASTM 标准D618 对被测塑料做空气调节处理的程序2D785 对塑料和电气绝缘材料的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2D1349 橡胶的操作规程—试验时的标准温度3D4483 在橡胶与炭黑行业确定试验法标准精确度的操作规程33 试验方法的小结3.1 本试验方法允许在初始压痕时测定硬度,或者在印压一特定时间后进行硬度测定,可两者兼而有之。

注1:当使用最大指针读数时,被用作确定初始硬度值的具有最大读数的指针难以测准稍低的读数。

1本试验方法直接由ASTM“橡胶标准委员会”属下的《D11.10的物理试验委员会》负责最新版本于1997年2月10日通过批准,于1997年3月颁布。

硬度检测报告模板

硬度检测报告模板

硬度检测报告模板1. 引言硬度检测是材料科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硬度性质。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硬度检测报告的模板,以便于记录和分析硬度测试结果。

2. 实验目的本次硬度检测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给定材料的硬度值,并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硬度值来评估材料的硬度特性。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硬度测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硬度测试仪器(例如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等)•待测试的材料样本•测量记录表格3.2 开展实验1.使用适当的硬度测试仪器,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指南将样本放置在测试台上。

2.调整硬度测试仪器的参数,例如加载力、保持时间等,以适应待测试材料的硬度范围。

3.按下测试按钮,让仪器对样本进行硬度测试。

4.记录测试结果,包括加载力、保持时间和测试得到的硬度值。

5.对不同样本重复上述步骤,确保获得可靠的硬度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硬度测试得到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硬度特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绘制硬度值与样本编号之间的柱状图,以直观地比较不同样本的硬度值。

2.计算样本硬度值的平均数、标准差和范围,以评估硬度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将硬度值与已知材料的硬度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样本的硬度级别。

5. 结论通过本次硬度检测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样本的硬度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样本之间的硬度值存在差异,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硬度特性。

2.样本的硬度值平均数为X,标准差为Y,范围为Z,说明硬度测试结果的稳定性较好。

3.样本的硬度级别与已知材料的硬度标准相匹配/不匹配。

6. 建议基于本次硬度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研究样本的硬度特性,例如与其他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等。

2.探索不同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硬度数据。

3.对使用的硬度测试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引用的文献[2] 引用的文献以上是一份硬度检测报告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ASTM D2240 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

ASTM D2240 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

ASTM 标准代号:D 2240-97ε美国国家标准橡胶特性-(丢洛氏)硬度计测硬度1-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是以固定的标志编号D 2240;紧接在编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者若有修订版本的情况下数字表示最近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近批准的年份上标的ε表示最近修或批准而作了编辑上的改变ε1注:脚注从1999年2月的注5中消去。

1. 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方法涉及A、B、C、D、DO、E、M、O、OO、OOO、OOO-S和R等12种(丢洛氏)硬度计和按橡胶、网状材料、弹性材料、热塑材料和某些硬塑料的分类来确定物质的压痕硬度的程序。

1.2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对纤维织物的试验。

1.3以SI单位标注的值应视为标准值,括号中的值仅供参考。

1.4本标准并不意味以表述了所有可能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事宜。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相应的安全与健康操作规程,并在使用前确定规则对适用性的限制。

2 参考文献2.1 ASTM 标准D618 对被测塑料做空气调节处理的程序2D785 对塑料和电气绝缘材料的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2D1349 橡胶的操作规程—试验时的标准温度3D4483 在橡胶与炭黑行业确定试验法标准精确度的操作规程33 试验方法的小结3.1 本试验方法允许在初始压痕时测定硬度,或者在印压一特定时间后进行硬度测定,可两者兼而有之。

注1:当使用最大指针读数时,被用作确定初始硬度值的具有最大读数的指针难以测准稍低的读数。

1 本试验方法直接由ASTM“D-11橡胶标准委员会”属下的《D11.10的物理试验委员会》负责最新版本于1997年2月10日通过批准,于1997年3月颁布。

最初是以D2240-64T的形式颁布,上一期的版本为D2240-952摘自《ASTM标准年签》,第08.01卷。

3摘自《ASTM标准年签》,第09.01卷4. 意义与用途4.1 本试验方法是立足于特定条件下、(硬度试验)压头对材料施力而形成穿透深度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TM D2240 硬度计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
ASTM 标准代号: D 2240-97ε美国国家标准
1
橡胶特性-(丢洛氏)硬度计测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以固定的标志编号D 2240; 紧接在编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 或者若有修订版本的
情况下数字表示最近修订的年份,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近批准的年份上标的ε表示最近修或批准而作了编辑上的改变
ε
1注: 脚注从1999年2月的注5中消去。

1. 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涉及A、B、C、D、DO、E、M、O、OO、OOO、OOO-S 和R等12种(丢
洛氏)硬度计和按橡胶、网状材料、弹性材料、热塑材料和某些硬塑料的分类来确定物质的压痕硬度的程序。

1.2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对纤维织物的试验。

1.3 以SI单位标注的值应视为标准值, 括号中的值仅供参考。

1.4 本标准并不意味以表述了所有可能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事宜。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
相应的安全与健康操作规程, 并在使用前确定规则对适用性的限制。

2 参考文献
2.1 ASTM 标准
D618 对被测塑料做空气调节处理的程序2
D785 对塑料和电气绝缘材料的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2
D1349 橡胶的操作规程—试验时的标准温度3
D4483 在橡胶与炭黑行业确定试验法标准精确度的操作规程3
3 试验方法的小结
3.1 本试验方法允许在初始压痕时测定硬度, 或者在印压一特定时间后进行硬度测定, 可
两者兼而有之。

注1: 当使用最大指针读数时, 被用作确定初始硬度值的具有最大读数的指针难以测准稍低的读数。

1本试验方法直接由ASTM”橡胶标准委员会”属下的《D11.10的物理试验委员会》负责最新版本于
1997年2月10日经过批准, 于1997年3月颁布。

最初是以D2240-64T的形式颁布, 上一期的版本为D2240-95
2 摘自《ASTM标准年签》, 第08.01卷。

3 摘自《ASTM标准年签》, 第09.01卷
4. 意义与用途
4.1 本试验方法是立足于特定条件下、( 硬度试验) 压头对材料施力而形成穿
透深度的形式。

压痕硬度与穿透度成反比并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与粘弹性。

( 硬度试验) 压头与所施力会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因此在用一种形式的( 丢洛氏—下面省略) 硬度计所获得的结果与用另一种形式的硬度计与测定硬度的其它仪器所得到的结果之间并无一种简的关系。

本试验方法是一种以经验为根据、最初是为了控制而作的试验。

我们已知在由本试验方法确定的压痕硬度与背侧材料的所有基本特性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关系。

故为了( 制定) 规范的目的, 建议硬的材料使用《试验方法D785》。

注2: 仅有”( 丢洛氏) 压痕硬度的刻度比较表”。

它不可亦不能作为一个转换参考( 基准) 。

形式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形式B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形式 C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形式 D 10 20 30 40 50 60 60 70 80 90 100
形式DO 10 20 30 40 50 60 90 80 90 100
形式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形式O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5. 装置
5.1 硬度测定装置与硬度计应由以下零部件构成:
5.1.1 压机支座, 其上有一孔, 直径按图1(a)、(b)或( c) 的规定, 其中心离支
座的任一边至少为6mm( 0.25in) 。

5.1.2 硬度试验压头,由硬化钢棒材制成,形状按图1(a)、(b)或( c) 的规定,能够在2.46至2.54mm(0.097至0.100in)之间作完全的调节。

5.1.3 压头伸长显示装置(模拟式与电子式),在整个范围内刻度盘读数从0到100等分。


度盘读数是压头伸长量的反函数。

装置应有一个指针, 它是以一个硬度测点的速率, 即反映压头各0.025mm( 0.001in.) 的移动, 在刻度盘上移动。

注3: 系列数字从1至16 300和16351到16 900的肖氏A级硬度计和从1至8077的肖氏A-2级硬度计,
并不能满足在零位读数时压头从2.46至2.54mm(0.097至0.100in)伸长的要求。

这些硬度计会给出以每30硬度为一单位至每90硬度为一单位计数的低度数。

5.1.4 计时装置( 任选) , 能够被理想地调节到所经过的时间, 并能在达到所设定的时间时向操作者发出信号或保持硬度读数。

当压机支座与被测试样牢固接触时, 定时器应
能自动启动。

5.1.5 已标定的弹簧, 按图1对压头施加力。

6.被测试样
6.1 除非已经知道用薄的试样能够得到厚6mm试样等效的值, 被测试样的厚度至少应
为6mm( 0.25in) ( 详见注4) 。

试样能够由叠层件构成以具有必须的厚度, 可是在此类试样上所得的测定值可能与整体试样不一样, 这是因为叠层间的表面不可能完全接触的缘故。

除非确知在离侧边更近的距离上进行测量能够获
得相同的结果, 试样侧面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使能在任意边至少12mm(0.5in.)处进行测量。

试样的表面应
有足够的面积保持平直与水平以使压机支座在从压头点算起的至少6mm(0.25in)半
径划定的区域内与试样接触。

在一个修圆、不平或粗糙的面上不能测定正确的硬度。

注4 对试样厚度的最低要求取决于压头压入试样的程度; 也即是说, 具有在刻度盘较高的硬度值材料可
能适用于更薄的试样。

同样可作测定的离边侧的最小距离随着硬度的增加而减少。

对于硬度值超过
D型硬度计50( 单位) 的材料, 试样厚度至少应为3mm( 0.12in) , 且不应在离任意侧边的距离小于6mm( 0.25in.) 处进行测定。

7.标定
7.1 应经过垂直支承硬度计并对压头尖端施加可测得力来对硬度计的弹簧进行标定(请见
图2)。

用作施力的装置能够是一个静重或电子加载压力盒, 它能以标定裕度的50%的精度测出施力的大小。

因为侧向加载会造成标定错误, 因此应仔细操作, 确保垂直地对压头端施力。

应在所有硬度计上对弹簧的标定进行验证, 所需的刻度读数为20、30、40、50、60、70、80和90。

经测定的值( 9.8×质量, 单位为公斤) 应等于按图1所示的公式计算所得的力。

A、B与O 型硬度计的测量值的容差应在±0.08牛顿( N) 之内, C、D与DO型硬度计的测量值的容差应在±0.44牛顿( N) 之内, OO型硬度计的在±0.025牛顿( N) 之内。

注5能够使用为硬度计标定而特地设计的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