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

合集下载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评述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评述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评述作者:张蓉来源:《财讯》2018年第27期本文将回顾有关的国内外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

本文主要将会计稳健性相关的文件梳理为一下几个部分:会计稳健性的界定、类型、影响因素和經济后果等。

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对会计稳健性研究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会计中的稳健原则,也称谨慎性原则。

它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财务会计的稳健性,有助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证券市场的规范,有助于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以及帮助企业进行优化决策。

针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与类型;二是、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三是、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与类型由于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界定也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研究背景,所以理论界从多个方面均可以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界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会计稳健性的定义虽不具有一致的结论却使会计稳健性研究本省焕发着令人着迷的理论魅力。

(1)会计稳健性的界定国外的学者Watts(1993)最早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认为管理者等为了解决计量过程中的小偏误,都倾向于低估资产和利润,从而导致了会计稳健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认为,稳健性是在面临不确定性是谨慎的反映,以确保企业充分考虑了生产经营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FASB不支持在有了充分的证据仍不确认收入,或者好没有必要的证据之前确认损失。

如果未来受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相同的可能性,谨慎性原则要求使用较不乐观的估计数。

但是如果两种金额发生的可能性并不相同,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可能眭更大的估计数而使用更悲观的估计数。

国际准则委员会(IASB)认为,如果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估计,就需在判断过程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虚计资产或收益,这是稳健性的体现。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摘要:会计的稳健性是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从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用和投资效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会计;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凸现,会计稳健性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会计管理,但会计稳健性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受到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稳健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一直饱受争议。

二、会计稳健性的概述代理理论认为,一系列要素契约的联结点是企业,而主要的契约方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他们之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的契约原因是因为要合理分配企业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

调查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可知,稳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有:股东诉讼,公司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契约、以及他们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有效性,同时,包括会计管制过程中会计管着者的行为。

稳健的财务报告被视为是一种治理机制,它不仅能公司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管理者操控能力和管理者高估业绩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公司的现金价值和流量。

由于会计稳健性对收益采用较高的确认标准,因此,它能让信息环境更加繁荣,给缺乏验证信息的市场提供一个基准,进而保护了契约各方的基本利益,阻止了管理者向其他市场参与者释放信息的动机。

三、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大量研究会计稳健性形成原因的文献逐步增多,而关于研究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却很少,且出现时间较晚。

我国针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是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并将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用检验,包括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效率和企业债务融资效率的影响;其二是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用检验,主要是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现有投资项目和未来投资项目的影响,从而检验会计稳健性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应用探析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应用探析

一、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1.净资产度量方法。

净资产度量方法是指,随着企业在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收益的延迟确认及对损失的及时确认,尽可能低估资产而高估负债,最终体现为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低估。

净资产度量方法主要包括Feltham和Ohlson(1995)的估价模型法和市净率法,而得到更多应用的是市净率法。

Beaver和Ryan(2000)以账面价值或市场价格为因变量,对年度哑变量和公司哑变量、公司本期和前五年的市场回报作回归分析,哑变量的系数代表公司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格的持续性偏差部分,该系数越小,说明会计稳健性越强。

2.偏度度量方法。

遵循稳健性原则意味着对损失的确认更及时,通常采取一次性确认的方式;对收益则延迟确认。

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多于对“好消息”的反映,出现负值的可能性随之增大,会计盈余和应计项目在统计上就会出现负偏的现象。

Basu(1997)、Givoly和Hayn(2000)以及Ball(2000)都曾使用偏度度量方法衡量会计稳健性。

3.Givoly和Hayn(2000)的应计项目计量模式。

如果会计是无偏的,从长期来看,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公司的累计利润应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趋于一致。

这是因为应计项目倾向于反转,从而使得累计应计值最终归零,在净收益高于(或低于)现金流量的时期,预计在后续期间跟随的是负的应计项目。

但是在遵循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期,财务报告中会产生累计值为负的应计项目,我们可以通过产生负的累计应计值的程度和速度这两个指标来反映财务报告的稳健性。

采用应计项目计量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不以市场为基础,二是可以得到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数值。

Givoly和Hayn(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经营性应计项目比总应计项目更能代表会计稳健性。

具体地说,总应计项目减去折旧和经营性应计项目后得到非经营性应计项目。

非经营性应计项目主要受以下项目的影响,即各种减值准备、重组费用、会计估计变更、或有损失、资产销售或处置、费用资本化、收入的递延及后期确认等。

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

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

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摘要】会计稳健性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受到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研究。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是会计稳健性经验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有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都是在经济和资本市场发达的西文国家中开发出来的,一些模型已被广泛引入国内研究中。

但是,学者们对最优的会计稳健性模型莫衷一是。

全面认识模型的特征和应用条件是正确应用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的关键。

文章对会计稳健性的各种度量模型,尤其是最新开发的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会计稳健性度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为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度量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的重要表征。

会计稳健性因其重要的公司治理作用成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热点,受到会计监管、公司治理以及媒体的关注。

会计稳健性度量是会计稳健性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

自Feltham 和Ohlson(1995)提出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模型以来,学者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度量模型。

这些模型都是在经济和资本市场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开发出来的,每种度量模型有其特定的假设前提、数据要求和实施程序,也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会计稳健性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兴趣和研究,这些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我国会计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关于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全面认识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是正确运用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的关键。

本文对现有会计稳健性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会计稳健性度量模型(一)Basu模型(七)盈余储备模型盈余储备模型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盈余储备项目较少在财务报告或其他报告中明确披露,研究者只能通过估计获得样本数据,数据真实性易受研究者主观判断的影响,且样本量相对其他模型更小。

第二,投资增长率可能导致该模型度量结果产生偏差,因为公司投资增长率对隐藏储备的增减有直接影响(Rajan et al.,2007),隐藏储备的变化若是投资变动的结果而不是会计稳健性程度的体现,以其度量会计稳健性必然高估或低估稳健性程度。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是什么_如何进行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是什么_如何进行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是什么_如何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检验的是实证结果是否随着参数设定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果改变参数设定以后,结果发现符号和显著性发生了改变,说明不是robust的,需要寻找问题的所在。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稳健性检验的方法,欢迎阅读。

稳健性检验的方法1. 从数据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调整分类,检验结果是否依然显著;2. 从变量出发,从其他的变量替换,如:公司size可以用total assets衡量,也可以用total sales衡量3. 从计量方法出发,可以用OLS, FIX EFFECT, GMM等来回归,看结果是否依然robust;稳健性检验目的为了确定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趋势,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伪回归是说,有时数据的高度相关仅仅是因为二者同时随时间有向上或向下的变动趋势, 并没有真正联系。

这样数据中的趋势项,季节项等无法消除, 从而在残差分析中无法准确进行分析. 平稳性检验的方法可以用PDF检验, 依据模型趋势可以选择3种模型. 消除趋势可以用差分法(比如一阶)模型也只有通过平稳性检验才有统计分析的意义。

会计的稳健性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却经常受到资本市场规制者、准则制定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批评,理论界对会计稳健性的认识似乎也非常有限。

有鉴于此,为了深入理解会计稳健性,笔者首先对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进行梳理,着重分析了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

接着。

从契约经济激励、法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对会计稳健性的产生原因进行解读。

最后,对会计稳健性的几种重要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描述,并对最新进展给予了关注。

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

要 是从 稳 健性 计量 所 使用 的变 量 角度 进 行分 类 的 。Wa s t t (0 3 的概括做 了很好 的基础性工作 , 20 ) 但他 的归纳并不全面 。 笔者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 ,从稳健 陛计量指标 的设计形式上 进行分类 , 分为变量法 、 模型法和指数法三类。模 型法是利用 会计或市场数据设 立回归方程模型 , 注回归 系数 的含义。 关 变
S i ku r2 0 ) 如 下 模 型 予 以 计 量 : hv t (0 5 用 a ma
△NI p + 1 D , 】 [ ANIPI  ̄NI i ANIP 0 pNI i一+3 t 2 i + 3 D.1 . t i1 .
+ si t
量法和指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构 成方法上较为类似 ,都是通 过对会计或市
维普资讯
会 计 稳 健 性 计 量 方 法 述 评
高 利芳
f 门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厦 门 3 10 ) 厦 6 0 5
【 要】稳健性是一项传统的会计属性 , 摘 稳健 性研 究是 会 计 研 究 的重 要 领 域 之 一 。本 文从 指 标 设 计 的 角 度 重新 对 稳 健 }计 量 方 法 进 行 分 类 并 予 以 简评 。 生
1 变量 法 。 .
上述模型 中用 AN i和AN i 分别表示 公司i I Ir1 - 每股收 益 在t 年和t 1 一 年的变化 ( 以期 初总 资产或 期初股 价控制异方 除 差 )N Di 1 , I . 为哑变量 , r 当AN i < 时取 1否则取0 收益正 Ir1 0 - , 。 的变化较为持续则预期系数B 。 及时确认经济损失则意味着
计 量 予 以简 介 。

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分析

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分析

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分析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稳健性原则十分重要。

本文详尽分析了稳健性原则的涵义,阐述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了运用稳健性原则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标签:会计核算研究0引言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但是,采用稳健性原则将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

如果不恰当的理解和应用稳健性原则,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扭曲与失真,这同样会违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因此,正确理解与应用稳健性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

1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即在会计处理犹豫难决时尽量采用不夸大这一期间的资产和收益的解决办法。

目前该准则在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尽早确认费用:低估资产;高估负债。

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前提。

经营的多变性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不确定性,这便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保持稳健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反映风险的信息。

2稳健性原则应用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突出表现在: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或有负债的出现、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等。

以下从五个方面谈谈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2.1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稳健性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

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综述

是 度量 公司对坏消息比对好消 息更敏感的程度 , 公司会计稳 即
健 的程 度。当公 司越稳健 B 取值越 大。 以上的模型是企业的股票 收益率对股票 回归的 反映 , 当我
里, 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资产低估是因为资产的会计折旧超过
7 4 3_ 《 代 经济)01 当 ) 1 年7月( 2 下)
是净 资产 度量 ( e ae meue)盈余和 应计 流度量 (a - N t st a r , s s s Er n
ig ad act]me ue o在这 以后 , n s n cra a rs l s 一些学 者对稳健性 的度
量又有了新的发展 。Gi l、 y v y Han和 Na r a( 0 6指 出 , o tan20 ) aj 一些
利润和非经营性 应计 利润 。通过单独测量非正常性 应计利润或
者是应计利润整体对股票 市场消息的反映 , 测度 其对好 消息和
将暂时性 差异和盈余管理相区别 , 他建 议通 过资产收益 率的反 转性 差异 来测度会计稳健性 。亏损 比盈利更具有 反转 , 说明企
业是稳健 的。
二 、 计 稳 健 性 常 用 度 量 方 法 的 研 究 综 述 会
经济折旧 。Motn和 She r2 0 ) r o ca ̄ (0 0 就用估价模型得到 了会计
稳健性的证据。他们通用企业商誉做因变量 , 对非正常收益 , 延 迟营运资产还有临时 fj资进行 回归建立模型 。其模型如下 : 生殳
G :A+ 0 L+I £ L +
【 键 词 】会 计 稳 健 性 关
() 1估价模型( a ao dlMesrs V l t n Mo e ui a e) u Fl a 和 Ohsn 19 ad9 6 提出使用估价模 型( a a e hm t l (9 5n 19 ) o Vl - u t n Mo e Me ue)研 究净 资产被低估的程度 ,在这 种模 型 i dl a rs o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值越小, 说明收益越稳健。 二 、结 论 上 述 有 关 稳 健 性 的 会 计 计 量 方 法 中 , Gary( 1980) 报 表 调
整的稳健性指数在早期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后, 因其应用的局 限性而逐渐走向没落。之后的指数设计多是昙花一现, 多只应 用于某一篇文章, 较少引起关注和得到推广。目前较一致的看
C it=
ER it NO Ait
能在实现时确认, 因为损失更可能发生在现金流为负的期间,
其中: i代表公司; t为资产负债表日; NOA为净经营资产,
这意味着在发生损失时, 现金流和应计数都为负, 从而存在正 是经营资产减去经营负债的账面值; ER 是资产负债表中经营
相关关系。如果是经济收益, 则应计和现金流是负相关关系。 项目产生的未 报 告“ 准 备 ”, 包 括 坏 账 准 备 、计 提 的 折 旧 、跌 价
于对正回报的回归。Basu( 1997) 的收益/ 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得 法是稳健性存在多个方面, 单一计量可能缺乏可靠性, 且有些
到了广泛运用, 但也引起了较大争议。Ball和Kothar(i 2007) 对 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会存在矛盾, 因此在同篇文章中应用多
Dietrich等( 2006) 就Basu模 型 的 批 评 进 行 了 反 驳 , 但 其 回 应 也 种计量方法互相补充和加以验证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一般
然而, 有关稳健性研究内容的综述因其面面俱到往往难 以深入。稳健性的计量是稳健性研究的基础, 但是有关稳健性 计 量 的 系 统 归 纳 , 笔 者 所 见 的 只 有Watt(s 2003) 的 一 个 概 述 。 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对稳健性的计量方法予以概述, 以对基 础理论工作做些补充, 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稳健性的计量 取决于对稳健性的理解和研究目的, 因此本文先就稳健性的 计量予以简介。
□·76·财会月刊(理论) 2008. 4
用收益的变化而不是水平度量, 是因为收益的变化更能识别 暂 时 性 的 收 益 组 成 , 而 且 增 量 系 数 !3 不 太 受 存 活 偏 差 的 影响。
部分调整 1- +美国 GAAP 下的收益+ ( 2) 资 产 负 债 表 稳 健 性 指 数 。Stephen H. Penman和 张 晓
则( GAAP) 下收益稳健性的差异, 一种方法是对按照一国GAAP 性的。然而, 稳健性计量的恰当性取决于对稳健性含义的正确
报 告 的 收 益 , 与 按 照 另 一 国GAAP调 整 后 的 收 益 进 行 比 较 。 把握, 在理论上尚不能对稳健性的内涵统一认识的前提下, 各
Gary( 1980) 构建了如下的稳健性指数:
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 所以很多文献都用权益的市值账面 比( MTB) 作为稳健性的一个检验变量。那么MTB计量的究竟 是什么稳健性呢? 较多的观点认为 MTB 是无条件稳健性的 替 代变量。R oychowdhury和Watt(s 2007) 则 认 为MTB度 量 的 是条件稳健性的累积效应。
( 2) 累 计 应 计 数 。G源自voly和 Hayn( 2000) 认 为 如 果 公 司 处 于稳定状态下, 长期来看, 净利润会趋向于经营现金流, 累计 应计趋向于零, 而稳健性会使得公司长期内报告收益下降, 从 而使累计应计数为负, 因此他们把累计应计数作为稳健性的 指 标 。结 果 发 现 MT B和 累 计 应 计 数 是 根 本 不 同 的 无 条 件 稳 健 性的替代变量。累计应计数显示无条件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 是正相关的 , 而MTB相反。Givoly和 Hayn( 2000) 进一步把应 计项目区分为经营应计和非经营应计。经营应计产生于日常 的公司经营活动, 经营应计=△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费 用- △应付账款- 应交税金( △表示当期与前一期相比的变动 数) , 非经营应计= 总应计- 经营应计。他们认为非经营应计 ( 如折旧和摊 销) 相 比 于 经 营 应 计 需 要 更 多 的 会 计 估 计 , 最 后 证实累计非经营应计也显著为负。
如下式所示:
准 备 、递 延 收 入 、养 老 金 和 其 他 预 计 负 债 。 作 者 试 图 将 那 些 容
ACCit= "0+ "1DCFO it+ "2CFO it+ "3DCFO itCFO it+ ’it 其 中 : ACCit 是公司i在t年的应计数; CFO it 是t年 的 经 营 现 金 净 流 量 ; DCFO it 为 哑 变 量 , 当CFO it< 0时 取1, 否 则 取 0。 预测负现金流( 损失) 和应计回归增量系数"3为正。而经济收 益下多为正的现金流, 应计的回归系数"2为负。 ( 3) 收益/ 股票回报关系模型。收益/ 股票回报关系模型是
易受管理层操纵的项目排除出去, 以更准确反映会计准则对 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的影响, 因此对于ER 用了存货、研 发 费 用 和广告费用三项的准备来估计。该指数值越大, 说明资产负债 表越稳健。
( 3) 收益稳健性指数。David Burgstahle等( 2006) 构建了一 个新的收益稳健性指数, 是下列三项指标的平均值加总: ①大
( 2) 应 计/ 现 金 流 模 型 。Ball 和 Shivakumar( 2005) 认 为 稳 军( 2002) 构建了如下的稳健性指数来计量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
健性下经济损失 被 及 时 确 认 , 作 为 未 实 现 的( 即 非 现 金) 应 计 费用抵减收入, 表现为当期应计项目为负数。而经济收益更可
不能说是完全令人信服的。
是变量或指数计量为辅, 模型法验证为主。变量法和指数法多
3. 指数法。
被认为是用来计量总体 稳 健 性 或 无 条 件 稳 健 性( 总 体 稳 健 性
( 1) 报表调整的稳健性指数。要比较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原 主 要 是由无条 件 稳 健 性 贡 献 的) , 而 模 型 法 是 计 量 条 件 稳 健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
高利芳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厦门 361005)
【摘要】 稳健性是一项传统的会计属性, 稳健性研究是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从指标设计的角度重新对稳健 性计量方法进行分类并予以简评。
【关键词】 稳健性 变量法 模型法 指数法
会 计 稳 健 性( 也 称 为 谨 慎 性) 是 财 务 报 告 的 一 项 重 要 属 性, 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FASB) 发 布 的 财 务 会 计 概 念 公 告 第2号( 1980) 指 出 : 稳 健 性 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映, 以试图确保环境中的不确定 性和风险得到充分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1989) 对稳健 性的定义是: 稳 健( 审 慎) 指 在 不 确 定 性 条 件 下 需 要 做 出 估 计 时, 判断过程要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 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由于稳健性本身的重要性, 及其与准则 制 定 、公 司 治 理 、市 场 监 管 以 及 会 计 的 国 际 比 较 和 趋 同 等 多 个 方面存在广泛联系, 近年来, 稳健性研究在国内外有逐渐升温 趋势。
一 、稳 健 性 的 计 量 Watt(s 2003) 将 稳 健 性 的 计 量 方 法 概 括 为 净 资 产 基 础 计 量、收益和应计基础计量, 以及收益/ 股票回报关系计量, 这主 要 是 从 稳 健 性 计 量 所 使 用 的 变 量 角 度 进 行 分 类 的 。 Watts ( 2003) 的概括做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 但他的归纳并不全面。 笔者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 从稳健性计量指标的设计形式上 进行分类, 分为变量法、模型法和指数法三类。模型法是利用 会计或市场数据设立回归方程模型, 关注回归系数的含义。变 量法和指数法在构成方法上较为类似, 都是通过对会计或市 场数据的运算得到一些数字。两者区别在于这里的变量有较 为公认的名称, 使用范围不仅限于稳健性计量, 而指数多具有 独创性, 且专用于计量稳健性。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可以涵盖 Watt(s 2003) 的 介 绍 , 而 且 也 可 弥 补 其 遗 漏 , 在 层 次 上 也 更 为 明晰。 1. 变量法。 ( 1) 权益市值账面比。一般认为稳健性的存在会使权益的
模型: NIit= #0+ #1R Dit+ #2R it+ #3R*itR Dit+ ’it
润除以期初总资产在分布中间部分( 即 净 利 润 占 期 初 总 资 产 的比例在- 20% ̄ 20%之间) 的偏度, 偏度负值越大意味着公司
其中: 因变量NIit 是公司i在t年末的每股收益除以期初每 股 价 格( 控 制 异 方 差) ; 自 变 量R 是 公 司 股 票 的 年 回 报 ; R D 是
2. 模型法。 ( 1) 收益变化模型。稳健性意味着收益比损失更具有持续 性。因为财务报告不确认未被证实的资产价值增长 ( 经济收 益) , 而 是 在 未 来 期 间 现 金 流 实 现 时 才 将 其 包 含 在 会 计 收 益 中, 表现为公司正的收益或收益变化较为持续。而当发生损失 时, 公司及时确认表现为收益为负或负的变化, 这种负的收益 或 收 益 变 化 是 暂 时 的 , 以 后 会 出 现 反 转 。Basu( 1997) 、Ball和 Shivakumar( 2005) 用 如 下 模 型 予 以 计 量 : △NIit=!0+!1NIDi, t- 1+!2△NIi, t- 1+!3NIDi, t- 1△NIi, t- 1
计量条件稳健性的最常用的方法。Basu( 1997) 做了开创性的 的利润与大的亏损的比率 ( 净利润超过期初总 资 产 的20%为
工作, 他用股票回报的正负来代表好消息和坏消息, 如果会计 “ 大 的 利 润 ”; 同 理 , 净 亏 损 超 过 期 初 总 资 产 的20%为“ 大 的 亏
盈余对坏消息更为敏感就是稳健性的表现。因此可建立如下 损”) , 这个比率较小意味着公司会计有可能“大洗澡”; ②净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