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专题复习导学案丁(1)

合集下载

成语专题导学案(学生)

成语专题导学案(学生)

成语专题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2. 掌握常用或易混成语误用的类型3. 提高学生成语解题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或易混成语的误用类型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成语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洁身自()事多()杵成()锋相()症下药2老生常()虎色()本加()兵秣()到成功3好景不()歌当()笑不()天独()积薄发4毛遂自()贤举()者为()出无()落孙山考点解读:“正确使用成语”这一考点是以考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中剥离出来的一个考点。

课标全国卷近几年来均在题干中明确为考查成语,所考的成语都是常见的,很少选用生僻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要了解成语在意思、程度、使用范围、色彩(语体和情感)、语法功能等上的不同;还要弄清句子的语境要求,即句子的意思、程度、使用范围、色彩等各方面要和成语相同,同时要注意成语的句子是否搭配等。

因此,下面将成语使用中出现的几类主要错误类型讲解如下:(一)望文生义感性认知: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误,在括号内标出“√”或“×”,并说明理由。

1.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2.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可个别有车一族坚决反对,不赞一词....。

( )3.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 )4.一到晚上,修整一新的人民南路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人们兴致勃勃地徜徉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大街上,尽情地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 )5. 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 )技法点拨:.看,忌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1(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1(免费下载优秀版)

成语专题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成语学习的重要性,扩大成语积累,熟记语意,准确运用。

、以成语和高考考点的联系为切入点,探究积累成语的方法。

学习重点:梳理成语和高考考点的联系点,积累相关成语。

学习难点:自主探究积累成语的方法并分享借鉴。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柜台前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

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有时甚至助纣为虐。

我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分以下女子单打,分以下男子单打,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充满活力的家!老师评语:这成语应用得老师也自叹不如!深表同情,你爸妈是打铁的,你是铁打的!二、成语在高考中: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成语重整旗鼓意味深长层出不穷守正不阿踌躇满志巧夺天工望尘莫及博学审问充耳不闻左支右绌行之有效汗牛充栋等而下之乐不思蜀滥竽充数知人善任揠苗助长运筹帷幄不言而喻精益求精励精图治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美不胜收数不胜数潸然泪下令人咋舌独一无二如火如荼返璞归真敷衍塞责心无旁骛劳燕分飞同日而语天南海北南辕北辙相提并论恪守不渝万无一失滔滔不绝分道扬镳平分秋色不忍卒读温文尔雅分庭抗礼三、成语在我心中:从“成语和高考考点的联系”这一角度储备成语。

探究积累成语的方法:请仿照示例梳理出成语和哪些高考考点有姻亲。

(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示例:、成语和语音(请给下面成语中加横线的字词注音)否极泰来心广体胖箪食壶浆暴殄天物余勇可贾大腹便便无声无臭荦荦大端拾级而上虚与委蛇犯而不校怙恶不悛暴戾恣睢自怨自艾畏葸不前魑魅魍魉踟蹰不前纵横捭阖歃血为盟刀耕火种封妻荫子冠盖相属饿殍遍野趑趄不前、成语和语病()、赘余类:目前的当务之急过分的溢美之词不能妄自菲薄自己让人利令智昏真知灼见的意见难言之隐的苦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众多莘莘学子忍俊不禁地笑了三令五申地强调耿耿于怀至今难忘浑身遍体鳞伤显得相形见绌独自孑然一身让人贻笑大方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普通的芸芸众生正方兴未艾特别穷凶极恶值得可歌可泣好像如芒在背责无旁贷的责任接踵而至地闯进来突然恍然大悟()、语法类:①不能带宾语的:漠不关心侃侃而谈出奇制胜妄自菲薄发扬光大置若罔闻津津乐道身体力行熟视无睹乐此不疲自怨自艾信手拈来视而不见肝胆相照耳濡目染求全责备和盘托出司空见惯②常用于否定句的:望其项背同日而语一蹴而就青红皂白天高地厚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一概而论等量齐观万应灵丹吹灰之力鹿死谁手混为一谈尽如人意妄自菲薄(三)成语和语言得体:谦辞一得之见抛砖引玉敬谢不敏不情之请不足挂齿一孔之见信笔涂鸦雕虫小技狗尾续貂忝列门墙才疏学浅姑妄言之班门弄斧聊表寸心尸位素餐望尘莫及笨鸟先飞挂一漏万无功受禄贻笑大方德薄才疏蓬荜生辉敬辞鼎力相助不吝赐教大驾光临虚怀若谷卓尔不群洗耳恭听当之无愧率先垂范高抬贵手大材小用虚左以待高朋满座(二)、成语在古代汉语中、成语和古诗万紫千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寸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乘风破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心有灵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青梅竹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不拘一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柔情似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千淘万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摧眉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冰心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貂裘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夙兴夜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2)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3)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一、知识准备.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二. 高考试题示例1、(09年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2、(2009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高一语文成语复习导学案

高一语文成语复习导学案

成语学习目标:1、识记必修一、二课文中出现的成绩意思,能够准确使用。

2、提高成语运用及辨析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识记必修一、二课文中出现的成绩意思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旺盛,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怨自艾:本义是后悔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或议论的,表示言行合乎事理。

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责备,表示虽有不足,但仍可原谅。

势不两立:势:情势;两立:并存。

指敌对双方不能并存。

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

色:脸上的表情。

不让心里的想法从话语和表情上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瞠目结舌:瞠目:瞪着眼睛。

结舌:舌头动不了。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惊讶或受窘的样子。

百无聊赖:聊赖:依靠。

精神上没有依托。

形容非常无聊。

苟延残喘:残喘:仅存的一口气。

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稍逊一筹:两相比较,稍微差一点。

举棋不定:意为下棋的人,拿起棋子不知道走哪一步好,那是胜不了对方的。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一如既往:一如:全都相同。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相同。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的回来。

魂牵梦萦:在梦中还牵挂萦绕着。

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安定。

怡然自得:怡然:喜悦的样子。

自得:舒适。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含惋惜意。

根深蒂固:蒂:草木之根。

比喻基础稳固。

寄人篱下:指生活上依靠他人,不能独立。

也指依附别人,在人之下。

方兴未艾:方:正当。

兴:兴旺。

艾:停止。

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力。

经营:谋划安排。

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

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复习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辨析考点、题型及辨析方法;2.强化成语积累及辨析训练。

一、考纲、考向解读:成语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常客。

《2015年考试大纲》指出,对成语的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2014年、2015年高考分别将“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全国卷)、“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全国卷)放入具体语境要求考生辨析并选择正确答案。

从中可以看出,全国卷的考查显然更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

根据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惯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的高考,成语考查都将会以辨析成语使用的题型出现。

近义成语的辨析应成为复习的重点,积累成语的时候,要善于举一反三,联想对比学习。

二、高考真题1、【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解析:选C.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三、具体讲习成语辨析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

在众多的成语中,形近、义近的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成语的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一)形近义不同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成语专题导学案(一教)

成语专题导学案(一教)

成语专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指出下列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为什么?(15分钟)2、总结成语运用规律(2分钟)(一)、一叶障目,望文生义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再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例3: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再如: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例4: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

句中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例5: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著作或藏书非常多。

例6: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专题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成语误用的几种主要类型。

2、指导并培养学生成语积累的方法、意识。

重点难点:
1、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成语;
2、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条件下提高解题准确率。

考纲解读
各地高考所选用的熟语(以成语为主)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中学课本,尤其以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熟语出现率较高。

主要有三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二是辨析近义成语,三是根据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填空。

考纲要求能正确理解熟语(主要是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强调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因此使用熟语时,应注意熟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也要注意其本身的词素含义、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熟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

具体使用不当表现为: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不分、轻重失当、重复或矛盾、搭配不当、不合语境、不合习惯等,所以复习备考除了积累,还应有意识地顾及这些病症。

课堂检测
找出误用成语与句子中不匹配的地方,分析成语误用的类型。

自学提示◆思考自己的解题过程。

(误用原因、答题技巧)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3、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4、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5、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6、《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7、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8、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9、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10、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1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12、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13、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14、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5、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 球队望其项背。

16、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17、王大妈爱干净,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18、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方法规律探寻
提问:做完练习题,你觉得自己急需解决什么问题。

生思考作答,教师强调规律方法。

治本义,忌望文生义
析多义,忌只知其一或不合语境 审形似,忌混淆词义 辨程度,忌轻重失当
析语义,忌重复赘余
析感情,忌褒贬不分
看角色,忌谦敬失当
达标训练
1、(湖南卷)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辽宁卷)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4、(课标卷)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5、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2005年湖北卷)
6、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7、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夏日炎炎,七月流火,我市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抗旱。

8、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9、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10、七千余名莘莘学子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

11、(湖南卷)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1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重点提示
1、平日成语必须大量积累,但不需要死记硬背,放在语境中记忆成语;(考纲特
别提到语境)
2、抓住成语的语义、色彩、用法等细节,加强理解记忆;
3、注意两用成语(见附录)
课堂检测答案
◆望文生义,用错对象(1、2)
“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不明语源,不知本义(3、4)
“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色彩不分,褒贬失当(5、6)
“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

把此词加于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

◆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7、8)
“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范围不清,轻重失当(9、10)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

这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11、12)
“瓮中捉鳖”可作谓语,但不作宾语。

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宾语,造成了错误。

◆画蛇添足,重复累赘(13、14)
“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不合习惯,违背常规(15)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为其他甲B球队都无法赶得上五牛队的雄厚财力,该成语使用违背常规,故错。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16、17)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形近易误,音近易误(18)
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是众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

达标训练答案
1、活灵活现是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

2、“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3、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4、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5、用错对象、轻重失当
6、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
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7、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不合语境。

8、“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造成搭配不当。

9、“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10、“七千余名”与“莘莘学子”重复。

因为莘莘学子就是众多学子的意思。

11、“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

从语境来看,没有什么不平常的情况,显然与语境不合。

12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

此句却把对人的敬意,用在自己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