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导学案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导学案 (2)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定义及其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过对成语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学会活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知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

2、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灵活地使用成语。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运用成语相机导入)二、什么是成语汉语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髓,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三、成语的来源叶公好龙望梅止渴1、神话故事哪吒闹海2、寓言故事指鹿为马3、历史事件行云流水4、文人作品女娲补天5、外来文化老骥伏枥火中取栗掩耳盗铃成语百科(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成语,以小组的方式展示,并且选一名同学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成语)成语与衣食:衣锦还乡、-----------、-----------、------------、-----------成语与住行:车水马龙、-----------、-----------、-------------、----------- 成语与动物:飞蛾扑火、------------、-----------、-----------、-----------成语与植物:枯木逢春、-------------、-----------、-------------、---------- 成语与兵器:刀光剑影、------------、--------------、------------、--------- 成语与礼俗:彬彬有礼、-----------、-------------、-------------、--------- 成语与文学:人面桃花、-----------、-------------、--------------、---------- 成语与艺术:余音绕梁、------------、--------------、-----------、---------- 成语与科学:斗转星移、-------------、-----------、-------------、------------ 成语与教育:良师益友、------------、-------------、-------------、----------- 成语与做人:高风亮节、----------、-------------、---------------、-------------四、合作探究(一)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汉字()上明珠未卜先()胜券在( ) 目不()丁( )而不厌难()可贵( )以为常()争上游天各一( ) ()甘共苦知法犯( ) 步()为营一()之长()心吊胆()夺天工()瞻远瞩提示:-------------------------,-------------------------。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设计(含答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成语的定义及来源,简单归纳成语误用的类型,初步感知成语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2.过程和方法:对成语误用大致分类,分析、讨论、探究成语中的文化现象。

3.情感与态度:透过成语这个“小”世界,探究中华文化的“大”天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对成语的简单认识升华到对祖国文化热爱的高度。

二、导读知识链接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

2.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成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3.成语的结构从它的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

有的成语相当于复句的紧缩,如承接关系(马到成功)、转折关系(不约而同)、递进关系(得陇望蜀)、选择关系(宁死不屈)、因果关系(温故知新)、条件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目的关系(守株待兔)、假设关系(有闻必录)、让步关系(插翅难逃)等。

另外有极少数成语,它们内部无法进行语法分析,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等。

4.成语使用的误区类型望文生义: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

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

②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有的只用于人,有的只用于物,有的专用于某类人或某一物。

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③误用褒贬: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整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 精品

整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 精品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成语,积累成语,正确熟练地运用成语。

2、培养自主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3、学习成语,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方法]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质疑,梳理探究。

[学时安排]一节课预习,一节课展示。

[知识链接]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

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两个字到14个字的占4%。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历史事件,四是文人作品,五是外来文化。

成语有明显的特点。

1、具有修辞作用。

比如“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若解释成“肚子里长着一根竹竿”就大错特错了。

“穿云裂石”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带着浓厚的夸张色彩。

2、结构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改变。

“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

3、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马首是瞻”;B、词类活用,如“衣锦还乡”(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祸国殃民”(使动)、“不耻下问”(意动)、“虎踞龙盘”(名词作状语);C、状语后置,如“嗤之以鼻”“重于泰山”;D、成分省略,如:“逍遥法外”“盲人瞎马”;E、互文,如“善男信女”“拐弯抹角”。

4、语法结构多样。

有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有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

《成语探源辞典》收入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分类汉语成语大词典》收入成语9400条,按内容分成50类,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的来源。

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也就越多。

据《成语探源辞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有140条。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2篇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2篇

一、梳理内容和方式的确定成语的梳理,可以从“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等方面进行,但考虑到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人们又常误用成语,因此把这一专题的范围缩小为“正确运用成语”。

要求学生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以正确理解容易用错的成语,丰富其成语积累,并强化其正确运用成语的意识。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不少成语(为了了解学生的成语积累,专门整理了语文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七至九年级出现的成语),但对多数成语一知半解,对误用成语的现象不够敏感,因此要求他们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时,他们表示为难,不知道哪些有错,哪些没有错。

于是提醒他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理解并正确运用容易用错的成语。

学习根据一定的要求查找、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成语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三、课前准备布置全班学生分组(按褒贬不当、望文生义等成语误用类型分组)搜集媒体上错用成语的例子并查出该成语的正确意思,做成书面作业交给组长。

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学习本组搜集来的成语,做成演示文稿(包括误用的例子和该成语的正确解释),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组交流。

四、课堂实录1.导入(安排汇报交流活动)。

教师:前一段时间我布置同学们分组搜集媒体误用成语的例子,这节课要大家把成果拿出来汇报交流一下。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请其中三组的主讲人上来各讲三个你们组认为最有必要讲的成语。

大家认真听,有疑问马上向主讲人提问,并随时准备被主讲人请出来用成语造句。

2.三个学生依次上台讲解成语(每人限时8—10分钟)。

被抽到的三组讲的分别是成语误用中的“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把握不准”、“适用对象不明确”等三种类型,他们做的演示文稿中都有十多个成语,展示的三张演示文稿(三组共九张)如下:第1张:七月流火有人在某大会上致欢迎辞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经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 副本

【经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 副本

【经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二、说教法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由于这种梳理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可能显得比较枯燥。

为了避免这种枯燥感,可以采取设置情境和分组竞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间:1课时。

三、说学法在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一)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

(二)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

教师向学生推荐常用的几种工具书。

(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辞海》等)让学生养成亲自动手的好习惯。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四、说教学过程首先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在学生明确成语来源,了解成语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对所学的成语按不同方法分类。

教师要准备好十几张卡片(上面写一些能够用动作表演出来的成语)。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

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要上课了,看上去个个精神抖擞,老师对大家提点意见:希望同学们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词不达意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

高一语文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

高一语文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一语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学习目标:1成语理解2 成语来源3成语运用重难点分析:1重点:成语理解2 难点:成语运用学习步骤:1讲解 2讨论 3练习 4小结 5作业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时间:一课时导入:当依依难舍的深情化为天长地久的思念,我只想刻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别来无恙?年轻的心渴望着一鸣惊人,渴望着像盖世无双的一代天骄那样,创建赫赫有名的丰功伟业,于是有恃无恐、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去做前程无量的美梦。

当步步为营、志在必得的雄心在红尘俗世中被一次次摔打历练,方明白久负盛名的背后其实是颗苍老疲倦的心,而拥有一份贤妻良母般的温暖才能令远行的航船有备无患,即使风浪滔天也能豪情万丈、其乐无穷地奋斗!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教学过程:一、对成语的整体感知:【学生活动】(1)成语接龙:1)向隅而()不成()泪俱()里巴()仰马翻2)毛遂自()贤举()歌善()文弄()守成规3)老生常()虎色()本家()兵秣()到成功4)石破天()天动()久天()治久()居乐业5)洁身自()大喜()不可()齿难()恩负义6) 大庭广()口烁()石为()门见()盟海誓(2)成语中的生肖:①鼠牛马兔②蛇羊狗虎③猴鸡龙猪二、【合作探究】成语来源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本P77页成语这部分内容,结合学生的预习,归纳总结成语的来源,并尽量多的举出代表性的成语。

总结在纸上,以组为单位完成,组长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

三、【练习】成语的运用: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

运用时应尤其注意下面几点:(一)读音:人才济( )济乳臭( )未干图穷匕( )见蓦( )然回首大腹便( )便如法炮( )制汗流浃( )背戛( )然而止叱咤( )风云(二)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换然一新()人才倍出()黄梁美梦()破斧沉舟()变本加利()惩前比后()按步就班()手屈一指()歪风斜气()有口皆卑()四、高考链接俗语换成语:1打开天窗说亮话2赶鸭子上架3好虎架不住群狼4躲过了风暴又遭雨5此地无银三百两6 这山望着那山高7 鸡蛋里挑骨头8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9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10衣上有虱烧棉袄11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五、【布置作业】:预习成语误用的资料,对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容易误用的成语有所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含答案)

19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1 市值李亚娟19、《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李亚娟【学习目标】1、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识记:不断积累并梳理成语,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3、理解: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4、综合应用:梳理高考考过的重点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学习难点】1、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学法指导】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实践法【学习课时】1—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篇学生作文这样写道:我的家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一团和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教师讲述:可见,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同学来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交流讨论:成语的和结构1、汉语成语的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2、汉语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二)实践总结:成语的运用1、做下面的游戏(1)六畜成语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

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亡___补牢 __鸣___盗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 ___不宁(2)量词填一填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形单影___ 人___桃花___水车薪___大不掉金榜___名单枪___马一___散沙六___清静一___之雅金___玉叶门当___对金___玉律舍___逐末有___不紊信___雌黄杯___狼藉守口如___2.成语接龙比赛。

《成语:中 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导学案

《成语:中 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导学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文化内涵。

2、掌握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3、感受成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2、难点(1)正确辨析和使用近义成语。

(2)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

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

成语具有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等特点。

2、成语的来源(1)古代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2)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3)古代诗文,如“老骥伏枥”(出自曹操《龟虽寿》)。

(4)民间俗语,如“七上八下”“三心二意”。

四、学习过程(一)成语的特点1、结构固定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不可随意变更的。

例如“一心一意”不能说成“二心二意”。

2、意义完整成语在表意上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比如“狐假虎威”,不是说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而是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3、风格典雅成语多来源于古代文献,用词精炼,富有文采,具有典雅的风格。

(二)成语的文化内涵1、反映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例如“朝秦暮楚”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量入为出”体现了古代的经济观念。

2、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等成语,传递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观。

3、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塞翁失马”体现了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物极必反”蕴含了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道理。

(三)成语的运用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如“文不加点”不是指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有些成语具有褒贬之分,使用时要恰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1 市值李亚娟
19、《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李亚娟
【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2、识记:不断积累并梳理成语,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3、理解: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4、综合应用:梳理高考考过的重点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学法指导】
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实践法
【学习课时】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篇学生作文这样写道:
我的家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一团和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
教师讲述:可见,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同学来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交流讨论:成语的和结构
1、汉语成语的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
2、汉语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
(二)实践总结:成语的运用
1、做下面的游戏
(1)六畜成语
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

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
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亡___补牢 __鸣___盗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 ___不宁
(2)量词填一填
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
形单影___ 人___桃花___水车薪___大不掉金榜___名单枪___马一___散沙六___清静一___之雅金___玉叶门当___对金___玉律舍___逐末有___不紊信___雌黄杯___狼藉守口如___
2.成语接龙比赛。

分别以“水滴石穿”和“政通人和”为开头,让两个小组展开成语接龙比赛,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多又对为优胜者;再以“高山流水”和“枯木逢春”为开头,再请另两个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三)归纳总结:成语与文化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

汉语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

根据平时关于成语的积累,小组分工,填写下表。

成语举例
三、作业布置
衣食类凤冠霞帔
住行类登堂入室
动物类凤毛麟角
植物类雨后春笋
兵器类唇枪舌战
礼俗类知书达理
文学类行云流水
艺术类高山流水
科学类斗转星移
法律类绳之以法
教育类诲人不倦
治国类革故鼎新
做人类高风亮节
附《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参考答案
1、 汉语成语的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
汉语成语的主要有五个面: 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
五是外来文化,如公德无量、火中
取栗。

2、 汉语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 有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有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有补充关
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

(1)六畜成语
塞翁
失马 顺手牵羊 偷鸡摸狗
汗牛充栋 狗尾续貂 亡羊补牢 鸡鸣狗盗 人仰
马翻 羊入虎口 鹤立
鸡群 鸡犬不宁 (2)量词填一填
形单影只 人面桃花 杯水车
薪 尾大不掉 金榜题名 单枪匹马 一盘散沙 六根清净 一面之雅 金枝玉叶 门当户对 金科玉律 舍本逐末 有条不紊 信口雌黄 杯盘狼
藉 守口如瓶

语 举 例
衣食类 衣冠楚楚 凤冠霞帔 纨绔子弟 布衣蔬食 残羹冷炙 山珍海味 钟鸣鼎食 粗茶淡饭 箪食瓢饮 衣锦还乡花天酒地 布裙荆钗 脍炙人口 狼吞虎咽
住行类 登堂入室 窗明几净 雕梁画栋 高枕无忧 金碧辉煌 鲁殿灵光 美轮美奂 蓬门荜户 瓮牖绳枢 跋山涉水 车水马龙 披星戴月 登山临水 颠沛流离

狐假虎威 狼心狗肺 鹤立鸡群 凤毛麟角 飞蛾扑火 井底之蛙
1.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直接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成语: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成语: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成语:
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成语:
擀面杖吹火──
小葱拌豆腐──
孙悟空变戏法──
2、猜谜语
哑巴说话(打一成语)谜底: 变奏为春(打一成语)谜底:
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谜底: 举棋不定(打一成语)谜底: 滥竽充数(打一成语)谜底:
不折不扣(打一汉字)谜底: 3.成语对联 请写出空缺的一联上联:守株待兔 下联: 上联:引狼入室 下联:
4、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为什么? a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b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
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c 、.“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d 、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e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物类黔驴技穷如鱼得水惊弓之鸟一丘之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趋之若鹜莺歌燕舞
植物类岁寒三友势如破竹雨后春笋姚黄魏紫春兰秋菊藕断丝连桃红柳绿指桑骂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荆斩棘投桃报李良莠不齐
兵器类自相矛盾折戟沉沙大刀阔斧刀光剑影唇枪舌剑一箭双雕横槊赋诗枕戈待旦图穷匕见炮火连天丢盔卸甲强弩之末枪林弹雨盘马弯弓
礼俗类彬彬有礼知书达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归八拜之交五体投地张灯结彩秦晋之好洞房花烛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入土为安断发文身披麻戴孝
文学类春秋笔法点铁成金韩海苏潮行云流水元轻白俗红豆相思红叶题诗人面桃花旗亭画壁七步之才梅妻鹤子郊寒岛瘦江郎才尽洛阳纸贵
艺术类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滥竽充数煮鹤焚琴长袖善舞手舞足蹈粉墨登场梨园弟子画龙点睛妙手丹青双管齐下力透纸背颜筋柳骨
科学类斗转星移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炉火纯青百炼成钢半斤八两锱铢必较刀耕火种钻木取火风云莫测雷霆万钧水滴石穿病入膏肓沧海桑田
法律类法不阿贵令行禁止明镜高悬法恢恢疏而不漏铁面无私赏罚严明格杀勿论屈打成招以身试法绳之以法执法如山有案可稽杀一儆百
教育类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傅众咻有教无类薪尽火传名落孙山青出于蓝断机择邻言传身教
治国类长治久安富国强兵国泰民安革故鼎新道不拾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力挽狂澜疮痍满目政通人和分崩离析半壁江山民怨沸腾生灵涂炭
做人类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相忍为国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人面兽心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吮痈舐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作业
1.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直接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成语:居心叵测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成语:铤而走险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成语:郎才女貌
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成语:每况愈下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孙悟空变戏法──无中生有
2、猜谜语
哑巴说话(打一成语)谜底:指手画脚
变奏为春(打一成语)谜底:偷天换日
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谜底:无独有偶
举棋不定(打一成语)谜底:下落不明
滥竽充数(打一成语)谜底:随声附和
不折不扣(打一汉字)谜底:听
3、成语对联
请写出空缺的一联上联:守株待兔下联:缘木求鱼
上联:引狼入室下联:放虎归山、
1、、成语错用解析
a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原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夜景观建设”,属于用词不当。

b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c成语“鲜为人知”意为“很少被人知道”。

原文列举这棵“千年杜鹃王”的发现地的海拔、树围、树龄等数据,并不是为了强调这棵树“很少被人知道”,而是说这棵树“极其少有”或“非常神奇”。

d琳琅满目,一般用来比喻书籍或工艺品等好的东西很多;而原句却用它来形容“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豪华”,显然用词不当。

e“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说说笑笑,和平常一样。

而原文是说我们在夜晚的宁静气氛中非常自在,无拘无束,这里应用“谈笑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