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
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教学分析:尽管是复习课,本单元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学,教师教都有一定困难。
学情分析:复习课上到现在,前面主要复习了是空气、氧气和水的知识,化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学生既有好奇的一面,同时理解运用又有困难的一面。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知识梳理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注意:(1)一般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拉子构成的。
但氢原子只有1个质子和1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教)就是质子所带电荷数。
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
又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在原子中,由子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5、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6、了解化学式的涵义,7、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8、能利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复习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复习过程一、知识点梳理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点:(1)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点:“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注意点:(1)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也能。
但是,描述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时,要结合物质的构成去进行。
即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什么粒子保持。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点:(1)元素是宏观概念,没有个数意义。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不同。
5、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的关系(见图1)注意点:描述物质的组成、构成时,要分清大道、岔道和小道。
(1)一条阳光大道。
即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只要知道了物质的化学式,我们便能说出物质的组成。
(2)三条分向岔道。
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情况时,我们要注意总结各类物质的构成规律,以防在岔道上迷路。
常见的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般由原子构成;常见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离子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一、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列出图表)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3.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练习:如果某元素的实际质量为M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素1.元素的概念(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元素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__数决定的)2.地球中所含的元素(前四位):3.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课本P75页表中元素的符号一定记住)4.元素周期表(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及表中各部分的含意)(三)离子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共有____层,最外层最多有____个,其中,只有一层的最多有____个,元素的化学与_______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原子中存在的两个等式。
3.离子的形成4.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及离子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如Mg2+ ,名称为__________,整个5.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四)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的概念及意义(特别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区别)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顺口溜一定要记住)练习:默写出六种原子团的写法和化合价3.根据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写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步骤要记住)4.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计算下面化合物中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5.根据化学式计算:(以NH 4HCO 3为例完成下面的复习)(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物质中N 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同步测试1、 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 、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 、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D 、 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3、 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 中子数不同B. 质子数不同C. 核外电子数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 铁C. 硅D. 铝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A. 氧化镁 MgO 2B. 二氧化硫 O 2SC. 氯气 Cl2D. 氢氧化钠 Na(OH)26、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 2SiO 3 (硅酸钠),Na 2SiO 3中Si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价B .+2价C .+3价D .+4价7、 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_______ +2价的钙元素________ 2个钠离子_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_8. 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严禁的毒品。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强化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2)纯净物与混合物;(3)化合物与元素化合物。
2. 基本粒子(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化学键的类型。
3.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2)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3)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4)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4.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化学反应的类型;(2)化学反应的本质;(3)物质转化规律。
5.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物质的应用领域;(3)物质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2. 教学难点:(1)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2)物质结构的微观解释;(3)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物质转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注重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与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六、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章复习共需4 课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掌握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质,如铁、砖块、空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
2.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教师讲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原子、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2.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教师讲解常见的基本物质种类和特性,包括金属、非金属和水等。
通
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并能够将其归类和描述。
3.实验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3.1实验一: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学生将金属导线分别与两个灯泡连接起来,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分别
与不同的物质接触,观察灯泡的亮度和闪烁情况,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3.2实验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取一些水,然后将不同物质加入水中进行搅拌,观察物质是否溶解,并用透明塑料杯盛装物质溶液,观察溶液的性质和颜色变化。
4.实验总结和讨论(20分钟)
5.拓展延伸(10分钟)。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一、复习课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化学式、离子、原子团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课前预习】自我检测: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由和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或;34、确定某种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如:a)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如Na+、Mg2+、Al3+等;b)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如H、O、Ne、Cl、Ar等;c)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如Cl-、、S2-、F-等。
5、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显正一价的元素有_________;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第二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
7、空气中最多的一种物质_____;物质燃烧需要的一种气体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族“家庭成员”有(写三个)_________。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那些信息?①;②;③。
2、把下列物质以Cl 化合价由高到低为标准排个队。
> > > > 。
HCl HClO KClO 3 Cl 2 HClO 43、由C 、H 、O 、N 和Na 元素按要求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最简答的有机物____,溶于水显酸性的氧化物_____,纯碱______,8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 能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化合物、晶体等。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构成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构成是什么。
2. 讲解:介绍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解释。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食盐的溶解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解释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直观地了解物质构成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难点:
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
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
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的本质区别;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
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个氢,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
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1、原子的构成
金属____________ ____稳定易____电子形成_______
非金属_____________ ____稳定易____电子形成_______
稀有气体元素______________ 稳定_______电子
)
离子
三决定:决定原子的质量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 决定元素的分类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____数原子:质子数____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
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离子和原子的核电荷数_________,核外电子数_________
3.微观分析物质的构成,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混合物(多种化学式)
由_______构成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固体):直接用____________表示该物质的化学式,如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单质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由___________构成物质(非金属气体):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如H2、N2、O2、F2、Cl2等
纯净物由_______构成物质(非金属化合物) 如CO2、P2O5、H2O等
(一种化学式)化合物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用化合价
由_______构成物质(金属的化合物)如NaCl、MgCl2等
4.化合物的书写——化合价
(1)记住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合价:钠_____钾______银______钙______镁______钡______锌______铜______汞______铝______铁______;三种非金属:氢______氧______氯______ (2)记住几个原子团及化合价:氢氧根__________硫酸根__________碳酸根__________硝酸根__________铵根__________
(3)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4)由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5)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①写出元素符号,正前,负后 ②标化合价 ③约简化合价 ④数字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方⑤检查正误(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2)几种意义:
1、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1种元素 ②表示1个原子;如O ,表示__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某单质由原子构成时,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Fe ,表示__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1个离子;右上角符号的意义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荷类别,如Mg 2+表示_____________, “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该物质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如CO 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
(3)计算:
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d 、计算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
2. 化学式的书写
氦_______铁_______氮气_______氯化钠___________氯化镁___________氯化铁___________氯化亚铁___________氧化钠___________氧化镁___________氧化铝___________氧化铁___________氧化铜____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_硫酸钾___________硫酸钡_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 注意:几氧化几某的物质书写时直接按照数字和元素符号书写就可以了如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等
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① 氩元素 ② 4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7个银原子 ④3个硫酸根离子
4.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的意思
2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2H 2O 小“2”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 2O 5) 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6.计算题(1)求KClO 3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KCl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KClO 3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4)计算12.3g KClO 3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其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K-39 Cl-36 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