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一)知识清单

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B部语文知识清单使用时间:2022年3月 5日与84号导纲配套本节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记忆口诀:三比借对夸,两问一反复。
1.比喻概念: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概念: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叫拟物。
例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之物来写。
3.排比概念: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能够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借代概念: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分类:①特征代本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部分代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帆”,指船帆,这里代指整个船。
③具体代抽象: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是一种乐器,“弦”是乐器上金属丝。
这里用“管”“弦”指代音乐。
5.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夸张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例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9.反复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手法。
2017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1)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
问、反问、铺排、通感、列锦。
《插秧歌》
比喻。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 化板 滞为飞动,形象生动地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和农事的繁 忙紧张,表现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插秧歌》
比喻。
(明手法)
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
《乞食》
• 用了漂母救助韩信的典故。 • 主人的礼待与厚赠,让诗人感愧不已。诗人借韩
信与漂母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语言平 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 难,诗人的感恩图报,已经超越了事情的本身,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关术语: 叙
述
描
写
表
达
方
议
式
论
抒 情
正面 侧面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 用典、比兴、想象、联想、重章 叠句、铺陈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 衬托。 • 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
、“珍”馐值万钱,极言酒菜酒器之豪奢 ,却不能食,反衬出诗人内心苦闷至极, 愤懑难解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 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 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构成了 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二)哀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 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 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 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 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 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 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 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一)乐景写乐情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 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三)乐景写哀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 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绝句二首 (其一)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甫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在这里既是写“景”, 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 “情”。
(宗悫的典故
)
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韩信的典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 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 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后庭》遗曲,是陈后 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 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们至今还在唱着亡国之音, 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张,采 取措施,富国强兵,必然继续六朝悲恨。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

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词赏析方法(精选12篇)诗词赏析方法(1)第一步,预读来源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王维《 鸟鸣涧》) 中." (王维《 鸟鸣涧》)
④白描.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 白描.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 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行》)
⑤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 李白)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凉州词》)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陌上桑》 头." (《陌上桑》 )
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 对比: 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 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 坏的显得更坏.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 6.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 夸张: 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7.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 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 8.互文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 互文: 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 相互补充, 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 文简洁. 文简洁 白居易)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9.反复 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反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辛弃疾《丑奴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 3.拟人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 把物当作人来写, 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4.对偶 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对偶: 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 5.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 含蓄. 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赤壁怀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⑥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侧面烘托(烘云托月) 侧面烘托(烘云托月)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 鲜明突出. 鲜明突出.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析
诗歌鉴赏
定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 作原则, 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 容. 运用五种表达方式的方法技巧. 即:运用五种表达方式的方法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 样的表达技巧, 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 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 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 技巧的作用. 技巧的作用.
A.描写手法举例: A.描写手法举例: 描写手法举例
①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调动 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 触等感官). 视,听,嗅,触等感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 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 《燕歌行》)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梅尧臣《陶者》 厦."(梅尧臣《陶者》)
抒情手法口诀 情动于衷发为诗,直接间接泾渭明 情动于衷发为诗, 直接抒情性情直,间接抒情人含蓄 直接抒情性情直, 象征托物言志向,借古伤怀手法奇 象征托物言志向, 排列组合乐与哀,借景抒情手法新 排列组合乐与哀,
B.抒情举例: B.抒情举例: 抒情举例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 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 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②托物言志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 (骆宾王《狱中咏蝉》)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二,积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积累诗歌中常用的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记叙手法
描写手法口诀
诗靠形象来达意, 诗靠形象来达意,描写技巧占多数 人物景氛是对象, 人物景氛是对象,描写应从多角度 景物多从五觉写, 景物多从五觉写,动言貌神写活人 动静正侧虚实合, 动静正侧虚实合,渲染意境有高招 正衬反衬为他人, 正衬反衬为他人,工笔白描各不同 对比手法显特点, 对比手法显特点,细节描写打动心 起兴手法最古老, 起兴手法最古老,联想想象跨时空
10.设问 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反问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反问: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12.铺排 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 铺排( 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 服力和感染力. 服力和感染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通感 以感觉写感觉" "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