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ppt课件2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课件1-1-2-3-4-5-6-7-8-9-10-11-12-13

因为春天庄 稼最需要雨水, 所以诗人说春雨 是好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是在夜间, 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 随着春风洒落,细密 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一起来 读一读
春雨
好雨 / 知 / 时节。 当春 / 乃 / 发生。 随风 / 潜入 / 夜, 润物 / 细 / 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 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流 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 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 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 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古诗两首
春雨
春雨
杜甫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fǔ 杜甫
听课文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朗读古诗。 2、不懂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3、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nǎi suī
qiǎn
乃
随风 潜 入
rùn xì
时节 润
细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雨像知道 时节似的,当春 天一到,它就下 起来了。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 “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 下得及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三个字表现了春雨的美好品 格。
你能背
这首古诗吗? 赶快试试吧!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 没了的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 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 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 底是什么颜色的?”
23《古诗两首-别董大》PPT2-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别董大
高适
学诗三部曲
读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解诗意 诵诗句 悟诗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唐代著
名边塞诗人, 青年时代仕途 失意,高适送 别董大,也可 能正是诗人失 意的时候。
董庭兰,是 玄宗时代的 著名琴手, 他善古琴, 但当时盛行 胡乐,受到 冷落。
❖ 牢记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忆学过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谢谢大家
朗读
全诗翻译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 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 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 对待友谊?
川为静其波,
鸟亦罢其鸣。
——李颀的长诗
《听董大弹胡笳黄云:乌云 ❖ 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 ⑤知己:朋友。 ❖ ⑥谁人:哪个人。 ❖ ⑦君:你。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莫 前路无知己, 天愁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_昂_扬__、_乐_观_、_对__生_活_充_满_信__心_的_人_生_态__度_.
高适
学诗三部曲
读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解诗意 诵诗句 悟诗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唐代著
名边塞诗人, 青年时代仕途 失意,高适送 别董大,也可 能正是诗人失 意的时候。
董庭兰,是 玄宗时代的 著名琴手, 他善古琴, 但当时盛行 胡乐,受到 冷落。
❖ 牢记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忆学过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谢谢大家
朗读
全诗翻译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 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 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 对待友谊?
川为静其波,
鸟亦罢其鸣。
——李颀的长诗
《听董大弹胡笳黄云:乌云 ❖ 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 ⑤知己:朋友。 ❖ ⑥谁人:哪个人。 ❖ ⑦君:你。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莫 前路无知己, 天愁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_昂_扬__、_乐_观_、_对__生_活_充_满_信__心_的_人_生_态__度_.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_ _
八、综合练习。
语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裨.益(bì) 酝酿.(niàng) 广袤.(mào) 称.职(chèng) B.镌.刻(jùn) 褒.贬(bāo) 殉.职(xùn) 聘.请(pìn) C.归省.(shěng) 汲.取(jí) 裸.露(luǒ) 澄.清(chéng)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们脖子上的绞索。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9%
50.1%
表 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醉 翁 亭 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 子是:
,
。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 子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的句子
八、综合练习。
语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裨.益(bì) 酝酿.(niàng) 广袤.(mào) 称.职(chèng) B.镌.刻(jùn) 褒.贬(bāo) 殉.职(xùn) 聘.请(pìn) C.归省.(shěng) 汲.取(jí) 裸.露(luǒ) 澄.清(chéng)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们脖子上的绞索。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9%
50.1%
表 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醉 翁 亭 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 子是:
,
。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 子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ppt课件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急促 促销 相逢 重逢 遍地 遍身 插花 插班
异同 异口同声 佳节 佳人 漫山遍野 插曲 插图
你知道叶绍翁吗?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的诗以 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 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重点字解释
独: 单独。 别的,其他的。 异: 逢: 遇到,碰到。 这里指重阳节,实际泛指一切节日。 佳节: 倍: 加倍。 遥: 远。 知: 推测,料想。 登高: 古代习俗,每年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 登上高处。 每个人都插。 遍插: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避邪、 茱萸: 消灾。
独在异乡为异客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 登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 思念 家中的亲人 ,如今面对良辰 佳节,他感到非常 孤独 。 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 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而他却 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当别 人约了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 起了兄弟们一起登高的情景 。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同学们边读诗歌边想问题? 1.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2.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读一读
cù
促进
féng
回忆
jié
yì
yì
异乡
bèi chā
相逢
佳节 几倍
插花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 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九月初九 “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 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 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 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 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古诗二首》PPT幻灯片第二课人教部编版1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突出了天空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思。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2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危楼高(百尺 ),( 手可 )摘星辰。 不敢( 高声语 ),恐惊( 天上人 )。 《夜宿山寺》运用了(夸张 )的描写手法,把山寺的 ( 高 )和天空的( 静 )写得非常形象逼真,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觉。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诗句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诗人“不敢”与 “恐惊”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突显了山寺 高楼的高。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
读一读
chì lè gē 敕勒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o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18.古诗两首
第2课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突出了天空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1 用自己的话说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思。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古诗二首》ppt课件第二课时|人教 部编版 (共24张ppt)【优质课件】
2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危楼高(百尺 ),( 手可 )摘星辰。 不敢( 高声语 ),恐惊( 天上人 )。 《夜宿山寺》运用了(夸张 )的描写手法,把山寺的 ( 高 )和天空的( 静 )写得非常形象逼真,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觉。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诗句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诗人“不敢”与 “恐惊”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突显了山寺 高楼的高。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
读一读
chì lè gē 敕勒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o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18.古诗两首
第2课时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ppt课件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 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 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 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 然而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 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 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 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 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 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 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 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 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 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 恋、思念。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他看见) 知道 , 。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 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 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ppt课件
连顶着炎热的太阳种庄稼。
汗水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粮食从哪儿来的?
mí n 《悯农》 作者:李绅 可怜的
mǐn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读一读 儿 歌 你能做 到吗?
pâng pâng 大米饭,喷 喷 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chā yāng 春天育苗又 插 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zhù yì luàn sǎ 我们吃饭要 注 意,不要 乱 洒米和汤。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 ).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 )
我看见(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锄禾: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日当午:在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 汗滴:农民汗水滴落。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谁)
很辛苦。 (干什么)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知:有谁知道 盘中餐:盘子里的粮食。 皆: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看见( 想对( )说:( ),我 )。
读了这首古诗, 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 因为( ), )!
写农民辛苦种庄稼的句子是: ( )。 我们要节约粮食的句子是 ( )!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21、古诗两首
( (
手 )套
)领
shǒu
一 双( 一(
手)
首 右( ) 手
首 )诗
(
《古诗两首》的课件
山行:在山里走。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ppt课件2
读题目,想想小池里有些什么?
图上有什么?
蜻蜓
泉水
树阴
荷叶
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xī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 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 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 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所首。
诗意
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 细的流淌。树阴倒映在水面,像是 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荷叶才在 水面上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有蜻蜓 飞来落在它上面。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柔
请 露
情
所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án
蝉
chán
蝉
简介
蝉又名“知了”。 能发出嘹亮的鸣叫声, 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 在蝉的身体两侧有一个 大的环型发声器官,身 体的腹部是可以内外开 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 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
蝉 就是由此发出的。
振:振动
林:树林
樾:树荫
意欲:想要
捕:捉
立:停下来站在那儿
根据意思说诗句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苏教版(共25张PPT)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返回
————高尔基
看谁读得 最准确
熟读诗歌,理解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鉴,镜子;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 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 摇晃的意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 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 摇晃的意思。
前两句意思: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 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1. 把故事补充完整。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2—3.. —读诗—了句、这-——首—孜少—诗—孜壮—,—不不—你—倦努—想—力—到—,—了—老———大等——徒关——伤于——悲勤——奋——读——书—和的、《成—劝语—学。—》—的—意
思一样,也是劝勉大家要趁早努力读书的。
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或警句?写一句。
六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江苏]
古诗两首
导入 作者 自学 听读 理解 总结 板书 作业
新 课 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 里方是长进。
入
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朱熹
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返回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南 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 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学习方法
一、知道诗人(大致知道明白诗意(说出即可) 五、领悟诗情(需要掌握)
六、背诵古诗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 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 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 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 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于思乡的诗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描写秋景的诗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 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 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 禁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比较两首古诗 不同点:写作时代不同,诗人不同, 处境也不同
相同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 人的思念以及热爱之情。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 我们身边处处是朋友!处处是欢乐!
夜书所见
夜晚写下自己 见到的情境。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 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 “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九 日为重阳节。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 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 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 晚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孤单 异:别的、其他的
异:陌生人
独在他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 异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作者孤独寂寞 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佳节:重阳节
倍:加倍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 乡。
为什么 “忆”亲人? “忆”到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想像眼前梧 桐树叶在萧萧秋 风飘落的画面, 面对此情此景, 客游在外的诗人 会想些什么呢? 心情又如何呢?
一阵阵 发出 感觉
吹动 , 的声音,让人 。
江上的秋风使 自禁
情不 。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知道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深夜 篱落:篱笆 灯明:灯火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兄弟们身上插满了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 我一个人。
好处:从兄弟的角度来写自己 不在亲人身边,通过描写对方 的感情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是 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深沉,真挚。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因为 夜深篱落一灯明。
所以 知有儿童挑促织,
想像夜深人 静,篱笆下灯光 中闪动儿童的身 影,儿童正在捉 蟋蟀的画面,又 会使客游在外的 诗人想些什么? 心情又是怎么样 呢?
(他看见)
篱笆旁的灯火 儿童在捉蟋蟀
,
知道了 。 小时候自己在家乡也有同样的经历 他想到_________ , 惆怅、失落, 思念亲人和家乡 他的心情_______ 。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 代· 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 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 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 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 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 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 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 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 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 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 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 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 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
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
• • • • • 梧叶 秋风、风声 儿童、促织 篱落 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 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秋风:秋天的风。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
▲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
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恋家乡的 亲人
思念亲人 诗人平时______________, 更加的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
▲ ▲
所以就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远、遥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身
少一人:少了王维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知道诗人(大致知道明白诗意(说出即可) 五、领悟诗情(需要掌握)
六、背诵古诗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 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 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 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 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于思乡的诗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描写秋景的诗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 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 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 禁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比较两首古诗 不同点:写作时代不同,诗人不同, 处境也不同
相同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 人的思念以及热爱之情。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 我们身边处处是朋友!处处是欢乐!
夜书所见
夜晚写下自己 见到的情境。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 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 “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九 日为重阳节。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 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 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 晚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孤单 异:别的、其他的
异:陌生人
独在他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 异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作者孤独寂寞 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佳节:重阳节
倍:加倍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 乡。
为什么 “忆”亲人? “忆”到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想像眼前梧 桐树叶在萧萧秋 风飘落的画面, 面对此情此景, 客游在外的诗人 会想些什么呢? 心情又如何呢?
一阵阵 发出 感觉
吹动 , 的声音,让人 。
江上的秋风使 自禁
情不 。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知道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深夜 篱落:篱笆 灯明:灯火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兄弟们身上插满了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 我一个人。
好处:从兄弟的角度来写自己 不在亲人身边,通过描写对方 的感情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是 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深沉,真挚。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因为 夜深篱落一灯明。
所以 知有儿童挑促织,
想像夜深人 静,篱笆下灯光 中闪动儿童的身 影,儿童正在捉 蟋蟀的画面,又 会使客游在外的 诗人想些什么? 心情又是怎么样 呢?
(他看见)
篱笆旁的灯火 儿童在捉蟋蟀
,
知道了 。 小时候自己在家乡也有同样的经历 他想到_________ , 惆怅、失落, 思念亲人和家乡 他的心情_______ 。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 代· 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 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 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 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 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 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 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 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 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 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 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 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 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
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
• • • • • 梧叶 秋风、风声 儿童、促织 篱落 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 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秋风:秋天的风。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
▲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
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恋家乡的 亲人
思念亲人 诗人平时______________, 更加的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
▲ ▲
所以就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远、遥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身
少一人:少了王维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