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远景区庙山典型成矿区段的物探找矿新进展

合集下载

四川牦牛坪外围龙家沟稀土矿体第一阶段找矿突破及启示

四川牦牛坪外围龙家沟稀土矿体第一阶段找矿突破及启示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3年10月October ,2023第42卷第5期42(5):1074~1080*本文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地质调查工程”(编号:DD20230034)之“四川康定-云南个旧稀有稀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30290)和“中国矿产地质志续编与产品服务”项目(编号:DD20221695)共同资助第一作者简介于扬,女,1982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三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Email :**********************通讯作者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研究。

Email :*********************.com四川牦牛坪外围龙家沟稀土矿体第一阶段找矿突破及启示*于扬1,王伟2,3,王登红1**,刘善宝1,于沨1,赵芝1,纪德宝3,金雅楠1,2,阚磊1,2,范文辉4(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3四川省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17;4四川华行地质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摘要围绕加强国内稀土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的迫切需求,笔者在综合研究前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攀西牦牛坪外围龙家沟开展了以稀土找矿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综合调查评价工作。

经钻探验证,龙家沟ZK001孔深部发育厚大高品位稀土矿体,科研指导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

161件岩芯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钻孔ZK001总稀土氧化物(TREO )平均含量达4.87%,见矿视厚度125.76m ,核心部位高品位矿段超过60%。

牦牛坪外围龙家沟厚大隐伏稀土矿体的发现与钻探验证,扩大了牦牛坪稀土矿外围的成矿前景,是科技创新指导找矿突破的又一典型实践。

随着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成矿机制、精准勘查理论技术难题的突破、交叉学科以及模拟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带动该区稀土找矿工作。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阳春盆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是广东省内重点成矿区之一,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朝其塘岩体为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具有两次或以上的岩浆活动,通过与大宝山、鸡笼山、锡坪以及国内已知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认为朝其塘石英斑岩体具有寻找斑岩型锡(钼)矿的潜力。

标签:岩体特征找矿前景斑岩型朝其塘阳春盆地钦杭结合带及其旁侧是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Cu-A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1],也是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评价新增加的三个具有重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带之一[2]。

阳春盆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是一个在在印支期复向斜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北东向的局部断陷盆地[3],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

朝其塘位于阳春盆地南部,岗美岩体内,区内矿点众多,各种资料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岩体地质特征该岩体以复式岩体产出,主体是岗美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产出时代为燕山二期。

在花岗闪长岩中有石英斑岩侵入其中,时代晚于花岗闪长岩。

这两个岩体的具体地质特征以及蚀变分带分述如下:1.1花岗闪长岩特征位于岗美岩体的东南部,以岩株产出。

其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40%)、微斜长石(30%)、更长石(15-20%)、角闪石(5%)、黑云母(5%)、绿帘石(5-10%)、绿泥石(微量)、纤闪石(少量)、磷灰石、磁铁矿、白钛石、榍石等。

岩体局部有斑晶出现,斑晶为中长石(10%)、钾长石(5%)、角闪石黑云母(5%)、正条纹长石(10%)、石英(5%)。

结构为半自形粒状结构。

岩体中的构造以断裂为主,其次是裂隙。

断裂大致分成三组即NW、NE、NNW,其中以NW为主,成平行排列分布。

裂隙发育有多组纵横交叉成网状产出。

在断裂分布地段以硅化为主,而其余地区普遍出现有纤闪石化、绿帘石化、泥化、绿泥石化。

岩体中石英脉和褐铁矿分布较普遍,但大多数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重填。

在岩体局部见到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的矿化成细脉穿插,浸染状分布于岩体中,其次还有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等产出。

新兴—阳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新兴—阳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新兴—阳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通过对新兴-阳春成矿带中矿床赋存地层、构造背景、岩浆形成时代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成矿带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赋矿地层多样性,具备形成大中型金属矿床条件,综合研究,归纳物质富集成矿空间分布规律,筛选出几个找矿重要区域,为粤中坳陷多金属矿战略勘查指明方向。

标签:新兴-阳春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找矿预测成矿带位于粤西桂东南成矿带(Ⅲ级)云开隆起东部,吴川—四会断裂带的中段,粤中坳陷阳春盆地内部。

多期多次构造运动,构成良好导矿和容矿空间,频繁的岩浆活动,提供了充足含矿热液和成矿物质活化的热动力,具备形成中大型金属矿床有利条件,区域矿种类别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矿床类型本矿带以盛产铜钼、铅锌硫,伴生银的组合矿床为特色,已发现矿床(点)30余个,在云开隆起区内生金属矿床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就矿床类型而论,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其次是岩浆热液脉型[1],如下表1。

2矿带的基本特征2.1赋矿地层研究区赋矿地层随着矿床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不同而不同。

如在云开隆起边缘,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岩性一般为硅铝质岩石及钙镁质变质岩石,与之有关的矿产主要为贵金属、有色金属、稀有及稀土金属矿,在岩体接触带地层两侧形成细脉浸染状铜钼矿体和在外接触带形成似层状或脉状铅锌矿体,在坳陷阳春盆地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岩性一般为碳酸盐岩夹砂页岩,后期岩体侵入,与之有关的主要为W、Cu、Zn、Pb、Sn金属矿,岩体内形成细脉浸染状型铜钼矿化体,接触带形成夕卡岩型铜或者铜铅锌矿体以及围岩形成的热液脉状,似层状铅锌铜银矿床,据30个矿点不完全统计,无论矿床的数量和储量,区内矿床主要赋存在晚泥盆世大乌石组灰岩和砂页岩、早石炭世石蹬子组灰岩及晚石炭世黄龙组灰岩中。

2.2控矿构造区域经历加里东期、燕山期多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以阳春盆地为中轴,盆地东西两侧断裂相向逆冲的对冲式地堑构造,构造以盆地东西两侧北东向断裂为主,构成屋背岭—爱国—岗尾(Ⅵ级)和辛蓬—石菉—陂面(Ⅵ级)两个成矿亚区,东侧断裂从南到北分别是芒鹅岭(Fe、Cu)、茶地(Pb、Zn、Ag)、爱国(Pb、Zn)、天堂(Cu、Mo、Pb、Zn、Ag)矿床,西侧断裂从南到北分别是石菉(Cu、Mo)黑石岗(Pb、Zn)、高基(Pb、Zn、Ag)、荔枝山(Pb、Zn、Au)矿床,也有北西方向次级断裂,构成了小南山—天堂岭成矿亚区(Ⅵ级)、崩坑—英武岭成矿亚区(Ⅵ级)。

小秦岭地区庙山梁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初探

小秦岭地区庙山梁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初探

小秦岭地区庙山梁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初探摘要:庙山梁位于北秦岭西南褶皱带与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的接触部位。

我们近些年研究并总结了庙山梁地区金矿的勘探工作,主要包括金矿类型,成矿时代及主要的成矿区位。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成矿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这个区域未来的找矿方向。

庙山梁地区主要出产岩浆热液型金矿,集中产于李子园—党川复背斜倾伏端柴家庄—徐家庄韧性剪切带外侧次级帚状旋转构造中,产出时代为古生代至中生代。

我们在整个区域已经发现了超过30个矿点,并且,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本区依旧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庙山梁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找矿方向找矿潜力1、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北秦岭零板块结合带,属于南秦岭古生代陆缘裂陷槽带[1][2][3]。

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主干断裂呈反“s”型展布,并具韧-脆性特征。

主要深大断裂有以下两条:①、舒家坝—娘娘坝韧-脆性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向北东向倾斜,倾角60°左右,发育宽约200m的挤压破碎带。

②、柴家庄—徐家庄韧性剪切带:呈反“s”型变化展布,倾向西或北西,局部东南,形成450¬~800m宽的糜棱岩带。

此深大断裂为秦岭群变质杂岩带与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系的边界断裂,为北秦岭区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区内主要地质体和各种矿产的分布。

见图1。

该矿床区域地层复杂,出露的地层有:中、古元古界秦岭群(pt1-2qn);下古生界李子园群(pz1lz);上古生界泥盆系李坝群(d2lb);上古生界泥盆系大草滩群(d3dc);白垩系(k);新生界新近系(n);第四系(q)。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时代自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均有,而以印支期最为强烈。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古元古界秦岭群,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以发育450~800m宽糜棱岩带为特征。

区内糜棱岩带呈北东向展布,倾向东南,岩性为石英长石绢云绿泥糜棱岩、黑云石英片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摘要]阳春盆地位于全国16条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钦杭成矿带南西段,是广东省内重点成矿区之一。

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近两年来,通过在该区开展国家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及老矿山外围找矿工作,相继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及成果。

其中庙山矿区位于石菉铜矿床的外围,是寻找与石菉类似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区段,近期新取得的成果表明该区具有寻找中型以上铜多金属矿床的前景。

[关键字]阳春盆地庙山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阳春盆地铜多金属成矿带,为广东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区内构造复杂,导致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侵位,并为含矿溶液提供良好通道和赋矿场所,在不同的围岩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丰富的内生金属矿床。

区内矿床(点)密集分布,类型复杂,已发现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0多处,主要以Cu、Pb、Zn、Ag、W、Sn、Mo 为主。

且大多数为多金属矿床,伴有多种元素。

区内的铜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型和岩溶型次生铜矿床,其中石菉铜矿为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1]。

庙山矿区位于石菉铜矿床东面约3km,是寻找类似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最有利区段。

2012年,我院通过开展”老矿山外围找矿”项目,取得了重要找矿进展,在施工的钻孔ZK602中发现铜多金属矿体多层,包括一层厚5.42m的富铜多金属矿体,平均品位为Cu7.42%、Zn1.78%、Ag133g/t、Bi0.091%,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主要对该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工作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其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1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阳春盆地南缘,阳春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端,其二级块体云开地块和粤中地块的交汇处(图1-1)。

以吴川~四会断褶带为界,西北部为云开古陆隆起区,南东部是一个主要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盆地-阳春盆地。

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广东省阳春市西岸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东省阳春市西岸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73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东省阳春市西岸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黄 凯(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广州 510030)摘 要:矿区区域地处于华南褶皱系南西段赣湘桂粤褶皱带,云开隆起与湘桂粤坳陷的衔接部位,在区域矿产上处于桂东-粤西成矿带东段和吴川—四会断裂带斜贯异常区。

通过地质测量,磁法剖面测量及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等工作总结了区内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内找矿预测模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为后续项目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桂东-粤西成矿带;吴川—四会断裂带;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07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Silver Gold Deposits on the West Coast ofYangchu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HUANG Kai(Guangdo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Guangzhou 51003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Jiangxi Hunan Guangxi Guangdong fold belt in the south-west section of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at the junction of Yunkai uplift and Hunan Guangxi Guangdong depression. In terms of regional minerals, 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East Guangxi -West Guangdo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oblique crossing anomaly area of the Wuchuan-Sihui Fracture zone. Through geological surveys, magnetic profiling, a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fil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in the area were summarized, and a prediction model for ore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was established, providing direction for the next step of ore exploration and providing strong guidance and guidance for subsequent projects.Keywords: Eastern Guangxi-Western Guangdong metallogenic belt; Wuchuan-Sihui Fracture zone; Prospecting direction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黄凯,男,生于1993年,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地质矿产勘查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矿产勘查、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

广东省阳春市麻料铅锌多金属矿区文光岭区段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广东省阳春市麻料铅锌多金属矿区文光岭区段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58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东省阳春市麻料铅锌多金属矿区文光岭区段深部找矿前景浅析梁志鹏(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广州 510080)摘 要:广东省阳春市麻料铅锌多金属矿位于阳春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在粤西地区发现的一个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矿床。

该矿床以铅、锌、锡、铜多金属矿化为主,已发现矿(化)带以铅锌矿为主,主要受NWW-NW向构造控制,与石英斑岩脉关系密切,赋矿围岩为黑云母花岗岩。

经过对矿区文光岭区段物化探异常、地质特征等勘查成果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在文光岭区段的异常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斑岩型(广义)矿床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粤西;铅锌多金属矿;文光岭区段;花岗岩;成矿前景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7-0058-3Preliminary Analysis of Deep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e Wenguangling Section of the Maliao Lead Zinc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n Yangchu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LIANG Zhi-peng(Guangdo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Guangzhou 510080,China)Abstract: The Maliao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Yangchu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Yangchun Basin. It is a deposit with a medium to large prospective scale discover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in recent years. The depo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lead, zinc, tin, and coppe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zone is mainly composed of lead zinc deposits, mainly controlled by NWW-NW trending structure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quartz porphyry veins. The host rock is biotite granite. Afte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exploration results in the Wenguangling section of the mining are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is a good prospect for prospecting porphyry type (generalized) deposits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abnormal area in the Wenguangling section.Keywords: Western Guangdong; Lead zinc polymetallic ore; Wenguangling section; Granite; Metallogenic prospects收稿日期:2023-06作者简介:梁志鹏,男,生于1989年,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广东省阳春静子地钼矿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广东省阳春静子地钼矿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广东省阳春静子地钼矿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广东阳春静子地钼矿区位于粤西阳春-高要钼成矿的有利地带,具备很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矿区已发现的钼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三尖岩体与地层接触带的爆破角砾岩筒内,矿体规模较大,成矿与硅化、绢云母化有关。

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应为与燕山晚期三尖岩体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

地表及角砾岩筒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及化探异常是矿区寻找钼矿体的有利标志。

标签:钼矿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静子地0前言广东省钼矿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8位(徐燕君,2013)。

从空间分布来看,钼矿床主要集中在粤西阳春-高要、粤北佛冈-曲江和粤东五华三个地区(刘连捷、古菊云,1985)。

其中,粤西阳春-高要地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发育有园珠顶大型钼矿床、鸡笼山大型钼矿床,以及林湾、坡怀营和锡坪三个中型钼矿床,是广东省最重要的钼矿产地(钼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9.4%,徐燕君,2013)。

目前,该区已发现的钼矿床的矿床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其次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因而显示具有很好的钼矿找矿前景。

本次工作新发现的静子地钼矿即位于该地区阳春复向斜的北西翼,具备进一步扩大钼矿资源/储量的潜力,因此对该矿区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区域地质背景静子地钼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地块粤中凹陷与云开隆起交接部位的隆起区边缘,吴川-四会大断裂的西缘。

该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bc)、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下亚群(D1-2gta)、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D3l)、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D3m)、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石磴子组(C1ds);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褶皱主要表现为阳春复向斜,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与燕山期岩浆岩均广泛分布(如图)。

目前,该区域矿产种类较多,已发现的有钼、铁、铜、铅锌、锡多金属、钨、金、砂金、黄铁矿、萤石及石灰石等,这些矿床、点多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阳春庙山典型成矿区段,以2012年度施测的m60、m70综合物探剖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本区段继续布施两条十字交叉型csamt、磁测和ip综合剖面,结合以往地质资料,通过对投入的物探综合方法展开不同层次综合分析,由浅至深,对区内铜多金属矿体及隐伏岩体的存在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定位。

关键词:csamt物探综合方法;隐伏岩体;综合评价
华南成矿的最佳条件是在有利的大地构造环境内的“层”、“体”、“位”复合区域。

阳春远景区庙山典型成矿区段处在多组构造重叠、复合、干扰的复杂部位,而深源岩浆活动带控制了区内与岩浆有关的矿床分布,沿断裂带内部及两侧赋存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不同含矿性的大小岩体,尤其是不同构造形式和不同组向断裂复合变化的脆弱带,为岩浆侵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该区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显示,有北西向的布格重力异常和沿重力推测的隐伏岩体凸起周围环绕的磁异常反应,前人曾认为该“环状”磁异常与石录岩体接触带环磁异常形态相似,且二者布格重力异常形态特征亦相似,均表现为布格重力异常的局部凸起,故综合地质研究一直推测认为本区存在隐伏岩体,矿床与隐伏岩体关系密切。

2012年度我院分别于1、2号磁异常上施测两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和高精度磁测剖面,工作成果表明本区受f2断裂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找矿前景极好,应为下一步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同时也初步推断出本区隐伏岩体客观存在性不大,但缺乏更深层次综合分析研究。

工区地质与方法技术的研究
区内构造形迹甚为发育。

北东――北北东向的吴川――四会断褶带纵贯全区,既是控岩构造又是控矿构造,由于构造的多期、继承强烈活动,褶皱、断裂尤其岩浆侵入过程中的挤压拱曲,使围岩岩性差异部位产生层间剥离、层间滑动和层间破碎构造,区内界面矿体即赋存其中。

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接触交代与接触变质(热液变质)两种。

本区以往未开展过激电(ip)工作,据矿体地质特征,区内存在多种类型的矿化体,且自浅部(地表埋深数十米)至深部(埋深数百~一千余米)都有矿体分布,区内接触带及其外带主矿(化)体的埋深较大(一般均大于400m埋深)。

前人认为本区矿床与隐伏岩体、热动力断裂构造带有关,隐伏岩体及热动力断裂构造带一般具有弱磁性,而沉积岩一般为无磁性特征,因此,本次选择对浅部矿体分辨能力较好的大功率激发极化法(ip),以查明区内埋深较浅的隐伏铜铅锌多金属矿化体的平面展布和大致的空间形态特征,通过高精度磁测圈定热动力断裂构造带,结合深部物探手段,概略查明深部地质构造情况,探索区内铜多金属矿体延伸方向及隐伏岩体的存在性。

以往物探工作布置零星,且多为配合钻探工程而设计,或更偏重地表矿床的远景,在对本区深部找矿、隐伏矿的研究与找矿方法上表现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质物探找矿思路和成矿靶区的圈定。

2012年度我院布设并完成剖面间距800m的m60、m70两条典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和高精度磁测剖面,显示区内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存在极大的找矿空间,验证孔于约503m~509m孔深见6m厚的块状铜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为继续扩大和针对性研究本区深部找矿,我院2014年度又于zk601孔为中心施测了m62和l60两条十字形综合物探剖面,单剖面长度分别为1.4km和2.6km。

m62线与前期的m60、m70线平行,与m60线相距150米;l60线与m62线斜交,夹角78°(见下图)。

实例分析
m62线
左图为m62线高精度磁测和csamt综合剖面。

m62线距离m60线150m,把已知见矿钻孔zk601位置投影到m60线,对比相应位置的csamt异常曲线的视电阻率值,约在200ω?m~300ω?m之间,基本符合矿体低阻特征,同时结合高精度磁测曲线,可以发现,磁场值变化较大的测点向大号测点方向偏移。

2012年的m60、m70线两条csamt和高精度磁测剖面异常特征,
推测出f1、f2两条北北东向断裂。

结合csamt曲线特征,对比高精度磁测异常曲线,划分断裂构造f1,低阻异常的延伸趋势由北偏西,可以据此在南东方向追踪矿化体的延伸。

m62线中间的低阻异常形态相对m60线较窄,但其北西边深部高阻凸起,形态较小,横向对比高精度磁测曲线,基本都是由左往右,磁测值逐渐增大,在断裂附近,磁测值急剧加大,再逐渐趋于平缓,但磁测值相对前期值仍然较高;纵向对比高精度磁测曲线,m62线磁测值均比m60线小,可以得出,该区域的深部异常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加深。

这对于寻找接触带成矿类型的界面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南西方向的磁异常是今后重点找矿区域。

l60线
l60线剖面较长,横跨ⅰ、ⅱ号磁异常,m60、m62、m70线,剖面500~700号测点存在垂直下倾的高阻异常带;700~2400号点分布较大规模的低阻异常体,结合m60、m62、m70线平面图分布位置,该低阻区域为各剖面低阻带在l60线方向的延伸区域,结合高磁异常可能为局部磁性岩矿化体的相对富集所致。

结合地质资料,该低阻区域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砂岩、页岩、灰岩。

2400~2700号测点,视电阻率值逐渐增大,但相对小号测点区域的视电阻率值较低。

至此,可以得出l60线的低阻带区域与ⅰ、ⅱ号磁异常及帽子峰组区域吻合,参考以往见矿钻孔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帽子峰组区域及边界的第四系地区磁异常范围内。

根据电参数测定,含炭质、黄铁矿化地层和铅锌矿化体显示低阻高极化,而角岩为高阻高极化,岩枝为高阻低极化。

ip异常曲线中850~2260测点区域为连续、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区(与北北东向断裂位置基本对应),对应的高精度磁异常有两个高磁测值,分别位于1300号和2100号点。

1300号点对应的是m60线的f1(即北北东向断裂,在各剖面上均清晰地显示出该断裂的存在),而2100号点和m70线相交于70线约950号测点位置,m70线的950号测点对应的高精度磁异常值为最高值,推测为磁性矿化体或者含磁性的蚀变带岩枝倾覆所致,这也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基于上述认识,对异常区进行验证,布置查验孔2个。

m62线磁异常边部施工孔,已完成进尺为800m(准备加深孔深),发现工业品位以上的铜铅锌矿体多层,见矿总厚度为21.25m。

多层铜锌多金属矿体,厚度为0.36m~1.00m,品位为cu0.214%~4.2%,zn0.423%~6.06%。

整孔矿化强烈,局部脉内见闪锌矿化、方铅矿化,浅部多见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中深部细脉状辉钼矿化,深部偶见白钨矿化。

结论
1. 根据新见矿钻孔矿体的产出情况、矿石组合、结构构造,结合东南约230m处前人施工的ck3钻孔情况判断矿化的强弱与磁异常的强弱有正相关关系。

合理推测磁异常的高强度带是矽卡岩型铜矿体的核心部位,强磁异常处具有厚大铜多金属矿体产出的可能性较高。

南西方向的磁异常是今后寻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界面矿重点找矿区域。

2. f2断裂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主要表现在:①断裂规模大、向下发育深,区内磁异常主要沿该断裂展布,是本区岩浆热液活动的主要通道;②l60线主要沿f2断裂走向布置,在剖面与f2断裂重合地段,均表现为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及高磁异常特征,且csamt 剖面异常特征显示该断裂向下发育深;③本区见矿好的钻孔主要集中于f2断裂及其附近,如ck3、601、zk602孔,其中在穿过601钻孔所施测的m62线csamt较清晰地显示出该矿体受f2断裂控制,见矿段井中测量表现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和高磁异常反映,井中方位测量反映该矿化体倾向向北西,与f2断裂倾向基本吻合。

可见,本区找矿工作应主要沿该断裂展开,据此于f2断裂倾斜方向上的m62线700号测点设计zk603验证钻孔。

3. 综合考虑,本地区以验证隐伏岩体的存在性为辅,结合ip、高磁所对应的各csamt 剖面结果所达到的深度并未揭露到隐伏岩体,而且对比分析1∶1万地面磁测资料,庙山磁异常和石?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基本为两个独立的磁异常,说明二者可能为不同磁性体的反映,进一步推断区内存在隐伏岩体的可能性较小,本区矿床主要为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矿床,与岩体关系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