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合集下载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支柱性能源之一。

为了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探讨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1.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

当前,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三维地震勘探阶段。

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使得勘探地质模型更加真实可靠。

未来,有可能出现四维地震勘探,即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地震勘探技术。

2.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石油勘探技术。

该技术主要采用LWD和MWD两种技术方式,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开展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形状。

3.新型地质勘探技术新型地质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中的新型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如页岩气、致密气等。

这些非常规油气勘探需要特殊的勘探技术来获得高质量油气资源。

4.大数据技术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数据产生。

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石油公司更加准确地找到油气储层,同时也可以提高勘探效率。

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石油勘探中。

该技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学习油气储层的特征,提高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石油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总体而言,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高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在未来的勘探过程中,石油公司需要结合各种技术,打造全新的勘探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第三节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比单一纵波采集要复杂的多。震
源设备、检波器、观测系统均要有特殊的要求。下面分
别简要概述。
• 一、采集设备
• ⑴首先要产生纵波、横波的震源设备。纵波震源设备 一般比较容易,横波的震源设备一般要产生剪切力,有 专门的产生横波的震源设备,设备笨重、昂贵、野外施 工困难。
(4-1)
• 式中λ为拉梅常数,μ为切变模量,vp为纵波速度。
地震勘探中多年来是利用纵波进行勘探,由于纵波的特点,只需用一个垂直
分量的检波器记录即可(见图4-1(a));另一种是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
与波传播的方向相互垂直的横波,其传播速度vs= (μ/ρ)1/2
(4-2)
式中,vs横波速度。有两种横波,一种是在射线平面以内传播的SH横波,一
• 二、地震各向异性

多年来应用的地震勘探理论都是建立在各
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的假设基础上,
各相同性是指假设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播
方向无关。实际上,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
播方向有关,包括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偏振
特性等,具有这种性质的介质叫各项异性介质。
实际介质中存在着广泛的各项异性性质,油气
勘探和开发中也是如此。
1.各项异性分类
波的传播速度与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
这叫速度各项异性。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例如波沿着地层水平方向传播速度与沿 着地层垂直方向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同。 在地震勘探中,常见的各项异性介质可 简化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各相同性(简 称TI介质),它具有一个垂直对称轴, 在垂直于对称轴的平面内,介质是各向 同性的,见图4-3(a),例如周期性的保 护层就属于此类。另一种是方位各向异 性(简称为EDA介质)它是由平行的垂 直裂隙或定向的孔隙所引起的,具有水 平的无限次旋转轴的介质。见图4-3 (b),还有其它的复杂的各项异性介质, 见图4-3(c)、(d)。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

为此,详细分析了世界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简述了中国在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的建议。

1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发展,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全球油气资源将迎来二次扩展。

页岩气、致密气的发展,使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从2002年的 4.96×1012m3增加到2008年的6.86×1012m3,增幅超过38%。

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页岩气、致密气、致密油、油页岩、油砂、煤层气等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中国非常规油气具有地质研究起步较晚,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开发技术相对落后等特征。

基于非常规油气的特点,对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并总结近年来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1.1致密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和大牛地气田资源丰富,但储集层物性差,孔隙度为4%~10%,渗透率为0.1×10−3~3.5×10−3μm2,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

针对该盆地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油田现场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①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薄气层的有效预测。

通过“常规地震勘探向全数字地震勘探、单分量地震勘探向多分量地震勘探、叠后储集层预测向叠前有效储集层预测”3大技术转变,采用折射波静校正、4次项速度分析、地表一致性振幅反褶积等技术处理地震资料,剖面的有效频带宽度达到5~105Hz,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低频拓宽5Hz,高频拓宽10Hz,实现了“岩性体刻画—有效储集层预测—流体检测”的技术进步,形成了全数字地震薄气层预测和多波地震流体检测2大主体技术,为叠前有效储集层的预测奠定了基础;②针对苏里格地区高阻、低阻气层并存及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研发了感应-侧向联测法、视弹性模量系数法等6种低渗低阻气层识别技术,提高了气层判识能力;③钻井方面大力推广应用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合采技术,有效提高了储集层动用程度。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综合评估中的应用李红梅【摘要】随着非常规油气藏的规模开发,微地震监测作为该类型油气藏水力压裂体积改造设计、实施及评估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东营凹陷盐227井区作为低孔特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整体压裂开发的过程中对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处理.通过微地震事件点俯视投影、沿井轨迹侧视投影、压裂改造体积及压裂波及前缘面积计算等方法,分析了人工裂缝带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方位等空间发育特征及其影响范围,综合利用钻录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各压裂段岩性组合或沉积相带特征及其对人工裂缝空间分布的影响,综合评估了盐227井区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改造效果,明确了砂砾岩扇体中扇中可压性好于扇根;相对厚层的含砾砂岩比厚度较薄、泥岩夹层多的含砾砂岩的压裂效果更好.【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5(022)003【总页数】6页(P129-134)【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改造;人工裂缝【作者】李红梅【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3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微地震事件,来分析其影响的地球物理技术[1-2]。

与常规地震勘探不同,微地震监测的震源位置是未知的,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3-6]。

该技术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7],1976年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确立了水力压裂诱发微地震的井下观测方法,微地震监测技术可行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8],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岩体施工[8-10]、地热开发、水力压裂[11-19]、油气开采[20-36]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作为水力压裂体积改造设计、实施及评估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在压裂过程中监测人工裂缝的产生,还可通过压裂后获得的数据开展综合分析,评估压裂作业效果,为进一步的井位部署、井网调整等提供依据。

《非常规油气地质》介绍

《非常规油气地质》介绍

《非常规油气地质》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震荡和低碳时代的到来,全球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快速延伸将成为必然趋势,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快速跨越已成为必然选择。

石油工业正在突破传统油气资源面临非常规的“新挑战”,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在转变成“新常规”,不断延长石油工业的生命周期。

预测全球油气工业的生命周期超过300年,目前已经历了近150年。

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经历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非常规储层连续型油气聚集三大发展阶段或领域,实现两次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一次是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创新和跨越,找油气的思想从寻找易于识别的构造圈闭,向较难识别的岩性地层圈闭过渡,核心是找油气圈闭;第二次是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向非常规储层连续型油气聚集的创新和跨越,找油气的思想是从寻找岩性地层圈闭,向无明显圈闭界线的储集体系过渡,核心是找大面积油气储集体。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界定,常规油气是指应用现今技术方法能够经济有效开采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是指现今无法用常规技术方法进行经济性勘探开发的油气资源,资源规模大,储层物性差,一般地面空气渗透率<1×10-3μm2,孔隙度<10%。

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一般占20%,非常规油气占80%。

随着技术进步,非常规可以向常规转化。

从地质和研究的角度定义,常规油气是指单体型或集群型分布的圈闭油气资源,现今直井等常规技术能经济开采;非常规油气是指连续型或准连续型分布的大面积油气资源,现今常规技术无法经济开采,需水平井规模压裂、平台式“工厂化”等特殊开采方法。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有本质区别:油气是否受明显圈闭控制、单井是否有自然工业产量。

常规油气的形成是靠浮力渗流聚集,源藏分离,单体或集群型分布,单井有自然工业产量;研究的灵魂是回答圈闭是否成藏,勘探的目标是寻找含油气圈闭的边界,开发的追求是油气藏的长期高产和稳产。

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新进展

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新进展

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进步。

无论是从勘探深度的提升到油气生产的效率提高,这些进步必将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此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油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新的进展。

一、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在油气勘探方面,三维(3D)地震勘探、地质模型构建、全电磁勘探、卫星测绘等技术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首先,3D地震勘探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地震测量技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沉积岩体的细节和构造特征,对勘探方法、勘探目标、勘探设计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地质模型构建也是一项关键技术。

地质模型是由地学数据生成的数字地球,是油气勘探的中枢操作系统。

通过地质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沉积环境,利用此来判断沉积岩的产状、含油气层、储层等。

除此之外,全电磁勘探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

全电磁勘探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勘探技术,其作用是通过勘探区域内的电磁波进行勘探,并根据反射波来确定位移、轮廓和密度等信息。

最后,卫星测绘技术也在油气勘探领域中大量运用。

仪器卫星可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地下沉积岩的物理属性,并通过计算技术将其转换成有关油气资源的地质信息。

并通过常规勘探手段,以最大容量和最优方案开采油气资源。

二、开采技术的新进展相较于勘探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的新进展更为直接和实际。

随着次表生产技术的发展,我们正见证着油气开采技术在继续向极端环境和复杂条件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其效率和经济性。

在技术更新和进步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油井的增油效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为勘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开采角度上,《管道》报道说,美国德克萨斯州钻探工程公司C&J Energy Services已经采用了新的切割捆绑技术,使油井的采油效率最高可以提高10倍以上。

2.测井技术持续升级测井技术一直是油气勘探和开采的重要环节,有时箭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动下,测井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表测到井底深测的质的飞跃。

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油气勘探技术已成为当今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助力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能源供应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勘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如微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勘探油气田最常用的技术,也是油气勘探技术的重头戏。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震源和接收声波的时间,再运用诸如差分、反演、岩性分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取油气藏的信息。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已出现多项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图等。

不过,传统地震勘探技术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成本较高、数据识别精度不够等,而一些新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微震勘探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震勘探技术广受青睐,已成为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人工激发微小地震,再使用地震仪进行观测并处理数据,从而发现油气藏。

(打住)总之,微震勘探技术具有勘探深度更深、更精准、成本更低的突出优势。

三,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油气勘探技术中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勘探方式不同,人工智能技术以大数据和大算力手段形成数学模型,对地震波数据进行直接储量预测而不需通过地震反演结果。

在实际勘探中,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和图像信息,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分析油气藏的类型和运移规律等诸多信息,具有早期预测、高精度定位等优势。

结语:可以看到,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已经发展到了具有颠覆性的程度。

从地震勘探到微震勘探,再到人工智能技术,每一项技术的出现都表明着人类在勘探油气的道路上不断迈向新的里程碑。

虽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我相信在勘探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国内外微地震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一、国内技术应用现状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1、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截止2011年11月,东方物探公司已成功对11口钻井实施了压裂微地震监测。

2、同年,华北油田物探公司针对鄂尔多斯工区大力推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率及单井产量的要求,2011年年初就对微地震检测技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对检波器、记录仪器、处理软件进行实际考察。

他们与科研院校合作,在鄂南工区富县牛东4井与洛河4井开展微地震监测裂缝评价技术攻关,采用微地震技术对储层压裂进行监测,结果与人工电位梯度方法(ERT)监测结果一致。

该公司还通过组建微地震监测项目组,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与科研院校“高位嫁接”,开发微地震检测特色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3、近年来,胜利油田积极开展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并把它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非常规油气藏将成为胜利油田的一个重要接替阵地,而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通过开展对国内外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现状、微地震压裂检测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裂缝预测方法、目前成熟的处理反演软件、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等方面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技术实用性及其发展方向,为胜利油田下一步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更好地为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服务。

二、国外技术研究与应用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矿业局就开始提出应用微地震法来探测给地下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冲击地压,但由于所需仪器价格昂贵且精度不高、监测结果不明显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新进展郝会民徐礼贵张宇生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摘要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国内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物探技术研究与应用刚刚起步,地震勘探面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近年来,针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地质需求和勘探部署,研究及发展了煤层气非常规三维地震采集、致密砂岩储层叠前反演、页岩气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压裂微震监测等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显著效果,促进了勘探开发井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也为地震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Abstract:Chinahasrichunconventionaloilandgasresourceswithalarge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

potential.Sincethestudyandutilizationofgeophysicalprospectingtechniquesinunconventionaloilandgasdomains

isstillatinitialstage,theseismicexplorationisbeingconfrontedwithth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technicallyandeconomically.Intherecentyears,thetechniquesofCoalbedMethane(CBM)unconventional3Dseismicacquisition,pre—stackinversionfortightsandstonereservoir,shalegas2Dand3Dseismicexplorationandfracturingmicro—seismicmonitoringhavebeenstudiedanddeveloped,aimingtothegeologicaldemandsandexplorationdeploymentofunconventionaloilandgasincludingCoalbedMethane,shalegasandtightsandstonegas,whichhasmadeanimportant

progressandachievedanobviouseffectinthepracticalapplication,promotedthecontinualincreasingof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wellsintheirsuccessratioandeconomicbenefit,andhasprovidedanusefulreferenceforthemoreextensiveapplicationinthe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ofunconventionaloilandgas.

Theeconomical—technical一integrationbasedCBM3Dseismicexplorationtechniquehasmetthegeologic

demandsofCB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intheeastfringeofOrdosBasinpreferably;itimprovedthereservoir

predictionprecisionandreliabilityobviouslyinSuligeaimingtothepre——stackelasticityconstantinversionfortightsandstonereservoirs;thein——holereceivingfracturingmicro-seismicmonitoringtechniquehasformacomplete

andmaturesetbasicallyandhasachievedsubstantialmonitoringeffects;the2Dgeometrydesigntechniquewhichhasoptimizedtheapplicationoflong-spread,smallcrookedlineandshortgroupintervalaswellastheeconomic—technical——integrationbasedshalegas3DseismicexplorationtechniquehaveachievedinitialachievementsintheseismicexplorationforshalegasinNorthYunnanArea.

基于经济技术一体的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较好地满足了鄂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需求;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显著提升了苏里格等地区储层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井中接收的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已基本成熟配套,并见到了切实的监测效果;优化应用了长排列、小弯线、小道距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和基于经济技术一体化的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滇北地区页岩气的地震勘探中取得初步成果。1引言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三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达238×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6倍左右,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与常规油气相比,非常规油气赋存方式独特、地质条件复杂、资源丰度更低、有效开发难度更大。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17I4‘,地震勘探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将用于常规油气的地震技术移植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之中,虽然能够解决部分地质问题,但不能完全满足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些特殊地质需求,更难以克服高技术要求与低成本投入之间的矛盾。因此,针对性的发展配套的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技术,

一59一

气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卫和价值。我目的非常规浦气勘探开发总体上处1一起步阶段.除以鄂尔多斯盆地卜占牛界及四川盆地三叠系颁家河纽山代表的垃密砂岩油气勘探进展较№、讣已探明较大规筷的储蜒资源外,煤屡气和贞岩气的勘探7F啦刚刚起步,瓜油(沥青)砂、油页岩大然气水台物也仅仅做r一些调查和研究丁作。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川嗡着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研究相对滞柝配套技术缺少等诸多难电。近年来,随着围内m常规油气勘探"筮的快速必起,笔者所在的寐方地球物理公司(BGP)承担的非常规油。(的地震勘探和研究工作量显著增人,针对煤J£气,页岩。t,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地震勘探控术监廊:川也有r新的进展。2煤层气三维地震技术鄂尔多斯盆地东缂和沁水缸地足我吲近期煤暖气勘探扦筮的主璺区域其地表起伏较凡.局2;『;黄上覆盖,为典型自g前{一山地地形。Ⅱ嵌一叠系蝶系筮育,燃层气1(ii甚为z},高阶堞瞪多层雌睦2~8m,埋深300~1400m。制约二维地震技术应用的王噩啄困是低丰度的煤层气勘探丌发,既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义艰受不r相直的=维地震价格。201()年1l:正,BGP为油田公司在鄂东缘成功实施了我围首块以煤屡zL为lq标的-维地震勘探,进行了低成年,非常垭的j:维地震采集技术探索。(1)经济技术体化的二维丌发地震现删系统世1h即采川价值工椎理念,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和忧选关谴参数。煤层气_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参数较多.通过综台针析地键采集理测系统的采集成率构成及变动,d-满足雄水技术指标墨求的前提下,观测系统设训采甩士成分和降维方法寰优化参数.达到减少敏感贽用降低成本的日的ISl。通过综台论证,设汁和使用T30m×60m晰元36次覆盖道谢睦30(XR)】nIkm:的车1_亳观测系统,该m洲系统体现r经济技术一悼化的理忠.较好地瀚足r煤层‘(勘探奸发的基本地厦需求。(21高精度地理信自优选澈蜇接收条什。在室内利啊高精度甲片,}^☆野外蹒勘,将激发电尽可能选扦在老地层出露区、低洼处以及黄j:厚度薄的位牲,咀利于提高单炮资料的信噪比和讣辨术。(3J练台建模静校正技术。练台利刷折射静

校JI‘技术、膳析静校止技术、高建嘣提取技水,特别是对外深校正技术.研究许府用r兄丧联约束的综台建模静饺正技术,较好解陡黄土山地区高频投长波长问题,井在单炮和处理剖面上取,导了良好效果。(4)叠的多域去噪。啄始资料粹种干扰波发育.J|频率与有效渡重叠,在保真前提下,采川三维l字变义FK锥形去除而渡、梢缃UJ除击际浅层折射,异常振幅压制野值、j维随机噪音衰减去随机噪音等多域击噪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资料信噪比。(5)精}f|I速度建场与偏移成像。在做好地彘敦性振幅补偿、韧至精细切除的基础L.加礴f速度讣析龃衔度,台理确定捕移基准山和填觅造度-建立台一z构造挂型、初始谴度樽硒剃蝻转遵度场.利JH谴后偏移成果修改和完善琏噬场,采用蒋前时问偏移方法进行偏移啦像,确探了煤瓒气目的层的准确成像和分辨精度。上述针对眭的二维秉集与处瑚技术的膨用,在邵尔缘获僻商信噪比较高分辨车的酋块二维数揣体,一维地震剖而和臼J片L煤层tt『1的层成像准确.地质信息丰富可靠,地喷效果艟薯(吲I)。j血过陵腱=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寅耻r构进精细解释、断裂系统仆忻煤腰追踪和预测煤层气竹利晖带评价等地磺霉标,为煤屠气勘探,F

l目1帮日、缘椠E块?堆值移剖嘶(±)≮栩同f■W:维恼#ⅢⅢ《F)对比筮方案抛选和井位部署设}|提供r重要依据与战果。3致密砂岩储层预测致离砂岩5t在我国粹大油气衙地都有分布,儿以鄂尔多斯和四JI盐地致密砂岩气资源最为丰富。地处鄂尔多新盆地北部的苏里格气用是迄々中国所筮_盹的最大气卅.主力储晨为上古生界F石龠r组石英砂岩.靥辫状i"[iiT.积,官效储层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孔渗条件差、储量J度低,为典型的豉密砂岩‘L撒,勘探开发对锗培坝测的需求m常迫切。利用新采毙的,维数字多波地震等贤料开展了渡区致峦砂岩6肴层预测研究。(1】岩钉物理分析与皱感网子优选。岩打物婵统计仆析表明设慝禽气砂岩。oi尼轱叠置严重,纵波阻抗不能雎讣岩降坐难咀区分流体。通过纵波速度与含气饱和度、以厦全渡刘测井数据的弹性毒数的变会,r折迸选出SI(横渡阻抗)Vp/Vs(纵横披建度比)为致衔砂岩含流雌性的敏感旧于;利川xp(拉雄系数与密度之积)与¨o(计切横尉与高度之积)Vp/Vs与“p、x/¨(拉拇系数与剪切{#量之比)与“p等弹阵参数的交会解释,可以较好的区分致密砂岩古气睹崖。(2)叠前同时反酒。结台实际资料情况,采用部分替加数据的同时反演方法|吲时反演生成PI(纵波阻抗1、s【、Vp/Vso(南崖)等包禽敏感旧子在内的多种数槲体(圈2),作为预测和圈定含气砂岩响利层段的重要信息。(3)纵横渡联台反演。基于多波地震采集{;}料的纵横波联台匣演,可以克服单独纵渡反演或横渡反演所带米的多解性附题,增加反演的稳定陆,得到更精确的纵横渡阻抗、速度、衔垤、泊桧比队及更多的派生岩性驶流体敏感参数,为岩陆厚度和肯气比项删提供r更多的信皂。如纵波在经过含。(储层后,速度台明屁减小,纵渡阻抗为低笸;…横渡速瘦受流体影响较小,会略_I::『增加或基本不变,主要反映岩右骨架肚质,反演剖面显示为高阻抗纵横波速度比仳俩蜃吨含流体睫艟,据此练什信包仃气性侦删显著提升J7茄r测符台半。综龠应川J.述睹膳倒rⅢ技术压综台解释成果,20072009年湖IhJ枉苏里格气田的勘探硬扩艟中,提供采纳井位500多口.1+11娄气井由博米的40%牛右提高到70c/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