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上册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生物群落的构成-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响尾蛇与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解析蛇、鸟都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如蛇包括眼镜蛇、蝮蛇、响尾蛇等,鸟包括喜鹊、麻雀等。

森林中的全部植物不能构成群落,未包括森林中其他生物,如动物和微生物等。

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构成种群,某池塘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答案A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影响因素有植物的分布以及地形、水分、土壤状况等。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等有关。

答案D3.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D.某一地域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该地植物物种的多少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答案A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很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群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这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

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会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答案D5.导学号10894068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 苏教版必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 苏教版必

生物群落的构成※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如图1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图2所示的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 )【解析】题图1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

图2所示各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D【例2】(2012·大纲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

A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

B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

C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错误。

D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错误。

【答案】B规律总结: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例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高二生物 生物群落的构成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 生物群落的构成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苏教版生物群落的构成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 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 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2.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指这个池塘中的A. 所有藻类B. 所有的浮萍等植物C. 所有的鱼、虾等动物D. 所有的藻类、鱼类、细菌等生物3.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 人工种植的水稻田D. 海洋中的全部鱼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B. 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 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D. 群落是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5. 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A. 1个群落B. 1个种群C. 2个种群D. 8个种群6. 下列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探究活动采用样方法B. 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7. 同一片草原上,竞争最激烈的是A. 鸟和昆虫B. 狼与野兔C. 羊和牛D. 野兔与田鼠8. 假定有两种植物共同生存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植物死亡,另一种生长得更好。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互利共生B. 寄生C. 竞争D. 捕食9. 丝兰只有通过丝兰蛾才能传粉,丝兰蛾吃丝兰的花蜜生存。

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的子房内,幼虫在子房内才能正常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叫A. 互利共生B. 寄生C. 捕食D. 竞争10.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A.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获得氮素营养,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物质和能量B.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获得物质和能量,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游离的氮C.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中获得有机物D.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获得游离的氮,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噬菜地的蔬菜,使本地原产蜗牛几乎绝迹。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构成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构成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构成同步练习1.生物群落是指()A.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微生物 B.植物、阳光、食肉动物、微生物C.绿色植物、阳光、水、食草动物 D.阳光、矿物质、水、绿色植物、食草动物、微生物【解答】A2.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一罐保存期内的健力宝 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 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解答】C3.生物群落的特点有()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解答】B4.下列有关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回答几个问题:(1)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和种个体的总和称为。

其主要特征是、、、、等(2)性别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①,如;②,如;③,。

(3)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是具有和,前者是指,影响它的主要生态因素有,后者是指,影响它的主要生态因素有。

【解答】(1)种群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2)①雌雄相当黑猩猩、牛、羊等②雌多于雄鸡、鸭等人工控制的种群中,自然种群中如象海豹③雄多于雌常见于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蜜蜂等(3)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阳光和食物水平结构阳光和水分等5.池塘中,鲢鱼在上层,鳙鱼居上层,乌鱼在底层。

这反映了()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结构 D.生态系统的成分【解答】C6.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解答】(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夏季 秋季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有优势种D .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解答】A8.简述群落分层现象。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C[群落是比种群更高的系统层次,研究的问题是群落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各个种群间的关系、分布以及群落分布的X围和边界等。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丰富度外,还包括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2.如图为两个植物群落A、B的物种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A.群落A、B的物种丰富度可能相同B.组成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性质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C.调查这两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样方法D.群落A和群落B可视为同一群落D[根据图形分析,A、B两个群落的生物种类相同,而不同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群落A、B的物种丰富度可能相同,A正确;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组成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性质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B正确;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C正确;群落A和群落B是两个不同的群落,D错误。

]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某某、某某、、某某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 0.6 1.1 1.5 2.3狗尾草10.0 9.2 8 6.8 5.5龙葵 3.0 2.0 0.4 0 0A.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D[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故A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注意随机取样,故B正确;2004、2005年龙葵的数量消失,说明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少,故C正确,D错误。

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2生物群落的构成练习苏教版必修3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2.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3.下列关于“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知识点二种间关系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M 与N 不存在竞争B .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M 、N 将呈现“J”型增长D .d<b 时,M 与N 种间竞争激烈 6.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⑥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7.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2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必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安康高二测试)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所有热带雨林生物B.青藏高原上的所有高山苔原生物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所有红树林生物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解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

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仅是一个种群。

【答案】 D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答案】 D3.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B项中草与豆苗相互竞争,C、D项中只涉及一种植物,A项中桃树和鲤鱼不会发生竞争。

【答案】 B4.(2012·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解析】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

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2 苏教版 生物群落的结构 作业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2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岛上所有的金环蛇B. 一个湖泊中所有的植物和鱼类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生物D. 一个培养瓶中培养的某种真菌2.某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林冠层活动,山雀、莺等在林中层活动,獐、野猪等在林下层活动。

这种分层现象属于()A.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水平结构C.种群的垂直结构D.种群的水平结构3.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湿度B.温度C.光照强度D.二氧化碳浓度4.某个森林群落自上而下形成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各层中生活着不同鸟类和其他类群动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越明显,群落利用阳光资源的能力越强B.分层现象越明显,群落的种间关系越复杂C.许多动物可同时利用多个层次,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地下层不同植物的根系之间存在竞争现象5.长白山海拔500 m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 100 m为针阔混交林,1 100~1 800 m为亚高山针叶林,1 800~2 100 m为亚高山草甸,2 100 m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

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海拔越高,植物物种种类越多D.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6.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7.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的某植物有高有矮,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C.垂直结构上,位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生物不存在竞争关系D.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8.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一定存在着竞争C.在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相同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9.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高二生物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同步练习(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

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 彼此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生物群落结构的概念是指A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B 草原上因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的水平结构C 森林中种群明显分层的垂直结构D 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3、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 有的有分层,有的没有分层B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 池塘中的植物没有分层现象,动物有分层现象﹡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 温度、食物B 温度、光照C 湿度、温度D 光照、食物5、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 光照强度B 土壤类型C 生物种群的特征D 温度高低6、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野兔、野猪则在地面生活,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水平结构D 群落的垂直结构﹡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生物生态位分化的结果C 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与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都有关D 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分层现象8、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 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C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D 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 生存竞争B 占据空间C 资源利用D 生物进化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 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C 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D 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1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12、下列关于原生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生演替只能在陆地上发生B 原生演替一定是发生在从没有过生物生长的裸地上C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D 在遭受病虫害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 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 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C 遭受严寒侵袭后的草原寸草不生,不久又长出了新的植物D 原始森林遭受到火灾破坏后,又长出新的植物1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B 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出森林C 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16、(多选)植物群落的特点有A 有一定的分层结构B 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C 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D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17、(多选)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C 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进程的方向发生演替D 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18、(多选)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A 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B 物种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C 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D 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二非选择题1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⑴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有所差别。

高中生物 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试题 苏教版必修3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种群与群落的关系1、2生物群落间的种间关系3、5 4种群结构6、7物种丰富度调查8综合9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

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解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根据题意,由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群落是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

答案 A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往往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往往逐渐减少。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

答案 A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蚜虫的天敌瓢虫赶走。

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

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

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苏教版高二上册生物练习题及答案:生物
群落的构成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
A.所有的树木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
D.所有的生物
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3.在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 ;其中的全部鲫鱼叫做。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5.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6.在自然情况下,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则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三)种间关系
7.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当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部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口部长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为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8.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 )
A.虎和野猪
B.草鱼和鲤鱼
C.长颈鹿和鸵鸟
D.水稻和稗草
9.分析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草原上的蝗虫与羊②鸬鹚与鱼③大豆与根瘤菌
④噬菌体与细菌⑤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10.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 。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1.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12.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种群的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包括 ( )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大小
D.种群的年龄结构
1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 _有关。

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_。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15.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

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甸。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16.请完成下列有关的概念图: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7.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18.土壤动物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某实验小组挖取校园中的花园土壤及化工厂厂区排污口附近的土壤,分别调查其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并进行对照。

你的预计结果是。

19.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与有关。

(2)试推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能力提升
20.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 )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21.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2.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右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2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有可能是J 型增长吗?为什么?
(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其中锄足蟾蜍蝌蚪数量,这最可能是因为,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随着水螈的增多,雨蛙蝌蚪的数量不降反升,这是因为第3节群落的结构
1.D
2.D
3.群落种群
4.D
5.A
6.群落中植物种群越多,就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该群落中动物的种群也会较多
7.B
8.D
9.①竞争②捕食③互利共生④寄生⑤竞争 10.(1)捕食 (2)乙种群(或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3)1年 (4)不会 11.A 12.C 13.D
14.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 15.这种分带由地形的影响(不同的水平距离上有不同的海拔高度),造成的温度和湿度等的差异,引起植物有不同的分布,因此属于水平结构16.①物种(或种群) ②捕食③竞争④互利共生⑤垂直结构⑥水平结构 17.A 18.花园土中的小动物类群更丰富19.(1)逐渐增多温度
(2)逐渐减少 20.B 21.D 22.C 23.(1)它们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彼此是竞争关系 (2)不可能是J型增长。

因为锄足蟾蝌蚪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条件下,还有其它蝌蚪与锄足蟾蝌蚪竞争。

(3)逐渐减少减少最显著水螈最喜欢捕食的是锄足蟾蝌蚪 (4)由于水螈更多捕食锄足蟾蝌蚪及蟾蜍蝌蚪,使得雨蛙蝌蚪较多生存下来,比例上升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9苏教版高二上册生物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