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应用层系统服务
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B)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曾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D)。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3. 193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D)。
(A) ENIAC (B) Z3 (C) IBM PC (D) ABC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C)。
(A) Apple II (B) IBM PC (C)牛郎星(D)织女星5. 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 8 (B) 16 (C) 32 (D) 646.我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C) 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B)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1/16(A) CPU (B) DRAM (C) CD-ROM (D) CRTH.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A)、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D)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 CPU (B) DRAM (C) PC (D)计算机13. (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B)五大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考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考试,对于考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达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的水平。
二、考核方式和考核目标1.考试形式:纸卷2.考试分值比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试卷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组成。
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理论题占50分,实践题占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核目标:要求考生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网络安全技术与标准、网络安全管理实践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第一篇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论第2章网络攻击原理与常用方法第3章网络安全体系第4章网络安全密码学基本理论第二篇网络安全技术与标准第5章物理与环境安全技术第6章认证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7章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8章防火墙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9章VPN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0章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1章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2章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的原理第13章网络物理隔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4章网络安全新技术第15章网络安全技术相关标准第三篇网络安全管理实践第16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7章Windows系统安全第18章UNIX/Linux操作系统安全第19章网络路由设备安全第20章应急响应技术的原理与灾害恢复计算机网络公共部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操作系统》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原理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拓扑结构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第2章物理层2.1 数据通信基础2.2 数据交换技术2.3 传输介质2.4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第3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基础3.2 帧同步功能3.3 差错控制3.4 流量控制3.5 数据链路层协议3.6 协议描述与验证3.7 链路通信规程举例第4章网络层4.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4.2 路由选择4.3 拥塞控制4.4 网络互连4.5 TCP/IP模型互联层协议第5章传输层5.1 传输服务5.2 TCP/IP体系的传输层5.3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5.4 传输控制协议TCP第6章会话层及其高层6.1 会话层6.2 表示层6.3 应用层第二部分网络操作系统第11章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1.1 系统概述11.2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1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第12章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12.1 进程管理12.2 设备管理12.3 存储管理12.4 文件系统第13章网络操作系统的服务13.1 共享资源的管理13.2 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13.3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13.4 网络通信应用编程接口第14章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操作系统14.1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简介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体系结构14.3 Windows Server 2003的内存管理14.4 Windows Server 2003的存储和文件系统服务14.5 Windows Server 2003的活动目录第15章Linux网络操作系统15.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15.2 Linux体系结构15.3 Linux的内存管理15.4 Linux的进程管理15.5 Linux中的文件系统五、题型及样题一、单选题互联网上的服务都是基于一种协议,WWW服务基于( )协议?A.SMIPB.HTTPC.SNMPD.TELNET二、简答题一般来讲,中国机构可以注册哪两种类型的域名?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填写注册申请表?三、综合应用题利用ADSL数据通信网接入Internet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
《网络协议分析》教学大纲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网络协议分析英文名称:The network protocol analysis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设计等一、课程性质《网络协议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网络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已毋庸置疑。
在网络通信的方方面面中,网络协议发挥着基础的支撑作用。
TCP/IP协议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族,也是Internet出现、发展和普及的基础。
用户新的应用将不断出现,新的协议标准及现有标准(包括TCP/IP)的新版本仍在不断涌现。
而TCP/IP的设计者和研究者们也在不断这种发展速度而推陈出新。
这个时候,掌握各个协议的思想、原理及流程等方面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教学基本要求开设此门课能够让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TCP/IP协议族各个协议的本质思想,会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对一个协议作出评价,以便应用到以后的网络应用和工作当中。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TCP/IP概述本章教学内容:网络互联与TCP/IP;网络协议的分层;TCP/IP发展过程;TCP/IP协议的标准化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网络互联的概念,TCP/IP的分层思想。
本章重点:网络协议的分层和网络互联的概念。
本章难点:网络互联的理解。
第2章点到点协议PPP本章教学内容: PPP的流程及报文格式;认证协议PAP及CHAP;PPPoE的应用、流程及报文格式。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PPP的流程及报文格式;LCP、IPCP协议以及认证协议PAP及CHAP。
本章重点: PPP流程以及LCP、IPCP协议的规定。
本章难点: LCP、IPCP协议的规定。
第3章Internet地址及地址解析本章教学内容: Internet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B )A.主机-网络层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三、问答题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一、填空题(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2)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4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1)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A.内存中B.网卡上C.硬盘上D.高速缓冲区(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A.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B.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C.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D.是一种正常现象(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第3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填空题(1)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3类。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物联网概论1.简述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简述物联网应具备的三个特征(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简述信息浪潮15年定律的内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15年周期定律”。
4.请解释以下名词:RFID;EPC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
5.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分别是什么?政府;企业;教育界与科技界。
6.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1)、节能环保产业;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生物产业;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新能源产业;6)、新材料产业;7)、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2章物联网应用案例11.请说出数字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数字化是数字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数字城市实现了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同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信息化是数字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
政府信息化、产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各个部门内部形成有效的信息系统。
2.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3.谈谈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一是关注点不同。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
1.环状拓扑结构由于冗余性好,常常在局域网中使用。
答案:错
2.下面()层次是OSI和TCP/IP模型里面都有的。
答案: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答案:硬件、软件、数据
4.OSI参考模型中的最下层是()。
答案:物理层
5.面向终端的联机多用户系统是()。
答案: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系统
6.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答案:数据链路层
7.()物理拓扑是将工作站连接到一台中央设备。
答案:星形
8.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来进行划分的。
答案:网络连接距离
9.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储存的?()
答案:二进制数表示
10.从逻辑功能上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
答案: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11.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
()。
答案:高
12.OSI参考模型是由下列选项中哪个组织提出的()。
答案:ISO
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
答案: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
14.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
答案:帧
15.在OSI的7层模型中,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
气的、功的和规程的特性的层次是()。
答案:物理层
16.OSI参考模型中最上层的是()。
答案:应用层
17.OSI参考模型中哪一层为传输层提供服务?()
答案:网络层。
03333电子政务概论(标注好答案)

电子政务概论第1章电子政务基本概念1、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
2、我国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表现方面和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作用:(1)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增强政府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3)推动国家信息化事业的发展;(4)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5)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意义:(1)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力手段。
(2)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措施。
(3)推行电子政务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4)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通过电子化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4、从电子政务的实质、核心、作用以及实施过程来看电子政务的特性包括:(1)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产物,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龙头”;(2)电子政务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3)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4)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整合过程。
5、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电子采购与指标、电子化报税、电子证照办理与审批、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6、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7、根据服务对象来划分,电子政务可以分为G2G、G2B、G2C;其中G2G又可分为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机关之间的电子政务。
练习题:1.电子政务的C 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D.无线局域网和有线以太网都存在隐藏终端问题
第5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填空题
(1)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有两中,一种是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其中,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主要使用的解决方案。
(2)IP可以提供面向非连接、不可靠和尽最大努力服务。
(1)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
A.它是由人工建立的
B.它是由主机自动建立的
C.它是动态的
D.它保存了主机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2)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启动ARP请求?(C)
A.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没有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B.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已经具有了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3类。
(2)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交换机或局域网交换机。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B)
A.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B.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C.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D.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
B.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C.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
D.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
三、实践题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既可以按静态方式划分VLAN,也可以按动态方式划分VLAN。参考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说明书,动手配置一个动态VLAN,并验证配置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提供名字—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软件 域名服务器:提供名字 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软件 域名解析器:请求名字—地址转换的客户机软件 域名解析器:请求名字 地址转换的客户机软件 一个独立管理的DNS子树称为一个区域 子树称为一个区域(zone).一个 ① 一个独立管理的 子树称为一个区域 . 常见的区域是一个二级区域. 常见的区域是一个二级区域. 一个名字服务器负责一个或多个区域. ②一个名字服务器负责一个或多个区域. ③一个区域的管理者必须为该区域提供一个主名字服务 器和至少一个辅助名字服务器. 器和至少一个辅助名字服务器. 区域传送: ④区域传送:辅助名字服务器定时询问主名字服务器是 否有新数据.若有,则调入. 否有新数据.若有,则调入. 2.域名解析方式 递归解析: 系统一次性完成名字—地址转换 递归解析 : DNS系统一次性完成名字 地址转换 . 根 系统一次性完成名字 地址转换. 服务器不理会递归解析请求, 服务器不理会递归解析请求 , 只按反复解析方式处 理. 反复解析(迭代) 每次请求一个服务器, 反复解析(迭代):每次请求一个服务器,不行再请求别 的服务器. 的服务器.
3.两步引导过程 两步引导过程 为客户机提供获取内存映像所需的信息. ① BOOTP为客户机提供获取内存映像所需的信息. 为客户机提供获取内存映像所需的信息 客户机再用TFTP等协议去获取内存映像. 等协议去获取内存映像. ② 客户机再用 等协议去获取内存映像 操作 硬件类型 硬件地址长度 跳数 4.报文格式 报文格式
二. TCP/IP互联网的域名 互联网的域名 1.域和标号 域和标号 域名:由被" 隔开的子名字序列组成 隔开的子名字序列组成. 域名:由被"."隔开的子名字序列组成. 标号: 标号:域名中的每个子名字 标号的任一后缀也称作域. 标号的任一后缀也称作域. 未命名的根 2.因特网域名结构 因特网域名结构
标识 参数 问题数 回答数 管理机构数 附加信息数 问题区 回答区 管理机构区 附加信息区
参数字段的比特位及含义 6 若报文被截断则置位 7 若需要递归则置位 8 若有递归则置位 9-11 保留未用 12-15 响应类型: 响应类型: 0 无差错 1 查询格式错 2 服务器失效 3 名字不存在
③ 查询报文中问题区格式 查询域名 查询类型: 查询类型: … 查询结果包含的数据类型 查询类型 查询类 查询类: 查询类: TCP/IP域名或其它对象 域名或其它对象 ④ 响应报文中的资源记录格式 附加信息区: ⑤ 附加信息区: 资源域名 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手段. 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手段. 查询类型 查询类 寿命(资源记录信息在缓存中的有效秒数) 提供请求以外的信息
5. 如何跨路由器引导 通常用在本网不能设置BOOTP服务器场合. 服务器场合. ①通常用在本网不能设置 服务器场合 把路由器设置成"中继代理"功能. ②把路由器设置成"中继代理"功能. 中继代理收到BOOTP请求后,将它的 地址 请求后, ③中继代理收到 请求后 将它的IP地址 填到" 路由器IP地址 字段, 跳数加1, 地址" 填到 " 路由器 地址 " 字段 , 跳数加 , 向 BOOTP服务器转发(单播). 服务器转发( 服务器转发 单播) 服务器的响应过程相反. ④服务器的响应过程相反. 说明:跳数为3时一般丢弃该请求 时一般丢弃该请求. 说明:跳数为 时一般丢弃该请求.
四.域名解析报文 域名解析报文
1.报文格式 报文格式 ①参数含义 管理机构区: ②管理机构区: 其它域名服务器
参数字段的比特位及含义 操作: 操作: 0=查询 查询 1=响应 响应 1-4 查询类型: 查询类型: 0=标准 标准 1=反向 反向 2,3,已经过时不用 , , 5 若回答是授权则置位 0
事务标识符(匹配请求和响应) 事务标识符(匹配请求和响应)
秒数(客户机启动时间) 秒数(客户机启动时间) 未用 引导文件名: 引导文件名: 客户IP地址 客户IP地址 请求时可指定通用 你的IP地址 你的 地址 文 件 名 , 如 UNIX ; 服务器IP地址 服务器 地址 响应时填入实际的 响应 时填入实际的 文件名. 文件名. 路由器IP地址 路由器 地址 客户硬件地址( 字节 字节) 客户硬件地址(16字节) 特定于厂商的区域: 特定于厂商的区域 : 可返回子网掩码, 可返回子网掩码 , 服务器主机名( 字节 字节) 服务器主机名(64字节) 路由器地址, 路由器地址 , 各类 自举文件名( 字节 字节) 自举文件名(128字节) 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特定于厂商的区域( 字节 字节) 特定于厂商的区域(64字节)
定时器 默认值 向租用服务器请求 租用更新 重新绑定 到期 50% 87.5% 广播请求: 广播请求: 同意 停止使用 同意 不同意 不同意 无响应 无响应
4.客户状态转换 客户状态转换
主机自举 /DHCPDISCOVER 初始化 选择 DHCPOFFER 取消租用/DHCPRELEASE 取消租用
一.层次型命名机制 层次型命名机制 1. 命名的主要问题 动因: 上每个主机规定一个简单直观, 动因:为Internet上每个主机规定一个简单直观,便于 上每个主机规定一个简单直观 记忆的名字. 记忆的名字. 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① 具有全局唯一性 ② 便于管理 ③ 便于建立主机名字 IP地址之间的映射 地址之间的映射 2.早期的无层次命名方式:一个主机名对应一个字符串, 早期的无层次命名方式: 早期的无层次命名方式 一个主机名对应一个字符串, 没有结构. 没有结构. 3.当代的层次型命名机制:分层命名,分层管理 当代的层次型命名机制: 当代的层次型命名机制 分层命名,
顶级域 arpa com edu gov 二级域 in-addr mit mil org int ae … cn … zw ha
阿联酋 津巴布韦
特殊域
cs
zz
说明: 说明: 启用了7个新的顶级域 ① 2001.06.27启用了 个新的顶级域: 启用了 个新的顶级域: biz(商业 商业) info(一般用途) 商业 (一般用途) name(个人 个人) pro(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 个人 专业领域 museum (博物馆 博物馆) coop(公司 公司) 博物馆 公司 aero(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 ② FQDN(Full Qualified Domain Name): 域名全名 : 三.域名解析原理 域名解析原理 DNS的两类功能: 的两类功能: 的两类功能 ①抽象功能 规定名字的语法和授权管理规则; 规定名字的语法和授权管理规则; ②具体功能 描述名字—地址映射的分布式系统的高效实现. 描述名字 地址映射的分布式系统的高效实现. 地址映射的分布式系统的高效实现
3.临时地址的租用期 临时地址的租用期 临时IP地址称作 租用"地址, 地址称作" 租用期" ① 临时 地址称作"租用"地址,有"租用期"的限 租用期可让客户申请并由服务器认可; 制.租用期可让客户申请并由服务器认可;DHCP也 也 可保留一个无限值,允许任意延长"租用期" 可保留一个无限值,允许任意延长"租用期". 终止租用:客户发DHCP RELEASE报文. 报文. ② 终止租用:客户发 报文 ③ 租用期延长
第15章 应用层系统服务 15章
要求: 要求: 1. 掌握 掌握BOOTP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 掌握 掌握DHCP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 掌握 掌握Internet的层次型命名机制 的层次型命名机制 4. 掌握 掌握DNS域名解析过程 域名解析过程 5. 掌握 掌握DNS报文,域名压缩技术和资源记录类型 报文, 报文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DHCP对BOOTP的补充 对 的补充 可使计算机用一个消息获取它所需的全部配置信息, ① 可使计算机用一个消息获取它所需的全部配置信息 , 允许快速,动态地获取IP地址 地址. ②允许快速,动态地获取 地址. 2. DHCP的三种地址分配策略 的三种地址分配策略 手工配置:为特定的计算机配置特定的IP地址 地址. ① 手工配置:为特定的计算机配置特定的 地址. 自动配置: ② 自动配置:为某个第一次上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永 久地址 全动态配置:为上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临时地址. ③ 全动态配置:为上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临时地址. 用途: 用途: 有限个IP地址分配给多个用户 地址分配给多个用户; 有限个 地址分配给多个用户;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
3.说明 说明 ① 主机应配置至少一个域名服务器作为解析开始的服 务器. 务器. 选择下一服务器: ② 选择下一服务器 : 每个服务器至少应该知道一个根 服务器的IP地址 或配置一个上一级域名服务器. 地址, 服务器的 地址,或配置一个上一级域名服务器. ③ 根服务器知道所有二级域中的每个授权域名服务器 地址. 的IP地址. 地址 提高解析效率:使用cache和二步解析法. 和二步解析法. ④提高解析效率:使用 和二步解析法 域名缩写:在本地域名服务器解析本地某域名时, ⑤ 域名缩写 : 在本地域名服务器解析本地解析:先在本地域解析,找不到时, ⑥ 二步解析 : 先在本地域解析 , 找不到时 , 到其它服 务器或根服务器解析. 务器或根服务器解析.
BOOTP报文(把"未用"字段改为"标志"字段) 报文( 报文 未用"字段改为"标志"字段) 选项(DHCP扩充,长度可变) 扩充, 选项( 扩充 长度可变)
6. 标志和选项 标志:高位为' , 标志:高位为'1',使用硬件广播回应 选项:可以指明DHCP报文类型 选项:可以指明 报文类型
15.2 域名系统DNS 域名系统DNS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基于UDP,端口号 ,68. ①基于 ,端口号67, . 通常与TFTP协同工作. 协同工作. ②通常与 协同工作 无盘机启动后, 位全" 的有限广播地址在本 ③ 无盘机启动后 , 用 32位全" 1"的有限广播地址在本 位全 网广播BOOTP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 网广播 请求报文 服务器有两种响应方式: ④BOOTP服务器有两种响应方式: 服务器有两种响应方式 单播: 缓存中为请求的机器设一条目, 单播 : 在 ARP缓存中为请求的机器设一条目 , 然后 缓存中为请求的机器设一条目 响应报文直接发给请求者; 将BOOTP响应报文直接发给请求者; 响应报文直接发给请求者 广播: 广播:仍用广播方式发响应 . ⑤BOOTP使用超时重传技术.重传使用指数退避策略. 使用超时重传技术.重传使用指数退避策略. 使用超时重传技术 要求UDP计算校验和 , 请求和应答报文都 计算校验和, ⑥ BOOTP要求 要求 计算校验和 不能分片(适应没有存储区组装数据报的客户) 不能分片(适应没有存储区组装数据报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