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三)
1.3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新知讲解
活动
4. 按图中人物,分角色说一说,五带的 特征。
我生活在温带。这
乙
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
寒带多,四季变化
比较明显。
5.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北温带
我居住在寒带。这里阳
丙
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 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
出,气候终年寒冷。
甲
我的家乡在热 带。这里正午 的太阳高高悬 在空中,气候 终年炎热。
C. 9月20 3日前后 0 0 0
( B) B. 6月21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0 0
课堂巩固
7. 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极中山站升起国旗,唱
起“我爱你中山站,我爱你中国”。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此时,地球
运行在图中的( B )
④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①
0 0
0 0
0 0
0 0
2016年,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知讲解
活动
五带的划分
1. 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
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 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 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 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新知讲解
② 太阳东升西落
金
星地 火
球星
木
星
土 星
新知讲解
甲 乙
☞ 左图中甲、乙两点,谁先迎来日出,
请说出你的理由,并总结规律。
受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 越往东,越早迎来日出。
高中地理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训练题(三)

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训练题(三)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转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相比分别()A.相同,相同 B.偏大,相同 C.偏大,偏小 D.偏小,相同2.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B.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C.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D.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15°/小时。
3.关于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C.地轴的空间指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D.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89°S,90°W B.40°N,0° C.0°,90°E D.30°N,105°E 5. 从9月10日教师节到元旦节,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A.持续变快 B.逐渐变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6.下列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运动的是( )①长江入海口北岸大量泥沙淤塞②白天和黑夜的交替③长江滚滚向东流④春夏秋冬的变化⑤夏天白昼长,冬天夜晚长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7.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A.因设备简陋而造成的观测误差B.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D.发现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8.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A.多一半的地方是3月21日B .恰好一半的地方是3月20日C .恰好一半的地方是3月21日D .少一半的地方是3月21日9.当伦敦地方时为中午12时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A .悉尼(150°E 附近)B .上海(120°E 附近)C .洛杉矶(120°W 附近)D .阿克拉(0°经线附近)10.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3 粤教版

3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6现6象.50
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昼
极夜现23象.50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既无太2阳3直.50
射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
900
气候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
终年严寒
北温带 北回归线
四季分明 冬冷夏热
赤热 带道
终年炎热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极昼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 在北回归线
极昼与极夜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太阳直射点在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分别说出下面三幅漫画所描述的内容 属五带中的哪个带?你能理解各幅漫画内 容的含义吗?
3 地球公转的特征和意义
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_太__阳__热___量_的差异,将地 球表面划分为___五__带__(分别是___热__带__、___北__温__带、 _南__温__带__ 、 ___北__寒__带、 _____南__寒)带。
小结:地球的运动
旋转中心
自转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太阳热量差异 五带 昼夜长短
3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 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 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 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 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 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
• 五带
温度带
范围
特征
1.3地球运动(第三课时)-学生版

朔城区一中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编制:景华府 审核: 王淮胜 张瑞 时间:2014-5-20 编号:11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目标定位】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了解五带的划分。
【课堂准备】(阅读必修一P18~P20内容,完成填空,并用红笔在课本上标出) 1.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规律: 。
(2)随季节变化规律a .______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 .______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c .春、秋分日:______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的更替(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_______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___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是__________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春季: 月;夏季: 月;秋季: 月;冬季: 月。
4.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 、 、 、 、 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 向 减少的规律。
【知识拓展】太阳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使位于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又在西方落下,从而认为是太阳绕地球的运动.但是,太阳视运动只是人的一种观测表示,也就是说以观测者为参考系(假定观测者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是太阳相对于观测者是运动的了. 总结及应试技巧: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直射哪个半球,太阳就是从东__方向升起,西__方向落下的,比如,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地球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某某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1.3_地球的运动(一般特点)

恒星 恒星日 某日晚8:00, 小王从天文望远 镜中欣喜地看到 织女星,若保持 望远镜位置和方 向不变,第二天 小王再次在望远 镜中看到织女星 的时刻是? 太阳日 SUN
P P P E2 E3
E1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观测者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⑷自转的速度: 线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2. 公转的基本特点 ⑴绕转中心: 太阳 ⑵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⑶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⑷公转的周期: 1年 以遥远恒星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以太阳为参照: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 公转的基本特点 快 大 ⑸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较____ ; 角速度_____ 远日点(7月初):较____ ; 角速度_____ 慢 小
公转 太阳
自 西 向 东 1恒星年
1回归年
周期 角速度
1恒星日、1太阳日
极点为0,其余各地15°/h
速 度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Rφ
P
60°
2πR0
R0 赤道 60°
自 转 的 线 速 度
Vx = 2πRx
/TBiblioteka Vx= 2πR0 COS x/ T
注意:近日点与冬至日、远 日点与夏至日不能等同。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椭圆轨道上运 行的行星,单位 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应相等。
思考
下图中代表近日点的是?代表远日点的是? 今天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D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 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 (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的日数 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 因是什么。
1.3 地球运动学案(三)

1.3 地球的运动(三)制作人:刘进轩使用时间:9月20日【学习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一些基础知识2.明确晨昏线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且能区分晨线和昏线、昼夜和昼夜交替。
3.理解地方时的含义,能熟练换算地方时。
【学习重点】1.晨昏线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2.地方时的计算【基础导学】经纬网基础知识(1)划分: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赤道的度数为,两极点的度数为。
(2)分布特点:北纬的度数向北是(递增或递减);向南是(递增或递减)。
南纬的度数向南是(递增或递减);向北是(递增或递减)。
2.经度的划分和经度的分布规律。
(1)划分:经线是连接南北极点的半圆弧线,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度。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度数相加为。
(2)分布特点:东经的度数自西向东是(递增或递减);西经的度数自西向东是(递增或递减)。
昼夜交替及晨昏线1.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周期?2.晨昏线概念:是半球与半球的分界线。
3.晨昏线的判读方法:首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那条线为线,由昼进入夜的那条线为线。
4.晨昏线的画法,在下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NS地方时1.由于,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就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
2.地方时换算公式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分钟,即每向东15度,则地方时加小时,向西1度,地方时减分钟。
【问题探究】1.判读下图晨昏线?2. 若地球不自转仍公转,有昼夜更替现象?【反馈练习】1.有关昼夜交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存在昼夜交替现象B.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C.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D.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2.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甲一A B.乙一B C.丙—一C D.丁—D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②北京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③太阳将西升东落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4.当北京时间为12时20分时,北京(东经116°)的地方时是A.12时20分 B.12时36分 C.12时4分 D.12时16分5.当伦敦(0°)地方时为中午12时时,时间为20时的城市是A.悉尼(150°E) 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7.当北京时间为2005年6月7日8时时,纽约(74 W)正是A.旭日东升B.正午时刻C.夜深人静D.暮色笼罩8.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1.3地球的运动(3)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最短 昼渐短, 昼渐短,昼<夜 昼渐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 昼 长 于 夜 渐 短 秋分 昼夜等长
北半球为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海门中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时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海门中学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H =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例:海门(31°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海门(31°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31° 23°26′)=35° H(海门)=90°- (31°+ 23°26′)=35°34′ 海门)=90°
生活应用: 生活应用:
规律: 规律:
按季节: 按季节 春秋二分: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
按纬度: 按纬度 北回归线以北: 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 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之间: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春分--春分--夏至: 夏至: 夏至--夏至--秋分: 秋分: 秋分--秋分--冬至: 冬至: 冬至--冬至--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 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 向北 昼夜长 短变化 昼夜长 短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的运动(三) 【考纲解析】
1.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及成因。
【自主梳理】
【规律总结】
一.纬度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时间相同)
读A图(___节气),描述出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B、C图,总结出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读A图,描述出这天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B、C图,总结出这天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上图,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应的关系
二、季节变化(纬度相同)
1.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纬度相同,如P点)
读出北回归线以北任一地点(如P点),在夏至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____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____值。
冬至日的规律如何?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q点在夏至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也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吗?为什么?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相同,如P点或q点)
读出北半球任一地点(如P点或q点),在夏至日这一天,昼长达一年中的最____值,南半
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____值。
冬至日相反。
【问题反馈】
季
节
变
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
季节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季
节变化(规律
四
季
的
更
替
(天文)四季:夏季是___最
长,
___最大的季节;冬季是__
_最短,___最小的季节
(气候)四季:春季是__月;
夏季是__月;
秋季是__月;
冬季是__月
黄
道
平
面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回
归
运
动
自
转
公
转
赤
道
平
面黄
赤
交
角
纬
度
变
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
纬度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纬
度变化(规律)
五
带
划
分
划分依据__________
界线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
绘制五带的划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