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
地球的公转涉及到的知识有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
方向和周期是学生能基本理解的知识,可以结合自转去理解。
但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给学生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地球的公转这一节课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空间思维去想象地球公转时,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而七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演示地球公转以此理解公转的季节变化,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每个季节每天昼夜长短的不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插画,说说:不同季节,人们做了哪些活动?为什么会产生季节的变化?学生:春季的时候,农民播种耕作;夏季的时候,人们穿上的凉爽的短袖吃西瓜;秋季的时候,农民收割稻谷;冬季的时候,人们穿上了棉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探索地球公转的奥秘。
【讲授新课】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一)概念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并阅读课文第23页第一段文字,说说: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课时2 课件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07:32 16:52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个地区太阳高度最高 的时刻为正中午。
观察一天中太阳高度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家乡有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 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 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 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66.5°S、66.5°N是出现极昼、 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 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极昼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极夜
(三)揭秘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在下图中的A、B、C三点,哪一点获得热量最多?哪一 点获得热量最少?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直射
斜射
A点获得热量最多,C点获得热量最少
规律: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热量越少。 (2)光线直射获得热量多,还是斜射获得热量多?
直射:获得热量多;
斜射:获得热量少
30°
60°
90°
(二)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太阳直射 点位置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月21日 赤道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次递减
6月21日 北回归线
23.5°N及其以北达 一年最高
9月23日 赤道
12月22 日
南回归线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次递减
现象1:昼夜长短的变化
观察春分、秋分光照图,分析完成如下表内的现象探究。
太
阳 昼夜等长
1.3地球的运动

练习3:已知A(30°E,20°N)地的地方时是4:00,求B (60°W,40°N)地的地方时?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8:00
昏 线
0:00
N
晨 线 6:00
12:00
1.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0时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6时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18时
4.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
时区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区时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知经度,求时区数: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 所得余数>7.5,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1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远日点
5.黄赤交角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赤道面:地球赤道所在平面; 23.5º (23º 26') ; 黄赤交角:______________ 66.5º (66º 34')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____________ 。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移动
夏至(6.22) ● ● 春分 (3.21) 秋分 ● (9.23) ● 冬至(12.22) 春分 ●(3.21)
23 26 ' N 0
。
。
23 26 ' S
。
读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次直射,南北回回线上 1.在一年里,南北回归线之间有___ 1 次直射,其他地区有___ 0 次直射。 有___
5.日期变更线
1.1.3 地球的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4.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多长? 5.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太阳光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变化,
尝试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直射点的纬度。
点拨精讲
太阳直射点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直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地心
北极星
北极
平
直射点
行
直射光线 太 阳
②给出日期或范围,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例:6月1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往什么方向移动? 5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再往什么方向移动
③给出日期,推算直射点纬度 例: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半球?
三步骤:画图、画点、判断
练一练
1. 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夏至 23°26′N
次年夏至 北回归线
2. 在下列两幅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分别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 向,并把二分二至日标注到公转轨道的相应位置上。
春分日
N
春分日
S
N
N
S
S
夏至日
N
冬至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
方法秋指分日导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秋技分日巧
① 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_逆___时针方向,从南 极俯视呈_顺___时针方向。
5.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太阳光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变化, 尝试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直射点的纬度。
阅读课本16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图1.18填写下表,然后画 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参见16页活动题)。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日期
节气 (北半球)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公转】1.教材图1.21是地球公转的示意。
它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和与太阳相对位置等。
第二,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图中显示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与日期。
其中,夏至日的日期在2010—2050年这段时间里多数为6月21日,因此教材上夏至日的日期写的是“6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季节就不断更替。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由于季节变换的情况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教材图1.22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场景作为对话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其中,在农业方面常见的影响有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时间;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有不同季节的穿衣变化、出行游玩的季节安排等。
3.教材图1.23是地球上的五带,此图便于学生认识五带的范围,以及每个温度带的特点。
地球公转,以及相关的季节变换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问题都比较复杂,往往要涉及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内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能力,尽可能做到在符合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简化内容,重现象描述,轻原理解析。
4.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围绕地球仪上的回归线和极圈展开,说明回归线和极圈的特殊性、它们是如何被命名的和具有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_地球的运动_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6、22
3、21
• 视角是?
• 北京和广州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
• 从元月1日到2月1日,太阳直射点
自
地球的自转
转 的 速 度
地球的公转
活动: 活动: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有什么特点?
“夸父追日”的思考
夸父是炎帝的后裔,耳垂黄蛇,手持金杖。夸父身材高大,如山 夸父是炎帝的后裔,耳垂黄蛇,手持金杖。夸父身材高大, 岳耸峙,缺很天真富于幻想,他一心想追上西沉的太阳, 岳耸峙,缺很天真富于幻想,他一心想追上西沉的太阳,希望阻 止太阳落山。为了这个理想,夸父不断地奔跑,追近太阳。 止太阳落山。为了这个理想,夸父不断地奔跑,追近太阳。 (1)如果夸父追日真的发生,夸父奔跑的方向是什么? (2)如果夸父沿着北纬60度追日,速度刚好与太阳“同步”, 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 (3)要想轻松追日,是低纬度还是高纬度?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判断侧视图、两极俯视图的自转方向) (2)自转的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的公转
(3)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均为15°/h, 1°/4min 15 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二)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二)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
(2)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的公转
(3)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角速度:近日点=61′/d>远日点=57 ′/d 线速度:近日点=30.3 km/s>远日点=29.3 30.3 km/s
二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运动(共47张PPT)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 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 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3º26´N
夏至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26´S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
昼弧和夜弧长短变化
昼弧和夜弧
太阳直射点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 3月21日
太阳直射的 太阳直射点移
半球
动的方向
北半球
由南向北
北半球
由北向南
南半球
由北向南
Hale Waihona Puke 南半球由南向北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N 太
阳
光
线 S
太阳直射 日期 纬线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
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
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月21日前后
远日点
近日点
9月23日前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 旋转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 向东
北逆 南顺
自西 向东
1个恒 星日( 23h56 min4s)
安排 午饭休息
读报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课外活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晨线、昏线判别的三种方法 依据 方法 晨线 类型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 6 时的那条昼夜 时间法 分界线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 方位法 分界线
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 18 时的那条昼夜分 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 界线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2.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
)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相同 . . C.昼夜长短相同 . D.自转角速度相同 .
解析:B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自转线速度、 角速度、昼夜长短相同。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两条日期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上人为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时 “ ” “ ” 间自然推进中 0:00(或 24:00)所在经线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 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 0 时~24 时 固定,0 时或 24 时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 日期 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计算方法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 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 24 个 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关于时 区的划分,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思考: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此 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今天
儿童节
元旦
第一章第二节
展示
1-5 6-10 七组4号 四组4号
点评
一组1号 三组1号
第一章第二节
7、[单选]夏至日,某地(32°N, 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 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 α应调整为 A、23.5° B、35.5° C、8.5° D、55.5°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 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 南 南 北
12月22日
第一章第二节
3、[单选]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
第一章第二节
4、[单选]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 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第一章第二节
一、黄赤交角的特点
第一章第二节
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一轴”指 :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三个基本不变”指: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指: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 射的点也不同
第一章第二节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
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1-14
二组4号
八组1号
第一章第二节
课堂小结: 1、黄赤交角的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