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特征

地球的运动特征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 约1768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方向:西 东 (极点上空看 N--逆 S--顺)
地 球 的 自 转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全球相同 线速度----赤道最大
极点为零 极点为零
昼夜更替 (晨线 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T1 T2
在E3位置 地球多转了角 才重新对准太阳 =59´
T1 T2
T1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为 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T2是地球自转 360º59´的时长 为24时
太阳日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参照物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23时56分4秒
24时
旋转角度 360º
360º59´
恒星
太阳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 线速度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 念 轴 心 方 向 自 转 地 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公 转 太 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周 期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20秒 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为15°/小时 平均约1°/d 近日点(1月初经过大; 从赤道向两极逐 远日点(7月初经过) 渐减小 小,平均30km/s
全球相等,皆为15°/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所以极 点不自转
S
任一纬度
任一纬度的 旋转弧长 任一纬度的 旋转周长
赤道
赤道的旋 转弧长 赤道的旋转周长

地球运动及括意义

地球运动及括意义

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两极点的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大小:
大小:
二、地球的公转
*
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公转轨道:
*
近日点
远日点
1月初
7月初
14710万千米
15210万千米
94000万千米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
其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4、公转周期:
*
所用时间
应用价值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10秒
思考?
角速度: 除两极为0外,其余处处相等, 均为15度/小时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中赤道最大,南北纬60度处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为0.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3
*
4、自转速度:
*
角速度
线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约15°/h
定义:单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
课堂测验
昏线
23026/S
12h

黄道
23026/
时差
*
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异的时刻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
地方时的推算方法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注:“东加西减”
1、甲地经度为136°E,乙地经度为 120°E。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 的时间。
120°E
136°E
乙11时

甲地时间=11+1︰04=12︰04
*
概念:
*
经度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时区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区时
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世界各国按其所在时区,实行分 区计时制度(区时制度)。每一时区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为区时或标准时。(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
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为零时区,零时区 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划分24个时区:东1区、 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
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tsch)综 合了三者对气候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第四纪的4 次大冰期及3次间冰期的出现,尤其是很好的解释 了最后一次冰期和5000年前后冰后期最温暖气候。
三、时间与历法
㈠ 时间
1. 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时差:经度每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360 °, 地方时相差24小时,即相差1天。
自转速度在变慢的过程中也有变快的阶段
自转变快的原因:地球上比重大物质在重力作 用下不断向地心汇聚。
4.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昼夜更替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方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⑴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 夜节奏
气温、湿度、风、蒸发、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生 物生长发育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都产生昼夜的节 律性变化。 地球适中的自转速度使地表热量分配适中,从而使 得许多过程不朝极端的方向发展。
⑶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使不同经度上
的人们处于早、午、晚、夜等不同时间感受状态。
⑷ 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共1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共15张PPT)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 分钟4 ;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 秒;4
问题
B● A●
(1)B0 时?C 1时2 ?
(2)B与C相差12小时?
(3)B、C相隔经度180 ?°
(4)经度每隔 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太 阳 ●C 光 线
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每隔经度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也不 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 同
C.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地转偏向力
●S
●N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地球有昼夜之分
(1)原因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2:25:31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自转】1.教材图1.18是对于昼与夜的说明。

课文部分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昼夜交替展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为黑夜。

图中所示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间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2.教材通过一段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按现在的观点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地球的自转,最早是由哥白尼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停留在让人们在主观上接受的水平,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即“傅科摆”所证实。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利用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 (一)经线与纬线 N 1、经线与经度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半圆,又称子午线。 经线特点 1、是半圆
2、长度相等
3、指示南北方向
S
经度
经度的划分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90° 45°30° 15° 0° 15° 30°45° 90° 60° 15° 60°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
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特点:
1.除极点外,皆是圆圈; 2.赤道最长(4万千米), 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
两极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利用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 (一)经线与纬线
纬 度
赤道0° 南北极点90° 书写方法: 北京:北纬40°
(或40°N)
探究 :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 航行之后,水兵们发现,在航海中丢失了整整一 天!为什么?
172.5º 180º 172.5º E W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日界线
A、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 日期要变更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 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 经线重合
C、实际应用中,日期界 线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 0钟点的经线
本 初 子 午 线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165° 150° 135° 120°
经度划分: 从0°经线 起,向东、 105° 向西各分作 180°; 90° 书写方法: 75° 北京: 东经116° 或116°E
90°
北极
75°
60°
45° 45° 30° 15° 0° 15° 30°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时间差异的影响
交通和通讯
经济发展
时间差异对国际间的交通和通讯造成 影响,需要调整时间以保持联系。
时间差异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产生 影响,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时间差 异进行合理安排。
生物节律
生物的作息和活动具有节律性,时间 差异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迁 徙等行为。
05
四季变化与五带划分
四季变化的成因
地球公转与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公转时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
昼夜长短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球上的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夏季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冬季 则相反。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影响气温和光照时间,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习性 。
迁徙与习性
一些动物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例如,候鸟会在冬季到来前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并在春季返回北方繁殖。此 外,一些动物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习性,如夏季减少活动以避暑。
适应性进化
长期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生物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例如,一些植物会进化出在特定季节开花、结 果的习性,以适应授粉和种子传播的需求。同时,一些动物也会进化出与季节相适应的体态和行为特征 。
农业生产
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周期有重要影响 ,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
城市规划和建设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城市规划(如建筑朝向、采 光等)以及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 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目录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地球自转的规律与影响 • 地球公转的规律与影响 • 昼夜交替现象与时间差异 • 四季变化与五带划分 • 地球运动的实践应用

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3

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3

0o
(东经)
(西经)
从左边接近180o
从右边接近180o
问:A在B的什么方向?
N
A B
答案:正西方向

S
标出经度符号
A在B的什么方向?
B
90 E
0
西南
A 45
0
0
0
E
地球自转的表示方法
N 判断A、B经度
40 E
0
130 E
0
B
140 W
0
A
有何规律? S 经线圈的2条相对经线的度数和为180°,符号相反。
A点的时刻是: 12:00 B点的时刻是: 6:00 C点的时刻是: 3:00 A的昼长: B的昼长: C的昼长 12小时 24小时 18小时
3:00 6:00
9:00
几个注意点
• 1、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在图1-14上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例:北半球夏至-秋分,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 先变慢,后变快。或写快-慢-快。 • 2、极昼极夜现象除春秋分外,每天都有, 夏至、冬至2天极昼极夜范围达最大。 • 3、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相同。
5.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B ) A. 不可能重合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春、秋分的变形
N
在图上标出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的坐标:
00,300W
600E
这一天日期为: 3月21日前后或 9月23日前后
春分、秋分的重要特点(判断依据): 晨昏线和某一经线圈重合
赤道平面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一条经线成一个半圆,两 条相对的经线成一个圆
南极
③纬度
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
北纬(N)
度数向北增大
度数向南增大
南纬(S)
•纬度划分:以赤道为0°,向两极各分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
线面角
66.5°
重 要 的 纬 度
为0:00或24:00
B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A.自0°经线开始,分别向东向西各跨经度7.5°划 定零时区。 B.自零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分1个时区 。向东划分的为东时区,向西划分的为西时区。 C.全球共划分有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1个时区。 东时区 180° 西时区 180°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 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 球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
公转轨道
二、地球的公转
C:\Documents and Settings\syzx\桌面\10.恒星年和回归年.exe
本初子午线
东半球
各是哪个半球?
西半球
三、经纬网的判读
纬线
经线
经纬网
①侧视经纬网图
②俯视经纬网图(极地)
③方格状经纬网图
读右图,回答问题。 若某人在乙处观察地球,此 人所见的经纬网图形应为下图 中的哪个:
2、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1)定方向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 一般情况下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法
2、周期: 一年(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旋转中心: 太阳
公转轨道
4、速度 (1)平均角速度:约 1° /日 (2)平均线速度:约 30 Km/秒 (3) 近日点(1月初) 较快, 远日点(7月初) 较慢。
公转轨道
速度较慢
远 日 点 7月初
中心

太阳
速度较快 近 日 点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因地球自转,从夜半球到昼半球要跨越的半圆线。
②昏线:
因地球自转,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要跨越的半圆线
晨线
A●
●B
读图
太 阳 光 线
昏线
因地球自转,A点从 夜 半球越过 晨 线进入 昼 半球; B点从 昼 半球越过 昏 线进入 夜 半球.
讨论
指出下列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A
S
1、判读方法: 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 2、画法 晨昏线 垂直于太阳光线 并平分地球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12点20分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例题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 为8点,6点在哪儿?
东经120º
2、当西经120º 为9点,15点在哪儿? 西经30º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66 34’

黄赤交角(23°26’基本不变)
23 26’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地球
太阳
自转 地球运动基本形式: 公转
地球运动的
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北极星
自西向东
地轴
赤道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
N
●S

N
S
问题
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什么?
北极星
2、旋转中心: 地轴 地轴
赤道
3、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 太阳日: 24 时 相差 3 分 56 秒
x\桌面\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比较.swf
C:\Documents and Settings\syz
地球 围绕 运动方向 运动 中心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自西向东
自 转
地 轴
线速度: 北极看: 23时56分4秒 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到60° 逆时针 太阳日: S、N约减为一 南极看: 24时 半,两极为0。 顺时针 角速度: 两极为 0,其 他各地点相等 ,约为 15°/小时。
3、当东经30º 为8点,5点在哪儿?
西经15º
地方时的空间概念
B
0:00 (24:00) 2:00 4:00 6:00 8:00 10:00
N
A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6:00
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18:00
直射点 12:00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为12:00
A、C
S C
与直射点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
360°÷24小时= 15°/小时 旋转半径小 (两极点除外)
线速度小
旋转半径大 两(3)极点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大
两极为 0 ,其他各地 点都 相等 ,约 15° /小时。
有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顿、北京三个地点 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 速度依次增大
15° 0° 15°
7.5°7.5°
15° 7.5°7.5° 15° 西 一 区 零 时 区 东 一 区
7.5°7.5°
东 十 二 区
西 十 二 区
东 十 二 区
西 十 二 区
180°
90°W
●N
90°E
西 六 区
0° 零 时 区
②区时的概念:
各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做为本时区统一时 间,即区时。
读图 ao、bo两线, bo 线是晨线, ao 线是昏线。
晨昏线的特征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其速度为15°/小时,如右图所示。
北 西北 东北 东 南 东南
B
西
A
西南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甲地在乙地 什么方向, 丙地在丁地 的什么方向 。 西北、东北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
北 极
A
B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


北 极

A B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甲地在乙地什 么方向,丙地 在丁地的什么 方向。 东北、西北
E在B的 西北方向,C在D 的 西北方向, F在C 的 东北 方向
1日
问题
恒星日和太阳日哪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 转角度
长 度 应 用 价 值
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周期, 360°59′ 24小时 影响人类起居作息
恒星日 360° 23小时56分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同一颗恒星
P ●

桌 面
yzx\
\3.
恒 星 日 和 太 阳 日
恒 星 日 和 太 阳 日
问题
B●
A●
(1)B 0 时?C 12 时? (2)B与C相差 12 小时? (3)B、C相隔经度 180 ° ? (4)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太 阳 光 线
地方时的计算公式
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 ° )
(东加西减)
步骤:1)求经度差 2)求时间差(经度差/15°) 3)“东加西减”原则
B●
A●
太 阳 光 线
问题
(1)同纬度而经度不同的A、B两点哪先看到太阳?
(2)同纬度而经度不同的A、B两点哪的时间较早(快) 哪的时间较晚(慢)? ? (3) A、B两点是因为什么不同造成同一时刻而时间 不同?
2、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பைடு நூலகம்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 4 秒;
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 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北半球为例:
近日点
远日点
位置 A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恒星日:
地球 围绕 运动方向 运动 中心 公 转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平均角速度: 约 1° /日 平均线速度: 约30Km/秒
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恒星年:
太 北极上空看: 365日 阳 逆时针 6时9分10秒
近日点较快, 远日点较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叠加运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2、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C:\Documents and Settings\syzx\桌面\昼夜交替与晨昏线.swf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地球有昼夜交替 太 阳
地 球 透 明
A●
太 阳 光 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