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 内蒙古.ppt

合集下载

蒙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ppt课件

蒙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ppt课件

• 已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6个新化合物,均为该种首次
,15个该属首次。
• 包括甾体皂苷元2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4个、呋甾烷型皂
苷4个;黄酮苷元2个、黄酮苷6个;三萜苷元2个;甾醇及 其苷类2个;神经酰胺2个;脂肪酸及其酯2个。
• 药理活性研究
• 镇痛作用研究 • 抑菌活性活性研究 • 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 MDCK、K562、YAC-1、SMMC-7721
• 抑菌活性研究: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 7, 10-三羟基-8-十八烯 • 质量控制研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水柏枝总酚酸的含量。
HPLC法测定水柏枝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蓝盆花
• 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1个新化合物,14个该种首次,
12个该属首次。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双黄酮和二聚环烯
• 质量控制研究
• 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簪花中总皂苷的含量 • 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簪花中总黄酮的含量 • 玉簪花中山萘酚的TLC鉴别 • HPLC法测定玉簪花中山萘酚的含量
水柏枝
• 化学成分研究
• 分离并鉴定11个单体化合物,10个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 到,7个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包括为鞣酸衍生物2 个、黄酮苷元3个、苯甲酸衍生物2个、脂肪酸及其酯类 3个、甾体类1个。
• 组方理论不同
多配伍使用,也有君臣佐使,根据蒙医病因病证理论有 机搭配而成,方中有针对病变的药味、病因药、病宿药, 也有预防药,还有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
• 临床用药特点
蒙药药性强,用药量小。 服药方法与民族生活习俗有关。 用药讲时辰。
• 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心率失常 血液系统病:如再障,紫癜病,出血性疾病; 风湿、类风湿性骨关节病 消化系病:如各种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腹泻;

道地药材 内蒙古

道地药材 内蒙古

柳太后与黄芪
《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 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 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 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 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 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 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 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 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 药汁弥漫,烟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 就能说话。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 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黄芪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 诗中的“王孙”也是一味古老中 药的别名。黄芪称为“王孙”, 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权的《药性 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 的《本草纲目》,黄芪,旧作“ 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补 药之长”。黄芪味甘、微温,有 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 毒生肌的作用。黄芪有广泛的应 用,受到不少名人喜好。
老师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 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 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 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 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 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 年大狱。老师没事,当堂释放。
(未完,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行医卖药。徒弟自立门户 后,没有老师在跟前管教着胆子更大了,虽说医 术不怎么样,却什么病都敢治。没几天,就让他 用无叶草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干休, 当时就抓住他去衙门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 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老师的名字。县官命人把老师找来, 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给医死了!”

道地药材PPT课件

道地药材PPT课件
第15页/共20页
中国中药之乡
珍珠之乡 浙江诸暨 人参之乡 吉林抚松 天麻之乡 贵州赫章 鹿茸之乡 安徽青阳 琥珀之乡 河南西峡 三七之乡 广西靖西 蟾酥之乡 江苏启东 阿胶之乡 山东东阿 贝母之乡 浙江勤县 当归之乡 甘肃岷县 枸杞之乡 宁夏中宁 党参之乡 山西长治 银花之乡 山东平邑
黄连之乡 四川雅安 木耳之乡 湖北保康 黄芪之乡 山西恒山 白芍之乡 安徽毫县 茯苓之乡 湖北罗田 半夏之乡 安徽阜阳 白果之乡 广西兴安 红枣之乡 山西稗山 泽泻之乡 福建建瓯 甘草之乡 内蒙古杭锦旗 知母之乡 河北历县 玄胡之乡 浙江东阳 菊花之乡 浙江桐乡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第6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浙药:
浙江所产药材,品名之前常冠以“浙”、“杭”字,其 中冠以“杭”字居多。如杭芍、杭菊、杭麦冬、杭白芷 等。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 “地”的含义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生长的生境因子(土壤、气候)及人为因子 人为因子:栽培、加工技术,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
道地:优质
《本草品汇精要》,川芎以“道地蜀川者为胜”
注意:“道地”概念已被过度使用
第1页/共20页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 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第10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共50张PPT)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共50张PPT)
由此可见,不当同药时材效品种验有不显同著的气,候幅…,而…且气而候因今子依对药方材品施质的用影响,是多竟角度有、多应层次与的不。 应,其故合哉?
3.植物内生菌、土壤微生物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全三国段的 命道名地法药命盖材名约,有有一级2数0区0种为端,:产焉地地理与。方种位一类+热的则量划带分地+根药据材气目发的展之不方同殊向也;不也一致,。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
寇宗奭shì的《本草衍义》提出“凡用药必须择地之 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若不推究厥理, 治病徒废其功,终亦不能活人……”,强调用药必择
道地药材,药效才好。
明朝时“道地药材”的专用术语
正式见于官方组织修订的《本草品汇精要》,每种药物项下专列“道地 ”条目。此后,明末汤显祖《牡丹亭》中,首次出现了“道地药材”一语 。
隋唐时期的敦煌医学卷《张仲景五脏论》、《不知名医方》中在
中药名前记录了道地产区,如江宁地黄、华山复盆子、原州黄芪、 上蔡防风等,是临床用药讲究道地的进一步发展,为宋代本草全 面记载以产地加药名标记药物奠定了基础。
宋代医药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前人道地药材的经验和思想,
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对道地药材的记载较汉、唐丰 富得多,特别是附图的图题均冠以产地名称,如 “银州柴胡”、“成德军狗脊”、“齐州半夏”等, 共144处(包括州、军、京、府),约250种药材。
临床所公认。”
对“道地”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是:“道地”亦作“地道”, 本指各地特产,后来演变成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 。二是:“道”指按地区区域划分的名称,唐贞观元年首先 采用,以后各朝沿用了此区域划分方法,只是“道”的数目 有所改变;“地”指地理、地带、地形、地貌。
阿胶、巴豆、代赭石等均为道地药材。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49页PPT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49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Leabharlann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论内蒙古地方性道地蒙药材

论内蒙古地方性道地蒙药材

6 I ( (


】 _ ∽ .
: .毒

u 拳参 .主 j
。 一 g O 等 c 誊 1 ) i S t O r t a
1. r .

拳参 口 、 ,

泪 乏 ( ( 毒 乏 习 童 ~ :
j 乏
要 u 之 乏

子 毒
. 司 6 1 主
重 :

6 l
司 ~6 可 I Ⅳ
争乏 .
芎 之


口 、 ,













量 = j 童

t 垂
一 芝


之 乏 一之u . ’ 季 墨 毒 ~ 冬口 争 ∽ 、 , 乏| . 6 1 6
r 1 . . 3 言


.垂 _ )
L a n t u c a s a .
^ 主


~ 《 d , L . 莴苣
∞ . .毫
’ 口 戈 更. ) } 口 、 , 冀_ ) 京大戟 . 童 一
。 ~ 屯 o l 【 一 口 ∽ ~ ∽


∞ i 0 它 h y 一
1I . .
] - 。 .于 . 毒

置 芝 萎


u 连 翘 .咛 u
乏 。 O r ∽ _ [ h i a∽ 景p e n s a ( Th u n 1 ) .v
乏 ^ 黾
1 1 .

道地药材研究PPT课件

道地药材研究PPT课件
第24页/共69页
4、临床选择
药材地道的变迁则主要是以临床疗效为转移。 其典型例证则是处方用名冠以道地的表示方法。 如川芎竆、川楝子等都是先于本草,首先在方书 中采用,而后影响到本草药品名目的改动和道池 的记载.
又如巴戟天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据考证川产的 巴戟天为木兰科植物,而清代所用巴戟天已是茜 草科植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之根,这种同 名异物的道地变迁,实为两者或两种以上来源, 经临床选择比较中来的,故有的处方采用了“广 巴戟”这样的道地重叠命名的方式,以示区别于
综上所述,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是 资源、农艺和医术三者的结合。在中华大地 上产生了足以影响世界医学的中医药学术体 系,是有其深刻的自然历史根源的。
第12页/共69页
四、药材道地的变迁
早在《名医别录》和《范子.计然》等著作中, 对中药已有某处者佳的记载。但是一种药材以产 地论优劣因受到当时政冶、地理、交通、临床实 践、分类水平等若干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全部地 真实的反映它的道地性质。事实上,历代本草数 百家,对同一味药的“道地”记述很不一致。整 理道地变迁的资料,分析变迁的原因,对继承和 发展现实意义。
第10页/共69页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没有中医,当然就没有中药。中药的“道地 药材”是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考验出来的,有不 少“道地药材”在国外也有分布,至今却末成为 名药,究其原因,乃是没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的指 导与应用。因此,“仅有资源,没有医术,也难 成药,“道地”更无从谈起。
第11页/共69页
第14页/共69页
3、道地变少,精益求精
如地黄的产区曾有陕西、江苏、浙江多处为佳 的说法,至明代李时珍时便形成了“今人惟以怀 庆地黄为上”的定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药的道地药材》课件

《中药的道地药材》课件
生态环境
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水资源等因素都对其品质产 生影响。例如,生长在森林中的药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天然成分,而生长在平原 上的药材可能成分较为单一。
生产技术因素
种植技术
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如育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对其品质有重要影响。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药 材的产量和品质,而落后的种植方法可能导致药材品质下降。
中药道地药材的经济价值
01
02
03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 加,中药道地药材的市场 需求不断增长。
价格因素
道地药材的价格通常高于 普通药材,反映了其稀有 性和高品质。
产业带动
中药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 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的带 动作用,促进了就业和经 济增长。
中药道地药材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化传承
中药道地药材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社会认同
中药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 有盛誉,对于提升国家形 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 意义。
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利用中药道地药材 资源,对于促进中药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05
中药道地药材的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保护现状与问题
建立道地药材的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 消费的全过程可追溯,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04
中药道地药材的应用与 价值
中药配方与临床应用
中药配方
道地药材在中药配方中占据重要 地位,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基
础。
临床应用
道地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疗 效,能够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性化 治疗。
治疗效果
道地药材的治疗效果稳定可靠,为 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 诗中的“王孙”也是一味古老中 药的别名。黄芪称为“王孙”, 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权的《药性 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所著 的《本草纲目》,黄芪,旧作 “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 “补药之长”。黄芪味甘、微温, 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 除毒生肌的作用。黄芪有广泛的 应用,受到不少名人喜好。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知道医道深奥, 后悔不该自以为是,这才变得老实了。他 找判老师认了错,表示痛改前非。老师见 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 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 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药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 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 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未完,待续)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 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 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 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未完,待续)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行医卖药。徒弟自立门户 后,没有老师在跟前管教着胆子更大了,虽说医 术不怎么样,却什么病都敢治。没几天,就让他 用无叶草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干休, 当时就抓住他去衙门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 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老师的名字。县官命人把老师找来, 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给医死了!” 老师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 诀”。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 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或中麻黄的根。立 秋后采挖,减去须 根,洗净切段。生 用。
止汗
自古以来,麻黄解表发汗, 麻黄根收敛止汗,称“麻黄轻 扬,故表而发汗;麻黄根节能 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 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 发之汗敛而不出”。
谢谢
柳太后猝患中风,是因年老体弱、 气血失调的结果。而黄芪性温,善 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 善散风胜湿止痛。李杲说:黄芪得 防风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补 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 气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热蒸气既 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 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 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柳太后与黄芪
《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 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 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 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 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 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 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 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 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 药汁弥漫,烟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 就能说话。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 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麻黄
有位老中医,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小徒弟,很是 喜爱,想把平身所学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谁想, 这个徒弟很是狂妄,又不用心学习,一知半解, 自以为是。才学了点皮毛,认为自己都会了。就 瞧不起老师,甚至收的诊金和卖药的钱,也不交 给老师,自己偷偷花掉,老师伤透了心,就对徒 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去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老师还是不放心,叮嘱他说:“有一种药用时要 分辨清楚,切不可随便开给人吃”。
为麻黄科多年生
1、发汗解表
草本状小灌木草
麻黄、木贼麻黄
及中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干燥 草质茎。立秋至 2、宣肺平喘
3、利水消肿
霜降期间采收,
阴干切段,生用、 蜜制或捣绒用。
4、温散寒邪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 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 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 患者慎用。
注古人说:煎麻黄时应去沫,近代 研究证实麻黄的医疗效用部分尚在沫里。 别名大全
(未完,待续)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 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 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 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 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 年大狱。老师没事,当堂释放。
1、补气升阳 黄芪,为多年生草
本植物膜荚黄芪和
2、补气摄血
蒙古黄芪的根。膜 荚黄芪主产于内蒙、
3、固表止汗
黑龙江、甘肃等地, 而蒙古黄芪主产于
4、托疮生肌
内蒙、河北、山西
5、利尿退肿
等地。一般生长四 6、补气行滞 年才予以采收,秋
季采者质量最好。
本品性质温升,可以助火,又能补气固 表,所以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 满,以及阳盛阴虚、上热下寒、肝旺多 怒、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症不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