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观察论文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68例论文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6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经验,探讨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06月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8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68例和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组)31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热、疼痛、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均少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2]。
①bassini 法:将精索(女性患者为子宫圆韧带)提起,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②mcvay法:在精索后方(女性患者在子宫圆韧带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2) 观察组: 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层分别向上和向下游离,切开提睾肌,显露疝囊,直疝可直接将疝囊内翻入腹腔;斜疝要充分游离疝囊至颈部,直至显露腹膜外脂肪,疝囊无需行高位结扎及缩小内环口,若疝囊过大或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可选择性中部横断疝囊,且近端封闭为多个小疝囊,将疝囊经内环口回纳入腹腔。
游离出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后,根据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情况,将网状补片进行修剪后,置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后方,补片上缘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于腹外斜腱膜与联合腱连接处,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处。
最后将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放回后,分层缝合腹外斜肌肌腱膜、皮下组织与皮肤,关闭手术切口[3]。
补片材料为美国bard公司聚丙烯网片和成型补片。
1.3 观察对比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及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应用论文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9-01【摘要】目的总结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应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118例。
结果:118例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7天,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后并发症:尿潴溜12例,阴囊血肿6例,轻度异物感5例,无切口感染,随访89例1—3年,无复发。
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良好,操作简单,省时,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网塞补片成人腹部沟疝腹部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传统疝修补术存在张力大,局部疼痛不适,复发率高,据统计高达10%-15%[1]。
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创立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因其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技术操作简单,快速,疼痛少,恢复快,复发率低,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文献报道复发率为0.6%-1.6%[2]。
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应用该技术,共治疗118例成人腹股沟疝。
现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8岁;斜疝83例,直疝23例,股疝12例;双侧疝6例,斜疝合并直疝3例,复发疝12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习惯性便秘等疾病32例。
1-2手术材料:均采用国产常州市三星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疝修补片。
它由网塞和平片两部分组成,所有原料为医用级单股聚丙烯丝,再由聚丙烯丝纺织成网片。
1-3方法①围手术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等内科疾病的患者,先控制治疗内科疾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先行前列腺手术,术后3个月后再行疝修补术;有习惯便秘的患者术前术前灌肠、术后给予润肠药物。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45.5±4.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2.1)d,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由于前列腺增生而发生了尿潴留,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均未复发。
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且材料相容性较为理想,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2-02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腹壁疝类型,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疝修补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方法,包括halasted、mc vay和bassini等几种类型。
但这一治疗方法会损坏患者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且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因而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本次临床实验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4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5.3)岁。
其中,合并肺功能障碍2例,心功能障碍1例,前列腺增生5例,高血压症3例,糖尿病9例。
嵌顿性疝4例,可复性疝46例。
患者腹壁和疝分型结果为:ⅳ型6例,ⅲ型35例,ⅱ型9例。
1.2 方法。
患者均行椎管联合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手术使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片和网塞,选择与传统疝修补术相同的手术入路,无需切开小疝囊,向疝囊颈处分离,经内环口直接翻入腹腔。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预后 。
显效 : 临床症状 完全 消失 , 且排便次数 、 性质 等完 全恢 复正常 , 各项临床 检查指标 均 恢复正常 ; 有效 : 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或 大部分 消失 , 排便情况 显著改 善 ; 无效 : 临床症 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 大便 常规检查未恢 复。 1 . 5统计学 分析 数据以 s P s S l 8 .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 析 , 以 ( ±8 ) 表 示计 量资料 , 组 间 比较经 t 检 验; 以率 ( %) 表示计数资料 , 组 间比较 经 x 2 检验 ,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 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 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 . 0 5 ) , 详 见表 1 。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1 . 2方 法
2 . 2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 间与住 院时 间比较 观察组 的退热 、 止吐 、 止泻以及住 院时间均相 比于对照组 明显缩 短( P < 0 . 0 5 ) , 详 见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94例临床观察

综 上所述 , 疝环充 填式无 张力修 补术是一 项更符 合生理 解剖结构
腹股沟 疝是 临床外科 的常 见病 、 多发病 , 由于其结 构的特 殊性 , 手 术中容易损伤 组织和血管 。 统手术方式治 疗张 力大 , 传 不同组织缝合时
不易真正愈 合 , 而且术 后疼痛 明显、 发症多 、 率高等缺点 , 并 复发 越来越 不被患者接受 。 着对腹股沟 疝发病原 因和 机制的认识 , 临床上得到 随 在 广 泛运用 。 疝环 充填式 无张 力修 补术属 于微 创技术 , 简单 , 操作 手术时
间短 、 1小 , 符合 人体 生理 解剖结 构 。 后恢 复快 ,h 可下床 活 创3 更 术 6就 动, 并发症 少 , 率低 , 复发 适应证也相对 较多 , 由于腹股沟疝 多发生于老 年人 , 并有内科并 发症 , 前列腺肥大 、 常合 如 增生 、 习惯性便秘和 心血管 疾病 ,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修补 术可有效降低 疾病的发生率 创伤性 。 使用 的疝 环填充 物和补 片能迅 速和人体 组织粘 合 固定 , 有较好 的相容性 和 抗感 染性 。 在手术过 程 中, 我们 要注意 填充物 不易放的 过 多, 以免患 者 感 觉有 明 显 的异 物 感 , 引起 不适 [ 4 3】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我院 自20沟 疝患者 17 , 8例 男性 ,
随 机分 为2 , 疗组 和对 照组 , 组 治 治疗组9 例 , 4 年龄 3 -8 岁, 8 1 平均6 . 72
岁, 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 疗 t 对照组9例 , 3 -8 岁 , 3 年龄 6 3 平 均6 .岁 , 传统手 术方式 治疗 。 中斜 疝 16 , 疝2例 , 46 采用 其 4例 直 3 复发 疝 l例 。 内科合 并症 : 8 有 合并有 高血 压5 例 , 5 慢性 支 气管炎 3例 , 尿病 4 糖 6例, 9 冠心 病7例 , 8 前列腺 增生 8例 , l 习惯性 便秘 3例 。 9 所有 患者 经过 临床 检 查均 确诊 为 腹股 沟疝 【。 12 治疗 方法 . 行疝 环填 充式 无张 力修补术 患者均给 予连续 硬模外 麻醉 , 择相 选 对 内环处 斜 切 1 切 口长 约 3 c , 次切 开皮 肤 、 下 组织 、 外 3, ~5m 依 皮 腹 斜肌腱 膜 , 游离 精索 , 显露疝 囊 , 内环 口距4 c 横断 疝囊 , 闭 在 ~5m处 封 疝囊近端切 口 , 缘 游离疝 囊 , 底 I血, 进行结扎 , 彻 t 高位 将疝环填 充物从 内环外置入 , 在疝囊底部与填充 物顶部进行缝 合 , 囊和填充物形 成 使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定型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3例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切口疼痛轻微,仅有5例(15.15%)需肌注镇痛剂1次。
无切口感染发生。
1例(3.03%)患者有局部异物感,2~3个月后消失。
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6.06%)。
未发生补片排斥的病例。
随访2~30个月无1例复发。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术的理念,手术技术简单,很容易实现标准化操作,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而且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观察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日益升高。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andmesh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治疗腹股沟疝这种手术方法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陷,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对33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3例患者,男32例,女1例,年龄26~78岁,平均61岁。
其中斜疝22例,直疝11例,无复合疝、嵌顿性疝及绞窄疝。
其中1例斜疝患者为双侧疝。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型法(2003年8月),34例次无张力疝修补术中:ⅰ型7例,ⅱ型17例,ⅲ型9例,ⅳ型1例。
对合并严重便秘、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均给予相应治疗,待病情改善后再行手术。
平均随访15个月(2~30个月)。
1.2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至耻骨结节,做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3~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并保护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找出所有的疝囊。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使用特殊的填充物填充疝囊,修复腹股沟区域的薄弱处,实现了疝囊的闭合,防止腹腔内器官再次脱出。
相比传统手术,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张力,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临床应用中,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本文将对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理、操作步骤、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优缺点分析以及手术后护理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推广该手术方法的应用,促进腹股沟疝治疗效果的提高。
1.2 现状分析目前,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传统的疝修补术采用绷带或缝线来加固腹壁组织,但存在张力较大、容易出现复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现有的临床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具有许多优势。
该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康复快速。
无张力修复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疝环填充式修补术还可以减少术后疝垂体内压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和预防复发。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手术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能保证手术效果;术后长期效果和复发率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和研究来验证。
尽管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3 问题提出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存在张力过大、术后疼痛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86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观察论文

86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腹股沟疝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聚丙烯单丝编制而成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衬片及成型补片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包括ⅱ型27例ⅲ53例ⅳ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自主能力的恢复及复发率的观察。
结果患者住院4-8天,86例手术过程顺利。
患者术后并发阴囊水肿3例,伤口局部异物感2例,无1例切口感染。
跟踪随访3-6月复发1例。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符合解剖特点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无张力、自主能力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疝气修补术。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观察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经过腹股沟区的缺损突出体表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成年人一旦形成腹股沟疝是不可治愈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手术。
不易复发。
对容易复发疝应选择恰当时期手术,对很难性疝则应该尽早短期手术,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应该立即采取手术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的方法分为传统形式组织对组织张力缝合修补及无张力修补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优点是手术损伤小、手术后恢复比较快,复发率低,临床应用较广。
我院于2005年2月-2009年2月一共收治86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治疗结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80例、女6例,年龄30-76岁,平均56岁,原发性腹股沟疝52例,斜疝31例,直疝3例。
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例、同时患有心、肺、脑及前列腺增生疾病3例。
1.2 材料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plug定型产品,聚丙烯单丝编制而成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衬片及成型补片。
1.3 手术方法使用硬膜外麻醉,选择腹股沟内斜切口。
切口长约5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仔细分离两侧,游离精索,上端至内环处,下端充分暴露耻骨结节,分离提睾肌,寻找疝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对应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
采用传统疝修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采用传统疝修术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硬膜外麻醉和局麻两组,平行腹股沟常规疝切口长度为
4.0cm左右。
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找到疝囊后向上实施高位游离处理,发现腹膜外的脂肪组织,对精索实施游离,如疝囊体积相对较小,可在游离处理后将其完全推入到内环口,如疝囊体积相对较大,则可实施疝囊横断处理,但不用实施高位结扎处理,只需采用7号丝线在近端进行连续缝扎,使大疝囊被人为分成几个小疝囊,然后再将其分别推入到内环口,再将巴德锥型网塞从内环口填入,并对网塞外瓣与疝环进行固定处理4-5针,要求其边缘与腹横筋膜保持水平,然后取成型补片放置在精索的后方,平铺于腹横筋膜表面。
补片在内环对应处应剪一匙孔以便精索能够顺利通过,内侧应保证超过并覆盖耻骨结节1.5-2.0cm。
补片四周应该与腹内斜肌、
腹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等进行固定处理6-8针,保证其不会发生卷曲,最后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缝合处理[2]。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腹股沟疝症状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术后止痛剂应用情况、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治疗后腹股沟疝复发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显效):患者症状表现已完全消失,病灶得到彻底修复,生命体征能够保持平稳,治疗后症状没有复发;有效:患者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或大幅度好转,病灶已得到基本修复,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治疗后症状没有复发;无效:患者症状表现无任何改善,病灶没有得到预期修复[3]。
1.5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计数资料进行t 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3 讨论
与临床传统疝修术相比,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补片应用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重叠缝合“绷紧组织”,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术后无难以忍受的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
这一技术改进使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所产生的疼痛及牵拉感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②手术简单,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恢复速度快,无张力修补术式比较简化。
通常情况下,接受该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1个星期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术后2个星期就可以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
③术后腹股沟疝复发率较低。
有相关文献报道称,传统疝修术术后腹股沟疝病情复发率为10%
以上,而接受该项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基本没有复发病例报告。
尤其在复发疝进行修补方面,后者所具有的优势更为突出。
④人工补片的生物相容性非常理想,对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保证其承受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压力,同时不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加[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术治疗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疝修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疝修术治疗患者,术后应用止痛剂的人数明显少于传统疝修术治疗患者,且诸多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进一步证明了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本次研究证明,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手术作为现代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修补方法也不能完全摒弃,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志侠,李玉华,朱秀萍,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生存质量分析[j].海南医学,2006,(08):118.
[2] 窦洪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23-224.
[3] 刘贤财,杨明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临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534-1535.
[4] 田书云,朱群山.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8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