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体检术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步骤、观察内容、评分标准等。
一、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躺平,解开腹部衣物,保持舒适和放松。
2. 检查位置:检查者站在患者右侧,双手放在患者腹部上方,准备开始检查。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腹部,以观察腹部的形状、肌肉张力和压痛等情况。
4. 扩张:请患者深呼吸,观察腹部的扩张和收缩情况,以评估膈肌的运动是否正常。
5. 位置变换:请患者侧卧,观察腹部的形状和轮廓,以评估腹部肿块的位置和特征。
二、观察内容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外形,包括是否对称、膨隆或凹陷等情况。
2. 腹壁皮肤:观察腹壁皮肤的颜色、湿度、纹理和有无异常变化,如瘢痕、疱疹等。
3. 腹肌张力: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评估腹肌的张力,正常情况下应有一定的弹性。
4.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检查是否有肿块、包块或肿物,并评估其大小、形状、质地和可压痛程度。
5. 腹部血管:观察腹部血管的情况,包括血管走向、血管扩张或收缩等。
6. 腹部脏器移动性:请患者深呼吸,观察腹部脏器的移动情况,以评估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活动度。
三、评分标准根据上述观察内容,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腹部检查进行评估:1. 腹部形状: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2. 腹壁皮肤: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3. 腹肌张力: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4. 腹部肿块:无(0分)、可疑(1分)、明显异常(2分)。
5. 腹部血管: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6. 腹部脏器移动性: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明显异常(2分)。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腹部检查的总分。
总分越高,腹部检查异常程度越严重。
四、总结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腹部形状、腹壁皮肤、腹肌张力、腹部肿块、腹部血管和腹部脏器移动性等指标,可以对腹部疾病进行初步评估。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腹部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体格检查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整体形状,正常情况下应呈对称的圆形或扁平状。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湿度和光滑度,正常情况下应呈自然色泽、干燥、光滑的状态。
1.3 腹壁肌肉张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观察腹壁肌肉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应有适度的张力。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疼痛。
2.2 腹部包块:用手指进行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的包块,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包块。
2.3 肝脾触诊:通过触诊检查肝脾的大小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增大或异常质地。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正常情况下应有规律的肠鸣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是否有异常杂音,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杂音。
3.3 腹部血管搏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大血管,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搏动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异常。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鼓音。
4.2 肝脾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肝脾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浊音。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移动性浊音。
五、其他检查5.1 腹部肿块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5.2 腹部CT扫描:通过CT扫描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5.3 腹部MRI检查:通过MRI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结论:腹部检查评分标准是医生评估患者腹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外观观察、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叩诊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腹部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一、引言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旨在规范腹部检查的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评分标准1. 体位和准备评分标准:- 患者被告知需要脱掉上衣,保持腹部暴露。
-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两臂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
- 医务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工具,如听诊器、叩诊锤等。
2. 外观观察评分标准:- 腹部皮肤:无异常、无红肿、无瘀斑等。
- 腹壁:无隆起、凹陷、肿块等异常情况。
- 腹部形态:腹部对称、无膨隆或者凹陷等异常。
- 腹部膨隆:无腹胀、无水肿等。
3. 触诊评分标准:- 触诊手法: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触诊,轻柔有力,避免过度压迫引起患者不适。
- 腹部肌肉紧张程度:无腹肌紧张、无腹肌痉挛等异常。
- 腹部压痛:无腹部压痛、无局部压痛等异常。
- 腹部包块:无腹部包块、无腹部肿块等异常。
4. 听诊评分标准:- 听诊位置:医务人员应选择适当的听诊位置,如腹部四个象限。
- 肠鸣音:肠鸣音正常、无增强或者减弱等异常。
- 血管杂音:无血管杂音、无血管搏动等异常。
5. 叩诊评分标准:- 叩诊手法: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叩诊,轻柔有力,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 肝脏界线:正常肝脏界线清晰、无扩大或者缩小等异常。
- 脾脏界线:正常脾脏界线清晰、无扩大或者缩小等异常。
- 腹部气体:无肠胃气体过多、无腹腔积气等异常。
6. 其他检查评分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无腹壁反射异常、无腹部感觉异常等。
- 血管检查:无腹部血管杂音、无腹部血管搏动等异常。
- 腹部超声检查:无腹部器官肿大、无腹部肿块等异常。
三、总结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腹部外观评分标准1. 对称性:观察腹部是否对称,摆布两侧是否一致。
2. 脐部:观察脐部形态,是否凹陷、突出或者红肿。
3. 腹壁:观察腹壁的松紧程度,是否有疝气或者肿块。
4. 疤痕:观察腹部是否有手术或者创伤留下的疤痕。
二、腹部触诊评分标准1. 腹部肌肉张力:评估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正常为柔软,异常可能为紧张或者弛缓。
2.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3. 肿块:触诊腹部,检查是否有肿块或者包块。
4. 肝脾大小:触诊腹部右上腹和左上腹,评估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和质地。
三、腹部听诊评分标准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杂音,评估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情况。
四、腹部敲诊评分标准1. 肝浊音界:用手指敲击腹部右上腹,观察听到的声音是否浊响。
2. 脾浊音界:用手指敲击腹部左上腹,观察听到的声音是否浊响。
五、腹部病理征兆评分标准1. 腹部包块:触诊腹部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
2. 腹肌紧张:触诊腹部肌肉紧张程度,正常为柔软,异常可能为紧张或者弛缓。
3.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4. 腹部肿胀:观察腹部是否有明显的肿胀感。
六、腹部器官评分标准1. 肝脏:触诊腹部右上腹,评估肝脏大小、质地和敏感度。
2. 脾脏:触诊腹部左上腹,评估脾脏大小、质地和敏感度。
3. 胆囊:触诊腹部右上腹,评估胆囊大小、质地和敏感度。
4. 肾脏:触诊腹部两侧腰部,评估肾脏大小、质地和敏感度。
5. 肠道:听诊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以上是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腹部检查,以评估患者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评分时,需要注意细致观察,准确记录,以便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平坦的,无明显隆起或凹陷。
1.2 腹壁皮肤:检查腹壁皮肤的颜色、纹理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壁皮肤应该是光滑、均匀的,无明显红斑、瘀斑或皮疹等异常。
1.3 腹部肿块:触摸腹部,检查有无肿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肿块或包块。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肌肉紧张度: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肌肉,评估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紧张。
2.2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痛的,无明显压痛。
2.3 腹部包块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不同区域,检查有无包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包块的,无明显异常触感。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正常的肠鸣音,即持续而有规律的声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杂音,评估血管状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听不到血管杂音,无明显异常声音。
3.3 肝脾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肝脾区域,评估肝脾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脾应该是无肿大的,质地均匀。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评估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清脆的共鸣音。
4.2 腹部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评估浊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浊音,但不应过于浊响。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敲击腹部,观察浊音的移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移动性浊音应该在腹部不同区域移动。
五、病理征象5.1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时发现有肿块,应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大小和质地等特征。
5.2 腹部压痛:触诊腹部时发现有压痛,应进一步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等特征。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下面是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便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准确的评估。
一、体位与准备1. 患者应保持平躺位,双下肢自然伸直。
2. 患者应膀胱充盈,以便进行膀胱触诊。
二、外观观察1. 观察腹部形态:正常为平坦、对称,无明显隆起或凹陷。
2. 观察腹壁皮肤:正常为无红肿、瘀斑、瘢痕等异常。
三、触诊1. 触诊腹部应使用温暖的手掌,轻柔地进行触诊。
2. 触诊腹部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包括四个象限和中心部位。
3. 触诊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时询问是否有不适感。
4. 触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a. 腹壁肌肉紧张度:正常为柔软,异常为紧张或痉挛。
b. 腹部肿块:触诊时应注意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可压性等特征。
c. 腹部压痛:触诊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压痛感,压痛区域及程度。
d. 腹部包块:触诊时应注意包块的形状、可移动性、质地等特征。
e. 肝脏触诊:应注意肝脏的大小、形状、质地、可触及程度等特征。
f. 脾脏触诊:应注意脾脏的大小、形状、质地、可触及程度等特征。
g. 肾脏触诊:应注意肾脏的位置、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h. 腹部血管触诊:应注意腹主动脉、股动脉等血管的搏动情况。
四、听诊1. 听诊腹部应使用适当大小的听诊器,轻柔地进行听诊。
2. 听诊腹部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包括四个象限和中心部位。
3. 听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a. 肠鸣音:应注意肠鸣音的频率、音调、音量等特征。
b. 血管杂音:应注意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是否有杂音。
五、敲诊1. 敲诊腹部应使用适当大小的敲诊锤或手指,轻柔地进行敲诊。
2. 敲诊腹部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包括四个象限和中心部位。
3. 敲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a. 腹部声音:应注意腹部的音响特征,如鼓音、浊音等。
b. 肝浊音界:应注意肝脏的浊音界的位置和大小。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触摸腹部,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腹部应呈圆形或扁平形,无明显畸形。
1.2 观察腹部的皮肤:皮肤应光滑,无明显瘀斑、疤痕或皮疹。
1.3 观察腹部的蠕动:正常情况下,腹部应有规律的蠕动。
二、触诊检查2.1 腹壁触诊: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2.2 肝脾触诊:通过触摸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肿大。
2.3 肾脏触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判断是否正常。
3.2 血管杂音:听取腹部血管区域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
3.3 肠鸣音持续时间:观察肠鸣音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正常。
四、叩诊检查4.1 肝脾叩诊: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有异常。
4.2 肠鸣音叩诊:通过叩击腹部听取肠鸣音,判断是否有异常。
4.3 肾脏叩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五、特殊检查5.1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情况。
5.2 CT扫描:在必要时进行腹部CT扫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
5.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触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腹部检查是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是否对称,是否有膨胀或凹陷等异常现象。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皮疹或溃疡等情况。
1.3 脐部:观察脐部是否有异常突出、凹陷或分泌物等。
二、触诊检查2.1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反应。
2.2 包块:检查腹部是否有明显的包块或肿块,触诊时应注意包块的大小、质地和移动性。
2.3 肝脾肿大:通过触诊检查肝脾是否肿大,注意肝脾的大小、质地和是否可触及下缘。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肠鸣音,观察肠鸣音的频率和音调。
3.2 血管杂音:检查是否有腹部血管杂音,注意杂音的位置、性质和传导方向。
3.3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观察患者是否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提示肠梗阻或肠麻痹等情况。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观察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4.2 肝浊音界:叩诊检查肝浊音界位置和范围,注意肝浊音是否扩大或移位。
4.3 肠气囊音:叩击腹部时听取是否有肠气囊音,观察气囊音的性质和分布。
五、特殊体征检查5.1 腹部静脉曲张: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静脉曲张,注意曲张的位置和程度。
5.2 腹部脉搏:检查患者的腹部脉搏是否规整,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5.3 腹部肿块搏动:触诊时观察是否有腹部肿块搏动的现象,提示动脉瘤等情况。
结论:腹部检查是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的评分标准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腹部情况,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100分)日期:2014 年月姓名科室得分考官:
体检内容分
值得分
腹部视诊被检者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从上腹部至下腹部视诊全腹或从左下
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视诊全腹(1分)。
考生视线处于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1分),自侧
面沿切线方向观察(1分)。
口述视诊内容(1分)。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两线相交
将腹部分为四区(2分),即: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7
腹部听诊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听诊各区,注意上腹部、中腹部、腹部两侧及肝、脾各区
(1分)。
口述听诊内容: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1分)。
在右下腹部听诊
肠鸣音(1分),在上腹中部听诊腹主动脉、在左、右上腹肾动脉(1分)。
4
腹部触诊被检者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站于被检查者右侧(1分)。
用双手搓擦法温暖手,指甲
应短(1分)。
3
腹部紧张度站被检者右侧,前臂基本在被检查者腹部表面同一水平(1分),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
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
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
检查完一个区域后,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
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强直呈木板状,不易压
陷(1分);腹壁紧张度减低:手指按压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1分)。
先从左下腹开
始(1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1分)原则上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1分)。
10
压痛反跳痛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站在其右侧(1分)。
按顺序触诊被检查者全腹部(1分),
假定阑尾点出现压痛后,检查反跳痛(2分),口述反跳痛阳性。
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
并有痛苦表情或呻吟(1分)。
5
肝脏触诊单手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然后将右手4
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的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1分),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3分)。
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
双手触诊:考生右
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手法(1分),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1分),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
触诊时左手向上推(1分),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
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1分)。
12
脾脏触诊仰卧位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左手绕过
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1分),右手掌平放于
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
缘或肋缘(1分)。
侧卧位触诊: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者取右侧卧位(1分),右下肢
伸直,左下肢屈曲(1分)。
双手触诊法操作: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左腰部第9~11肋处,
10
试将其脾脏从背腰部向腹部紧推(1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力量压腹壁,直至能触到脾缘或左肋缘(1分)。
胆囊及莫菲征单手滑行触诊胆囊:站在被检者右侧,先将双手搓擦暖和,指甲应短(1分)。
将右手4指
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1分),然后随被检查者
呼气,手指压向腹深部(1分),吸气时,手指向前向上在胆囊点下方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
(2分)。
Murphy征检查: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胸下部(2分),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
点(2分),告知其缓慢做深吸气(2分)。
判断Murphy征阳性:突然因疼痛而屏住呼吸或
胆囊点压痛(2分)。
13
肾脏触诊右肾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站于右侧,嘱被检者做较深呼吸(1分);考生以左
手掌托住其右腰部向上推起(1分);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1分),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
右肋缘而稍横向(1分);于被检查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诊(2分)。
左肾触诊:左手越过患者
腹前方从后面托起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2分)。
8
膀胱触诊采用单手滑行触诊法。
在仰卧屈膝情况下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2分),口
述膀胱增大的判断,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
按压时憋胀有尿意,
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2分)。
4
液波震颤被检查者仰卧,双腿屈曲,放松腹肌,考生站在右侧(1分);考生以一手掌面贴于被检查
者一侧腹壁(1分),另一手4指并拢稍屈曲(1分),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
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2分)。
为防止腹壁本身
的震动传至对侧,应请另一人的手掌尺侧缘压于腹中线上协助检查(1分)。
6
振水音被检者仰卧,以一耳凑近或用听诊器置于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或摇晃被检
者身体(2分),意义: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
张(1分)。
3
叩诊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部,再至脐部(2分)。
2
肝脾叩诊右锁骨中线。
肝上界: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
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2分)。
确定肝下界: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1分)。
脾浊音区
的叩诊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
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浊音,
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2分)。
5
移动浊音被检者先仰卧,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向左侧叩诊,变浊时,板指固定不动,嘱右侧卧位,再
度叩诊(2分)。
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1分)。
如何判断(1分)。
4
肋脊角叩击痛:被检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处(肾区),右手握空拳用轻到
中等力量叩击左手背(2分)。
2
膀胱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通常从上往下,由鼓音转成浊音,呈圆形浊音区。
排尿或导尿后复
查,如浊音区转为鼓音,即为尿潴留所致膀胱增大(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