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0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3《0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3《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0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3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0,理解0的意义,知道0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0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但对0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0的特殊性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0的特点,理解0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0的意义,知道0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0的意义,知道0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活动,直观地感受0的特点,理解0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0的图片、实物、教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0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0。
例如,展示一张白纸,问学生:“这张纸上有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都没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什么都没有,就是0。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解释0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用教学卡片展示0的数字形式,让学生观察0的特点;再如,用实例说明0在数学计算中的作用,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中的0。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0的认识。
3.3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2024秋)

第三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引入师:看图数一数停车场停了几辆车?生:停车场有()辆车。
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师:开走了1辆车之后,停车场有几辆车?生:停车场有()辆车。
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师:有开走1辆车之后,现在停车场1辆车也没有。
要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二、新知探究1.认识0一个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师:两幅图中,盘子里分别有几个面包? 生:第1幅图中,盘子里有( )个面包。
第2幅图中,盘子里一个面包也没有。
师:观察直尺,指一指直尺上的0在哪儿。
0在1的前面,表示起点。
9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是:0、1、2、3、4、5、6、7、8、9。
2.写一写。
写法: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与收笔要相连,要写圆滑。
1 0 >3.算一算。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跳走了4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师: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列式:4-4师:你是怎样计算4-4?用圆片摆一摆。
减去4个1个也没有,就是0。
所以4-4=0.讨论总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0。
用圆片摆一摆:3+0=3讨论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就是一个数也没减。
5-0=5讨论总结: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三、课堂检测四、总结评价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小组交流,同学发言,老师汇总记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第53、55页“练一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3《0的认识》word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3. 教学用具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4. 标签0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0”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
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
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四、教学书写0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学设计

十、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掌握了0的书写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听课并提供反馈,通过同行评价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六、教学持续发展
1.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0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定期复习与巩固:为了加深学生对0的认识,教师应定期安排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避免遗忘。
(1)书写数字0。
(2)找出生活中用0表示没有的例子。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与0相关的图片、动画等,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0的概念。
2.实物道具:准备一些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为0的物品,如空盒子、空瓶子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0的含义。
2.教学参考书:一年级数学教学参考书,提供教学建议和课堂活动设计。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教案和课件,为教学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十三、教学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十一、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学反馈:课后,教师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反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0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0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西师大版在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西师大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0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的第80页至第81页,主要内容包括0的概念,0的加减法,以及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0的概念,掌握0的加减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0的概念,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减法,以及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篮子里有0个苹果,然后学生依次把苹果放入篮子中,让学生感受到0的存在。
2. 教材讲解:讲解0的概念,0的加减法。
通过例题,讲解0的加法,比如0+1=1,0+2=2等等。
然后讲解0的减法,比如10=1,20=2等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比如0的加减法,以及0的乘除法。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为0元,表示免费。
5.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0的加减法,以及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0的概念,0的加减法,以及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0和其它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算式,使结果为5。
答案:0+5=52. 请用0和其它数字,组成一个减法算式,使结果为3。
答案:52=33. 请举例说明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为0元,表示免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在购物时,0还可以在其它场景中表示什么意思?重点和难点解析在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西师大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0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0的概念0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0是一个数,它是自然数的一部分,表示没有数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 3.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课程:数学 *课题: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人教版 *授课对象:一年级1班 *课时:2一、课标要求“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
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
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会写0,理解并掌握0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计算0与一个数的加减。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素养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四、教学策略教法案例教学,教具教学,多媒体教学学法引导式学习教学策略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0的含义的: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五、教学准备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 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六、教学过程课前教学内容:1.数数回顾;2.1~5加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0的认识》思路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0的认识》思路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认识数字0,理解0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理解0的意义。
2.教学难点:0在数学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到9这些数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数字,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2)学生猜测,教师揭示答案:0。
2.探究新知(1)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0的特点。
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把白纸对折,再对折,连续对折三次。
(2)学生操作,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3)学生回答:白纸被分成了8份,每份都很小。
(4)师:那我们用数字来表示一下这份白纸吧。
因为每份都很小,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5)板书:03.深入理解(1)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0在数学中有什么意义?(2)学生思考,教师引导:0表示没有,表示空,也可以表示起点。
(3)师:那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比如,小明有0个苹果,表示小明没有苹果;小华的身高是0米,表示小华的身高为0。
4.实践运用(1)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找0”。
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字,你们找出其中的0。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2、3、0、4、5、6、7、8、9(3)学生找出0,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0?(4)学生回答:因为它表示没有,表示空。
5.巩固提高(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对0的认识。
(2)教师出示练习题:1)填写合适的数字:1、__、3、4、5、__、7、8、92)判断题:0表示没有。
()3)选择题:下列哪个数字表示空?A.1B.0C.9(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0,了解了它的意义。
其实,0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加减法中,0表示加数或减数为0,表示没有变化。
(2)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0,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上3.3《0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上3.3《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0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0的意义,认识0,知道0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0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0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比如在数字电子显示器、温度计等地方见过0。
但他们对0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0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0,知道0在数轴上的位置,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0,知道0在数轴上的位置,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2.难点:学生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0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0的认识》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示0的特点。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图和记录。
3.计数器:准备一些计数器,方便学生进行加减法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0的图片,如数字电子显示器、温度计等,引导学生关注0。
然后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0?0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分享他们对0的认知。
2.呈现(10分钟)展示0在数轴上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0。
通过课件动画,演示0在数轴上的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0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使用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3. 教学用具
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4. 标签
0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
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
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选择。
(1)3-3=()。
A.3
B.2
C.1
D.0
(2)0+2=()。
A.3
B.2
C.1
D.0
(3)5-0=()。
A.5
B.4
C.3
D.0
(4)3+0=()。
A.3
B.2
C.1
D.0
板书
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