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特殊地质条件下竖井施工风险及规避剖析

合集下载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建设进度控制难点分析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建设进度控制难点分析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建设进度控制难点分析首先,地质条件复杂。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南岸,地下水位较高,并且有大量的河流和水道交织其中。

这样的地质条件对于地铁隧道的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防水、排水等措施,以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不可预测性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和变通,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施工环境狭窄。

广州市内的道路拥堵问题严重,施工区域往往是繁忙的交通要道,道路宽度狭窄,交通流量大,对施工的影响也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交通管制、施工占道等,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然而,这些措施往往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沟通和协调,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而保证工程进度的控制。

第三,工程量庞大。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全长约28.4公里,设有27座车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的协调和配合,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问题,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

这就要求工程管理者在进度控制方面做好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程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第四,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对工程建设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工程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工程进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工程建设进度的难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狭窄、工程量庞大、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等方面。

针对这些难点,工程管理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合理分配资源,做到随时调整和变通,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浅析地铁暗挖隧道采用机械破碎法

浅析地铁暗挖隧道采用机械破碎法

浅析地铁暗挖隧道采用机械破碎法摘要:以广州地铁六号线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施工实例,对暗挖隧道在穿越既有线施工时工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具体的施工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铁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技术1 前言地铁车站的施工是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施工要求高的特点。

而地铁车站施工中,暗挖站台隧道和部分区间隧道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也有可能在其施工中穿越既有的地铁隧道或车站。

在穿越施工时选用何种施工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在建车站建设的安全、造价和进度;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必须在使用选定的工法后保证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和车站的安全,从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故这是穿越施工时的重点决策内容。

在深入分析建设方案、水文工程地质、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本城市、本地区的施工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海珠广场站是六号线与二号线的换乘站,位于海珠广场北侧,起义路与一德路~泰康路的交叉口位置,交通繁忙;站位北侧为广州市解放纪念碑、广州宾馆、广东省展览馆以及沿街的商业骑楼;站位南侧为海珠桥、海珠广场东广场、二号线海珠广场站;站位以东为一五金批发市场、泰康城广场和华夏大酒店等,车站周边建筑物详见图1-1。

六号线海珠广场站共有3条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海珠广场站暗挖左线站台隧道下穿既有二号线海公区间右线隧道,两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1.805m;西端右线区间暗挖隧道下穿二号线海珠广场站明挖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隧道顶距离主体结构底板净距约为3.251m,距离连续墙底为1.4m;西端左线区间隧道下穿二号线海珠广场站明挖出入口及二号线海公区间左线隧道,二者净距3.806m。

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二号线位置关系详见图1-2、图1-3、和图1-4。

图1-1海珠广场站周边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图1-2六号线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2号线平面位置关系图图1-3 左线站台隧道和西端左线区间隧道穿越既有2号线区间隧道位置关系图图1-4西端右线区间隧道与既有2号线海珠广场站位置关系图2.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本站的地层和岩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层、淤泥质土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残积粉质粘土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层。

地铁施工风险源分析汇报材料

地铁施工风险源分析汇报材料

地铁施工风险源分析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准备了以下汇报材料。

请您查阅。

一、地铁施工风险源列表1. 地质问题:地下土层稳定性差、岩层复杂等,可能导致地面沉陷、塌方等;2. 地下设施干扰:地铁施工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导致停电、断水等问题;3. 施工机械故障: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故障,导致施工进度延误、人员安全受到威胁;4. 气体泄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如煤气、甲烷等泄漏,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5. 人员伤害:地铁施工涉及大量工人,存在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风险;6. 触电风险:电缆敷设等工作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危及工人安全;7. 强震风险:施工区域地震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施工工地倒塌等严重事故;8. 工程规划不合理:工程规划不合理可能导致施工中的各项风险加大。

二、地铁施工风险源分析1. 地质问题: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评估地质情况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土壤加固措施,以避免地面沉陷、塌方等风险;2. 地下设施干扰:施工前应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网,确保施工过程中避开已有管线,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协调和合作;3. 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同时备有备用机器,以应对突发故障;4. 气体泄漏: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施工区域的空气清新,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5. 人员伤害: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在工地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安全巡查机制,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6. 触电风险:施工人员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良好的绝缘工具,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7. 强震风险:施工前应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8. 工程规划不合理:在工程规划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广州地铁6号线明暗挖结合车站特点分析

广州地铁6号线明暗挖结合车站特点分析

广州地铁6号线明暗挖结合车站特点分析曾大勇【摘要】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首期工程的复杂地段,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地进行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实践,全线10座明暗挖车站中,有9种不同形式的明暗结合方式.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各站明暗结合特点进行分析:文化公园左线采用暗挖以免影响地面古树;海珠广场站是国内首次采用上明下暗结合的车站,丰富了明暗结合的形式;一德路站、沙河站车站暗挖区间的施工确保全线的运营开通,突出了明暗挖车站的优点;团一大广场站,地面附属与广场景观融为一体;东山口站先隧后站,确保工期;区庄站超浅埋大断面暗挖,其难度为国内之最;黄花岗站地下站厅与周边环境的充分结合,做到地铁参与各方多赢的格局;燕塘站基底处理成为范例.%The open cut method and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are both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n stations along the Line 6 of Guangzhou metro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the first-phase construction of this project.Nine different combination form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employed for the ten stati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mbination forms are analyzed with 3D modeling technology.The left line of Wenhua Park Station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to avoid the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on old trees.For Haizhu Square Station,its upper part is built with the open cut method and the lower part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This combination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Yide Road Station and Shahe Station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ning of the whole line,which is a new advantage of the station built with the opencut method and the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The ground auxiliary structure of Tuanyida Square Station is integrated with the landscape of the square.The Dongshankou Station is buil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unnel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Quzhuang Station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ultra-shallow large-section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which has been the most difficult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China so far.The underground concourse of Huanghuagang Station is integr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which satisfies the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tro.The base treatment of Yantang Station is taken as a typical sample for other similar engineering projects.【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轨道交通;明暗结合;创新特点;车站;设计实践;广州地铁【作者】曾大勇【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____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西起白云区的金沙洲,向东南穿越荔湾区、越秀区,之后折向东北,经天河区,止于萝岗区。

地铁竖井工程施工

地铁竖井工程施工

地铁竖井工程施工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地铁线路的顺利开通和运营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竖井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地铁竖井工程的特点、施工工艺、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铁竖井工程的特点1. 工程规模大:地铁竖井一般直径较大,深度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2. 施工环境复杂: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层、砂卵石地层、岩石地层等,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3. 施工风险高:地铁竖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坍塌、涌水、瓦斯突出等安全风险。

4. 施工要求严格:地铁竖井施工要求高精度,如垂直度、平整度等,以确保地铁线路的运行安全。

二、地铁竖井工程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如挖掘机、推土机等,配合人工开挖。

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开挖速度,防止土体过于暴露,引发坍塌事故。

2. 支护结构施工: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锚喷支护、钢支撑、混凝土衬砌等。

支护结构施工要确保及时、牢固,以保证施工安全。

3. 排水降水:针对涌水问题,采用排水降水措施,如井点降水、深井降水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 通风防尘:施工过程中,采用通风设备,如风机、风管等,保证施工空气质量,防止尘土飞扬。

5. 瓦斯排放:针对瓦斯地层,采取瓦斯排放措施,如瓦斯抽排、通风等,确保施工安全。

6. 施工监测:施工过程中,要对竖井的垂直度、平整度、位移等参数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三、地铁竖井工程施工安全控制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2. 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如坍塌、涌水、瓦斯突出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5. 施工人员防护:为施工人员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广州市地铁六号线主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施工工法选择的影响

广州市地铁六号线主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施工工法选择的影响

广州市地铁六号线主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施工工法选择的影响蒋军军【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主线地质发育特点.主要从工程地质条件的角度,分段对线路施工工法的选择等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广东建材》【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六号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法建议【作者】蒋军军【作者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分院【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六号线西起白云区的金沙洲(即沙贝),向东南穿过荔湾区的大坦沙、如意坊、黄沙、文化公园;向东穿过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海珠广场、北京路、越秀路;线路向东北到达东山区海印、东山口、区庄、黄花岗,最后到达天河区的水荫路、沙河、天平架,至一期工程的终点站燕塘站。

主线全长31.7Km,地下线长约20.7Km,高架线长约10.5Km,过渡段0.5km。

2 施工工法的影响要素施工工法的选择,应根据所经区域地面环境、规划、线路埋深、水文、环保、地质等条件,考虑工程投资综合比较确定。

本文主要从岩土工程特征分析出发,对各种拟采用的施工工法进行评价,提出施工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3 线路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按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将六号线初步分为四个区,即线路起点至大坦沙段,大坦沙至海印段,海印至瘦狗岭断裂以南段,瘦狗岭断裂以北至线路终点段,下面分别进行工程地质特点分析:3.1 金沙洲A区至大坦沙段3.1.1 工程地质特点即六号线起点至大坦沙古生代与中生代地层的不整合面。

本段为海陆交互沉积平原,线路起点附近分布有垅岗低丘。

线路在本区段所经过的大部份区域均为建筑物稀少的未建成区,仅有城西花园、珠岛花园两个住宅区。

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灰岩、页岩、砂砾岩、粉砂岩等,本段岩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部份地段灰岩岩溶发育,大坦沙一带砂层及淤泥、淤泥质土层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

地铁施工重大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预控措施

地铁施工重大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预控措施

地铁施工重大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防预控措施广州地铁项目部 赵明栋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人口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道路拥堵问题,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要,解决拥堵问题必须放在首位。

但地面交通受种种条件限制,发展空间极其有限,而且不便捷。

人们只好把目光转向地下。

也就是近年来正在蓬勃兴起的地下铁道工程,人们通常叫做地铁。

地铁目前已是人们所熟知的交通工具了,而且也是出行时首选的公共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提起地铁建设可能很大一部分人就不知道了,地铁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多的工程。

特别提一下施工的安全风险方面,如果预防预控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下面结合广州地铁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4标的情况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施工4标,包括一站(知识城南站)一区间(知识城~知识城南区间)。

知识城南站:本站为地下2层岛式站台车站,全长220 m ,标准段宽度19.7 m ,采用明挖法施工;主体和附属工程围护结构均采用厚度800mm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型式。

车站标准段基坑深度约为16.8 m ,风亭基坑深度约为10.32m 、出入口基坑深度约为9.95 m 。

基坑范围内开挖土层为粉素填土、粉质粘土、中粗砂、花岗岩残积土,基坑底部大部分位于花岗岩残积土层中,局部少量位于花岗岩全风化层。

知知区间:基本沿九龙大道敷设,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右线线路总长约2354.5m ,左线线路总长2361.78m ,线线路平面图间距13.0~14.0m,覆土厚度为10.28~14.95m。

本区间设置3个联络通道和1个中间盾构始发井,该盾构井埋深约17.9m,长度40m,宽度17.3m,采用明挖法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花岗岩残积土和全(强)风化花岗岩。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2.1工程地质工程范围内从上到下主要地层有:人工填土<1>、粉细砂层<3-1>、中粗砂层<3-2>、砾砂层<3-3>、淤泥<4-2A>、淤泥质土<4-2B>、粉质黏土(<4N-1>、<4N-2>)、粉土<4F-1>、粉质粘土<4-3>、砂质黏性土(<5H-1>、<5H-2>)、全风化花岗岩<6H>、强风化花岗岩<7H>。

新广州地铁六号线地质风险案例分析与防治措施

新广州地铁六号线地质风险案例分析与防治措施
前进式注浆原理示意图
孔口管
水泥砂浆护 壁、固结
第一段 注浆
第二段 注浆
第三段 注浆
注浆管、 仅在分段 长度内钻 孔出浆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全部孔段均能自行复注浆,利于加固上部比较 软弱的岩土层,而且免去起下阻塞器的工序,可节省时间。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多次重复钻孔,孔内废浆较多。
案例2、六号线与三号线的换 乘站燕塘站位于遇水易软化崩解 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层范围,由 于连续墙没有起到基底应有的抗 渗流作用,基坑内不断渗涌水, 造成了邻近以摩擦桩为基础的楼 房沉降量达到70-80mm。
燕塘换乘站三号线基坑 外侧采用注浆设抗渗墙后、 开挖至10m(左图)基底土尚 未出现软化、泥化的情况; 施工至基坑底(32m )(右图) 基底土仅出现局部的泥化软 化情况(锚杆渗涌水)。
基于上述理念,在燕塘站三号线基坑深达32m,为防止出 现六号线基坑出现的风险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在已完 成的围护结构下增设防渗墙切断基坑与外围节理裂隙水联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燕塘站三号线超深基坑也处于花岗岩风化岩区,基坑开 挖深度近32m,在总结了以往类似区域基坑施工的经验与教训 基础上,提出了在基坑外侧设防渗墙的新措施,目前该基坑 已顺利开挖到底并进行第一快底板浇灌。在整个基坑开挖中 不仅未出现基底软化、泥化的风险,而且周边建、构筑物也 未出现超标的变形。采用防渗墙处理的三号线超深基坑与采 用旋喷(搅拌)桩加固的六号线浅基坑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说明了设计理念与处理措施的适宜性。
4、盾构隧道充分利用第四系砂土层的厚度、尽量浅 埋;避免盾构机进入灰岩,减少盾构机可能遇到的风险: 刀具、刀盘损坏推不动、卡盾、栽头而无法处理; 5、对浅层溶洞进行注浆处理; (分岐点:浅层溶洞的定义及溶洞顶板需具有的厚度; 从隧道对地基土的要求并不高,隧道下如无隔水层、则需 对灰岩面下2m 内的溶洞进行处理,如有隔水层则不需处 理; 隧道底的岩溶如有0.5m 厚的顶板,则无需对溶洞进 行处理,如小于0.5m 顶板则需处理。) 6、基坑出现岩溶突水时、需尽快插、埋注浆管,准 备注浆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原 房屋 基 础( 石 、 桩等 ) 块 木 的影 响 , 深层 搅 拌桩 大 部分 桩
为 23~41 中风 化泥质 粉砂 岩 , 为 80 微风 泥质 粉砂 . .m; 厚 . m;
岩 , 为 l.2 ~ 56 厚 3 5 . m。
2 .增加 的单排 6 0 m 间距 4 0 的二 重管旋 喷桩 。 0m 5mm 由于施工 的是 单排 旋喷桩 , 工过 程 中难 免会 出现桩体 垂直 施 度、 相互 之间 咬合 等不能达 到设计及规 范要 求的情况 , 给后期
21 0 0年第 1 期 5 ( 第 10期 ) 总 5
中圈高船技术 企业
C n — e h Ene prs s hi aHi T c t r i e
N0.5.01 1 2 0
( u l i t O 10) C mu t e N .5 av y
广州地铁六号线一德路站特殊地质条件下竖井施工风险及规避剖析
巫 环
( 东省西北城 际轨 道交通有 限公司 , 东 广州 5 0 2 广 广 1 6 0) 摘要: 文章 结合 实际工程 , 析 了特殊 地质条件 穿越 沙层段 时遇到 涌水 分 介 流砂时的治理方案 , 总结 了综合治理 的方法和经验 , 为今后 竖井施工提供 了宝贵经验 。
要补给 源为珠江水 。
起流 出 , 慢的形成 一条通道 , 流带着越 来越多 的砂土 流 慢 水
出 。随着 时间 的延 长 , 大量砂土外 流 , 将在 竖井初支背后形 成
较 大空洞 , 容易造 成地 面塌 陷。
( ) 工难题 三 施
三 、 井围护 结构施 工情 况 竖
设计 采用 3 排 6 0 m深 层搅拌 桩相 互咬 合 10 m形 0m 5m
6 , 下水位下降迅 速 , m 地 容易引起周边建筑 物沉降。
2 .在 开挖达 8 m深 度 的时候遇 到粉细砂 层 , 涌水将携 砂

水位标 高相近 。 场地距珠 江较 近 , 面约 4 0 该 南 0 m处 即为珠 江 , 场 地地下 水与珠 江底部 砂层 中的水有一 定 的水力 联系 , 主 其
城 的西 面广场 , 侧是海 珠南 路 , 西 北侧 为一德 路 , 面交通 繁 地
忙。
四、 工过程 剖析 施
( ) 井 周 边 加 固效 果 分 析 一 竖
竖 井结 构和 支护形 式 : 竖井井 身净 空尺 寸为 72 54 .m' . m, 结 构呈 弧形 , 竖井开 挖深度 为 3 . 3 27 m。竖 井只设 初期支 护 , 7 竖 井结构采用锚 杆 、 钢筋 网 、 格栅 钢架 以及 喷射混凝 土组成 的 联 合支 护。
54 .5~60 m) 定水位埋深 07~ 1 m( . 5 , 稳 . . 标高 63~71 5 . . o m 竖井 范 围内揭露有 透水 性 中等 的中粗砂 层 , 时透水 层 同
厚 度较 大 , 层局 部连续 分布 。地下水 承压 水 头高度 与珠 江 地
涌水 点 , 随着 深度 的增加 , 涌水 点越 来越 多 , 最大 出水量达 为
关 键 词 : 州 地铁 六 号 线 ; 殊 地 质 ; 井施 工 ; 护 结 构 ; 工 风 险 广 特 竖 围 施
中图分类号 : 4 5 U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2 7 2 1 1— 0 3 0 10 — 3 4( 0 0) 5 0 2 — 2 旋喷 桩施工效果 相对较好 , 同样受地下 浅层木 桩的影 响 , 但 且
量 达到设计桩 长。
二、 工程地质 及水 文地 质条件
( ) 程地 质 一 工
根 据地质 勘查 资料 , 一德 路站 施工 竖井 由上至 下地层 依 次为 : 人工填土层 , 39—48 淤泥质 土层 , 44—6 m; 约 . .m; 约 . . 0 粉细砂 层 , 1 m; 约 . 中粗 砂层 , 09 强 风化泥质粉 砂岩 , 6 约 .m; 厚
1 .原 设 计 采 用 3排 6 0 m 深 层 搅 拌 桩 相 互 咬 合 0m
10 5 mm形 成封闭帷幕对 该竖井周边 上部 软弱地层或砂层进 行
地 层加 固、 止水 , 设计 单根 桩长 1 .m。由于海珠南路 侧高 压 1 3 线 的影响 , 该侧 未能按设计 正常施 做深层搅拌桩 , 而在其余 已 施 工 的搅拌 桩 中 , 由于下 部地层 内块 石 、 木桩等影 响 , 仅仅少
1 .为 了减少 竖井周边 土体流失 . 必须 以最 快的速度通过 砂 层 , 及时 注浆 或 回灌 。而在开挖 过程 中, 并 由于不断有砂 涌 出, 个别 时候涌砂 速度超过 个人排砂能 力 . 导致 不能及时开挖
成封 闭 帷幕 对该竖 井 周边 上部 软 弱地 层 或砂 层 进行 地层 加 固、 止水 , 计 单根 桩 长 1 .m。搅 拌桩 施 工过 程 中 , 于地 设 1 3 由

工 程 概 况

德路站 位于海 珠南路 和一 德路 交 汇处 , 沿一 德路 大致
单排旋 喷桩不 能保证 咬合 完好 。由于止 水帷幕施工过 程碰到 了一 系列 困难 , 致使止水 帷幕效果 没有达到设计 的要求 , 给后
续 的竖井 开挖 留下 了安 全隐患 。
呈东西 走 向布置 , 车站地 处商 业繁 华地带 , 围建 筑密 集 , 周 建 筑质 量普遍 较差 , 多为商铺 。右线 临 时施工 竖井 位于 山海 且
竖井 开挖埋下 涌水 、 涌砂 等安全隐 患。 ( ) 二 施工风险
( ) 文 地 质 二 水
1 .从一 德 路站 竖 井 开挖 来 看 , 际地质 情 况与 勘查 资 实
料 基本 相符 , 竖井 开挖 深 度达 到 7 m的时候 井底 出现第一 个
本 站 场 地 下 水 初 见 水 位 埋 深 09 ~ 24 ( 高 . .m 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