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_诗意肖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诗意肖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意肖邦》教学设计工作单位:授课老师:课型:新授课学科:音乐一、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1)聆听(重点)《降b小调夜曲》,感受这首作品的艺术特点,聆听(非重点)《革命》练习曲,感受与夜曲的不同风格;(2)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等方面来体验音乐情感的起伏;(3)了解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2、艺术表现:(1)哼唱《降b小调夜曲》的音乐主题;(2)在音乐实践中,感知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聆听,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理解肖邦所处时代的环境,通过肖邦个人传记,尝试理解肖邦音乐创作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

2、难点:从旋律、和声、织体、调式等方面体验音乐情感的起伏。

三、教学过程:乐特征。

也为进一步从音乐要素上分析原因做铺垫。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新课讲授1、夜曲的主题部分给了大家“忧伤”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呢?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演唱主题,从“速度、旋律走向、调性”几个方向分析。

找到原因。

速度上是缓慢的。

旋律上的走向是下行的。

像是一声从远处传来的轻轻叹息,似乎在诉说着心事。

调性是小调。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曲谱第一行。

发现la是主音。

把第一行中出现的所有音符按照音阶的形式排列出来。

老师弹奏音阶,学生聆听感受。

再弹奏一组大调音阶,对比感受出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不同。

分辨出这首夜曲是小调作品。

2、了解肖邦生平。

全曲聆听夜曲,思考作品的结构。

通过对比,感受装饰音的使用,在音乐中产生的效果。

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学唱旋律。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在聆听,演唱实践中,总结出夜曲的创作特点,肖邦的性格特征。

3、感受B段的音乐特征。

了解八度的使用产生的效果。

老师演奏一遍A段的主题部分,因为A段是小调。

对比聆听B段,能感觉到B 段的调性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稍显明朗的大调。

4、通过分析作品,得出肖邦的性格特征。

5、对比聆听《革命》练习曲。

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精品版

《怀念肖邦》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课前曲: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一.导入: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的,所以他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2.点出课题:《怀念肖邦》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的文学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肖邦,去怀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一生,去品味他用钢琴写下的音乐诗篇。

《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9

《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9

《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9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钢琴诗人肖邦》中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围绕肖邦的故乡——波兰的故园进行讲解,通过分析肖邦作品中的故园情怀,让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肖邦作品,使学生掌握肖邦的音乐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肖邦音乐风格特点及其故园情怀的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肖邦作品中的故园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鉴赏教材、笔记本、钢琴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的《夜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肖邦的音乐风格,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2. 讲解:介绍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波兰,分析肖邦作品中的故园情怀。

3. 实践: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肖邦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及故园情怀的表现。

4. 例题讲解:以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为例,详细讲解其音乐结构和故园情怀的表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奏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感受作品中的故园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肖邦生平简介2. 肖邦音乐风格特点3. 肖邦故园情怀的表现4. 《降D大调前奏曲》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雨滴前奏曲》,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故园情怀。

2. 答案: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模仿雨滴的声音,表现了肖邦对故乡的思念。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旋律,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肖邦的故园情怀,使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肖邦音乐风格和故园情怀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肖邦作品,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世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1.1 教案设计背景1.1.1 2024年,为了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我们特此设计这份教案,让更多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感受肖邦故园的魅力。

1.1.2 通过本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培养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1.3 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肖邦的生平和音乐作品,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肖邦故园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肖邦的生平介绍2.1.1 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2.1.2 肖邦自幼表现出音乐天赋,先后学习了钢琴和作曲,创作了许多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和室内乐作品。

2.1.3 肖邦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以其感情丰富、细腻的旋律和和声著称,被誉为“钢琴诗人”。

2.2 肖邦的音乐作品2.2.1 教案中精选了肖邦的代表作品,包括《夜曲》、《圆舞曲》、《练习曲》等,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2.2 针对每首作品,详细讲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

2.2.3 引导学生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3 肖邦故园2.3.1 肖邦故园位于波兰华沙,是肖邦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3.2 教案中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概况,包括故居、花园、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2.3.3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肖邦故园的历史风貌,增强他们对肖邦音乐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3.1 肖邦的生平介绍3.1.1 讲述肖邦的生平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和成就。

3.1.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创作过程,感受他的艺术才华。

3.1.3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肖邦生平的认识和感悟。

3.2 肖邦的音乐作品3.2.1 欣赏和分析肖邦的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学音乐教案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作品

中学音乐教案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作品

中学音乐教案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作品教案: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作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作品,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肖邦的生平、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肖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2. 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肖邦的音乐作品CD;3. 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浪漫主义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2. 提问:大家知道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是谁吗?对他的音乐有什么印象?Step 2 学习肖邦(约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肖邦的生平和音乐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他的音乐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播放肖邦的代表作品,比如《降E大调圆舞曲》、《夜曲》等。

并进行简短评论,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

Step 3 欣赏与分析(约25分钟)1. 播放肖邦的另外一些作品,如《降E小调夜曲》、《幻想即兴曲》等,并辅以投影展示肖邦的钢琴演奏视频。

2. 欣赏完一首作品后,师生一起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曲调、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共同探讨肖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韵味。

Step 4 表演与演唱(约25分钟)1. 鼓励愿意表演的学生来钢琴前演奏一首肖邦的简易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 组织学生们合唱一首肖邦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Step 5 总结与展望(约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肖邦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

《怀念肖邦》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课前曲: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一.导入: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的,所以他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2.点出课题:《怀念肖邦》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的文学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肖邦,去怀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一生,去品味他用钢琴写下的音乐诗篇。

肖邦故园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肖邦与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肖邦故园进行展开,通过了解肖邦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特点,让学生深入感受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分析肖邦的作品,使学生掌握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肖邦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2. 教学重点:肖邦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钢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讲解肖邦作品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节奏自由等。

3. 例题讲解:选取肖邦的《夜曲》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感受肖邦作品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肖邦的演奏风格,进行钢琴演奏练习。

(2)分组讨论,分析肖邦的其他作品,分享感受。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生平背景音乐特点代表作品2.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旋律和声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肖邦的《雨滴前奏曲》,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论述。

(2)结合肖邦的生平事迹,谈谈你对肖邦音乐的理解。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肖邦故园,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和作品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课后欣赏肖邦的其他作品,如《波罗乃兹》、《叙事曲》等。

(2)组织学生参观肖邦纪念馆,深入了解肖邦的艺术成就。

肖邦故园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肖邦故园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浪漫主义音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钢琴诗人肖邦”的第一节“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肖邦生平介绍、肖邦故园的地理与历史背景、肖邦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与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肖邦音乐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肖邦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热情,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肖邦生平介绍、肖邦故园的地理与历史背景、肖邦音乐作品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学具:音乐鉴赏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故园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介绍肖邦的生平事迹、音乐创作特点以及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肖邦的经典钢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

4. 例题讲解:选取肖邦的《夜曲》进行分析,讲解其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肖邦的音乐风格,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肖邦生平2. 肖邦故园3. 肖邦音乐特点4. 肖邦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的《雨滴前奏曲》,阐述其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2. 答案提示: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作品,参加音乐会、钢琴比赛等活动,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肖邦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实践情景引入中肖邦经典钢琴曲的选取与播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肖邦》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课前曲: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一.导入: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的,所以他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2.点出课题:《怀念肖邦》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的文学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肖邦,去怀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一生,去品味他用钢琴写下的音乐诗篇。

二.肖邦的生平介绍和作品概况:了解肖邦的生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让我们尝试先快速阅读然后反馈的方式,来简要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1.学生快速阅读肖邦的生平。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的方法回顾肖邦的一生。

(1)出生年月:1810年3月1日。

出生地:波兰华沙近郊的小镇——热那佐瓦-沃拉。

(2)何时,为何去巴黎:1831年,国家失去主权。

提问学生为什么肖邦不在国内参加战斗,而去巴黎?(埋下伏笔,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3)离开祖国时朋友送他什么:一个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一直陪伴他到生命的尽头。

(4)遗嘱:嘱托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葬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由此看出,肖邦是一位将祖国与民族视为生命的钢琴诗人。

(5)他的作品被舒曼称作:“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3.总体介绍肖邦的作品:肖邦一生创作近两百首作品,几乎全是钢琴作品,他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的、将自己全部才华和个人情感献给钢琴艺术的音乐家。

他的创作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他提升了很多体裁的创作空间,有的体裁还是他首创的,是一位很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

4.介绍对肖邦钢琴艺术的影响极为重要的两个人。

(1)埃尔斯纳教授,教授肖邦演奏技艺和作曲技巧,还经常鼓励他参加革命运动。

在他的影响下,肖邦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斗争性、史诗性悲壮的音乐诗篇。

例如他的《英雄波洛涅兹》,“波洛涅兹”又称“波兰舞曲”。

听片段,说出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波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战斗的场景)(2)乔治·桑,法国浪漫派女作家,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物。

她与肖邦一起生活了九年,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肖邦一生中生活最安定最幸福的时期,他的创作达到了个人巅峰。

三.欣赏肖邦的《夜曲》与《叙事曲》1.欣赏《降E大调夜曲》片段。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篇的独特韵致,我们不妨从肖邦的《夜曲》开始。

(1)学生欣赏《降E大调夜曲》片段,观看“夜曲”的体裁介绍。

学生谈谈初次欣赏乐曲的感受。

(2)再次欣赏感受,请学生从音乐的语言:旋律的起伏性、装饰性以及节拍、速度等方面去感受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

老师弹旋律片段,启发学生去感受乐曲的节拍、力度、织体和装饰音的效果。

老师小结:作品是三拍子,中等速度,力度轻柔,旋律优美流畅,连绵起伏,很多装饰音增添了乐曲的浪漫气质。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旋律中都会有装饰音,但是肖邦的装饰音最清新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感觉。

2.欣赏《f小调第四叙事曲》片段。

(1)学生欣赏《f小调第四叙事曲》片段,观看“叙事曲”的体裁介绍。

请学生从作品的体裁特点感受钢琴诗篇的独特韵致。

老师小结:作品旋律连贯,富于歌唱性,具有叙述性的特点,和文学有密切的联系。

肖邦是器乐叙事曲的首创者,他的叙事曲的题材选用的都是波兰一位爱国诗人的叙事诗写成的。

(2)肖邦两个时期的作品特点介绍:提问《叙事曲》是肖邦哪个时期的作品?学生观看课件,了解肖邦作品的划分。

知识链接:肖邦作品分为两个时期。

一:华沙时期(1817年-1830年)创作已经达到成熟,大部分作品欢快明朗,充满活力与浪漫的气息。

二:巴黎时期(1831年-1849年)创作高峰期,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冲突,音乐形象深刻而丰富,时而忧郁孤独,时而激情澎湃。

3.介绍肖邦作品名称和个人信条,感受肖邦的人格魅力。

刚才,我们通过两首作品,感受到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篇的独特韵致,总体来说是这样的:优美抒情、清新淡雅、宁静深沉、浓浓的诗意、淡淡的忧郁、浪漫的色彩……至于具体是哪种感受,我们每个人由于个人经历不同,欣赏同一首作品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

正因为如此,肖邦最反对人们用文字去解释他的作品,让音乐本身去说话,“让人们去猜吧”——这就是肖邦的信条。

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只标上调式调性和体裁及编号。

知识回顾: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

提问学生肖邦的作品属于哪一类音乐呢?显而易见是“无标题音乐”。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很多音乐家用炫耀技巧来取悦听众,争名夺利,而肖邦却坚持他的信条,坚持着个人的创作风格,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四.欣赏肖邦的《玛祖卡》和《圆舞曲》刚才,我们领略了肖邦“夜曲”与“叙事曲”的浪漫主义的诗意,那么他的“圆舞曲”将会带给我们说明样的感受呢?我们来欣赏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Op64 Nr2。

1. 介绍欣赏“圆舞曲”(学生自己阅读)2.欣赏《升c小调圆舞曲》因为音乐是听觉和时间的艺术,它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所以,请同学拿出笔来,翻开书161页,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记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每部分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欣赏《升c小调圆舞曲》前四个部分。

4.乐曲分为四个部分,这四部分的顺序A+B+C+B。

老师弹奏三个主题,帮助同学们回忆一下再进行判断。

和结构严谨、富有理性的古典主义音乐比起来,肖邦的作品结构自由、充满个人情感,突出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

肖邦的《圆舞曲》超越了它原有伴舞的实用性,赋予了它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从而更有诗意,更有艺术性了。

五.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提问学生肖邦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来源于哪里?请一个同学朗读一段话。

1.学生配乐朗读《肖邦故园》中的一段话。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这是《肖邦故园》中的一段话,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很清楚。

家乡的一景一物给肖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当中处处流露出对故乡的思恋。

他的《玛祖卡》是他具有民族性的重要体裁。

2.介绍欣赏“玛祖卡”“玛祖卡”是发源于波兰的一种民间舞蹈,18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

这种舞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吧,请你注意舞蹈的表演形式,舞蹈音乐的节拍、情绪等。

(1)欣赏一段波兰民间舞蹈“玛祖卡”视频。

(2)说说“玛祖卡”的特点。

“玛祖卡”的表演形式是男女双人集体舞,舞蹈音乐是中速,三拍子,主要乐器有:小提琴,手风琴等,还有舞者的口哨声使舞蹈的情绪活泼热烈。

3.肖邦对《玛祖卡》的贡献肖邦采用了“玛祖卡”的节奏,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华进行开创性的创作,15岁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首《玛祖卡》。

埃尔斯纳教授常对他说:“你是天才,你要为人民写作,要有民族性。

”因此,肖邦虽然身在异国他乡近20年,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国,一生共作有58首“玛祖卡”,成为他重要的创作领域而使波兰的民族音乐传遍全世界。

4.对比欣赏《降B大调玛祖卡》和《f小调玛祖卡》片段(1)欣赏《降B大调玛祖卡》和《f小调玛祖卡》片段,从作品的速度、力度、情绪和风格分析。

《玛祖卡》重要的特点是:节奏重音不仅在第一拍,时常会落在第二第三拍上。

(安排复听或老师弹片段帮助学生理解)5.老师小结:经过两首玛祖卡的欣赏,我们明显感受到了“钢琴诗人”的心理历程,这位自称是“波兰孤儿”的音乐家,把对祖国的担忧,对家乡的亲人的思念都写进了他的音乐诗篇之中,特别是他的这首最后的作品,仿佛是在尽最后一点力气怀念故乡的歌声。

五.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1.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1930年,肖邦忍痛离开了深爱的祖国,他是怎样情形下离开的呢?我们来看电影中是怎样说的。

(1)观看电影《一曲难忘》片段问学生以上片段可以看出肖邦是一个怎样性格的艺术家?肖邦是不畏权贵,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的爱国艺术家。

因为他严词拒绝了为沙俄派来的统治者演奏,也因为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亲人和老师一再要求他去国外。

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亲自参加战斗,而是有责任去国外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用音乐来歌颂自己的民族,为人民谱写战斗的歌曲。

1830年,在亲人的敦促下,他被迫离开了。

第二年,就是1931年,他在去巴黎途中,震惊地得知华沙起义失败了,悲愤难抑写成了一首作品。

(2)听《革命练习曲》片段,提问曲名。

2.分析作品的体裁,看谱例,说出这首练习曲重点练习的左手还是右手?听片段判断,练习左手快速演奏技巧。

肖邦练习曲的价值就是他赋予练习曲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提升更高层次的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3.分段欣赏,老师引导学生边听边分析: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愤怒的呐喊、激越的呼唤、痛苦的倾诉、忧郁的哀思、英雄的气概、必胜的信念等思想情感。

赏析三个片段,指出你感受到以上哪些情绪,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片段一:左手涌动的音流表现了肖邦为祖国焦虑的情绪,右手铿锵的和弦表现出他愤怒的呐喊。

片段二:连续的附点节奏表现了波兰人民前赴后继地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情景。

片段三:先是渐慢渐弱,悲痛的音调,仿佛是为祖国独立战斗而牺牲的战友的哀思,最后右手刚毅的和弦戏剧性的结束,又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性气概和对祖国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