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沟通和交流工具,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建立社交网络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旨在揭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对其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一、调查背景社交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效率,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们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和看法,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80份有效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以及其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其中有62%的人称每天会花费超过2小时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这一结果反映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社交媒体的使用目的在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目的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与朋友、同学和亲人保持联系,占比达到了70%。

其次是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分别占比为20%和10%。

3.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社交媒体有强烈的依赖,认为无法脱离社交媒体生活。

这种依赖程度会使他们经常检查社交媒体更新,并且无法忍受没有接入社交媒体的情况。

然而,也有约6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可以适时断开与社交媒体的联系,以专注于工作和学习。

4.社交媒体对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包括更加便捷的交流、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拓宽社交圈子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沉迷和失去真实的社交体验。

5.社交媒体对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被社交媒体上的消息和内容所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调查报告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

调查报告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

调查报告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注:以下是一份满足题目需求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的例子)调查报告: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摘要: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包括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和对社交媒体的看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一系列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主要目的是社交、信息获取和娱乐。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

样本选择范围为某大学的在校本科生群体,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2.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其中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

另外,近一半的受访者承认会在学习或者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

这说明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社交媒体使用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社交交流(63%),包括与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评论他人的帖子。

其次是信息获取(25%),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时事新闻、学术研究和行业动态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将社交媒体作为娱乐途径(12%)使用,例如观看视频、玩游戏等。

4.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尽管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媒体,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其有所顾虑。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会使人与现实生活失去联系,而另外30%的人则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也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方便交流的工具,并且能够拓宽人际关系。

5. 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指导大学生更加合理地使用社交媒体:-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避免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而忽视学业和人际交往。

- 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提供了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和获取最新资讯的渠道。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现状,并探讨其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的普及程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

其中,微信、微博和QQ是最受欢迎的三个平台。

这些平台的用户界面简洁直观、功能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而且,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超过两小时。

二、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1. 社交关系变化社交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远隔他们物理位置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此外,社交媒体还提供了一个广泛而丰富的社交网络,使得大学生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然而,一些调查表明,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导致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疏离。

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真实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2. 信息获取与分享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最新资讯和分享生活点滴的重要渠道。

通过关注各种媒体账号或参与社交媒体群组,大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娱乐、学术研究等。

同时,社交媒体也使得大学生可以方便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然而,我们也应该警惕社交媒体上的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及个人隐私的泄露。

3. 心理健康问题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研究指出,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欺凌和羡慕他人的生活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社交媒体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自尊心下降等问题。

因此,大学生应当合理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保持身心平衡。

三、大学生应如何更好地使用社交媒体1. 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的观念,以健康的态度和目的使用社交媒体。

合理规划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并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报告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调查中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探讨他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偏好、目的和行为。

一、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中国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

其中,微信、微博和QQ是他们最常用的平台。

他们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发布动态和传递信息。

二、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2-3小时在社交媒体上。

他们主要在空闲时间,如课间休息、晚上和周末使用社交媒体。

此外,他们还喜欢在吃饭、坐公交等碎片化时间内使用社交媒体,以填充空闲。

三、社交媒体使用的目的中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与他人保持联系和获取实时信息。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朋友的最新动态,分享自己的生活照片和经历,并参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话题。

此外,一些大学生还将社交媒体作为获取学习资料和搜索资源的平台。

四、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对中国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使他们可以更方便地与人交流。

同时,社交媒体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虚拟社交,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降低。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也增加了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同时也可能使他们陷入信息过载的困扰。

五、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态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对社交媒体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社交媒体有助于拓宽社交圈,方便获取信息和发布动态。

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过于浪费时间,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总结: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

虽然社交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大学生需要理性使用,克制使用时间,避免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现实生活。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交流、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和社交互动的主要渠道。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使用频率通过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高于2小时。

其中有3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2-4小时之间,4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4-6小时之间,还有2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6小时。

这显示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度较高,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使用目的在调查中,我们能够看到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保持联系。

近70%的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来浏览新闻资讯、阅读他人的动态和观点,了解社会热点和最新趋势。

而超过80%的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和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传递信息和情感表达。

此外,约30%的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来展示自我,发布个人动态、照片和视频,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成就。

三、使用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使用方面具有多样性。

其中,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微信、QQ和微博,分别占比60%、50%和40%。

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约有40%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和快手,用于观看和发布短视频内容。

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偏好使用专业社交媒体平台,如LinkedIn和ResearchGate,来建立学术交流和职业人脉。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研表明,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高、使用目的多元且使用方式多样化。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交流平台。

然而,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学术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应适度使用社交媒体,并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以平衡社交媒体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更高,覆盖的范围更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目的、使用频率、使用平台以及对社交媒体的看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500名大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一、调查结果分析1.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频率较高。

其中,46%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2小时,28%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间在1-2小时之间,仅有14%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

2. 社交媒体使用目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包括社交交流、获取信息、娱乐休闲以及学习交流等。

其中,社交交流是最主要的使用目的,占比达到62%。

而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比例分别为33%和28%。

3. 社交媒体使用平台目前市场上的社交媒体平台众多,本次调查重点调查了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平台,包括微信、QQ、微博和抖音。

结果显示,微信是大学生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占比达到79%,其次是QQ和微博,分别占比40%和37%。

而相对来说,抖音的使用率较低,只有17%的学生使用。

4.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交媒体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如方便快捷的交流、获取实时信息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社交媒体过分依赖会导致时间浪费、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较高,每天超过2小时的比例达到大多数。

2. 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目的是社交交流和获取信息。

3. 微信是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它平台如QQ、微博也有一定的用户群体。

4. 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概述: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报告旨在调查高校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以及对其所带来的影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中国某高校的学生群体为对象。

我们在校园内发放了500份问卷,得到了442份有效回收。

调查结果:1.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85%的高校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其中大多数的学生每天至少使用2-3小时。

2.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是为了与朋友交流和获取最新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来娱乐和放松。

3.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根据调查结果,微信是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占据了调查样本的65%,其次是微博(18%),QQ空间(10%)以及其他社交网站(7%)。

4.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巧有所提升。

此外,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和资讯。

5.社交媒体的消极影响然而,约40%的学生担心社交媒体使用过多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社交媒体的使用容易导致分心和上瘾,影响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6.社交媒体的时间管理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他们需要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并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如设定使用时间限制、划定专注学习时间等。

7.社交媒体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约5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过社交媒体的影响,其中20%的学生称影响是消极的,另外30%的学生称影响是积极的,社交媒体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和与同学讨论问题。

8.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来平衡学习和娱乐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或资源指导。

结论:社交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交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利用社交媒体的同时,学生也需要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避免沉迷于社交媒体而影响到学业和生活。

山西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调查

山西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调查

37 APPLICATION RESEARCH 应用研究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的网络虚拟社区和互动场所,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创造信息、分享经验和交换观点,现阶段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QQ 空间、知乎、贴吧等[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4.8%,是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比例最高的。

伴随着数字产品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与社交媒体有着更多的关联,且已经对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山西省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发放553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有效率91.50%。

五所院校涉及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等类别;调查对象涵盖了本科四个年级。

问卷主要根据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信息处理方式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设计,从中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状况,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1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506份有效问卷中,只有3份问卷结果显示是不使用社交媒体,这说明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非常高。

1.1 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1.1.1 使用时间及依赖程度问卷结果显示,有47.52%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仅4.37%的人选择了“1小时以下”。

对于“离开社交媒体多长时间后会感到不适”,有17.5%的人选择了“1小时内”,接近一半的人(45.53%)选择“12小时内”。

这反映出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比较长,且产生了较强的依赖。

1.1.2 使用习惯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的社交媒体种类在3种以上。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QQ”(95.23%),“微信”(94.04%),“微博”(72.96%)。

同时,大学生会在“宿舍”(94.83%)、“教室”(70.18%)、“食堂”(56.06%)、“厕所”(49.5%)、“路上”(48.91%)和“图书馆”(36.78%)等多种场所使用社交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调查作者:伊文臣邵青铖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以山西省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碎片化阅读、过度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社交媒体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3-0037-03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的网络虚拟社区和互动场所,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创造信息、分享经验和交换观点,现阶段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QQ空间、知乎、贴吧等[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4.8%,是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比例最高的。

伴随着数字产品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与社交媒体有着更多的关联,且已经对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山西省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发放553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问卷有效率91.50%。

五所院校涉及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等类别;调查对象涵盖了本科四个年级。

问卷主要根据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信息处理方式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设计,从中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状况,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1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506份有效问卷中,只有3份问卷结果显示是不使用社交媒体,这说明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非常高。

1.1 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1.1.1 使用时间及依赖程度问卷结果显示,有47.52%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仅4.37%的人选择了“1小时以下”。

对于“离开社交媒体多长时间后会感到不适”,有17.5%的人选择了“1小时内”,接近一半的人(45.53%)选择“12小时内”。

这反映出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比较长,且产生了较强的依赖。

1.1.2 使用习惯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的社交媒体种类在3种以上。

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QQ”(95.23%),“微信”(94.04%),“微博”(72.96%)。

同时,大学生会在“宿舍”(94.83%)、“教室”(70.18%)、“食堂”(56.06%)、“厕所”(49.5%)、“路上”(48.91%)和“图书馆”(36.78%)等多种场所使用社交媒体。

与他人交流时,大学生除了主要的“面对面”(76.94%)形式,“社交媒体”(64.02%)的使用意愿已经超过“电话”(53.88%)和“短信”(26.44%)。

1.2 社交媒体的信息处理1.2.1 信息获取渠道与关注类别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中,社交媒体占了较大比重。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媒体中关注的公共主页、名人或者公众号”(69.58%),“专业新闻媒体”(45.53%),“社交媒体中的好友动态”(41.55%)。

其中,社交媒体中关注的公共主页、名人或者公众号的类型主要有“影视类”(66%)、“文学艺术类”(60.04%)、“体娱类”(55.27%),较少关注“经济类”(32.8%)、“民生类”(30.42%)。

1.2.2 信息处理方式与态度大学生在处理社交媒体信息时,更习惯于“阅读并点赞”(43.34%)和“仅仅阅读就可以了”(31.61%)等处理方式,不习惯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于某条信息或者新闻热点,当网友或者好友评论与您观点不一致时”,问卷结果显示:65.21%的大学生都“持中立怀疑态度、客观评价”,但也存在“根本不去评价”(19.48%)和“接受相信网友的观点”(4.57%)的情况,“立场鲜明、反驳网友观点”仅占了10.74%。

1.3 社交媒体的信息安全意识1.3.1 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大多数同学都会公开“性别”(74.16%)、“兴趣爱好”(71.77%)和“年龄”(62.43%),而对于“通讯方式”只有8.15%的人愿意公开。

1.3.2 信息安全的担心程度“是否担心公开的信息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中,73.96%的人选择“有点担心”。

“是否遭遇过公开信息的隐患?”的问题中,“没有,但听说过”的人占81.11%,“没有,也没有听说过”的人占11.33%,“有,亲身遭遇过”的人占7.55%。

1.3.3 是否愿意使用增值类服务对于“社交媒体中其他增值服务(如:支付、缴费、购物)是否愿意使用?”这个问题,有74.35%的人选择“愿意,很方便”,有25.65%的人选择“不愿意,感觉不够安全”。

2 调查结论通过分析发现,社交媒体已经广泛地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交媒体提供的大量资讯、多元内容、便利平台等,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娱乐、社交等不同层面的需求。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第一,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过长。

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这就占据了大学生很多的时间,会导致学习时间变少。

第二,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所耗精力大。

很多学生往往是同时使用多个社交媒体,使用的平台越多,精力越分散,耗费的精力也越大。

第三,大学生会在多个场合使用社交媒体,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

在其他生活场所不节制地使用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2.2 碎片化的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时间管理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是海量、杂乱无序且不断更新的,身处信息漩涡中的大学生,面对这些信息时来不及认真阅读、甄别和思考,总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选择性地接收。

此外,大学生也常常用吃饭、上厕所以及在路上的碎片化时间使用社交媒体,这使得他们对信息难以全面深刻准确地认识。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支撑下,社交媒体具有便捷的即时性,但同时,即时通讯、频繁提醒使得大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的社交媒体时,打碎了完整的学习生活时间,造成了学生不专注、社交时间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均等问题。

2.3 过度放大休闲娱乐功能,影响大学生对高质量多元化信息的接收大学生在接收信息时,更多地选择自己社交媒体中关注的对象,而他们所关注的对象类型较少,且多与休闲娱乐相关。

不仅如此,这些关注对象所发布的信息,大多存在其自身的情感取向和价值立场,不够客观。

这就使得大学生最终获取的信息类型少且质量不高。

长此以往,大学生对这个世界看不到全貌,对社会的看法也不会深刻,仅仅是活在了自己的“议程设置”里。

2.4 点击式参与较多,影响了大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责任意识有研究者指出,社交媒体实际上助长了“点击式参与”(point-and-click activism),即个体仅仅通过“转发”或“赞”的方式表达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却不愿意亲身参与线下活动,其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在点击鼠标的那一刻便消散了[2]。

本次调查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社交媒体信息时,更习惯于使用阅读和点赞这两种简单、浅层的方式。

社交媒体开放程度高,用户具有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的机会。

然而,大学生只满足于获取信息,主动表达的意愿不高。

尤其是在诸多鱼龙混杂的信息面前,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没有意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参与公共事务,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

2.5 虚拟的人际交往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现实社交能力的培养《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寝室里只响起键盘敲打的声音,四个女孩静悄悄地面对着各自的电脑上网,蓝莹莹的屏幕投射在她们专注的脸庞上。

突然,一个女生探身对室友说:…你看到了嘛?我在微博上艾特你了。

‟另一个这才咯咯笑出声来:…看到了呀,我回复你啦,快去看。

‟而她俩之间的距离,不到两米。

”[3]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已经开始产生变化,在与人交流时,虽仍侧重于面对面,但使用社交媒体越来越占主流。

这就占用了大学生现实社交活动的时间,导致社交能力减弱。

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自控能力和心理素质相较差的同学来说,更容易产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并沉溺其中。

2.6 信息防范意识不强,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安全性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信息安全意识在提高,大多数人表示,不会随意提供重要的个人信息,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够强。

比如在面对社交媒体提供的一系列增值服务时,大多数的人都会因其方便而愿意使用,使用时势必会提供重要的隐私,如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和家庭地址等。

虽然一些社交媒体声称对用户的隐私实行保密措施,但是隐私一旦泄露,就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给大学生带来人身、财产的安全隐患。

3 建议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社交媒体相关企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应尽快完善对于社交媒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而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的正确引导更是尤为重要。

3.1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的能力[4]。

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和实践任务。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解读能力、批判能力及媒介使用技巧,在面对媒介信息时不会无所适从,也避免学生成为谣言和不当言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我提升媒介素养,扩大信息获取渠道和类型,更深刻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师生也可以联合开展调查,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干预。

3.2 科学安排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首先,大学生要强化时间管理意识,控制好社交媒体的登录时间,每天规划一个固定的时段使用社交媒体。

尤其要避免在课堂上、学习中使用社交媒体。

对于重要的任务要做好计划,不让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碎片化的频繁操作影响到任务的进展。

其次,学校也要加强管理。

比如有的学校为解决“课堂低头族”现象,要求学生做到“人机分离”,上课前,将手机关闭或静音放入指定位置,下课后自行取走。

号召学生从“手机控”转变为“控手机”[5]。

另外,学校也可以掌握在社交媒体上的话语权,建立教学以及其他工作与社交媒体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工具属性,而不要一味地沉迷于休闲娱乐功能。

3.3 建立以现实人际交往为主的社交方式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

社交媒体无论如何都代替不了现实人际交往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一方面,大学生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多与亲朋好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削弱对社交媒体的依赖,也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