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选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实用10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实用10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引导学生说词。
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1、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请打开书。
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出示幻灯,标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师随机称赞指导: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哇,我也发现,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做着口型,心里与这位同学一起读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就读得更用心了。
)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一)学生自主理解内容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
2、师: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中的注释;查看参考资料)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内容。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7篇教学背景: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当明确告知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
本单元要。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观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育喜爱艺术的情操;学习绽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知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3、明确目标: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观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育喜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绽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2、介绍俞伯牙;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留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假如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育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古文化如灿烂的珍宝,熠熠闪光。
瞧,这颗颗珍宝,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2)桃花潭水深千尺,(3)又送王孙去,(4)有朋自远方来,(5)士为者死。
请任选一句填空。
相机提问:第(2)句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一、提醒课题,质疑“绝弦”1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23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2023最新-《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乐曲导入,回顾学法1、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弦,正音,组词,(琴弦、弓弦、……)课文里指琴弦。
能不能组“船舷”。
再写绝,师:绝,是断绝的意思,那绝弦应该是怎样理解?师:谁弄断了琴弦。
(老师相机板书伯牙)读课题3、为什么不写俞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是找到知音,珍惜友情的千古绝唱,演变成了成语,)再读课题4、读完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二、学习课文第一步:“读”出韵味。
1、指名读。
2、板书课文中的两个语气词“哉”“兮”,理解并阅读有关句子。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说“妙哉”,一道难题难于解答出来了,可以说“岂不快哉”。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比如“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连起来就是“狂风起兮尘土扬”。
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对比句子读“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师:缺少这两个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呢?有了这两个字呢?领读,齐读,3、自由读课文,4、再请第一位同学示范读。
师: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第一位,要求读准确,读流畅,停顿正确,有节奏感,这才会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4、板书课题:牙绝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部编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通用9篇)

部编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通用9篇)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部编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互读、评价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有感情地背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会说自己的学后收获。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讲《伯牙绝弦》的故事。
学习流程:一、导课1、朋友是什么?在孔子的眼中朋友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还想到了哪些?在李白的笔下,朋友是();在高适的心中,朋友是();在王维的眼中,朋友是()人们常说,朋友有很多,但你最好的朋友你称他什么?“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文言文故事,出示课题:《伯牙绝弦》。
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注意弦与玄的区别。
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问了什么问题?2、回忆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文、释义、悟情、背诵。
二、小组预学成果展示,生生互学(5分钟)小组1号同学组织,按照小组4号读文,3号释义、2号记录本组商讨之后不懂的词句或问题。
注意大声清楚地表达,认真专心地倾听与补充。
三、预习成果全班展学、小组互学一个小组整体汇报,其余小组补充。
1、AABC式词语:皎皎明月徐徐清风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描写高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高山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3、描写江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会查(不重复,有补充,用自己的话和大家分享)伯牙、子期及相关资料5、我能读准读通课文指名读,教师引导读出节奏和韵味,全班读。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主题:艺术的魅力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肖朝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读通读懂文言文。
6、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
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而且他们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通句子,能说出“绝、善、峨峨、洋洋”在文中的意思。
2、会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累,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3、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理解什么是知音,进而理解伯牙绝弦的举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可以通过指名读词语、读课文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到读准字音、读准词句的目的。
2.针对目标2和目标3,通过课堂提问,看学生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否准确说出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大意,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听乐曲导入课题活动一
质疑课题:
1、读准“弦”字,理解“绝”字,理解题
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课题,你看想知道什么?
理解题目中关键字的意思,会带
着问题去理解课文。
环节二感受知音心意相通之乐活动一
1.检查预习:
1、出示文中相关的字、词、句让学生读音、
释词、译句。
2、读课文。
(1)、找学生代表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课题释疑。
(完成目标一)
看学生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能否准确说出词语或句子在文中
的意思,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1、:快速浏览,用“﹏”划出表现他
们心意相通的句子
⑴交流、学习:
A 指名读句,(评价)
B相机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指导“哉”、“兮”
@抓住叠词特点,体会山之巍峨。
C用同样的方法读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
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
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想象画面朗读加深学生的
情感体验。
借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让学生
去体会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
活动三:仿句练习
(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烈日炎炎、杨柳依依”让学生用“善哉,兮若!”的句式仿句。
)
此时,你是子期,你会说:“————”
(引导说)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完成目标二)
让学生跳出课文,去拓展想象当伯牙的琴声中出现别的事物,子期会如何感叹,进而理解什么是知音间的心意相通。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体会痛失知音之痛活动一
听《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片段
感受伯牙摔琴时的特定氛围。
活动二
激情朗读指导: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
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1.在故事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通过
伯牙《短歌》中几个句子的激情引导,
让学生反复去体会子期去世带给伯牙
心中的伤痛,从而理解他破琴绝弦的
举动。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
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
气等。
环节四背诵全文活动一
1.自由背诵课文。
2.背诵展示。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在理解文章大意和情感的
基础上熟读成诵,完成文言积累。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知
音
子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