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宅地

合集下载

园治

园治

【《园冶》简介】《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园冶》作者简介】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

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

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

园冶---全文园冶---全文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为文件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关,改之曰『冶』可矣。

」崇祯辛未知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架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想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厂,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界,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义;需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园冶注释》计成 陈植

《园冶注释》计成   陈植

园冶卷一:本卷包含了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几大部分。

兴造论强调了“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全书的总论,阐述了园林用地、景物设计、审美情趣等造园理论;相地,分别对六种不同的园基类型提出了具体的布局设计的要求;立基,论述了园林中房舍与景区基础总体布局的关系;屋宇,涵盖了园林中所有的房舍建筑形式;列架,描述了园林屋宇建筑的屋梁构架形式,强调绘制平面结构图的重要性;装折,不仅包含了现代的“装饰”含义,还包含了园林屋宇内外空间结构的布局安排。

兴造论:世人兴造建筑,都是以工匠为主,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吗?这里所说的“主人”并不是指园林主人,而是指主持造园的人。

古时鲁班有灵巧匠心,陆云有精湛技艺,他们岂只是操持斧锯做工的匠人?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以接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那么用“没有心窍的人”来称呼他们,非常准确。

所以凡是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这就在于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

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其屋架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非要建造多少进不可呢?哪怕是半间的披厦,只要自然高雅就行。

这就是所说的“主人的七分”之意。

但园林建造的主持者,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至占十分之一,这是为何呢?因为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求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这不是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园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得当的主持者,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谓“因”,就是说要依随地势的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碍眼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桠,涌泉的流水则可引导它向石头上流注,各处经典互相借助资衬;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园林内的路径不妨偏僻而蜿蜒曲折,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

园冶

园冶

《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

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

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

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但“安亭有式,基立无凭”。

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

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

长廊是游览的路线,“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

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达到有机的统一,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

它有的似山林,有的似水乡,有的庭院深深,有的野味横溢,各具特色。

如苏州拙政园,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作。

《园冶》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园冶》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园冶》原文及翻译园冶简介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江苏仪征所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1634)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卷一·序》原文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卷一·兴造论》原文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园冶

园冶
【《园冶》简介】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二)、城市地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院广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未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第六篇《墙垣》,揭明不同材质所构成不同类型墙垣及其施工要领。第七篇《铺地》概述各种材料铺装地面形成种种花纹图案。第八篇《掇山》,以大量篇幅陈述了园山、万山等八种假山以及石池、峰、峦、岩、洞、涧、水、瀑布等堆砌方法、工程技术要领和艺术追求。第九篇《选石》,罗列了太湖石等十六种可供掇的山石产地及各种的石料的色泽、纹理、品质。第十篇《借景》以实例说明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冶

园冶

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园说》全文:----自序-----------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傍宅地中的网师园:口袋公园造园手法的启示

傍宅地中的网师园:口袋公园造园手法的启示

2023年第14期现代园艺傍宅地中的网师园:口袋公园造园手法的启示户维尚(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摘要:通过分析网师园的造园手法与其欲表达的内涵,为口袋公园提供造园手法的借鉴。

分析了网师园古典的造园理念,解析了曲径通幽、以小见大和虚实互补的方法途径,并分析了这些方法体现的文人追求;同时,从相地层面解释了为何网师园的造园手法仍可用于口袋公园和“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何要以这些方法营造口袋公园的园林景观;阐述了将这些造园手法融会到口袋公园中应注意的造园方法,从布局、空间、层级等方面阐述了在口袋公园中追求文人意境的方法,并且指出完全复制古典园林景观并非完全可用,但是借鉴一部分以追求意境仍然可取;在口袋公园中营造古典的文人意境,仍可达成营建口袋公园的目的,如空间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娱乐解压场所、景观植物可完善城市生态圈等,加入古典造园手法并不改变口袋公园的初衷,甚至锦上添花,更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增色。

关键词:口袋公园;网师园;景观设计;意境;“造园手法1相地中的网师园网师园是典型的古典山水园,建于南宋年间,始称“鱼隐”,后改为网师园。

其选址依宅而建,在《园冶》中的“相地”一卷中,这种选址类型一般被称作“傍宅地”,“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相地一卷中对傍宅地进行了如此描述;在“相地”一卷中,还有另一种选址类型与“傍宅地”相似,被称作“城市地”,其描述为:“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

”在这两个描述中,“城市地”与“傍宅地”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依靠自家宅院,这是源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即以家庭为核心的,以主人为中心的等级制度,也是来源于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秩序的理解,即结构向心发展的秩序。

傍宅地在“相地”中,处于6种用地类型最靠近家宅的部分,也是与人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部分,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挤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居尘世要门厅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隙葺园
——傍宅地
相地,是在建一个园林,一个建筑之前,一个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块怎么样的园基,决定着一个园林有什么样的的性格,把控着园林建造的最大的方向。

相地在汉语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相地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在《诗经.公刘》中“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

因地制宜,利用地形的相背,
形成建筑方位。

而风水一说,从《园冶》中关于园林选址
(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
书中所说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
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
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
“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
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计成将园林选地分为五种,即山林地、城
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

傍宅地即以门宅为中心,围绕门宅前后的
空地。

旧时多选用门宅前后的傍宅空地建造园
林。

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园冶•相地》
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

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往往边筑边拆,边拆边改,翻工多次,而后妥帖。

沈元禄记猗园谓:“奠一园之提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

”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联缀之物也。

可见,建筑是整个园林的主控者。

傍宅地,最令人最快联想到的,则是小庭院,屋后一片小空地,使之成为一个极富情趣的小园。

“修竹茂林,柳暗花明。

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

”一房一园,不争大小,处一幽室,赏一抹幽情,宁静致远,处之淡然,足矣乐闲!
而傍宅小园又有“悠然护宅”之功能。

外界与住宅之间有一小园相隔,成为一个有力的保护阻隔地带。

树木参天,使屋宇掩于树冠林间,水流相隔,使有消防护卫之能。

远离外界的喧嚣,安然于住宅之中。

如留园的明瑟楼。

隔一池水与南面假山遥相对望,廊道延围墙蜿蜒曲折,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这不是一处典型的傍宅小园吗?
日本茶道庭院,我想也是傍宅地一种表现形式。

日本茶庭,日本庭园布置的基本元素不外乎是植物、山石与建筑。

但其建筑则是被植物,园林所包围,置于园林中间,且园中又有小院,不同于中国南庭北园的布局模式。

若是换一种角度,将大园小视角化,不是也有相当多的傍宅地的缩影吗?如网师园的殿春簃,单独来看,就是一个完整而又精致的傍宅小园。

屋后有一狭长的小院,种有梅竹,透过窗门,生机盎然,院内,假山石,冷泉亭,涵碧泉,园林要素无一不有,切布局精妙,意境深远。

傍宅地与今天的社会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当今生活,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的兴建,让没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后花园”,已经不太现实。

但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小区,别墅设计建造是,是不是能够回归以一种园林,一种做傍宅小园林的心情来建造呢?能否有“不第便于乐闲,斯维护宅之家境”的效果呢。

这可能是我们可以从传统园林中吸取精华并创新的。

吴黠
景观乙
311050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