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杆抗倾覆计算公式
抗倾翻计算

塔机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一、塔机主要部件自重及重心位置表序号名称自重()重心lc(m)序号名称自重)重lc(m)1 起重臂45000 27.182 短拉杆3231 6.563 长拉杆7619 18.4924 变幅机构3300 7.585 司机室3860 16 变幅小车2350 14.57 吊钩2264 14.5 8 载荷60000 14.59 平衡臂20000 6.86 10 平衡臂拉杆4350 5.10211 配电柜2000 2.65 12 起升机构16000 7.413 配重143000 11.105 14 回转总成28950 015 塔帽22250 0 16 套架30650 017 基础节20360 0 18 标准节7230 0二、塔机抗倾覆稳定性的计算1、概述QTZ80(5513)塔机独立高度40 米,对塔机超过独立高度40 米后就采用附着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上。
附着塔机由于与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不存在倾覆的危险,因此对塔机独立高度和安装高度的塔机进行抗倾覆稳定性校核验算。
2、验算工况工况一:工作状态,独立高度,无风静载;工况二:工作状态,独立高度,有风动载;工况三:工作状态,独立高度,突然卸载或吊具脱落;工况四:非工作状态,独立高度,暴风侵袭下的非工作状态;3、载荷系数验算工况自重载荷系数起升载荷系数惯性载荷系数风载系数一 1.0 1.5 0 0二 1.0 1.3 1.0 1.0三 1.0 -0.2 0 1.0四 1.0 1 0 1.24、验算原则本塔机抗倾覆稳定性校核验算按最不利载荷组合条件进行,若各种载荷对倾覆边的例句之和大于或等于零(ΣM ≧0),最不利状态下地基的最大压应力小于 2.0×105Pa,则塔机是稳定的。
沈阳神雕塔机制造有限公司0 2 4 - 8 6 8 0 1 7 4 3QTZ63 (5511)塔机计算书2010抗倾覆稳定性示意图沈阳神雕塔机制造有限公司0 2 4 - 8 6 8 0 1 7 4 3 16QTZ63 (5511)塔机计算书2010 塔机各个部件尾吹风部件名称 C P(Pa)A(m2) F (N )驾驶室 1.2 250 2.1 630 塔帽 1.3 250 2 650 配重 1.1 250 2.85 784 配电柜 1.1 250 0.3 82.5 吊臂 1.3 250 0.49 198 起升机构 1.1 250 1.4 385 载荷+吊钩 1.1 250 5 1375 标准节45° 1.6 250 1.884 753.6 塔机各个部件离心力(吊载6t 时)部件名称重量(N)Lc(m)n(r/min) P(N)起重臂45000 27.18 0.6 246.7 短拉杆3231 6.56 0.6 4.3 长拉杆7619 18.492 0.6 28.3 变幅机构3300 7.58 0.6 5 司机室3860 1 0.6 0.8 塔帽21930 0.18 0.6 0.8 变幅小车2350 14.5 0.6 0.8 吊钩2264 14.5 0.6 12.7 载荷60000 14.5 0.6 337 平衡臂20000 6.86 0.6 27.6 平衡臂拉杆4350 5.102 0.6 4.5 配电柜2000 2.65 0.6 1.1 起升机构16000 7.4 0.6 23.8 配重143000 11.105 0.6 306.9 Lc——部件重心到回转中心的距离;Fn——部件回转惯性力;根据GB/T13752-92 4.6.3 —(13)、(14)可知e=(M+Fh · h)/(Fv+Fg);PB=2(Fv+ Fg)/3(b· l )。
第十一章电杆的计算举例

234第十一章 钢筋混凝土电杆计算举例设计一种杆型的程序,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线路的电压和使用的导线型号确定电杆的结构型式;2.按第八章的相关规定计算设计荷载并绘制荷载图;3.计算电杆的设计弯矩和钢筋配置;4.计算横担、吊杆、抱箍等铁附件;5.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卡盘、底盘、拉线盘等基础。
部份例子中的最大风速相当于新规范距地15m 的基本风速。
第一节 拔梢单杆一、设计条件1.杆型如图11-1所示,35kV 拔梢上字型直线杆,固定横担。
2.导线为LGJ-70,地线为GJ-25。
设计水平档距200m ,垂直档距300m 。
3.电杆采用C40混凝土,钢筋A3。
4.地基为可塑亚粘土,地下5m 范围无地下水。
5.气象条件如表11-1所列。
二、各种情况下的设计荷载如表11-2所示。
三、主杆计算 (一)已知数据主杆为梢径φ190mm ,锥度1/75,杆高18m (上段10m ,下段8m )的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环厚50mm ;断导线时地线的应力为320N/mm²,地线金具串长为170mm ;(二)正常最大风情况主杆弯矩及纵向钢筋的配置 图11-1 35kV 拔梢直线杆 经比较杆顶纵向钢筋受构造最小配筋控制,其它受最大风情况控制。
最大风时,电杆的弯矩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1-3所列。
01.15 1.15[]x qx i i M M Ph PZ M ==∑++ 根据正常最大风情况的弯矩计算结果,并结合电杆构造配筋的要求,初选配筋如图11-2所示。
根据初选配筋,按下式计算得出各截面的设计抗弯矩如表11-4所示。
u ssin sin sin t cm y s sM f Ar f A r παπαπαππ+=+2.5y scm y sf A f A f A α=+ 1 1.5t αα=-根据表11-3、11-4的计算结果,比较电杆弯矩图11-3,可见电杆的设计弯矩均大于最大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 df ,故在最大风情况下,电杆的强度满足要求。
电杆抗倾覆计算公式

电杆抗倾覆计算公式8.1.2 电杆基础极限倾覆力S 或极限倾覆力矩M 的计算,是假定土壤达到了极jj 限平衡状态。
土压力的X的计算式如下:β,, =,,,,,,,,?,,= , , ,,,:土压力,KPa;3,:土压力参数,按表8.1.2确定,KN/m; β:等代内摩阻角,按表8.1.2确定,(?); ,: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m 。
8.1.3 电杆的计算宽度应按8.1.3的第一款和第二宽的内容确定。
1、基础为单杆组成时应按式(8.1.3-1)确定:,= ,k(8.1.3-1) 00,,β, K=1,,,,,,,,?,,,,,β (8.1.3-2) 0,,,B:电杆的计算宽度,m; 0b:电杆的实际宽度,m;k:空间增大系数,可按式(8.1.3-2)或按表8.1.3-1确定; 0ξ:土的侧压力系数,可按表8.1.3-2确定。
2、基础为双杆组成时,基础计算宽度按式(8.1.3-3)与(8.1.3-4)中的较小者确定,双杆中心距,?2.5 ,:b=(,+,,,,,)K (8.1.3-3) 00,=2,K(8.1.3-4) 008.1.4 不带卡盘的电杆基础,当基础埋深等确定后,极限倾覆力或极限倾覆力矩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S?,S (8.1.4-1) j0 ,M?,HS (8.1.4-2) j00,,,,,,, S= (8.1.4-3) j,,,,,,,, M= (8.1.4-4) j,,, ,, (8.1.4-5) ,,, μ= (8.1.4-6) ,,,,,, θ= (8.1.4-7) ,,式中:S——极限倾覆力; jM——极限倾覆力矩; jγ——按表5.0.17确定; fH——S作用点至设计地面处的距离,m。
00,,,32θ可由公式θ,θη, η,,0求得,或按表8.1.4确定。
,,,8.1.5 当S,,S或M,,HS时,应采取措施增强抗倾覆承载能力。
一般方法j0j00,, ,是在基础埋深处加设卡盘,必要时增加下卡盘,当基土为冻胀土时应不设卡盘, 或采取防冻胀措施。
抗倾覆计算

7297.9307 101550.7052
1
μ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查表μ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0.7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查表5.6-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1.1
Af 杆塔结构构件迎风面的投影面积(㎡)=(D+DX)/2*H
3.4167
HH 电杆高度
15.00
H 水泥杆地上部分高度 (m) 杆塔
风荷 hh 下横担距杆顶距离 (mm) 载 D 杆稍径(mm)
(kN.m)
5.7702
电杆风压荷载折算至导线合力点=M2/H0 (N)
0.4769
设计风速(m/s)
rs 土的计算重度 (kN/m³)
15
β 内摩擦角 (°)
30
ξ 土壤侧压力系数 查表表6.1.3-2 土的侧压力系数
0.38
η =h1/ht 导线合力点/埋深
4.84
θ
根据η 查表表6.1.4 η 及θ 值
0.72
m 土压力参数 (kN/m³)=rs*(tan(45+β /2)2
土壤 极限
K0
空间增大系数 =1+2ht/3b0*ξ
*cos(45°+β /2)*tanβ
抗倾 覆计
μ
=3/(1-2*θ ^3)
算 H0 杆塔及导线合力作用点至地面处的距离
45.0000 1.4897 11.8341 12.1000
表6.1.2 等代内摩擦角、土压力参数
土名/参数
坚硬、硬塑的 黏土、粉质黏 土;密实的粉
rs (kN/m³) 17
可塑黏土、 粉质黏土; 中密的粉土
16
软塑黏土、粉 质黏土;稍密
粗砂、中砂
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公式

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公式在工程领域中,吊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建筑、桥梁、机械设备等领域。
吊装过程中,受力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吊装过程中所受的力,从而确保吊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公式,希望对相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杆倾斜吊装的基本原理。
在吊装过程中,如果电杆倾斜,那么它所受的力将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受力计算来确定倾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步骤。
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F = P / cos(θ)。
其中,F表示倾斜状态下的受力,P表示垂直方向的受力,θ表示倾斜角度。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的具体步骤:1. 确定倾斜角度。
在进行受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电杆的倾斜角度。
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测量或者计算得出。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使用仪器来测量电杆的倾斜角度,从而确定倾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2. 计算垂直方向的受力。
在确定了倾斜角度之后,接下来需要计算垂直方向的受力。
垂直方向的受力可以通过吊装物体的重量和其他外力来确定。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吊装物体的重量和其他外力来计算垂直方向的受力。
3. 使用公式计算倾斜状态下的受力。
一旦确定了倾斜角度和垂直方向的受力,接下来就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倾斜状态下的受力。
通过公式F = P / cos(θ),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倾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4. 分析受力情况。
最后,需要对计算出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倾斜状态下的吊装是否安全和稳定。
如果计算出的受力超出了电杆的承载能力,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是吊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受力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倾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从而确保吊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杆倾斜吊装受力计算公式和步骤对相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电杆抗倾覆计算

35 0.75 1.1 0.0275
90 1.570796
1 1 1 0.765625
0.01737
0.725116
0.7 1
0.19 0.356667
3.416667
表一 环形预应 力电杆抗 倾覆计算
表二 环形预应 力电杆抗 倾覆计算
WS=βzAfμsμzW0 (kN)
电杆合力作用点离地面高度Z=H0(2B+D)/3(B+D)
电杆风压对地面处产生的弯矩M2=WsZ
(kN.m)
基础附加分项系数rf
极限档距L=(Mj /1.1-M2)/M1
(m)
1.83112 5.614837 10.28144
1.1 39.74555
当Sj<rf.S0 或Mj<rf.S0.H0 时,应采取措施增强抗倾覆承载能 力。一般方法是在基础埋深1/3处加设上卡盘。
基础附加分项系数rf
设计地面至上卡盘的距离y1=ht/3
(m)
电杆风压换算到作用点的力T1
(kN)
单根导线受到的风压N1
(kN)
单根导线风压换算到作用点的力N2
(kN)
导线风压换算到作用点的力T2 =N1 +2N2
(kN)
上部结构水平作用力设计值S0=T1+T2
(kN)
1.1 0.833333 0.822515 0.690385 0.657246 2.004878 2.827393
带上卡盘电杆基
风压对电 杆及导线 产生的弯 矩
上卡盘电杆基础倾覆计算简图
(kN.m)
2.5
30 0.39 0.6 1.047198 0.523599 0.5 0.57735 1.740193
电杆抗倾覆计算公式

者确定,双杆中心距 ≤2。5 :
b0=( +
)K0
(8。1.3-3)
0=2 K0
(8、1.3-4)
8。1、4 不带卡盘得电杆基础,当基础埋深等确定后,极限倾覆力或极限倾覆 力矩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1)
Sj≥ S0
(8。1.4
Mj≥ H0S0
(8、1、4—2)
Sj=
(8.1、4—3)
Mj=
(8。1、4—4)
≤
(8.3、8—5) 8.5 挡土墙
8。5、1 挡土墙宜采用墙背垂直、墙表面光滑、填土表面水平且与墙齐高得 型式、其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滑移稳定性应按式(8。5、1-1)计算(见图 8、5。1—1):
(8。5、1-1)
≥ 1.3
式中: ——挡土墙没延米自重; —-土对挡土墙基底得摩擦系数,可按表8。5.1 选用; —-主动土压力; —-墙背填土得内摩阻角; ——挡土墙高度; —-基地得水平投影宽度、
(8、1。7-4) 式中:
k——下卡盘横向设计压力值,KN;
下=
2
2——下卡盘计算长度,m;
2—-设计地面至下卡盘得距离,m;
3--下卡盘厚度,m;
4--下卡盘宽度,m;
下——下卡盘全长,m;
8.2 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2。2 有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见图 8、2.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γf S0H0≤ (8。2。2—1)
= 2。2—2)
(8。2、2-3)
≤0。8 且
(8、 =
(8、2、2-4) (8。2、2-5)
= =
= (8、2。2-6)
≤ (8、2、2—7)
= (8.2。2—8) 式中: 底板侧面宽度,m;
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方法分析

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方法分析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的抗倾覆能力关系到杆塔的牢固度、稳定性,也影响到杆塔架线功能的發挥。
实际的杆塔基础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将多种影响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文章分析了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方法。
标签: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计算方法杆塔基础的基本作用就是将杆塔的重力逐渐伸向地下土体,其主体作用力同导线向绝缘子传递力量大致相同。
参照相似的原理,绝缘子应该按照线路的具体特征来选择规格、精心审计,以此来满足各个类型导线的张力。
与此类似,杆塔基础的设计也要确保满足各类载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杆塔基础的牢固度。
1 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的依据1.1 地质条件输配电线路杆塔基础上设计首先要明确杆塔地基所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岩土特征、地下水位等,根据这些客观条件来设计杆塔基础。
1.2 载荷特点输配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多种载荷条件,具体见图1所示。
Z方向存在竖方向的载荷,与此相对应的X/Y则存在水平载荷,其中Z-Y.Z-X 面上也存在倾覆力矩,X-Y平面则存在扭矩。
实际的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要考虑到多种变化性因素,例如:不同载荷的变化、载荷频率、分布等。
同时,也要考虑到杆塔基础的型号、大小、质量等因素。
1.3 地基与岩石的承载特征地基自身是否达到标准的承重水平,能承受的载荷大小,重载荷是否将带来破坏面,破坏的深度、程度等。
破坏面的类型不同对应的地基岩土载荷传递模式也有所差异。
1.4 土与岩石的承载特征重点从土体、岩石等的强度、变形特点、空隙水应力等方面出发,以及土体的排水性能等来综合得出杆塔基础的承载特征。
1.5 施工方案实际的杆塔地基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至关重要,方法的选择将影响到地基系统的承载能力,所采取的方法不当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施工程序,都可能影响地基承载力。
2 杆塔基础于土体的抗拔能力2.1 地基受损的主要模式杆塔基础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直轴型基础、直埋式基础、底板型基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 电杆基础极限倾覆力S j或极限倾覆力矩M j的计算,是假定土壤达到了极限平衡状态。
土压力的X的计算式如下:
==
:土压力,KPa;
:土压力参数,按表8.1.2确定,KN/m3;
β:等代内摩阻角,按表8.1.2确定,(°);
: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m 。
8.1.3 电杆的计算宽度应按8.1.3的第一款和第二宽的内容确定。
1、基础为单杆组成时应按式(8.1.3-1)确定:
0=k0 (8.1.3-1)
K0=1(8.1.3-2)
B0:电杆的计算宽度,m;
b:电杆的实际宽度,m;
k0:空间增大系数,可按式(8.1.3-2)或按表8.1.3-1确定;
ξ:土的侧压力系数,可按表8.1.3-2确定。
2、基础为双杆组成时,基础计算宽度按式(8.1.3-3)与(8.1.3-4)中的较小者确定,双杆中心距≤2.5:
b 0=(+)K0 (8.1.3-3)
0=2K0 (8.1.3-4)
8.1.4 不带卡盘的电杆基础,当基础埋深等确定后,极限倾覆力或极限倾覆力矩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S j≥S0 (8.1.4-1)
M j≥H0S0(8.1.4-2)
S j=(8.1.4-3)
M j=(8.1.4-4)
(8.1.4-5)
μ=(8.1.4-6)
θ=(8.1.4-7)
式中:
S j——极限倾覆力;
M j——极限倾覆力矩;
γf——按表5.0.17确定;
H0——S0作用点至设计地面处的距离,m。
θ可由公式θ3θ2ηη0求得,或按表8.1.4确定。
8.1.5 当S j<S0或M j<H0S0时,应采取措施增强抗倾覆承载能力。
一般方法是在基础埋深处加设卡盘,必要时增加下卡盘,当基土为冻胀土时应不设卡盘
或采取防冻胀措施。
8.1.6 计算带上卡盘的电杆基础时,当埋深及上卡盘位置确定后,应按式(8.1.6-1)计算卡盘横向压力,按式(8.1.6-2)、式(8.1.6-3)确定卡盘长度:k =S0 (θ2)(8.1.6-1)
1=(8.1.6-2)
=1 b (8.1.6-3)
上
式中:
k——上卡盘横向设计值,KN;
1——上卡盘计算长度,m;
1——设计地面至上卡盘的距离,m;
1——上卡盘厚度,m;
2——上卡盘宽度,m;
——上卡盘全长,m;
上
当y1=时,θ值可按下列方法求得,或结合表8.1.6确定;
1 = (8.1.6-4)
1 =θ
2 2θ3(8.1.6-5)
8.1.7 当采用上下、卡盘时,应分别按式(8.1.7-1)和式(8.1.7-2)确定上、下卡盘的压力值,按式(8.1.6-3)确定上卡盘长度,按时式(8.1.7-3)、式(8.1.7-4)确定下卡盘长度:
k =(8.1.7-1)
k =(8.1.7-2)
2=(8.1.7-3)
=2(8.1.7-4)
下
式中:
k——下卡盘横向设计压力值,KN;
2——下卡盘计算长度,m;
2——设计地面至下卡盘的距离,m;
3——下卡盘厚度,m;
4——下卡盘宽度,m;
——下卡盘全长,m;
下
8.2 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2.2 有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见图8.2.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γf S0H0≤
(8.2.2-1)
=≤0.8且(8.2.2-2)
=(8.2.2-3)
=(8.2.2-4)
=(8.2.2-5)
= (8.2.2-6)
≤(8.2.2-7)
=(8.2.2-8)式中:底板侧面宽度,m;
底板侧面的计算宽度,m。
8.2.3 无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见图8.2.3)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γf S0H0≤(8.2.3-1)
≤0.8且(8.2.3-2)
(8.2.3-3)≤(8.2.3-4)
式中:
——基础自重,KN。
8.3 窄基铁塔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3.2 有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见图8.3.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γf S0H0≤
(8.3.2-1)
≤0.8且(8.3.2-2)=(8.3.2-3)
=(8.3.2-4)
=(8.3.2-5)
= (8.3.2-6)
≤(8.3.2-7)
=(8.3.2-8)8.3.3 无台阶基础倾覆稳定计算(见图8.3.3)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γf S0H0≤(8.3.3-1)
(8.3.3-2)
≤0.8且(8.3.3-3)=(8.3.3-4)
≤(8.3.8-5)
8.5 挡土墙
8.5.1 挡土墙宜采用墙背垂直、墙表面光滑、填土表面水平且与墙齐高的型式。
其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滑移稳定性应按式(8.5.1-1)计算(见图8.5.1-1):
≥1.3 (8.5.1-1)
式中:
——挡土墙没延米自重;
——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可按表8.5.1选用;
——主动土压力;
——墙背填土的内摩阻角;
——挡土墙高度;
——基地的水平投影宽度。
2 抗倾覆稳定性应满足式(8.5.1-2的要求)
≥1.6 (8.5.1-2)式中:
——土压力作用点离墙踵的高度;
——挡土墙重心离墙趾的水平距离。
3——挡土墙应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