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高分突破(三)
2024年贵州省中考数学三轮复习高分突破三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课件

(2)证明:过点M作MD⊥y轴于点D.∵S1=2S2,∴OA=2MD.∵点B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点A的坐标为(-2,0),∴OA=2,∴MD=1.把x=1代入y=-x2+4,得y=3,∴点M的坐标为(1,3).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把点A,M的坐标代入,
联立得∴D(m2+m,-m2-m+6).∵点P,D都在第一象限,∴S=S△PAD+S△PBD=S△PAB-S△DAB=|AB|·[(-m2+2m+6)-(-m2-m+6)]=×8×(-m2+m)
=-(m-3)2+.∵-<0,∴当 m=3 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点P为(3,).
3.如图,抛物线y=-x2+bx+4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解:(3)存在,连接AQ.∵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4),∴AC=5.①当AC=CQ时,过点Q作QE⊥y轴于点E,则CQ2=CE2+EQ2,即m2+[4-(-m+4)]2=25,解得m=±(舍去负值),故点Q的坐标为(,);
②当AQ=AC=5时,在Rt△AMQ中,由勾股定理,得[m-(-3)]2+(-m+4)2=25,解得m=1或m=0(舍去0),故点Q的坐标为(1,3);③当CQ=AQ时,则2m2=[m-(-3)]2+(-m+4)2,解得m=(舍去).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1,3)或(,).
解得此时点D(4,4).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4,4)或(-2,-4)或(4,4).
③若以BC为对角线,则
(3)该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CE=45°?若存在,求出点E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高分突破押题密卷(三)(考试版)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高分突破押题密卷(三)(本卷共2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单向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向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其他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好奇号”火星车(如图所示)成功登陆火星标志着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A.原子核B.电子C.质子D.中子2.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3.为了响应“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的号召,旦增坚持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出行。
一辆新能源公交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加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汽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力带来的危害4.下列四幅图中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5.如图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A 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小球A 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沉底。
再往两个杯中放一些盐,杯中液体密度都增大,但两物体仍处于原来的状态,加入盐后( )A .小球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变大B .小球A 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C .小球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D .小球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6.如图,力F 1将物体A 匀速提升了s ,若改用滑轮组把A 匀速提升相同高度s ,拉力为F 2,此过程滑轮组( )A .总功为F 2sB .F 2做功的功率比F 1做功的功率大C .机械效率123F F η= D .两个过程物体A 都匀速运动,机械能不变7.如图为一种测量酒精气体浓度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12V,定值电阻R=40Ω,R0是酒精气敏电阻,阻值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其阻值变化范围为10-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0.6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期中考试达标高分突破卷三(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期中考试达标高分突破卷三(考试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满分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5分,选错得0分.1.已知复数z 满足2z =,则202134i z +-的最小值是()A .5B .2C .7D .32.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A .π6B .π3C .2π3D .5π63.如图,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1,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A .232+B .8C .6D .223+4.已知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满足cos cos b C a c B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5.在四面体ABCD 中,AD ⊥底面ABC ,1AC =,3AB =,且90BAC ∠=,2AD =,若该四面体ABCD 的顶点均在球O 的表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是()A .82πB .4πC .823πD .8π6.已知点E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侧面11AA B B 内(含边界),F 是1AA 的中点,若1D E CF ⊥,则tan BCE ∠的最小值为()A .55B .21-C .31-D .357.在平面上,1212,1AB AB OB OB ⊥==,12AP AB AB =+.若12OP <uu u r ,则OA 的取值范围是()A .50,2⎛⎤⎥⎝⎦B .57,22⎛⎤ ⎥⎝⎦C .5,22⎛⎤⎥ ⎝⎦D .7,22⎛⎤⎥ ⎝⎦8.在锐角ABC 中,若cos cos sin sin 3sin A C B Ca c A+=,且3sin cos 2C C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A .(6,23⎤⎦B .(0,43⎤⎦C .(23,43⎤⎦D .(6,4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满分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高分突破三份试卷答案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一、1.(1)山岛竦峙(2)月有阴晴圆缺(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1)鞠躬(2)亵渎(3)苦心孤诣(4)天伦之乐3.D(征引: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
扒窃:从别人身上偷窃钱物。
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
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
)4.D(删掉“切忌”或者“不可”)5.示例:如果你是金子,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烂铁。
如果你是老鹰,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麻雀。
如果你是蜡烛,何必为一点消融的身体流泪。
如果你是矿石,何必为还没有实现价值惋惜。
二、(一)6.(1)情趣(2)昏暗(3)在前面7.(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寄托在喝酒上。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8. C(二)9.C(听说)[A(丢失/通“无”,没有)B(告知/智慧)D( 凭借/认为)]10.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
11.第一问:得知儿子暴死的消息,“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
第二问:要善于开动脑筋,找出事情之间的特点解决问题。
【参考译文】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孩子)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
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
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
郡县的官员不能判夺这件案子。
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
”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
现在接到命令,您的行动禁止解除了,回去准备丧事吧。
”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
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
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
(三)12.B(“或”应为“和”)13.B(“稳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有误)14.①要充分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尽量绿色环保地生活、出行,减少自己对空气的污染;②要做好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在饮食上调节,出门戴口罩等;③向社会公众、亲朋好友宣传减少、防范空气污染的方法、措施等。
常考题型高分突破系列之三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 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
方法6:语气表达法
有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 推断。下面以“其”为例分析: (1)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2)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方法5:特殊标志法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标 志性虚词充当。这些虚词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
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意义和用法。如: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
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在两相比较的虚词选择题里,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 两句中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
其替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
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析典型例题】 (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面问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
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可以。
【授解题策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可采用以下“七法”
方法1:语境判定法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下面以“焉”为例分析:
(1)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当初,曹彬统领军队,太祖皇帝对他说:“等攻克李煜后, 任命你为使相。”副帅潘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说:“不是这 样,这次行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谋略,才能成功,我又有 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极品啊。”潘美说:“怎么说呢?”
高分突破: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题答题技巧考点分析一:把握内容把握文章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种考查方式:1、概括内容: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或叙事散文,通读全篇后,能够概括全文内容或者根据情节发展或记叙顺序按次序概括部分内容。
2、心理、情感、态度变化:通读全文,感受作者或者文中人物情感、态度、心理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文的主旨。
3、内容理解:此考点注重对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理解,是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往往要在全文范围或部分范围围绕一个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常见考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3.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他”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一下某事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概括方法: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括的方法为:人+事+结果。
(注意:概括时题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结果”)二、概括心理、情感、态度变化方法: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心理。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心理。
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有时直接表明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有时则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中,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显示出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
3.根据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心理。
对文中人物进行的种种描写,其实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心理的寄托或流露。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心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态度/心理。
三、内容理解方法: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有用信息。
2.对有用内容进行概括。
3.答案有时可直接从原文引用,有时则要自己概括。
专题03坐标图像题-2022年中考考前必考点高分突破

坐标图像题【知识点解析】坐标图像类试题是将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关系或者变化趋势通过数学中坐标图像表现出来的一类题。
此类题目是对不同单元知识点的整合,试题难度比较大,图像题能直观形象地体现化学知识的本质,能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解题中就要求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提炼,挖掘出解题信息,结合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或反应原理进行有效解答,但重复性较强。
常考查稀释酸或碱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过程中各量的变化、两种物质和一种物质反应过程中各量的变化、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等。
解题策略1、看坐标:看清横、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是时间(反应时间、加热时间)还是反应物的质量或体积,纵坐标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
2、看走势:看图像的走向和变化趋势,是上升(增加)还是下降(减小)。
3、看四点:看清起点、拐点、终点和交点。
看起点:分析图像的起点是否从0开始;看拐点:通常拐点代表恰好完全反应或者是下一个反应开始;看终点:分析最终反应完之后,纵坐标的量是否保持不变。
看交点:明确曲线相交点所表示的意义。
4、看数据: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数据多少。
【中考真题训练】1.(2021甘肃中考)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A. 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C. 向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Zn粉、Al粉、Mg粉D.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答案】D【解析】A、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更快,加热时间短,都是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产生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说法错误;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水时,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说法错误;C、等质量Zn粉、Al粉、Mg粉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镁最先反应结束,锌最后反应结束,其中铝产生的氢气最多,锌产生的氢气最少,说法错误;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说法正确;故选:D。
2019中考物理(人教)高分突破课件三轮考前复习全套课件3-3

D
)
易错点 6:物质的比热容的特性 比热容是物质吸收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 值,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是物质的的温度而改变.
Q 6.对公式 c=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t-t0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B
)
D
)
易错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 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 而且要能继续吸热. 3.(2018 西宁)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 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 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为什么?
不能 ,因为 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 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 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水的温 度相同, 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 所以乙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
易错点 4: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判断 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 液化,凝华.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D
)
A.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 B.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 D.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
7.如图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冲程的名 称及能量转化是(
A
)
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易错点 8:正确理解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用于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 的能量之比. 8.下列关于热机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的功率越大,效率越高 B.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就越高 C.减少热机的各种热损失,保持良好的润滑,能提高热机效率 D.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能提高热机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C。C项,词中意思是词人嘱咐儿孙及早交纳 赋税,家中的收入支出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与 “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无关。
★(2)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 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 王维《山居秋暝》
姜夔《扬州慢》 杜牧《泊秦淮》 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题西林壁》
二、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四个角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 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 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 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 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 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 管竹林、青山、绿水。
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 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解析】选B。B项,并非嘱托友人去拜访位高权重之人, 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 奇杰。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D。D项,“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 感激”错误,应该是表达自己强烈的用世的意愿。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 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故都:此诗是作者受权臣朱温嫉恨,被驱逐 出朝,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的。②池 :指宫中 的池塘。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来比喻追悔 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 王新宠的美人。⑤冯 :战国时为孟尝君效忠的门客, 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1)下列对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 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 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参考答案:①诗人尽管不遇却不愿阿谀权贵,在落魄中仍 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②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在对家 人的思念中仍不失豪迈豁达的胸怀。③诗人批判世人自 私,在忧愤不平中仍坚守自己济世进取的志向。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类型
建功 报国
思 乡 怀 人
内涵
典例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羁旅愁思 思念亲人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杜甫《月夜》
范仲淹《渔家傲》 王昌龄《闺怨》
类型
生 活 杂 感
内涵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仕途失意的苦闷 对生活哲理的阐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 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 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 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 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世。③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高尚的节操。功名富贵, 怎能屈膝相求!④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 “狂谈欲吐”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壮图雄心”,不吐 不快的意愿。但是只能被人视作狂谈,惊动世俗,横遭飞 祸。还是不再谈论吧!(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3.(2019·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9分)
【解析】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 说。题目要求分析“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注意根 据诗歌的内容分析,第四句,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 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 顿。表达出在落魄中仍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接着的四 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家人住在
D.此诗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凄婉又激 越,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有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
【解析】选B。B项,“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赏析有误。 颔联的描写没有“点面结合”。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提升】 1.(2019·江门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9分)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①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 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②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注】①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 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②催科:官府催交的租 税。
【解题攻略】 一、“六抓”法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
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
了……抒发了……”。
【知识延伸】 古诗词思想感情的主要类型
类型
内涵
典例
忧国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绝 句三首(其一)》
类型 伤时
考点高分突破(三) 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阐释】 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
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 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感情进行客观具体的 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 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 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 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及其现实意义等。有 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相对准确的 判断。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提到了孙 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 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4.从涵泳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 味涵泳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参考答案:①表达词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 情。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 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②表达了 对仕途得失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词人说自己不 善逢迎钻营,不会做官,而且得罪权贵,遭到排斥,但那又 何妨?在历史上,终将被肯定为能直道而行,留直节于后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 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 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 遗直②。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 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 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 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 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 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②遗直:指直道 而行,有古之遗风。
A.首联通过想象描绘了迁都之后长安城的巨大变 化,“遥想”“亦自迷”也暗示诗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 触动。
B.颔联承接首句,集中描绘宫苑的荒废,用笔细致传神, 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反映了诗人想象中的故都近貌字,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把握其含蓄意或理趣意,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 态度。
3.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 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 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 “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 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评价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 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2.分析诗句的含蓄意或理趣意,分析出作者的观点 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 观点或态度,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 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
内涵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 担忧
典例 杜甫《春望》 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登岳阳楼》
类型
建 功 报 国
内涵 建功立业的渴望